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義工有感(通用3篇)
參加義工有感 篇1
年廿八這一天,剛好是學校組織的小義工義賣活動。我也以小義工的身份,親自下廚煮了三個菜一頓餃子,準備送到一位孤寡老人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跟老人家吃一頓團年飯。
老人家叫陳婆婆,今年已經94歲了,住在離我家不遠的一座舊式兩層建筑的房子里。我們小心翼翼地走上又黑又窄的木樓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間破舊、狹窄的舊房子。屋內雖然很簡陋,但還算整齊,幾件古老而殘舊的家具據說是陳婆婆的嫁妝,而陳婆婆一臉的慈祥、和藹。我們一到她家,她馬上熱情地招呼我們。當她知道我們要和她一起吃團年飯時,陳婆婆那憔悴、蒼老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我們圍坐在一起,剛把飯菜打開,我就連忙把每樣菜夾到陳婆婆的碗里,讓她品嘗品嘗我的手藝。陳婆婆不斷地夸我炒的菜不但味道好,而且營養價值高,很適合她老人家吃。吃飯時,我們還了解了陳婆婆的過去。原來她有11個兄姐,她是最小的,出嫁后一年丈夫便去世了,她就靠幫別人縫衣為生,過著清貧的日子,不過陳婆婆身體還好,耳清目明,頭腦也清晰。她說年輕時是個很活躍的人,去過的地方很多,什么四大名山,連香港都去過,不過現在人老了,行動慢,身邊也沒人。
她笑著說:“假如有人能陪我,我還想出去走走。”我馬上說:“陳婆婆,我一放假就陪你到處游玩一下。”在場的人都笑了起來。
這次的小義工活動,令我感受很深。陳婆婆是個孤寡老人,丈夫去世后便自力更生,很少便衣別人。陳婆婆還是個很節儉的人,我們吃飯時,她再三叮囑不要浪費食物,要將帶來的東西都吃完。我一定要學習陳婆婆這種勤儉節約、自力更生的精神。其實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需要我們幫助,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伸出雙手,那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我真希望下次學校的義工活動也有我的份,讓我能接觸社會上更多的人和事,能夠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會很快樂,很高興的。
參加義工有感 篇2
加入水滴義工不到一個月,著實為這個集體中所傳遞的愛所感動,特別是杜哥等幾位發動者,能播種這份愛心,在短短8個月時間,能感染近兩百名熱心人士投入其中,其間的艱辛可想而知。從工作之余組織了這些大型活動中,你們的操勞讓那些殘疾兒童,貧困學生感受到溫暖、快樂,也給予了我和社會上像我一樣的人一股正能量。我為我能參與義工活動感到驕傲,為我能給與他人愛和力量感到自豪。
做為水滴義工的一員,我很愿意為集體貢獻我的一份力量。今天有幸參與水滴義工的討論會,聽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想,表達一些我的觀點,由于從我個人的角度看待問題,未免會有片面或偏差,希望前輩們給予糾正。
先說說什么是義工。義工是指任何人志愿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力,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服務,促進社會進步而提供的服務。再說說我們為什么做義工?我個人認為,能參與這項活動的人都是思想意識較為先進,感恩社會,關心他人,樂于奉獻的有志之人。給自己生活增添活力,給別人快樂自己也會收獲快樂,這份收獲也許不會亞于給予。然后,義工能做些什么?其實,身邊任何給他人關心、幫助的事情,支持環保,舉行公益宣傳等等,事情不論大小都可以算做義工。作為水滴義工的成員我們具體該怎么做這份工作?作為水滴義工這個組織怎樣帶動大家開展義工工作?我談談幾點不成熟的見解。
第一、義工組織和慈善機構不能等同。我今天也聽到很多人都提到了這一見解,我認為慈善是義工工作中的一個分支,我們也可以開展慈善活動,比如募捐、賑災、資助貧困學生等等,我們應更注重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身體力行。
