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活動實踐心得(精選6篇)
田園活動實踐心得 篇1
社會是一面很好的鏡子,而社會實踐就是拿起這面鏡子照自己,從而能夠更好地重新看清自己,重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同時也給我們提供多了一次學以致用的好機會,也讓我們深入認識社會基層,體察民情,增強當代大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7月5號到7月16號,我們以班為一個團隊展開了為期12天的下鄉支教活動,在這有限的時間內,我卻有了無限的體驗與感慨,收獲了珍貴的同學情誼,收獲了成長,增長了見識,豐富了經驗。
認識自己,反思自己 ,完善自己以滿足建設社會的人才需求,適應社會的發展。想著自己從一開始在支教方面什么都不懂到逐漸經驗豐富,心里就對自己覺得欣慰,覺得自己當初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下鄉支教前,我滿懷信心地準備了一些教學資料,腦子里也早就構造好了到時候要講的知識框架。因為自己在這次活動中主要是負責支教這項任務,并且又是教自己比較擅長喜歡的科目,所以一開始雖有點擔心但還是相信自己能夠教好的。理想的藍圖總是美好的,但當理想與現實發生碰撞的時候,是繼續堅持理想,直面殘酷的現實,還是選擇逃離,這確實是太考驗一個人的自信心與毅力了。而我在這次實踐中就經歷了這樣一個選擇與掙扎的過程。在第一節課中我就遇到了令人頭痛的問題,如學生們的積極性低,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低,因而上課睡覺的,交頭接耳的比較多,同時也有些學生向我反映說我教的內容有點難。這些問題雖然自己早就預料到會出現在自己的課堂上,也想過如何去解決,但是當我真正遇到的時候才發現我原先想好的應付方法太過柏拉圖式了。一個老師所掌握的知識多少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注重講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模板式地進行我講學生聽的教學程序,實質上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課堂效果,也不能很好地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最大限度地傳授給學生,這顯然將不會是一名合格的教師。雖然自己不是讀師范專業的,但自己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從事一些與教育相關的工作。所以在此次實踐活動中我就多次暗暗提醒自己要好好珍惜這次機會,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使自己得到最大的鍛煉。因此我就憑著這股信念勇敢地面對這些問題,積極尋找和嘗試解決的途徑。在網上搜,向同學討教,做旁聽等方法來吸取他們當中有用的經驗在結合實際情況應用到自己的課堂當中。漸漸地,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效果顯著。或許實踐的最終的結果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但實踐的過程一定是耐人尋味的,因為在這過程當中人才會不斷將自己所學與應用實際對照,從而發現自己平時在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及時改正,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社會需要怎樣的人才,自己要變得怎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同時在經歷一些心酸苦辣之后,自己也獲得了成長。
增強團隊合作意識,珍惜同學情誼。在這次實踐活動中,雖然人力物力財力非常有限,但我們的活動還是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了,并且取得了學生家長和村委的一致認可,這無疑是我們有效的團隊合作的成果。我們的后勤組,保衛組,新聞組,支教組,活動組在活動期間既做到了明確的分工,又充分發揮了大公無私,相互協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實現了人力資源的.最大化。與此同時,這十多天的工作與生活不但給我們提供了更多同學之間認識和深入了解的機會,而且還在合作當中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情誼。