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課下鄉聽課心得體會(通用9篇)
送課下鄉聽課心得體會 篇1
在本次活動中,我們真的是大開眼界,讓我見識了兩位老師的業務能力、組織教學能力、駕馭課堂能力,更多的是看到了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些新的理念,包括他們的選材,教法及最后的評價都值得我們學習:每節活動課結束后,再由機關幼兒園的業務園長陳老師點評,介紹本節活動課的設計意圖、活動目標、重點難點和教學方法等。老師們獨特的教學方式,充分的活動準備,孩子們積極活躍的表現,都讓我感到那是一種享受。不僅如此,通過這次優質課觀摩學習,還讓我感受頗多。
在課的設計上,講課老師活動的每個環節,設計合理,構思巧妙,層層遞進,由易到難,緊緊圍繞活動目標,運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新穎的教具吸引著每一個孩子,也深深的感染了在聽課的每一位老師。面對這么多的老師和評委,她們教態自然大方,語言流暢,非常的輕松自如,用她們自身的獨特魅力來吸引每一個孩子和在場的每一位老師還有評委。這兩節活動課中,其中一節課是張娜老師的散文《聽雨》。活動開始以提問的方式進入課題,之后讓學生傾聽教師朗誦。朗讀的過程中,配著輕柔的音樂把在場的每位孩子和老師都帶到了語境中,享受著雨給大家帶來的一種舒心感覺。整堂課最為亮點就是教師尋找與課文相關的雨聲的教具。可想而知,這位老師對這堂課付出多么辛苦。活動設計上教師利用圖片來幫助幼兒記憶教學內容,在短短的30分鐘里,學生學會了整堂課散文的內容。整節課從教師的選材,活動的設計到教具的準備,獨特的教學方法,都是那么得合情合理。特別是授課的聲音特別的優美動聽,非常適合這節課的散文朗誦。可見老師在選材上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獨特的操作材料,新穎的操作方式,都給孩子們帶來了驚喜,感染了孩子們,也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老師。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盤小娟老師上得音樂活動《迷路的小花鴨》。活動開始她以一首好聽的兒歌帶領孩子們享受音樂帶來的一種愉悅心情,導入活動,一步步進入主題。整節課從教師的選材,活動的設計到教具的準備,獨特的教學方法,都是那么得合情合理。特別是授課的聲音特別的優美動聽,非常適合這節課。她利用歌曲內容制作了與歌詞相關的圖片,展示給孩子們,然后讓孩子們傾聽音樂大概理解歌曲的內容。由于這是一堂新授課,音樂內容有三段,孩子們僅僅通過聽來記憶歌詞的能力還是有限的,但是盤老師利用獨特的教學方式,把三段情景利用圖片來總結,每段分成五個步驟圖來幫助孩子們記憶,并利用不同情感的表情圖片,讓學生學會利用不同的感情來歌唱。盤老師的表情,姿態,語言感染了在場的每位孩子和老師以及家長。這種獨特的操作材料,新穎的操作方式,都給孩子們帶來了驚喜,也給在場的每位老師大開眼界。僅僅那么30分鐘,學生們都把整首歌學會了,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啊。
這次的觀摩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執教老師對課改理念的把握、教學材料的選擇、活動中的教學機智、以及活動后的反思,都顯示了她們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較好地專業化水平。由此我體會,必須在每日活動中認真對學習材料深入分析、只有不斷實踐、不斷積累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才能靈活掌握教學機智與應答、以及活動后認真反思是促使自己專業化水平發展的有效途徑。
送課下鄉聽課心得體會 篇2
在這個寒冷冬季里,我們學校有幸迎來了小學教師送課下鄉的活動。這次活動如這無聲的細雨,滋潤著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心田,如涓涓細流,給我們全體教師帶來了新的活力。下面是我這次聽課的一些體會。
這次送課下鄉活動共兩節課,一節是賈老師的數學課《圓的認識》,一節是申教師的數學課《雞兔同籠》,兩節精彩的課堂教學,我感覺收獲頗豐。置身于課堂教學中,看到老師們氣定神閑,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贊嘆,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課堂上老師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自然大方的教態,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迪。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兩位教師的課后,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重點,一步步的深入教材、深入文本。把閱讀課上得簡簡單單、清清爽爽。把數學課中的解決問題上的輕輕松松,讓學生順利有效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第二、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著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獲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如申老師要求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從所求問題出發,要求所求問題就要先知道哪些條件,怎樣列式,再怎么求所求的問題。在例題中這樣問,讓孩子用這樣的思維去思考,表達、列式,在做練習時也同樣用這樣的方法讓孩子完成,不僅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也讓學生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
