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問老人的心得體會(通用3篇)
慰問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1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兒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他們或者無兒無女,或者子女不在身邊,不得已寂守空巢。下面是相關的心得體會,快來圍觀吧。
20xx年1月12日,跟支部去流沙慰問孤寡老人,今天我感受到,人要學會感恩,因為懂得感恩,我們才能做好一個人,因為感恩,生活中,我們才常可以看到好多感人的好人好事,去到一家通過交談,我們得知,老人常年獨自一人居住屋子里,伴隨她度過幾十年艱苦歲月的只有一間破草房,幾件破舊的衣裳和一床被子,老人已80多歲,啞巴,眼睛失明,腿不太好使,家有三女兒,沒有一個關心母親冷暖,看到這場景心涼了,
她的孤單寂寞輕輕拂過我們小小的心靈:這世上不幸的人有很多,他們不能跟正常人一樣享受正常的生活,每當見到別人的笑容,積在他們心底深層的憂郁又會涌上心頭。我們四肢健全,天資聰明,這已經是上蒼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禮物”,讓這份“禮物”得以發揮,展示出它最耀眼的一面,我們感觸很多,“當今社會的老人越來越孤獨,當今的年輕人越來越灑脫”,我們希望能為老奶奶驅除孤獨感,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關注老人,讓他們感受晚年的幸福。
感謝這次慰問,讓愛把我們和老人融合在一起讓我們懷抱一顆感恩的心,大聲說出我們的心聲:“讓愛播灑全世界”!
在這次愛心行動中,我深深地體會到關愛的力量是那么的偉大,它既可以使老人們感到快樂,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感到快樂。他能給老人家帶出一份關愛,使他們感到有人關心他們,更重要的是能讓他們感到溫暖,舒適和愛心。
慰問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2
為提高大學生素質,弘揚傳統美德,構建和諧校園,提倡尊老、愛老、敬老精神,增強同學們為社會貢獻的意識,我們那朗社會實踐隊組織了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于07月16日下午,在隊長梁敏琪的帶領下,跟隨當地書記,拜訪當地老人,并進行慰問。
雖然拜訪的老人有很多名,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戶是由于兒子身患重病,離開人世,但是留下兩個孩子,靠兩老進行撫養,雖然他們生活艱辛,但受是他們臉上還是掛著微笑,熱情地招待我們,并說了一些祝福我們的話,并為我們的到來感到莫名的欣喜,默默地流下了眼淚。
通過這次活動,令我們明白了很多道理,取得了一些生活的真經,也向我們這個年齡的人敲響了警鐘,讓我們去審視自己,去思索如何面對生命。老人們一句句的感謝和勉勵的話語讓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暖洋洋的。慈心濟世,善舉為人沒有與老人接觸攀談的人很難體會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老人是世界與時代的尊者,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發揚尊老美德,為老人們孤寂的精神世界獻上一份關愛。不知不覺中已到黃昏,和老人們告別后我們返回了基地,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大家都表示要將尊老、愛老的接力棒傳遞下去。通過活動我們不僅表達了我們對老人們的關心,更重要的是知道了他們生活的不易,懂得了青春的短暫,激勵了我們,讓我們更好的利用時間,在短暫的青春中創造不平凡的人生,也讓我們體會到了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愉悅,更清楚地認識到了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日月更迭,相信不變的是我們對老人的那份真誠的祝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盡可能多的`去關心這些老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愛的火花將照亮這美麗和諧的社會!孝心無輕疏世間高齡皆父母,年老不孤獨天下晚輩盡兒孫。今后我們一定會多進行這樣的活動來提高同學們的尊老意識及實踐能力。
慰問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3
今天,在古米藍理事長的組織帶領下,我和兩個班的同學參加了完美春天關愛空巢老人的活動。早上一大早我們便出發前往金山村。我們分別拜訪了村里的兩位空巢老人。當我們走到村口的時候,熱情的村支書便和我們打了招呼。我們首先拜訪的是一位老爺爺,當我們看到他的時候,我們被他的著裝驚呆了。老爺爺全身很臟,穿得也破破爛爛。如果在在大街上這位老爺爺的話,真會以為他是一個乞丐。之后,我們去了他家里,家里的情況令我們更加驚訝,他住在一家又低又矮的土木結構的房子里,任何語言有難以形容房子的破爛。而房子里堆放的是老爺爺平時撿回來的垃圾。當了解他的情況后,心里很是氣憤,之后又被辛酸代替,老爺爺兒子的家就是隔壁的兩層樓房。
之后,我們又去拜訪了村里的另一位老人,當我們看見她的時候,她正在田里干活。村支書跟她打了一個招呼,她就哭了,讓我們不知所措,趕忙上去安慰她,然后就送她回去了。
短短幾小時的活動,觸動了我們的心靈。他們只是中國這遍土地上其中的兩位空巢老人,或許還有比他們更加可憐的老人。他們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處于社會最底層。養兒防老,但是他們辛苦了大半輩子,換來的又是什么?百善孝為先,又有多少人做到了?父母不期望兒女能夠讓他們有多么富裕,他們慢慢老去,想法也很簡單。就是有時候兒女簡單的問候,一個不經意的眼神,一份精心的禮物。父母操勞了大半輩子,把最好的給了我們,當他們老了,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對他們好,烏鴉有反哺之恩,更何況人呢?
放下忙碌的生活,在閑暇的時候,多陪陪父母,他們需要的只是一份簡單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