后勤組起早貪黑地照顧我們的飲食,還經常征集我們全體組員的意見,不斷地完善組內的工作,任勞任怨卻從不抱怨,在改善伙食質量的同時還想方設法地減少這方面的開支,真正做到了“勤儉持家”。保衛組雖然只有五位男生,但卻義不容辭地肩負起保衛組員安全的重大責任,白天干粗重活,晚上還要守夜,只要是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都盡力地做到最好,他們的苦他們的累,他們的男子漢氣概,確實深深地打動了我們,感謝這次實踐讓我們看到了平時所不能看到的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新聞組夜以繼日地負責寫稿,征集稿件,將他們舞文弄墨的本領發揮的淋漓盡致。支教組行走于備課,講課,維持課堂紀律,保證學生安全之間,保證了日常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活動組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力,策劃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既帶給了學生們無限的歡樂,也教會了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除了各組的明確分工外,各組的組員也會在他們閑暇之時積極主動地幫其他組工作,所以我們組與組之間早就揉成了一股繩,將我們團隊的心緊緊綁在了一起,我們心往一處使利往一處用,最后我們下鄉支教活動完美地落幕了,我們收獲了友誼,收獲了村民的感激之情,收獲了成長,我們滿載而歸。
走進基層,服務基層。調研組深入村落調查農村居民的養老問題,團隊開展健身操活動,號召老人們來鍛煉身體,與老人交流談心,進行家訪活動,了解和關心學生的學習成長情況,并及時向家長提出建議。為學生們做一面心愿墻,將他們小小的心愿做好記錄,帶回大學努力尋求機會和條件幫助他們實現。幫助家庭情況特殊的孩子解決讀書費用問題。通過網絡途徑反映鄉村學校教學設施落后,教學材料貧乏,學校急需修繕,孩子期盼知識,渴求知識但卻無條件實現的面貌,希望能夠發揮全社會的力量,切實改善鄉村教育條件,履行好我們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
我相信只要有信心有毅力,珍惜每一次實踐的機會,我們都會獲得成長,都會羽翼漸豐,終有一天能展翅翱翔社會的藍天!
田園活動實踐心得 篇2
三下鄉是每一個大學生的舞臺,同時也是一個鍛煉自身的機會。不僅獲得獲得社會經驗,拓寬視野,增長個人見識,更為我們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與孩子們結下深厚的友誼,而且認識了許多好友,每天都樂趣不斷。這個三下鄉充滿著我們美好的回憶。
首先講講三下鄉的孩子。我們為孩子們準備了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與此同時,也對孩子們進行暑期作業輔導。除了上課,我們還教他們踢足球打籃球等體育活動。這里的學生都如我們想象中的一樣,單純、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剛開始時一些孩子看到老師們會害羞,非常靦腆,不敢主動和我們說話,這時候,我們的小老師就會主動地去和學生聊聊天,打開他們的心扉。彼此之間熟悉以后,孩子們每天都纏著老師們去打籃球,唱歌,跳繩。都玩得不亦樂乎呢!看著他們天真爛漫的笑容,我就想起了兒童是祖國的花朵這句話,在我們悉心澆灌下,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由于這里的經濟不夠發達,很多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因此就留下了孩子和老人在家。這里的小孩不像我們,在暑假期間,他們需要去家里幫忙,收割、打谷、曬谷等成了他們的工作,因此他們的膚色都是黝黑黝黑的。看著他們就覺得心酸,可是懂事的他們卻反過來安慰老師們說:沒什么的,已經習慣了,我們都是家里的小大人,得幫忙照顧家里嘛。乖巧的他們讓我們看到了貧窮人家的孩子的懂事、善良和勤勞。
其次,三下鄉最重要的體驗就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那就是上講臺講課。由于是第一次一個人站在講臺,單獨授課,所以當時我的內心很忐忑,也很緊張。不知道會在課堂上出現什么情況,怕應付不來,更擔心的是孩子們接受不了我的上課方式,然后聽不懂內容,所以前一晚很焦慮,只好拼命地準備開場白,背熟上課內容。
