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心得體會(精選3篇)
景觀設計心得體會 篇1
設計不是藝術。設計是溝通,是傳達,而藝術是表現,是創作。這并不是說設計里沒有表現的成份,更不是說藝術是不在乎溝通的。但是兩者放在這兩項上的重視是有較大差別的。設計是不能憑感覺做的,要考慮各種因素,要尋找最隹的表達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覺翻譯成大眾能夠理解的有效視覺語言。決定一個設計作品的質量的往往是它的細節,例如字體的選擇,圖形的構造,顏色的差異等等。這些細微的差別在體現作品整體上起著相當大的作用。無論一個設計的想法有多好,如果制作粗糙,便會失去魅力。另外,如果我們多注意這些細節和它們的影響,很可能會從中發現一些新的靈感和方向。
強調變化(variation)的重要。做設計時,不要去專門尋找它所謂的正確答案,而是試著把自己的各種想法整理出來,盡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從中再探索,不斷地讓一個想法把自己帶到另一個想法。這樣可以擴大我們的想像力,看到不同的可能性。雖然最后的成果很重要,但是過程更重要。這個探索的過程是無法用任何東西取代的。variation(變化)和alternative(替換)的區別:變化是尋找同一種表達方式的各種表現方法,而替換則是尋找另一種表達方式。比如說吧,音樂符號,五線譜,樂器都是音樂的不同變化表達方式,而替換的表達方式可能包括提示音樂氣氛的顏色,知名音樂家等。有時如果一個想法好像總是做不好的話,也許該尋找一個替換的想法,而如果找到了合適的想法的話,便應該看看它都可以有什么變化的表現方式,以得出最隹的解答設計。變化和替換的界限往往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如果有個大概概念的話,還是會有些幫助的。很多人認為設計就是在電腦上做出漂亮的東西,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我們學設計的一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到處尋找資料,研究以及消化它們,然后再試著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與自己想表達的概念。沒有完全理解某個問題時,是不可能有效地表達它的。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說什么,不管完成品有多好看,也是白紙一張,因為它沒有清楚的內容。提高研究能力,重新認識設計的含義。設計師最好的朋友是誰?是照相機。它是做設計必不可少的工具與玩具。圖庫的圖像畢竟有限。最怕的就是由于圖庫里沒有完全合適的圖像,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師。常出去拍照也是一大娛樂呢。
那天在電視里看到一個偶像歌手在臺上唱歌,一會兒朝下面招手,一會兒跑來跑去,歌詞空間的地方還忙著跟大家打招呼,一點也沒有認真唱歌。突然覺得他和實力歌手的區別就跟一個自以為是設計師的人與專業設計師一樣。前者只注意著表現自己,而后者卻是在專心表達某些事物。有時候,把一個普通的東西,例如地鐵時間表,或者雜志文章分頁,設計的太漂亮,太突出,太與眾不同反而會失去它的基本功能。那些多馀的花花捎捎的東西影響人們去讀真正的內容,就跟我從來都記不住偶像歌曲一樣。
以前老師對我說的話讓我一下子對設計明白了很多。他告訴我我當時做的東西是圖像驅使(imagedriven),而不是思想驅使(ideadriven)的。那時我很喜歡在photoshop里隋便拼湊一些圖像,自己覺得看起來很酷,以為加上個標題就成了一個作品。但是老師看了說這些只是一些拼湊的圖像,你并沒有給它們輸入任何意義,所以對別人也不會有意義。要想超越這個層次,作品必須讓思想優先,圖像應該服從與支持你的想法,而不只是獨立的裝飾品。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比喻:文字排列設計(typography)應該像玻璃。它應該正確地反映文字的個性與特征,但是同時應該透明得可以讓人看穿。如果字體或文字的形狀本身所說的,比文字中所要表達的還多還強烈的話,這種設計選擇就等於自己把自己鎖起來了。
景觀設計心得體會 篇2
跌跌撞撞在這個專業的學習也快接近尾聲了,每次的作業都在焦頭爛額的慌亂中度過。面對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困惑,一次又一次的查找解決。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從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到現在漸漸的從容不迫。雖然還是有很多的問題,但至少也對這個行業有了一定的認識。
