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傳》心得體會(通用3篇)
《曾國藩傳》心得體會 篇1
初讀《曾國藩傳》前,覺得曾國藩只是個眾人皆知、無人不曉的“賣國賊”,勾不起我的閱讀興趣。但翻閱數頁之后,似乎有點愛不釋手了。
從國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國藩的確是個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顧,屈服于西方列強對華政策而又竭力維護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賣國賊”。對于其一生的罪惡我覺得不應該歸咎于他個人品質,而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條件下的地主階級決定的。從個人角度而言,我覺得曾國藩是個修養頗高,有頭腦、有遠見和有謀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經歷大致可以分成七個階段:躋身六曹、創建湘軍、坐困江西、決戰安慶、攻陷天京、剿捻失敗和抑郁而死,可謂有起有伏,人生變數無窮,讀之頗有感觸。
首先,曾國藩精通古文,廣泛獵讀,在學術上向很多當時有名人士請教,這些不僅增長了個人方面的見識,也大大提高了個人聲望。曾國藩能如此順利成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奮好學和聰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舉薦。也許是這一切對于曾國藩來說太順利了,造就了他當初鋒芒畢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間處處碰壁、受到地方官員的百般排擠和刁難。
其次,曾國藩經過一年的大徹大悟再度出山,受命為欽差大臣和兩江總督,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臺。其實曾國藩受命為兩江總督是清政府為形勢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鎮壓太平天國的江南大營就在此時潰敗,只能依靠曾國藩集團所創建的湘軍來鎮壓太平天國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機會永遠垂青于有準備的人。
再次,湘軍攻陷天京以后,曾國藩自剪羽翼,釋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見其經驗豐富,政治嗅覺之靈敏,審事詳明,處事果斷。
最后,曾國藩是個愛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賢人。行軍打仗,每到一地,必廣為訪案,凡具一技之長者,必設法延至,收為己用;聞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馳書禮聘。他還能虛心納言,鼓勵眾幕僚直言敢諫,故能收到集思廣益的效果。他在事業上能夠取得如此成功,與其有很大的關系。
讀此書不僅讓我對曾國藩有了更為全面、細致的了解,從中受到不少啟迪,而且加深了我對近代清朝歷史的認識,同時引起我對那拉氏——慈禧太后的興趣。
《曾國藩傳》心得體會 篇2
曾國藩,晚清時期一個傳奇式人物,建湘軍、平長毛、興洋務,由一介書生成為官居一品,漢人中最高官位大學士,與其為人處事的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修身律己。曾國藩治學以修身,他尊崇且鉆研程朱理學,早年拜鏡海先生門下,學習儒家思想,信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他官拜高位,但生活很簡樸,堅持喝家鄉的綠茶,堅持使用簡陋的木箱,湘軍攻克金陵,官員大肆掠奪財物,作為湘軍統帥,他不斂財,未攫取一絲一毫。
二、善于用人。曾國藩深知天下之大,事變至殷,絕非一手一足所能維持,必須舉天下之才會于一,乃可平天下興國家的道理,因而他把發現人才,獎掖人才,培育人才,重用人才作為自己分內的任務。對于戰事,作為文人,他知之甚少,他發現重用了一批如鮑超、羅澤南、彭雪麟、楊載福等人,幫他攻城克寨,與他共鑄輝煌。曾國藩身邊有許多幕僚出身卑微,大多是在毛遂自薦時被曾國藩相中,許多人年紀輕輕,而曾國藩都以禮相待,平等相見。曾國藩在于太平軍和捻軍作戰時,許多方略、計謀都來源于普通的幕僚,在屢次官場上險象環生時,這些門客出謀劃策,渡曾國藩于危難之中。
三、謹言慎行。曾國藩行事謹慎,懂得審時度勢,遇事總會上下琢磨,前后思量。他深知皇上對漢人猜忌甚多,如要建立一支曾家軍,從皇上到朝野滿人都不會放心,他通過深思熟慮保奏塔齊布,擺在自己之上,來消除皇上及朝野滿人的顧慮。在立下平定太平天國大功后,曾國藩手握二十萬湘軍,且位高權重,他恐皇上與滿朝猜忌,一再要求歸回以完晚節,在未獲準以后又大裁湘軍,借以消除皇上的猜忌。在對待肅順上,他深知權臣手腕,雖皇室肅順對曾國藩愛惜有加,并多次提攜,但他也意識到肅順雖大權在握,卻樹敵太多,以后會遭不測,顧私下不予忘來,正是他的妥善處置,后來肅順雖被扳倒,但曾國藩依然受到重用。
四、顧全大局。在儒家“義理”思想的影響下,曾國藩忠于皇室。在處理天津教案事件中,他為了顧全大局,委曲求全,使自己多年苦心經營的名譽一落千丈。天津教案是中西方文化的沖突,教士的蠻橫,國人的抵制,導致國人燒教堂,殺死10余名教士。外國列強,大兵壓境,在天津海面陳列戰艦,稍處理不慎就會引起戰火,而以當時中國的國力,斷難與其對抗,唯有委曲求全,曾國藩權衡利弊,最終采取不與列強開戰,接受列強提出的,賠禮道歉、懲治兇手等條件,但這種做法激起了民眾和一部分官員的抵制,使他苦心經營的聲譽毀于一旦。但為了顧全大局,他唯有外慚清議,內疚神明。
五、善思求新。晚清時期,西方列強接踵而至,不斷破壞中國的主權和領土的安全,曾國藩親眼目睹了“輪船之速,洋炮之遠”在中國橫行無忌。他也希望中國能有自己的堅船利炮,他主張全面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以圖強國御辱。曾國藩創辦了江南機器制造總局,開始仿制西式槍炮。當他發現制造器械的設備陳舊,專門派人到國外購置“制器之器”。但他又意識到洋人的技術日新月異,層出不窮,若不系統的接受一整套關于天文歷算理化方面的教育,接觸到造炮制船的各種現場,就不能學到西洋的學問之精髓,不能造出最先進的船炮。于是他奏請朝廷,選派一批優秀的孩童出國留學,學成后回來報效國家,并最終促成了這批孩童成行,為國家造就了一批人才。
《曾國藩傳》心得體會 篇3
一、人物簡介
老話說的好:"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曾國藩(1811-1872),湖南人,晚清重臣,湘軍創建者,洋務派領袖。他幫清朝鎮壓了太平天國。他一生不愛財,