第二、拓寬平臺,不拘一格。這與先前提到的做出自己的品牌這一理論相悖,但我覺得這樣能更豐富、更長遠的發展,也能尊重差異,發揮優勢。我們都來自于不同的崗位,出生于不同的年代,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社會閱歷和受教育層次,性格不同,愛好不一,各有所長。如果局限于一兩種單一的形式,長時間后對于興趣并不高的義工成員,慢慢失去了新意,滋生了消極。所以我們應該拓寬服務平臺,搜羅更多需要關愛的群體,讓義工成員自主選擇服務對象,結成服務小組,有計劃的開展工作。如貧困學生、殘疾兒童、留守兒童、農民工子女、失獨群體、空巢老人、孤寡老人、醫病護理、環衛維護、交通協理、義務宣傳等等。
第三、服務點滴,不拘泥于形式。我們團隊的命名是十分有水平的——滴水義工,水滴石穿,點滴于行。開展活動不能只因為場面大,有影響力而實施,更應在平時經常進行,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們,他們需要什么,我們就盡能力給于什么,讓“義工”這項工作不停流于表面,而要成為一種習慣。從人性角度出發,做一件好事容易,但要做一輩子好事卻很難。以我為例,我很有激情的加入義工組織,參與一次兩次服務活動我會很積極,可能幾次過后就會激情消退,但如果組織的是一項經常服務,這個服務分隊每個人都有任務,有要求,我也會克服困難堅持,最后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所以不要小看了這些小事,也許只是例行探訪,也許只是談話交流,但服務意識會植根,關愛會開花結果。另一方面,不能什么有影響力就做什么,而要真正站在被服務者角度考慮,他們需要什么?他們需要我們能為他們做什么?然而,有需要則一窩蜂去干一件事也不合理,應該發揮各自所長,到各自最適合的崗位上去。
參加義工有感 篇3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義工作,我感到快樂、充實、學到了很多婚育計生常識。在沒有做義工之前我會偶爾莫名其妙的發出感嘆“沒有做出一件有意義的事,感覺活著真沒意思”不知道其他的義工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想法?呵呵……但在做義工以后此想法就不再浮出腦海了。
準確來說我做義工有七年了,在為水災、512、玉樹等災害地區募捐的時候讓我感到人間的溫暖與真情的存在,個人的力量是孤助的團體的力量才是強大的,為自己也能幫助別人而感到欣慰。在生育文化中心做義工時又讓我有了不同的體會。每每看到孩子們的嬉戲,他們的天真無邪能感染我會心的微笑,用美妙的童音嚷著“姐姐給我們講故事”在給孩子們講故事時好似自己也回到了幸福快樂的童年。看到老人慈祥的靠著椅子讀書、看報偶爾用和藹可親的語氣和我交談,讓我深深的感到溫暖和塌實,有一種和父母嘮家常一樣在文化中心感到有家的氣氛,讓獨自一人在深圳的我感到不再孤獨。成人們的看書認真抄寫書本摘要時,那時覺得自己知識的缺乏應該也要努力學習、上進,拿起書本和他們一起學習交流受益非淺。“青春健康項目”培訓讓我們了解更多的婚育計生常識,學會關心別人、保護自己。
一次要來文化中心值班時突然下起了狂風暴雨,我有過不想去值班的念頭,但是想到前一天晚上那位大叔說:“書還沒有看完想明天再來看,你會來值班嗎?”我答應過一定會去的,做人要講誠信。我還是來值班了,后來大叔也不畏風雨的來看書了,進來就很感動的說“我以為下這么大的雨你不會來了,抱著來看看的態度走到這里看著燈光透出文化中心,心中暗暗切喜了。”看著大叔高興的樣子,我被雨打濕不舒服的感覺立即蕩然無存。
在生育文化中心來來往往的居民有位中年人給我印象特別深刻,他對歷史的深入了解、音樂的天賦、對人生良好的態度、深厚的閱歷,不拿書本就能侃侃而談,讓不知世事的我領悟不少,經過和不同的人交流開闊了視野、豐富了閱歷。
生育文化中心這項活動是常規活動,讓我懂的做義工貴在“堅持”與“用心”希望通過生育文化中心這項活動在我們的帶動、影響下讓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加入我們的義工隊伍,讓我們的義工隊伍不斷壯大,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在為居民熱心、周到的服務解決問題的同時提高我們義工的服務質量和自身素質,用心聽取居民的意見盡力改善、增加活動項目,讓居民因我們的出現而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