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心得體會(精選3篇)
拍攝心得體會 篇1
經過一段時間的拍攝,我們的紀錄片終于完成了。看著成品出來有一種莫大的`欣喜,也有一點小小的驕傲。我參與拍攝的紀錄片雖然不是什么大作,但我還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所理解的紀錄片的拍攝。
在最開始確定好分組后,我們開始商量確定主題,大家各抒己見。主題的確定經過一番波折,由于大家商討出的第一個主題不合適,于是我們又重新確定主題。這過程中大家一起出力,也在網上查找了相似的事例,同時也請教了我們的指導老師,最后確定了主題。主題確定了之后,我們幾個女生開始寫拍攝腳本。腳本編寫經過了幾次的修改,存在著各種不足,如內容太繁瑣,場景太大,效果拍攝不出來,甚至編寫的時候還出現了脫了主題。但最后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經過幾次修改最終完成腳本。雖然開頭就讓我覺得困難重重,但是團隊的力量很強大,有的時候也會出現意見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決。
腳本完成后,我們按照分鏡頭腳本編寫并打印出來,這樣便于中期的拍攝以及為了后期的剪輯更加有條理。編寫的時候盡量細化,將同場景的鏡頭分出來,這樣不管是拍攝還是最終的剪輯都更加省時省力。
拍攝現場常常是紛亂的、復雜的。對于紀錄片而言,場面不受我們控制。在人物眾多的嘈雜場面,我們常常會遇到不知所措、令人困惑的“盲點”。我在開始拍片時也時常遇到這種情況,事先預定了許多的拍攝方案、拍攝角度,但一到現場,突然的變化會讓我手忙腳亂。這是考驗人的時刻。環境變化、攝制組人員的建議或其他人的提示常會干擾你的初衷。應該學會排除干擾,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清醒意識,不妨反復問自己:“我事先準備的拍攝方案是否能行?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這些眾多的事件或人物中,哪一個最有意義?如何去實施?”當然,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必須在短時間做出,因為你所拍攝的事件、人物是不能等待你的。
在整個拍攝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不斷摸索的過程,從中我知道了要拍好紀錄片,首先要知道何謂紀錄片。紀錄片首先是一種觀點、一種看法,一種對于某種問題、某個人物、某一狀態所持的看法。紀錄片作為一種“理念”,它永遠以自己特殊的視角和方法去觀察、描述、記錄世界,既有對那些社會的弱勢群體、邊緣群體的關注,也有對我們今天飛速發展和變遷的社會、文化的關注與記錄。
拍攝者與被拍攝對象永遠在“平等”之上進行平視、對等的交流,包括怎樣適應險惡環境,怎樣與你拍的對象融為一體,與被拍攝者一樣思維,一樣呼吸,一樣喜怒哀樂。我們常要做的就是和拍攝對象交朋友,使他信任你,在拍攝中不再回避你和攝影機的.存在,而是坦率地接納這種存在,乃至忽略這種存在,忘記這種存在。
在紀錄片拍攝中,現場的聲音是構成真實性不可缺少的部分。忠實地錄下同期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事實卻并不完全如此,我們很多節目的同期聲要么拒絕錄入“噪音”,要么根據主觀需要隨意開啟、關閉同期聲,要么配以后期模擬音響。在拍攝紀錄片中,真實還原同期聲最好的辦法,就是外接一路話筒收音,成為混合音響。
這次作業的要求是15到20分鐘,而我們拍了大量的素材,對于第一次創作紀錄片的我們來說,的確算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了。從大量的素材中我們最后剪出了半個小時的視頻。把他們送給采訪的那幾個同學作為紀念。青春的影像記錄,在多少年后,是多么的珍貴,雖然沒人記錄我,但是我卻記錄下了別人的一段時光。這樣的經歷充滿了新奇也充滿了傷感,因為,時間的流逝,在機器的運作中,仿佛眨眼之間。
孤獨的眼睛,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我付出了我所有的精力,在光與煙的流動之間,在喧囂與寂靜之間,我追求著最真實的青春。
拍攝心得體會 篇2
紀錄片拍攝的過程就像是與陌生人的社交經歷,只是把我們的眼睛變成鏡頭,把我們看見的一切用鏡頭語言記錄下來,真實而又不失趣味,讓人欲罷不能,這是我們在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感受到的它的魅力。
一、準備階段
首先是選題的確定,一個好的選題是成功的紀錄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們綜合了時代價值、創新視角、故事敘述、形象審美等幾個紀錄片選題原則后,確定了我們現在的主題《去留研》。因為我們身邊也有不少同學選擇出國讀研究生,甚至我們小組的創作人員中也有要出國讀研的同學,但是許多同學對出國讀研的過程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是正在準備中的同學也對其一知半解,因此我們想通過本紀錄片幫助同學們了解“留研”這件事。
