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班組長自主管理的心得體會(通用3篇)
企業班組長自主管理的心得體會 篇1
走進新世紀,對班組長管理的要求不再是過去簡單的把領導布置的任務完成就好了。近幾年我們國提倡人文和諧社會,這樣就給班組長的管理帶來更高的要求,我個人認為要當好一個班組長要與時俱進。
第一、管理制度唯一化,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上級及班組制訂的制度一定要執行下去,不能紙上談兵,要讓每位員工明白誰違反了制度都是唯一的考核標準,而且自己要做到以身作則、公平公正。
第二、做好細節管理,“細節決定成敗”,當班組員工之間發生了爭吵時、當員工因獎金比別人少時、當發現作業過程中有安全隱患時、當員工上班精神狀態不好時等等。作為班組長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處理好、溝通好每件事情并把它消除在萌芽之中,“家和萬事興”當然企業也不能列外。
第三、班組長的個人能力。作為班組長一定要具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業務能力過硬,工作中要有知難而上的精神,要有自信,不怕得罪人,要敢抓、敢管,要主次分明,始終保持一個清晰的頭腦。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企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班組,班組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好班組長,選好班組長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前途。
企業班組長自主管理的心得體會 篇2
白國周,一名普通的煤礦工人,他沒有什么豪言壯語,更沒有什么英雄事跡他有的是腳踏實地,22年如一日兢兢業業把井下當成一生的追求,班組管理"從安全、從質量、從效益"入手不斷學習,不斷進取,走出了自己的管理方法,概括為"六個三"即"三勤、三細、三到位、三不少、三必談、三提高"。
我們學習白國周就是學習他不斷追求和創新管理精神,學習白周國就是要學習他22年如一日,時刻牢記"安全為天"的理念。我作為一名煤礦技術員,學習白周國。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二要同我礦的其它部門再結合起來,把學習白周國班組管理法變成企業文化學習的一部分,把白周國班組管理的三到位管理方法融合自己的實際工作中,不但要學習,而且要領導自己的團隊認真學習,把白周國獨創的物質激勵,感情凝聚,師徒幫帶,爭創第一把白國周現場管理的經驗和方法運用到現場管理中。在科室當中形成一個安全網,把每個成見變成安全網的結點、線線相連,點點相結,把每個成員的工資和安全掛鉤,集體榮譽掛鉤,"實現聯保自保互保"相互監督,相互提醒、相互幫組的安全責任制,使我們有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形成一個良好的安全氛圍。作為一名基層的管理者,一定要起模范帶頭作用,要為職工做表率,要對工作流程安全作保證。平時多和職工溝通談心,工作多和大家討論商量,聚集大家的智慧,發揮職工的聰明才智,眾人所長把這個科室搞好,并且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通過學習白國周總結出來的管理辦法,雖然短短的幾個字,但它蘊含著無數用血換來的經驗與教訓,雖然我的工作和煤礦工人工作性質存在區別,但是白國周身上的不斷追求和不斷創新的精神值得學習。學習白國周要像他那樣有強烈的責任心、使命感,對工作盡職盡責,養成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在以后的工作中嚴格執行安全規章制度,嚴格細致認真的對待自己的工作并于身邊的同事相互攜手,共同合作,為我礦實現"安全質量標準化一級礦井"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實現我公司跨越式發展貢獻力量。
企業班組長自主管理的心得體會 篇3
初三的老師總愛說,七年級的學生是天使。的確,帶完初三畢業班接手七年級六班,看著這群活潑可愛的天使般的孩子,我總在想:怎樣讓孩子們快樂自信地成長,讓他們沐浴更多的陽光,讓他們德有所成、學有所獲。我主要做了如下探索和努力:
一、營造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
選舉班干部,組建班委會,訂出班級班規,這些僅僅是構建了一個班集體,而和諧的班級應有自己的文化氛圍。我努力為學生營造“班級如家”的感覺。從選定的班歌《相親相愛》到一系列的主題班會“我是一名中學生了”“我愛我的家——706班”“我愛我師”“文明班級你我共建”始終圍繞這一宗旨。都說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如在白紙上繪畫,我希望能在學生心中刻下這樣的內容:實驗部是我們成長的家園,706班是我們每個人的家,31位同學是我們的家人,所有的課任教師也是我們的家人。有樂我們共享,有難我們同擔,我們珍惜這份師生緣、同學誼。