終于,該面對的還是要鼓起勇氣去面對。快上課時,孩子們都乖乖安靜地坐在教室里,翹首盼望著老師的到來。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緊握拳頭,給自己勇氣和鼓勵。剛進教室,同學們就齊口說老師好,頓時一股暖流涌進心里,F在想想才明白,為什么當時我們的實習老師對于我們為什么會不舍,會感動。原來我們為她的第一次創造了美好的回憶,就像孩子們今天給我的感覺。我想每個班都會有那么一兩個調皮搗蛋的人,這也是最令老師煩惱的事情。有一天四年級的班主任生氣了,這是因為班上有三個男孩接連收到其他老師的投訴,說他們搗亂課堂紀律,所以在班上嚴重批評了他們。雖然同學們會覺得老師很兇,但如果他們長大了,一定會懂得老師的苦心。還好,課堂上孩子們很乖,讀的普通話比我們還標準,不僅將小兒辯日讀熟了,還進行對話,用不同的方式來學習知識。愉快的相處使我們忘卻了時間的存在,不知不覺,就下課了。一解散,孩子們就沖過來圍在我們身邊,問我們要微信qq,還有留言等,幸福感滿滿的。
每一位老師都盡心盡力地教同學,與孩子共同成長。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短暫,讓人意味無窮。
最后,后勤組的娃們在這艱難的三下鄉中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讓這些日子充滿樂趣。我們組有八個人,一個主廚,其余的都是打手。剛開始時,我們還是配合得不夠好,對于很多問題都不能取得一致的觀點,以至于會鬧得一絲絲不愉快。列如我們去買菜時,主廚會不拘小節,認為一定要保證質量,不在乎價錢,而我們這幾個小女生就會在旁抱怨,說這說那的。最搞笑的是煮蛋時主廚叫我們放10筒米,我們害怕餓著同學,會幾個女生偷偷背著他放多一兩筒。每次吃完飯只要有剩飯,他就會發現我們的小把戲,想說我們卻又不知如何說,只能被我們氣到直捶胸口,F在想想,這些時光真是美好。我們就這么互相打鬧,時間就一點一點地流失,一天也快過去了。
為了能讓同學們吃飽喝足有力氣去教學,后勤組的同學們每天吃完晚飯后都要快個會。每次組長說開個短會,我們組員的內心都是奔潰的。因為每次我們開會沒有兩個小時是不會散會的,要么說著說著就聊其他東西,跑偏了;要么就是煩惱第二天的菜式。為了令同學們滿意,同伴們每天都需要絞盡腦汁去想該吃什么,有些人更直呼這些問題比考題還難。蒼天不負有心人,努力過就不會有遺憾。我們的努力和付出都得到的回報:同學們對于伙食都紛紛點贊。
快樂之余,也得到了許多感悟。作為后勤組的一員,接觸最多的地方除了廚房,其次就是菜市場了。幾乎每天又要和菜農打交道,費盡我們三寸不爛之舌去和大叔阿姨討價還價,只為省下多一點經費。每次阿姨們堅持的高墻都被我們的耐心給推到了,無可奈何地給我們優惠。其實回想起來,還是很感謝那些幫助過我們,給我們優惠的菜農們。因為即使他們的利潤很低,但還在給我們打折,更有一些熱心的商店老板,送我們一些廚房用具,如圍裙,抹布等。如果沒有這些熱心好客的當地居民給我們的溫暖,我想我們的三下鄉生活不會如此順利。所以,我真的打從心底里感謝他們。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買豆角的阿伯。由于沒有攤位,所以他只能在市場外面的一個不起眼角落擺攤。首先入眼的是他有些發白的頭發,臉黝黑黝黑地,笑起來時眼角的皺紋成了一個橫著的川字,可是笑容卻很暖。攤上只簡單地擺著一些玉米和豆角,沒有其他的蔬菜。豆角每斤一元,我們只用了四塊錢就將老伯的全部豆角承包了,頓時,我就想起了在家務農的父母。他們每個夏天都面朝黃土背朝天,在毒辣的太陽地下播種,插秧,除草等工序才換來市場上的蔬菜。利潤低得不能再低,可是我想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認真踏實對得起自己就好,即使是務農,也能把一生過得很精彩。
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不知不覺,我們就到了要離開的時候了。在相處的這段時光,不僅孩子們收獲很多,而且老師們也從孩子身上學到了寶貴的東西,所以說,我們是在互相學習,共同成長的。我相信,對于所有人來說,這一定是一個難忘而快樂的社會實踐。
田園活動實踐心得 篇3
“點燃仲夏熱情,關懷在太平”。7月21日,我們08中本5班“博雅”支教隊來到了太平一中舉辦了為期七天的支教活動。
通過七天忙碌而充實的支教活動,我受益匪淺。在幾位隊長的領導和安排下,隊員們展開了有序的工作。從策劃到具體工作的落實,每一樣工作都開展得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來到太平一中落腳的首要事情便是隊員的住宿和一日三餐問題。但這兩個棘手的問題都被我們很好的解決了。我們住在學生宿舍,雖條件不是很好,但隊員們都無半句怨言。由于我們要自己煮飯,因此要輪流當炊事員:買菜、煮飯、燒菜。然而,做一頓四十多人的飯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平時,大家沒有什么經驗,來到這里,大家都挽起褲腳、卷起衣袖,爭先恐后,干得熱火朝天!尤其是幾位掌廚的同學,更是不辭辛苦。夏日炎炎,他們汗流浹背卻都堅持站在那里為我們燒菜。他們那種無私奉獻、不畏艱苦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們。這樣,一日三餐的問題解決了,我們隊員才更有精神去應付一天的工作。