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親切的評價語言。兩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么貼切,到位,如老師運用“你讀得很認真、你的聲音真清澈、你這次說得真好、和我們的孩子一樣聰明”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老師在課堂上用上這樣真實、自然、美麗的評價語言,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那么我們的課堂
就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富有高效的課堂。
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工作方向,我也深刻的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多向同事們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我會更加努力,不斷學習、不斷鉆研,爭取更大的提高。
送課下鄉聽課心得體會 篇3
我很榮幸和學校的領導去廬豐中心小學參加“送教下鄉,送培下鄉”活動。活動時間雖然只有半天但我卻學到了很多:
首先授課的是上杭臨江城西小學的陳寶香老師,她所授的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15畫風》第一課時。
說來很巧,這節課在龍巖學習時聽過,前段時間自己也開了這一課的公開課。當知道陳老師要上《畫風》時,我有點不敢坐在座位上,我怕自己上的遠不及陳老師,怕自己會自卑。我帶著畏懼和學習的心態坐了下來,在聽課過程中,我從陳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陳老師的本次教學活動是以“提升寫字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為專題,針對寫字教學,我想談談我的收獲:
一、陳老師對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是時時刻刻的,是細節入手的,是貫穿整堂課的。在板書課題時,陳老師就引導學生一起書空,注重學生平時的一點一滴。
在我的課堂中也會出現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跟著老師書空,我會讓學生邊書空邊將筆畫說出來,我認為這可以加深學生對字詞的記憶,但美中不足的是我無法做到時時這樣、刻刻堅持。在聽了這節課后,我將總結經驗,將有用的教學模式不斷在課堂上體現。
二、要求會寫的字做到先認識。
陳老師在引導學生寫字前充分地讓學生識字。如,各種形式的讀、創造性的字理識字、組詞識字等方式,讓學生在會認的基礎上會寫。
低年段的生字教學基本環節都是先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認識生字,然后再組織學生書寫。雖然環節大致相同,但在日常的教學中,運用字理讓學生直觀形象的識字卻是少之又少。有了陳老師的引導,我將不斷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漢字,做到“先學后教”,做到胸有成竹。
三、寫字過程層層遞進。
本堂課課件出現了七個需要寫的生字,這七個字中陳老師又分為兩組,第一組四個字,分別是“濤、丹、顯、絲”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主筆橫,陳老師在教學這主筆時有自己親身范寫,有電腦老師范寫。讓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主筆的關鍵。第二組三個字,分別是“陳、忽、藝”這三個字的共同特點是都有鉤。“陳”重點在“橫撇彎鉤”、“忽”重點在“臥鉤”、“藝”重點在“橫折彎鉤”這三個鉤都不容易書寫,在教學時,陳老師對這三個字分別作了分析和對比,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和融匯。在生字教學過程中,陳老師還不斷地給學生編口訣,讓學生在有節奏的順口溜中記憶生字。
好的課堂決定著學生好的發展。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寫字是重點,陳老師的細膩教學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本課的生字,在教學中,我也應該將生字的識記和書寫滲透到方方面面,真正讓生字教學做到扎實有效。
第二節課授課老師是上杭實驗小學的鄒翠金老師,她所授的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16橋》第二課時。
鄒老師的課真可謂是淋漓盡致,讓我大飽眼福。就這節課,我的體會有如下幾點:
一、鄒老師課前的圖片、錄像、背景音樂都與文本相吻合,有利于氣氛的渲染和情感的激發。這些圖片、錄像能讓人體會到情況的`危急和扣人心弦。
二、在本堂課中,鄒老師充分體現了高年級同樣需要注重寫字教學。鄒老師在寫字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抓住了含“口”部的字進行比較、發現規律,讓寫字教學扎實而又顯得高效。學習“祭奠”時更是通過字理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三、在處理課文內容時,鄒老師通過品味動作、語言、神態,讓學生感知老漢的形象。其中更注重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匯,如,動作詞“站、盯”;語言“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神態詞“冷冷地”等。引導學生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四、注重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在感知老支書的感人形象后,鄒老師讓學生把人們祭奠老漢和他兒子的場景寫下來,在背景音樂的烘托下,這環節真可謂是“水到渠成”啊!
