小學語文線上觀摩課觀摩心得體會(通用3篇)
小學語文線上觀摩課觀摩心得體會 篇1
這次 ,我有幸參加了小學語文教師線上教學觀摩活動,在此次觀摩中領略了來自優秀教師的風采,從中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本次觀摩聽課,使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兩點:
一、課前互動各具特色,彰顯教師的智慧。
作為語文課的課前談話,必須講究藝術。參賽教師一個個妙趣橫生的課前談話、讓一堂堂好課更是錦上添花,妙不可言,讓聽課的我也在互動中流連忘返,情不自勝。
1.幽默風趣,智慧課堂充滿愉悅。
實驗小學的老師在執教之前和學生的互動談話,既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情緒,又為新課的學習鋪了路搭了橋。使學生得以更快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
2.自然流暢,新課導入大雪無痕。
蜊江小學的老師上課前,教師緊扣文本的“有趣”,學生的“興趣”,通過口頭禪在生活中的使用入手,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后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3.真誠交流,口語交際精彩紛呈。
實驗二小的老師在執教時,課前互動分為三個板塊,層層遞進,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語言實踐中,逐步進入了課堂。在輕松愉快的交流中,使學生獲得的語感不斷得到強化。
二、課堂教學方法獨到,彰顯教師的素質
這次參賽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靈活使用,教學環節的巧妙設計,教學語言的豐富生動,無不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
1、課堂立意有變化
教師并不滿足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而是進一步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以此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研讀的動力。這種新的課堂立意,掀起了教學高潮,引發了學生探究的動力,這是一種教學智慧!
2、尊重真實有彈性
這次觀摩共聽了5位老師的課,他們都做到了尊重學生,落實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這種尊重學生獨特感受,有彈性的教學設計也促使學生具體生動的表達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3、教學環節有創新
作為教師就要善于創設這種需要。參賽的教師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各有特色,精彩紛呈。學生參與其中,樂在其中,讓表達在激發興趣的基礎上順其自然。
此次線上觀摩,我深深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所謂學無止境,作為教師,應該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擴大自己的視野,提高自身素質。
小學語文線上觀摩課觀摩心得體會 篇2
《霧在哪里》是一個童話故事。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將“霧”這一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霧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現出大霧籠罩下世界一片朦朧的奇妙景象。作者賦予霧以孩子的語言,把大霧籠罩稱作”霧藏起了世界”,把云開霧散稱作”霧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課文顯得生動有趣。
通過觀看王老師執教的《霧在哪里》一課,我發現王老師非常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導入時用一滴水滴引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通過認讀雨、雪、霜三個生字讓孩子們知道帶有雨字頭的字大都和天氣有關,進而順理成章地進入新課學習。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讀”對理解語言,感受情感起著重要的作用。王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非常注重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體會霧的淘氣、感受霧的頑皮。這樣做不但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還培養了學生讀的興趣和習慣。
“借助關鍵詞句,了解課文內容”是部編本二年級上冊新提出的重點學習的語文要素。如何落實這一語文要素呢?王老師課堂上分以下幾個步驟:一是引導學生在圈畫相關詞語、充分讀句讀文中抓住關鍵詞句,從而整體感知,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二是借助課題“霧在哪里”,引發問題“又淘氣又頑皮的霧究竟來到了哪里?”“霧還藏起了什么呢?"設置這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語感,為以后的習作打下基礎。三是引導學生再次讀文,圈畫出”霧在哪里”的關鍵詞,并用上“海上””岸邊”“城市的上空”這三個表示地點的詞語,連起來說一說。四是串讀課文中的關鍵語句,感知霧飛到海上,來到岸邊,躲在城市的上空,都淘氣地做了些什么。
本節網課內容豐富,環節完整,美中不足的是生字教學上,還可以隨文識字,利用上下文理解字詞,幫助積累。同時采用不同的識字方法,幫助學生識字。當然,網課上還有一些細節不夠完美,課件在呈現霧的形成以及消失的過程時,王老師用的是,如果能用視頻來展現,會更直觀,更清晰,效果自然會更好。
小學語文線上觀摩課觀摩心得體會 篇3
(一)摸清學困生的成因是轉化的前提。
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具有多面性、長期性和復雜性。但只要能找到“病源”,從源頭治起,才能“藥到病除”。因此,找到“病源”是前提?梢詮囊韵路矫嫒フ遥
1、詢問“學困生”以前的老師,獲得一手“資料”。
這是了解“學困生”以前學習狀態的重要途徑。不僅可以得到“學困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態度、學習習慣,還可以了解到“學困生” 家庭的基本情況,甚至獲得轉化該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從而做到轉化“學困生”工作的延續性。