在七天的支教過程中,我們安排了語文、數學、英語、普通話、地理、政治、歷史、體育、舞蹈等課程。內容涵蓋面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人文素養。課余時間,我們還安排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籃球賽、拔河比賽、羽毛球、排球、游戲、唱歌、跳舞等活動,培養了他們善于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還有堅強、樂觀的心態。隊員們都按照課程表的安排,以準老師的形象認真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同時,又展現了個人的獨特風格,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和喜愛,并與學生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短短的七天中,我感受到了老師備課的艱辛,體驗到了老師在講臺上授課的欣喜與樂趣。由此,我認識到,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有淵博扎實的基礎知識,還要有較好的口語表達能力,要善于與學生溝通交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要重視學生的看法與觀點,在課堂上即使學生有與老師不同的觀點,教師也不應一口否決,應求同存異或加以疏導。在與學生相處的七天中,隊員們都與學生們形成了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隊員們給予了學生細致、體貼的關愛,讓學生們感受到了貼心的溫暖,而學生們純潔、天真的心靈也深深感染了我們每一位隊員,讓我們感受到了鄉村孩子的淳樸與善良。
呵呵,這的確是一次有價值有意義的活動。為期七天的短暫生活雖轉瞬已去,然而它留給我的卻是永恒而珍貴的回憶!
田園活動實踐心得 篇4
為期七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的畫上了句號。三下鄉是一段路,時而坎坷,時而沿途風景獨好。此次社會實踐讓我感受很多,受益匪淺!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有很多豐富的知識值得我去學習體會,而這次的三下鄉之旅,讓我真正的從實踐中學習到了知識,收獲到了不僅僅是調查的資料,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感悟。
下鄉的目的地是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半截塔鎮要路溝村,一個以農業為主的一個小山村。我們首先去了香菇基地,參觀香菇良好的長勢。我們了解到,香菇種植收入可觀,一些貧困村民可以通過來此工作提高收入。然后肖老師就帶領我們整理編輯貧困手冊,此外我們還進行了了教育扶貧,給村里高考完的學生探討了填報志愿的事,之后我們六個人分為三組,分別給初二的三個班講了一節課我告訴他們要先找一門自己喜歡的學科,慢慢培養學習興趣,不想太多,做好當下。我還給他們講解了黨員的好處,而且要先入團再入黨,自己努力慢慢達到入黨的標準。我看到了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冀,很喜歡他們,希望他們長大可以過的很好。我們還去了幼兒園,給孩子們買了棒棒糖、鉛筆、本子。最后肖老師帶著我們清理街道希望村民們可以把村子建設的越來越美麗。我非常自豪,在國家為扶貧工作上下求索的時候,我也出了一份力。
記得最后一天道別時,村里的領導親自送我們上車,大家都非常依依不舍。他們說了很多對我們有幫助的話,真的很感謝他們。我需要感謝的人還有很多:肖老師,想著我們教著我們領著我們,以身作則,無微不至。男隊員們對我們的關照。女隊員們對我的配合,很慶幸能和她們一起三下鄉。七個人,一周的磨合,我們變得更加親近,感情更加牢固。