選題確定完之后,我們開始尋找合適的采訪對象,因為特殊原因,我們小組的時間比別的組短了一周多,本來就緊湊的時間又不得不壓縮,因此我們決定從身邊相關的人入手,選定采訪對象,節省與采訪對象相處的時間。想要帶同學了解留研的過程,但是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跟蹤拍攝一個人的留研全過程,于是我們選擇了四個分別處于留研不同階段的對象進行采訪,從正在準備語言考試的尹盼同學,到已經通過語言考試和申請得到offer的陳天懿,到已經留研歸來在英語機構教口語的徐臻老師,到在留學中介工作的梁珂,每一個人在經歷留研中的一環,我們希望通過對這四個對象的采訪能為觀眾完整呈現留研的全過程。
接下來是拍攝大綱的撰寫,和采訪問題的準備,我們是先準備采訪問題,然后在腦子里有個大概的畫面,依據這些畫面來撰寫拍攝大綱,這部分的難度因人而異,多看些紀錄片就會有感覺了。
二、攝制過程
因為選題定得好,因此我們的拍攝沒有什么特別困難的地方,采訪對象都非常配合也比較好相處,沒有畏懼鏡頭,面對鏡頭也非常自然,這使我們的拍攝工作異常順利。我們向學校借了一臺DV和三腳架拍攝一些固定的鏡頭,我也自己帶了手持云臺,輔助拍攝一些動態鏡頭,在沒有動態鏡頭需要拍攝時,給云臺裝上三腳架也可充當固定機位。
拍攝過程中,我們有個問題就是固定鏡頭太少,推拉搖移太多,這對于紀錄片來說比較不可取,我們下次會特別注意這一點。另外,我們對于采訪對象的提問過多,導致他們自己闡述的部分較少,并且不連貫,這也是我們采訪過程中的問題之一,我們吸取同學們分享的經驗,以后采訪前會讓對象瀏覽一遍我們的問題并準備,然后讓他們自己圍繞這些問題進行闡述,就比較好了。
結束拍攝后,我們進入了剪輯的環節。在剪輯過程中我們發現,不同的設備清晰度、感光度什么的還是有一些比較大的區別,很容易就能看出來,所以以后的拍攝工作會盡量統一拍攝設備,這樣會使畫面看上去更統一一些。
在剪輯環節中還有一個小問題,就是解說詞的撰寫,由于我的習慣是等片子出來再根據內容撰寫匹配的解說詞,而黃嘉琳則習慣通過解說詞的邏輯順序進行片子的剪輯,所以比較矛盾,但是后來我們一起把拍攝素材整理了一遍,從中抓出一條邏輯線來幫助我們剪片子、寫解說詞,所以解決的還是比較順利的。我覺得我們這部分工作做得很好,有矛盾一起解決,就很快了。
三、總結
紀錄片拍攝嘛,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視野寬廣一點,然后從大視角中抓取小的不為人知的點,去剖析,去挖掘,不僅更容易做,也更有吸引力,容易引起共鳴。再多也沒什么好分享的,去拍,去做,在做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尋找解決方法,這是學習紀錄片拍攝最好的方法了。
拍攝心得體會 篇3
老師的課,使我一生受益,雖然我現在不能完全做到,但我會努力學到更多的知識充實自己,使自己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下去。
在沒學習這門課程之前,自己心中的“化妝”就是需要把一個人畫漂亮,用不同的化妝方法把一個人的不足和缺點縮小或是得到修飾和美化。
通過學習后才明白,其實,化妝也是一門藝術,它是對人物情感的敘事,是表現情感打動人物的一種深層表現。每一個人的情感都不一樣,要知道如何運用最痛的情去選擇最能體現心情的顏色。
化妝能把一個人改變,最起碼是在外形上,能把一個人變漂亮。也能丑化一個人,這就是化好的藝術,但我們現在主要的責任就是如何把一個人變美,畫出他/她的魂。
我們每個人出生時,有許多事是自己無法選擇的,例如:出生的家庭、性別等等。但只要我們的生命依舊存在,那么只要自己肯努力,是可以得到自己想擁有的。
作為女孩子來講,應該懂得自尊、自愛、自立、自勉,在本學期化妝課的學習中,正體現了“自愛”這一點,。當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當今社會對于現代女性的要求是很多的,例如,在我們求職的時候,面試的第一印象之很重要的,因此我們要學會如何利用外界的條件來更好的包裝我們自己;瘖y就是其中一例,學化妝前,自己對化妝是滿有興趣的,憑借著這份興趣,所以選擇了這門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漸漸地才體會到,化妝的每一步是很重要的,更要考慮到整體的效果,不僅要注重妝容,也要注意服裝的搭配。與此同時,讓自己有機會更好的了解自己,并找到適合自己的妝容,在與同學的交流中,發揮自己的長處,補充自己的不足;學習后,不僅學到了許多化妝知識,而且重新認識了自己,讓自己以后的生活中變得更加自信美麗。
小時候也很喜歡畫畫,以前畫畫都在紙上或者布上,如今卻在臉上,感覺很是奇妙。有時候,素面朝天有素面的美麗,化妝也有化妝的精致,就看什么場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