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冬殘奧會上的“她力量”心得啟示(精選3篇)
2024冬殘奧會上的“她力量”心得啟示 篇1
北京時間3月4日晚8點,20__北京冬季殘奧會開幕式將在國家體育館鳥巢舉行。本屆開幕式以“生命的綻放”為主題,總時長約80分鐘。本屆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總人數為217人,其中運動員96人,參加冰壺、冰球、高山滑雪、單板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全部6個大項、73個小項的。越野滑雪兼冬季兩項運動員郭雨潔、冰球運動員汪之棟兩位“00后”將擔任本屆開幕式中國代表團旗手。
北京殘奧會依舊是在北京、張家口、延慶三個賽區進行,而越野滑雪兼冬季兩項運動員郭雨潔正好來自張家口。
20__年出生的郭雨潔來自河北張家口一個普通家庭。她左手先天性殘疾,但是在體育運動方面表現出很高的天分,在運動方面擁有很高天分,曾參加過河北省體操和游泳項目選拔,都成功入選。但當時父母出于年齡和學業的考慮,沒有讓她離家。
20__年冬,郭雨潔有幸參加國家滑雪隊在張家口崇禮進行的選拔活動。從沒滑過雪的她,在幾天集中練習后,憑借出色表現得到教練認可,通過考核入選國家殘疾人滑雪隊。“當時我覺得她太小,但是閨女說‘自己特別想去國家隊’,張家口市殘聯的負責人也來給我們做工作,我想了想,最終同意了。”母親岳平說。
專業滑雪訓練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郭雨潔和其他新隊員一樣,遭遇了很多困難,面對高山、面對雪道,經常練得雙腿發軟。摔倒、站起,再摔倒、再站起,郭雨潔從來沒有放棄,哪怕是面對傷病。
從初學滑雪到沖刺北京冬殘奧會,郭雨潔進步神速,她獲得20__年芬蘭歐洲杯冬季兩項女子站姿組短距離第三名,在全國第十一屆殘運會暨第八屆特奧會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比賽獲得3金3銀。本屆冬殘奧會她將參加冬季兩項女子站姿組6公里、10公里、12.5公里,以及越野滑雪女子站姿組短距離項目的比賽。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在即,郭雨潔的備戰也進入了最后沖刺階段。郭雨潔表示“每次大賽前會有點緊張,但很快就能調整好心態,我更希望不斷突破自己,在賽場上展現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帶動更多的殘疾人朋友,多參與社會生活、參與冰雪運動,享受運動的快樂。”3月16日,郭雨潔將迎來自己的18歲生日,對于能夠擔任本屆開幕式旗手,她表示:“壓力會有一些,但是這些東西都會化作動力,讓我更好地訓練、更好地比賽!”
2024冬殘奧會上的“她力量”心得啟示 篇2
黃春認為,截至目前,閉環內的防疫工作可圈可點。“我這邊有一個數字,冬殘奧會開幕以來,陽性人員一共是23位,其中機場入境人員在海關檢測處檢測出來的人數占近8成,閉環內陽性病例數量呈現動態清零的狀態。防疫工作做得非常好,這得益于我們每個參與者都在認真地執行防疫手冊,落實閉環內的科學防疫措施。”
據黃春介紹,由于冬殘奧會的特殊性,北京冬奧組委針對殘奧運動員的特點專門制定了相關防疫措施。“例如,脊髓功能異常的殘疾人,會出現體溫調節功能的異常,可能會出現一些輕微的發燒,這種情況經過我們現場的專業判斷之后,運動員是可以正常參加比賽和從事相關工作的;有的殘疾人不能佩戴口罩,允許他戴防護面屏;另外需要用唇語交流的,也可以短暫地摘下口罩。”
在冬殘奧會期間,北京冬奧組委共在三大賽區設置了530間隔離房間,其中有89間為無障礙房間,供殘障人士使用。另外,每家隔離酒店都增配了康復醫生、護士及輔助人員,并安排了戶外活動時間,允許代表團人員及使館人員預約探訪,盡可能地滿足殘障人士的個性化需求。