但在實踐過程中,大家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認識問題不夠全面等問題,這就需要我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我的知識,鍛煉自我的潛力,為今后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將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以所擁有的理論知識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紀大學生開拓創新、不斷進取的風采。這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將牢記在腦海里,它讓我理解了很多有關人生的價值和好處。三下鄉就是要我們這些熱血青年好好利用自我的才能與實踐相結合,讓我實實在在感受鄉情,明白自我的職責和使命是什么。并且在實踐中肯定自我的價值,同時
田園活動實踐心得 篇5
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赴新鄉延津“450行動計劃”支農服務團一行六人來到了新鄉市延津縣,深入農村、深入農民、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通過舉辦農業知識培訓班、推廣農業科技成果,為確保實現全年糧食產量超千億斤的目標做出貢獻,為河南糧食核心區建設和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活動為期7天,我們依次在朱寨村、魏莊、趙劉店、南、北班勝固5個村莊開展具體的活動。隊員們通過多媒體設備,圖文并茂地講解了國內外農業的發展狀況,針對各個村莊的實際情況講述了玉米,花生,棉花等的選種、育苗和病蟲害防治等問題,并將農大多年來的科研成果以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廣大農民。隊員們還向村民們發放了相關科技指導雜志和宣傳冊,希望為當地農民的作物栽培和種植帶來新的發展。
實踐活動期間,隊員們一起深入田間地頭,農事活動間隙,農民朋友們認真聽取了隊員們講解的關于省委“450行動計劃”的精神,青年種糧競賽的細則。深入實地的實踐不僅給農民朋友們送去了科技知識,而且讓隊員們在實踐中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術,實現了實踐活動“送科技下鄉,長自身才干”的主旨。
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中,隊員們向農民宣傳了科學知識、提供了科技材料,為農業的發展獻了份力;宣講了國家惠農政策,為新農村的發展墊了基石;他們竭誠奉獻,為村民排憂解難,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做了貢獻。隊員們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和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從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田園活動實踐心得 篇6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古有陶淵明辭官歸隱,今有我離城下鄉實踐體驗。呵呵,其實說是下鄉體驗,其實不足以,因為我本生長在從村,看慣了朝陽從東山升起西山落下;看慣了藍藍的天空,綠綠油油的青山與稻田;看慣了大人們早出晚歸的芒種;聽慣了小橋流水,聽慣了雞鳴狗叫,聽慣了孩子們嬉鬧,聽慣了大人們飯前呼喊著娃回家吃飯的聲音。然而我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呢,這是因為我離家太久的緣故吧,再加上讀書這么多年每年很少回家,每天生活在城市里。所有的這些加上自己所在的職業,讓我有了這種強烈的感慨!的確,城南鄉新荷村的景色和我家里的基本上是一樣的,都是在南方山還是那樣的山,水還是那樣的水,稻田還是那樣的稻田,還有那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還有那和藹可親的鄉民和嬉鬧活潑的娃娃,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真實,仿佛此時此刻我就生在這里。
儒家有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當我們來到鄉鎮府已是午飯時刻,他們早已備好宴席,一下車便引導我們來到了半滿桌面的飯菜的房間。我是反正餓極了,不管什么禮儀風俗了餓,坐下稍等片刻就先開吃了。味道還不錯,南方的口味,談談甜甜的,蔬菜的多,鄉下的蔬菜就是好吃,而且還嘗到了在家里沒有嘗過的吃法。吃了飯后就睡睡聊聊了一下午,晚飯吃完后不久便動身前往新荷村了,一路走去淺淺的山溝小壑,小塊的稻田里長滿了綠油油的水稻,不過這邊的水稻好像比家里的播種的晚些,還沒開花出稻穗,我想此時家鄉的稻谷早已出穗了吧!畢竟是緯度高些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