鄒老師的一堂課讓我明白了先學的形式可以豐富多彩,“先學后教”不能僅僅是解答聯系的枯燥過程,也是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過程,更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語文的過程。
張老師的講座更是讓我感觸深刻,講座內容豐富,具體深刻。他針對寫字教學這一塊做了詳細的解說。
第一,他對寫字教學中出現的狀況做了詳細的說明:
一、認識模糊,對寫字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二、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僵化,寫字教學枯燥無味;
三、急功近利,重視特長生的培養,護士全體學生的整體提高。
第二,張老師對學生握筆的姿勢做了示范及演說。在學生寫字過程中,會出現多種不一樣的寫字姿勢,其中最常見的有:直線型、錯位型、扭曲型等。回到學校上課時,我特意讓學生擺出自己平常的寫字姿勢,發現真的大部分學生的姿勢都是錯誤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時刻提醒并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寫字姿勢。
第三,張老師對小學階段寫字教學的達標要求做了比較系統的概括,讓我重新溫習了課程標準,對教學的方向更加明確。
第四,張老師將他對寫字指導方法的研究和我們分享,內容很多,由于時間關系,他只和我們分享了“木字旁的寫法”、“日部的寫法”、“米字旁的寫法”、“目部和月部的寫法”以及“寶蓋頭的字的特點”、“托底字的寫法”、“以左半部為主體的字的寫法”、“以右半部分為主體字的寫法”等。這些類型字在日常書寫過程中自己會去注意,但是在教學中運用卻少之又少,學生對字形結構的處理做不到有把握。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多學習豐富的經驗,讓好的方法融入課堂,讓課堂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讓課堂氣氛展現更完善。
送課下鄉聽課心得體會 篇4
4月23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清源鎮中沙小學舉行的語文送教下鄉暨語文教學研討會,聽了城區發展街小學魏玉琴老師《兩只小獅子》、清源學區劉澤華老師《稱象》兩節一年級語文課。兩位優秀教師上的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一年級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地了解,使我受益匪淺,現將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首先,兩位老師語言親切和藹,取消了學生對陌生老師的心理隔閡,它能有效帶領學生一起走進課堂,深入文本,深入人的心靈深處。魏玉琴老師課堂語言充滿童趣,極富感染力,她用自己的親切的語言帶著學生感受兩只小獅子不同的表現。通過多種方法識字,讀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由淺入深,自然而然掌握了生字,理解了課文內容。讓學生深切感受識字其實并不難,只要你能做學習中的有心人,善于總結,就能認識很多很多的字。而劉老師講授的《稱象》,讓我豁然開朗,心想:這一課原來可以這么上,可以這么活潑生動趣味盎然啊。
其次,教師著眼于學生自主發展的語文教學,做到“先教后寫、師導和學生自讀練寫生字相結合,這是魏玉琴老師所執教的《兩只小獅子》一課的給我的深刻印象。
再次,在語文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如,我們在《兩只小獅子》的課堂上,就看到了老師每次朗讀指導扎實有效,相當到位,可以說是“潤物細無聲”,學生真的是學有所得。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后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送課下鄉聽課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10月28日寧縣城關小學優秀教師在我校舉行了“送教下鄉”的活動,通過這次的“送教下鄉”活動,我感觸良多,受益匪淺。下面就談一談對本次活動的感受。
這次活動,我有幸觀摩了三節公開課:一節是杜會玲老師所講的“比的基本性質”;一節是張老師所講的“表內乘法(二)”和王倩老師的“I have a penpal”。三位老師的課都很精彩。說是精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印證:
首先,三位老師語言親切和藹,消除了學生對陌生老師的心理隔閡,它能有效帶領學生一起走進課堂,深入文本,深入人的心靈深處。杜老師課堂語言幽默,簡潔,準確,他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帶著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通過簡單明白的通俗語言,讓學生由淺入深,不知不覺中把比的基本性質的用法了然于心。讓學生深切感受數學課學習其實并不難,只要你能做學習中的有心人,善于積累總結學法經驗,就能找到解題的規律和技巧.