2、采用電話、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交流
①了解學生在家中的學習狀況。包括做作業的時間和習慣、看電視的時間、休息和起床時間、與小伙伴的玩耍情況等。
、 從側面了解一些其學習、生活、家庭教育、學生的人際關系背景、成長歷程等。
③在溝通中,有意識地向家長灌輸一些教育方法,與家長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共同的教育目標。為進一步溝通打下堅實的基礎。
、軐τ诹羰貙W生,首先要取得準確的聯系方式(電話及手機),便于及時取得聯系。
(二)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重點在課堂
課堂是轉化的主陣地,這是由數學的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當前的智力、情感、毅力決定的。
1、課堂中要關注“學困生”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多數學生上課經常走神,愛做小動作,有的自卑感強。教師在上課時,如果總是把目光盯著優等生,課堂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優等生在施展才華,無形中就冷落了“學困生”,因此“學困生”大多數養成了不舉手發言的“習慣”,久而久之,對上課所學的內容就漠不關心,最終成了課堂學習中的“旁觀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發揮“優等生、中等生”的主體地位,同樣也要積極地組織引導學困生進行有效的學習,讓他們也學有所得。
2、課堂中要“關照”學困生
由于學困生受前所學的知識、技能、及非智力因素的影響,課堂中的學習可以說是舉步為艱,如果此時教師不能關注到學困生,勢必會讓學困生自暴自棄、干脆放棄思考。這時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對課堂進行調控,給他們一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他們也有“跳一跳摘桃子”情感體驗,克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
3、課堂中要關注學困生的思維進度
在教學中教師要心中有學生,既要有優等生、中等生,更要有學困生。教師不僅要在備課時注重備“學困生”的思維起點,還要課堂實施中關注學困生的思維進程,了解學困生的思維是否與教學相同步,從而掌握現階段的思維狀況。既是課堂調控的依據,也為課后輔導打下了基礎。
這里要指出,我們應辯證地看待課堂中對學困生的關注,切不可將課上成學困生的“輔導課”,因此教師還應注意“度”的把握。
(三)課前補是課內轉化的關鍵
課前補是指在每堂課前就本節課新知所需應用的原認知結構中應提取的部分,對學困生進行情況摸底分析,針對學困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練習,并且進行面批面改,幫助學生尋找原因。通過這種補習,可以提高學困生上新課時的注意力和投入程度,為新課的實施掃除了一部分知識、和思維上障礙,降低了學習新知的難度,從而達到學困生能較好地掌握新知的目的。一旦學困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學習的情感會得到生華,學習的興趣也會提高,為后續的轉化打下了基礎。
對于基礎不是太差的學困生,將他們與自己選擇的優秀生結成“互幫對子”。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彌補知識上的漏洞,并對他們加以方法上的指導。
(四)鞏固轉化成果
通過課內課外共同作用,學困生的知識結構、及非智力因素得到了轉化,此時最重要的就是鞏固“成果”。
1、不斷給學困生注入新的“活力”。
在學困生的轉化過成中,應恰當地運用激勵方法。適時鼓勵,不忘贊揚。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倍處煂W生的評價起著學生衡量自我的成敗、認知自身能力的暗示作用。學生不斷地得到成功的激勵,才有動力。
2、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賹W困生的轉化不可操之過急,而要循循善誘。對學困生也不能一事同仁,學困生的知識技能水平也有差異。千萬不要因為有的學困生進步快,有的進步甚微,而失去信心。要知道后進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轉化過程中,后進生故態復萌,出現多次反復,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的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因勢利導,使后進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如果沒有一個長期、耐心教育轉化學困生的心理準備,教師很容易喪失對他們的信心,甚至認為他們已經‘無可救藥,沒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鍬挖不出一口井來,一口吃不出一個胖子來”,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長的時間,更何況是塑造人的靈魂呢?
②布置作業要有梯度,每次作業都要適當安排基礎題、擴展題、思維訓練題等。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3、讓家長也來參與“轉化”工作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光靠老師在那里“單操”是不行的,必須求得家庭的配合,使家長、教師合為一股力量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①建立“家!甭撓稻W絡
教師將事先調查得到的聯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制成表格,并向家長公布自己的聯系方式。
、诮ⅰ凹倚!被拥钠脚_
每天讓學生記錄好家庭作業,希望家長定時檢查學生記錄的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監督學生按時認真完成作業,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家長每天都知道子女的學習狀況,并參與到轉化工作中來。
、鄱ㄆ谙蚣议L匯報學生的轉化情況,樹立家長對學困生的信心。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對數學學困生的成績的提高、學習習慣的養成、情感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牽涉到社會、學校、家庭的方方面面。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斷提高我們的教育理論水平,就能把“學困生”培養成為祖國需要的合格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