記得剛開始做第一個方案的時候,一開始很積極,很投入。也很想要做好,但是在做的時候卻發現,不知道如何下手,只能看書,結合老師平時所講,所模擬的方案。然后聯系生活中所看到的,一點點的搬、拼。慢慢才發現做設計必須多看書,多看別人的設計,這是老師講的。自己也深有體會。看的多了,自己的想法也就越多了,創意也就越多,設計也就越有內涵。
其次收獲最大的是一定要膽大,心思細膩。每一作品都是有感情在里面的,你對它傾注的越多,越積極的鼓勵自己你很喜歡它,相信它也一定能感受到你的認真,并給予你相應的回報。
景觀設計是它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學科。尤其強調土地的設計,即通過對有關土地及一切人類戶外空間的問題進行理性的分析。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和解決途徑,并監理設計的實現。也就是由于它的概念決定了景觀設計以后工作的范圍,小到庭院,甚至室內綠化空間設計,大到國土與區域規劃設計;從純自然的生態保護和恢復,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間設計。特別是現代景觀設計更注重生態性和地域性,綜合、豐富、全面的知識體系是我們必備的要求。理論和個人素質修養的儲備直接直接影響我們將來的設計作品。
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端莊自己的學習態度,利用一切資源去學習,并養成寫總結的習慣。有意的擴展自己的知識的廣度 是十分必要的,設計不能光考慮美學上的東西,應該對場地規劃、設計、建筑、植物、工程、環境、歷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識。學習不要只局限于某個方面,要多個角度的學習和思考。努力擴大自己的視野。我們的知識面越廣,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越慎密。
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要想設計出好的作品,就一定要平時多積累。凡是優秀的園林設計作品,其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因為它們都有一個完善合理的整體布局。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個與環境協調、構思獨特、布局完善的設計方案。然后,根據設計方案,制作與整體布局有關的局部建筑構件,如園林中的石桌石凳、跨越小溪的竹橋或木橋,曲徑通幽的階梯和小徑、供人小憩的涼亭以及路燈、石柱等,制作時要把握好它們的尺度,使它們之間的比例與整體協調一致。在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制作的每一個局部造型必須與整體造型協調一致。也就是說,必須在設計整體思想的指導下,來制作每一個具體的造型,這個思想將慣徹始終。在效果圖制作時,應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從一開始就要把握全局,做到整體構圖合理,局部建模精致細膩。總之,將建筑和園林布局、環境綠化結合起來,使建筑空間與園林空間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是我們制作園林效果圖時自始至終的觀點。
在園林效果圖制作過程中,園林建筑小品是園林建筑中一項關系密切的組成部分,在整個園林設計的布局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此處理恰當與否,是設計手法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我曾經運用3DMAX系統提供創建、修改、賦材質等命令,結合整個園林的設計和構圖,制作過亭、榭、廊、臺等。之后深深體會到電腦只是繪圖工具,創意、理念、設計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好的創意,才能有好的作品。