除了班會的教化和引領,我還常在細微處提醒學生:同桌沒來,幫他做好筆記;同學餓了,把手中的面包分他一半;老師累了,悄悄幫她擦凈黑板……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在學生的心田播種愛的思想,就會開出文明之花。
記得那次廣播操比賽前,余修權和領隊金奕發生了矛盾,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當時,我只說了一句話:“如果你們覺得個人的恩怨比706班的榮譽更重要,我們班就放棄比賽。”那一刻,他們倆都低下了頭,同學們也沉默了。隨后,金奕就擦干眼淚帶同學們整隊入場了。那次比賽每個人都做得格外認真,因此得了校園集體舞第二名。回班后,余修權就主動向金奕道了歉。其實運動會中還有許多這樣動人的細節:輸了接力賽,女生的眼眶都紅了卻不忘安慰掉棒的楊臣文;周妍為了守住同學們的獎品哪兒都沒去……。在碰撞中,在活動中,同學們更像家人般親近了。現在,我班已連續3次獲得“文明班級”的榮譽稱號。
二、探索學生自主管理模式
曾經有老師問我,怎樣才能輕松地做班主任。當時我無言以對,因為我也是當了多年“保姆” 式的班主任,事必躬親,從未有一絲放松。這學期我決定嘗試學生小組競爭自主管理,因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學習上的分組競爭合作也應該適用于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這也是當今社會生存所必需的。教育要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自然包括培養學生的能力。
想到就努力做好。我把學生按成績、表現、能力分成均等的六個小組,每個小組推選一名組長,共同擬出小組的隊名和口號。6個小組在考勤、學習、守紀、衛生等方面進行競爭,每兩周將各組積分匯總,評出“明星團隊”“明星個人”以及“反思小組”“反思個人”。獲勝小組不僅可以得到“反思小組”提供的寫有祝福語的獎本,還在座位上享受優待。這樣一來,每個隊長都積極督促組員早到校、勤背書、考高分、做好清潔、升旗時穿好校服……
有一次要辦一期運動會的黑板報,居然有四個小組競爭主辦權,因為為班級服務可以加分的,最后由各組提供板報設計,構思最佳的小組勝出。
因為競爭,班級的學風更濃郁了,集體榮譽感更強了,小組合作精神也更強了,六個組長的組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現在,不需班主任進班,值日班長和六個小組長就能及時協商處理各種問題,我也樂得權力下放,包括調座位的權力也給了組長,真得是輕松不少。
三、搭建學生成長的教育平臺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合力。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做了如下工作:
1、實地走訪與家校聯系相結合,拉近家校距離。
這次借著“課外訪萬家”活動的契機,我實地走訪了班上11個孩子,最遠的孩子在周榨村,坐公汽也要半個小時才到。走進孩子的家庭,考察他們學習、生活的環境,與家長細細交談,讓我了解了許多課堂上發現不了的東西。他們大多家境一般,還有不少是租住戶,也有兩個孩子是留守學生,家境很貧困。每個孩子我都堅持為他們拍一張學習照和全家福。走訪過的孩子與我更親近了。前幾天,我班趙瑩同學收到了一份貴重的圣誕禮物,我和孩子談心教她巧妙拒絕,她很信服我。后來我又和家長聯系請他按時接孩子回家過周末,家長也很配合,他說:“您就是上門家訪的劉老師吧,孩子很信賴您,我們一定配合做好教育。”試想沒有之前的家訪溝通,怎么會有這樣和諧的局面呢?
除了實地家訪,我還堅持使用家校聯系本。在家校聯系本上,既有當天的作業,也有學生的每日反思,以及家長督促后的簽字,也會有老師善意的提醒:孩子遲到了,請家長提醒一下;作業完成不好,望家長認真督查;孩子被選為團員了,為她自豪;學校更改作息時間了,請家長按時接送……一學期堅持下來,的確有利于糾正學生懶散拖拉的習慣,也便于家長隨時了解孩子的情況,以便配合學校教育。
2、做好師生間的橋梁和紐帶
從進校開始,我就反復在學生中推銷我們的科任老師,而孩子們也發自內心的喜愛著老師們。有不少學生在家校聯系本上寫著“歷史老師講的真吸引人”“滕老師讓我們看《功夫熊貓》,我真快樂”“杜老師的數學課我越來越喜歡了”“劉老師出差回來了,我真高興”。我從不貪污,一定把它及時反饋給老師們。本周體音美微停課了,多出的幾節課如何安排?我征求學生的意見,他們說歷史、地理、生物還不熟,希望老師們能進班輔導。我有點為難,怕老師門帶班太多沒時間,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一說,居然都答應了。那一刻,我心中充滿了感激。杜老師常提醒我班級的各種苗頭,滕老師常鼓勵孩子,馮玲老師家訪后就劉守帥和方智慧的情況專門和我溝通,這些都讓我覺得自己很幸福。
半年摸索下來,我感受到了成長的快樂。成長是小草在不知不覺中鋪滿田野,成長是花兒悄悄地在枝頭綻放笑臉,成長是看著學生一天天長高、成熟而涌起的欣慰,成長也是自己在班級工作中不斷探索、嘗試而獲得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