此外,近期部分北京冬奧會報道人士將結束隔離期,返回閉環外。針對這一群體的防疫狀態,黃春介紹道,“所有離開閉環的相關人士,還要繼續實施7天的健康監測,在此期間每人還要進行兩次核酸檢測”,該群體可進行有條件的居家隔離,其中包括,鼓勵單人單間、單獨就餐;不聚集、不聚會;避免前往人流聚集的公共場所或空氣不流通的封閉空間等。“每個人在健康監測期間,要落實屬地、單位、家庭和個人的四方責任,進行自我約束,這對每個人都是有好處的。”黃春說。
楊樹安表示,相關各方對北京冬殘奧會的無障礙設施也給予高度評價。“這充分體現了我們社會對殘疾人的關心、關愛和包容。為殘疾人朋友提供最好的服務,是我們整個賽事組織運行的很重要的方面。”
他說,在申辦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時,我們向世界承諾,“兩個奧運、同樣精彩”,“我想從冬殘奧會開幕式開始,就可以感受到我們真正做到了‘兩個奧運、同樣精彩’,這是一種社會態度,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2024冬殘奧會上的“她力量”心得啟示 篇3
在參加殘奧冰球混合團體賽的7支球隊中,38歲的中國姑娘于靜是唯一一名女球員。前兩輪比賽里,中國隊先后戰勝斯洛伐克和捷克隊,于靜雖沒獲得出場機會,但她在場邊用敲擊球桿的方式給隊友加油助威。
殘奧冰球中,運動員滑行、急停、轉向、擊打冰球都要靠球桿完成,需要頻繁使用手腕的力量。時間久了,于靜的右手手腕鼓起一個大包,是關節液滲出形成的腱鞘囊腫。“囊腫大的時候會鼓得很高,手腕都動不了,只能把它按破,然后休息幾天等關節液被吸收后再恢復訓練。”
于靜說:“希望能通過我參與冬殘奧會的經歷,讓更多女性殘疾人關注、參與到這項運動中,通過體育運動享受快樂、改變生活。”
3月5日,在國家體育館混合采訪區,一個拄著拐杖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的胳膊一邊是空蕩蕩的袖管,一條腿是假肢。“這是我第一次報道冬殘奧會。在這個盛大的競技舞臺上,看到來自全球的殘疾人運動員挑戰自身極限、爭創佳績,特別令我動容。”來自加拿大的女記者卡米耶說。
“我的父母一直以來都激勵我,要像健全人一樣生活。即便是我剛學走路時經常跌倒,他們也鼓勵我要自己站起來。”卡米耶說。
在成為記者之前,卡米耶曾是擊劍運動員,這讓她在報道時更有同理心。“我知道這些殘疾人運動員在人生境遇上會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但是我也明白,身體的殘疾無法打敗他們,體育運動為他們注入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這里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都非常熱情,看到我行動不便時會主動幫忙。這個‘三八節’,我會在賽事報道中度過。”卡米耶說。
制定場館運行政策和制度、巡查各個流線、為運動員排憂解難……國家體育館場館運行中心經理謝雯雯自1月24日進入閉環后,就成為場館最忙碌的人之一。“作為‘雙奧’人,我身上肩負著光榮的使命。今年‘三八節’,我們駐地為女同胞準備了鮮花等禮物,還提前給我們舉辦‘服務冬奧女神最美’慶祝活動,讓我們感到特別暖心。”
來自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的大四學生李子賢是一名志愿者,她的服務崗位在“鳥巢”外的公共區域。
“‘三八節’我會繼續堅守崗位。”李子賢說,“觀眾們熱情的回饋,這是我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有的觀眾會說,‘可以跟你合張影嗎?’‘你們真的太可愛了’或者‘謝謝你們,辛苦了’。我就會覺得這一天的工作都值得了。期待明天觀眾們給我們送上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