園林建筑的規劃,應自由靈活、不拘一格,需充分利用天然的山水地貌,適當地改造和剪裁,概括而精煉地表現出天然風致之美,著重強調園林總體和局部的圖案美。而對于園林設計師來說,園林設計的最終目的是不僅要為人們提供一個休閑、度假、自然與人文建筑完美結合的空間,還要使園林布局造型賞心悅目,讓人們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同時在園林設計中,注意整體布局、環境配置以及建筑造型三方面的有機結合,使所設計的園林既要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還要與自然環境協調一致,創造一種和諧美。有了以上幾點,就要求設計師在立意、選址、布局、借景以及園林各局部間的比例、尺度、色彩與質感上追求創新,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體現獨到的文化情趣與時代精神。總之,有了好的創意,才能有好的作品。
好的建筑立面是為滿足人的審美,好的內部空間是滿足人的功能生活需要,所以建筑的一切都是為人所服務。所以建筑的以人為本,建筑的人性化應該可以成為所有建筑設計的理念,順著這點去擴展其他的就什么思想都有了,所以以任為本又是所有建筑設計的基礎.脫離這個基礎的建筑都算不上是好的建筑。
這就是在學了園林建筑設計后產生的一點感想。
景觀設計心得體會 篇3
帶著求學的熱情,珠海一班近五十名學員清晨踏上了從九洲港開往深圳的航船,開展為期三天的景觀設計課程。在莊嚴的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看著同樣生氣勃勃、踏實勤奮的深圳同學,感受 孫克放老師生動風趣的授課氛圍,這兩天我的心完全陶醉在此了。
當我愈來愈聚精會神地聽課時,當我愈來愈習慣于學生的身份時,卻猛然發現平日工作中的一些局限性和不足已無法掩蓋。為期兩天的景觀設計學習,讓我充分感受到了學無止境的苦訓,作為一名在開發商(即甲方)工作的營銷總監,作為一名設計方面的用戶,我不可能象專業設計師一樣對各種景觀設計的原理和細節都了然于胸。而恰恰是這一點,又讓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一方面,在下達設計任務書時,我們習慣主見地、強勢地對設計師提出了一些非專業的、甚至是違背景觀設計原則的要求,并且由于缺乏審美和判斷的專業水準,以非專業指導專業、裁定專業作品。這種做法的后果在于:既局限了設計師的創意和思路,也埋沒和扼殺了很多有價值的設計方案。前者如不合格的教練對潛質很高的苗子造成的誤導,后者如不合格的裁判員對體操藝術運動員造成的不公。
而本次課程恰恰講解了我們作為一個用戶最應該懂得的學科基本知識,懂得了對設計單位的收與放,對設計方案的客觀分析是何等重要。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項目的成功才是根本意義上的成功。只有勇于拋開個人喜好和興趣,更多的站在項目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條件作考量,才能充分發揮“外腦”的智慧,不至于讓其淪為完全按開發商的主觀意志去干活的“外勞”
同時,授課老師作為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的副總工程師,對國內獲獎項目的優秀設計作品均了如指掌,亦親自遠赴歐美日等西方發達國家取經問道,對國際上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也有獨到研究。從《景觀價值創新》到《新居住區與新街坊理念》到《住宅區內區外交通組織》等專題,均給學員們以豐富的知識大餐。其淵博的知識,認真負責的講課態度,風趣的調諧,以及學者特有的人格魅力,都令我從中學到很多。既談景觀專業知識,也結合項目前期策劃,沒有完全陷入專業的牛角尖里。真正符合"清華實戰型房地產高級研修班"的辦學宗旨。
根據學校的安排,來自深圳和珠海的四名學員帶來了所在項目的景觀設計方案上臺匯報。來自江西的“空間愛琴海”、珠海的“寧海世紀城”、“珠光紅旗項目”以及本人負責的“中山泮廬”,先后接受專家的點評和診斷。對泮廬項目,孫老師非常負責地指出小區內交通組織方面的隱患,回到公司后我就立刻著手向董事長匯報并進行改善了,算是學以致用吧。
新知識新理論極大的激活了我們的思維,開闊了我們的胸襟和國際視野,提高了作為景觀設計的用戶、設計師或其它角色的的素質和能力。同時也更新了我們的景觀理念,從原來的“景觀就是園林加綠化”的誤區中解放了出來,認識到“以景觀創造價值”的根本性規律。
聽課者,最豈一聽而過。有研究指出學員在三天后會忘記80%的授課內容。我想,在這個學習型的時代,只有常抱不進則退、虛懷若谷之心,持之以恒的學習,才能作出更優秀的住宅項目,才能為百年建筑盡更多的社會責任感。
不求流芳百世,但求不要遺臭萬年,讓百年之后,我們的后代不要指著我們的作品罵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