不怕死,努力做清官,做名臣,是儒家最后一個圣人,也是儒家最后一個榜樣。曾國藩德行高尚、志趣高遠,不僅僅是近代以來,甚至可以說是有史以來不多見的。他始終能夠立德、立功、立言,達到古人“三不朽”的境界,他的成就震古鑠今,沒有一個人能與之相比,究其原因,在于他一生立志一定要超出普通庸碌之輩,他不斷克服困難,從中求得知識,不斷親身踐行知識,不遺余力,即使經歷重重艱辛阻礙也無法令他失去斗志;不求成效很快顯現,謙虛地接受,勤勉地奉行,以剛直自立于世,堅定而有節操,以誠意為前導,勇猛精進,堅苦卓絕!吨腥A文化大講堂書系:曾國藩傳》作者用現代的目光和系統的方法,為讀者展現了曾國藩不凡的一生,揭示了他能從進士一直做到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侯的人生之路。為什么他一介書生,卻打造出了晚清最具戰斗力的湘軍;從一個鄉下秀才,卻成為毛澤東、蔣介石都學習的蓋世名相,他功高震主,令慈禧寢食難安,卻能全身而退……修身之道、為官之道、創業之道、治軍之道、治家之道、育人之道都可在閱讀《曾國藩傳》中有所領悟。
二、人物事跡
曾國藩生于嘉慶16年十月十一,父親曾麟書是塾師。他自科舉出身,是道光18年(1838年)進士,曾敘任各部侍郎。1853年藉著清政府給予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復雜的人際關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軍。作為一支地方官僚的私人武裝,湘軍在軍事素質落后的清朝武裝力量中成為中國南方地區與太平天國軍事力量作戰的主力之一。曾國藩殘酷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用刑苛酷,史稱派知州一人,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钢良磿r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不僅他自己直接殺人,他的父親和四弟也殺人,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稱呼為曾剃頭、曾屠戶。據說,現在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1862年,法國天主教神父衛儒梅通過法國駐津領事與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交涉,獲得天津三岔河口北岸望海樓(1773年天津鹽商集資修建的3層樓閣,有房152間,天津著名建筑,又稱海河或河樓,當時已經荒廢)舊址及其西側崇禧觀15畝土地。但最初幾年只能隱蔽在東門附近的深宅大院中,開辦仁慈堂養病院。當然,曾國藩的個人事跡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所了解的不在于其事跡的多少,而是我們能真正從其身上所學到的多少。
三、個人評價
(一)中國近代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導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制造業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書(部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ǘ┲袊枷胝喂ぷ鞯拈_山祖師
曾國藩自稱:“鄙人乃訓練之才,非戰陣之才”,他教導士兵“說法點頑石之頭,苦口滴杜鵑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練兵,使湘軍成為一支有主義的隊伍,他作《愛民歌》傳唱,使湘軍聲威大震,毛澤東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即以此為藍本,蔣介石黃埔建軍時,也將他的《愛民歌》印發學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國國情,寫一篇《討粵匪檄》,使許多知識分子脫去長衫,率領黑腳桿的相實農夫,投到湘軍的旗幟之下,同太平軍作戰并取得了最后勝利。
。ㄈ┬奚睚R家治國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蔣介石),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不愧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穩之楷模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這是因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歲官至二品,在清朝獨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穩,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榮寵不衰。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ㄎ澹┚W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國藩一生致力結交、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幾乎聚集了全國的人才精華
為招攬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謙遜的老臉,屢屢上書舉薦部下,為部下謀官要權,爭謀職位。他一生推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多人。他們既有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李瀚章這樣的謀略作戰軍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第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
(六)中國傳統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象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ㄆ撸┲袊鴤鹘y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曾國藩在同輩士大夫中“屬中等”,頗為鈍拙,但他志向遠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勤學好問,非常人所能及。他從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撥于流俗”,天天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沒有一天不監視自己,教訓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謙恕自抑,豁達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著“拙誠”、埋頭苦干,不論遭受多大打擊,都不灰心喪氣,而能再接再厲,堅持到底。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