其次,教師著眼于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教學,做到“先學后教、師導和學生討論相結合,這是夏老師所執教給我的深刻印象。
再次,三位老師用設疑解難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如,我們在課堂上,就看到了老師每次的解題方法指導扎實有效,相當到位,可以說是“潤物細無聲”,學生真的是學有所得。
當然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是農村學生,加上是外校老師來上課,學生不敢大膽發言,條理不夠清晰。但我們聽課老師能通過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的語態、引導、評價、調控等方面看到上課的教學功底。
總之,這次送教下鄉的活動,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后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淀教學素養。
送課下鄉聽課心得體會 篇6
隨著小學英語課本不斷改進,老師的教法也在不斷更新。更多更好的教法不同程度體現在教學過程當中,更新穎的具有創新意義的教法在課堂中展現出來,為讓更多的老師掌握教材了解教法,讓教師更快的適應教材和教法。也為更多學生解決了學習英語枯躁乏味的課堂。縣教育局特從吉林省教育學院請來了東北師大的名師。為伊通全縣教師展示他們的風采。課中,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個人素質和專業方面的能力。讓我獲益匪淺。英語在生活中的應用多面性,也教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英語的運用,同時也幫助許多老師解決了在教學過程中英語對話的乏味性和存在的問題。
從這次展示課中,使我大開眼界,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習,貼近學生的生活。
解決了對話的單調性。此次展示課將對話靈活運用在生活中是本次展示課的一個亮點。展示課中不缺乏課件、圖片的幫助完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讓學生盡情運用本節所學重點進行對話,使學生清楚認知對話內容,既鍛煉了學生的聽、說的能力,還鍛煉了學生隨機應變能力,鞏固舊知識聯系新知識的特點。這一點突出的表現出了小學英語的特色,不但學英語,還要在快樂中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特點。
二、關注學生,小組合作,重點突出方法多樣化。
教學過程循序漸進是每節課的必備教學程序,但能夠總結各個年級的特點并隨年級不同而想到的多種教學方法實屬不易。從這次展示課中,兩位老師都把當堂學到的知識點與實際聯系起來為一共同點,各位老師又都設計了屬于自己特色的展示課的小部分內容:有采用了習題式鞏固知識,有采用了圖片式的練習。采用了練習題鞏固知識和小組簡單對話及回憶的方式,都讓學生很好掌握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三、注重實效性。
這個教學環節對于四年級的學生可謂是一個考驗。四年級的學生積累和認知的單詞,讓他們準備好相應的物品,利用身邊的實物,進行對話。把這個教學環節真正做好,學生的對話能力和單詞的積累也得到了提高。在課堂中我們看到,學生能夠聯系簡單的問候語再與本節課內容很好聯系起來,而且學生的自主分工也是非常明確,內容貼切,學生運用自如。對這位老師的示范我很是佩服。這樣的教學也告訴我今后在教學中要勇敢嘗試,才能為自己教學開辟新的教學思路。
此次教學展示課,讓我對小學英語教材的結構和教學方法有了新的認識,在對話中融入生活方面的知識,這樣的課堂學生更加愿意融入,也更容易理解本節課的知識,靈活的教法是學生身臨其境。在教學中,學生更加積極參與,有了激情的課堂,知識會變成學生真正的工具來應用在生活中。教學方法需要老師不斷探索,相信小學的英語教學會越來越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多學生會真正學會英語這一門課。
送課下鄉聽課心得體會 篇7
年4月11日,我校名師工作室的成員跟隨送教下鄉的老師來到了xx中學,聽了xx老師和xx老師的同課異構的課,二位優秀教師上的實實在在的思想品德課堂讓我對思想品德教學有了更深刻地了解,讓我受益匪淺,現將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首先,二位老師語言親切和藹,消除了學生對陌生老師的心理隔閡,它能有效帶領學生一起走進課堂,深入文本,深入人的心靈深處。xx老師課堂語言幽默,簡潔,準確,他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帶著學生感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樂趣。通過簡單明白的通俗語言,讓學生由淺入深,不知不覺中把如何平等適用法律的做法了然于心。讓學生深切感受思想品德課其實并不難,只要你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積累,就能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而xx老師講授的如何平等適用法律,讓我豁然開朗,心想:思想品德課原來可以這么上,可以這么活潑生動趣味盎然啊,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有話可說,解決學生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其次,教師著眼于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教學,做到“先學后教、師導和學生討論相結合,這是xx老師老師所執教的如何平等適用法律課的給我的深刻印象。
再次,而xx老師用自己上課前的一個真實的事例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如,我們在課堂上,就看到了老師每次的解題方法指導扎實有效,相當到位,可以說是“潤物細無聲”,學生真的是學有所得。
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是農村學生,加上是外校老師來上課,學生不敢大膽發言,條理不夠清晰。但我們聽課老師能通過您在教學活動中的語態、引導、評價、調控等方面看到上課的教學功底。
總之,這次工作室組織的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后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淀教學素養。
送課下鄉聽課心得體會 篇8
一、觀摩課的學習感受
1、感受到中學真正落實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思想,把課堂還給學生。
課堂上,教師講解少,學生活動多。預習、展示直至解題反饋,學生始終是主角。預習時學生自己提煉、歸納、總結甚至設計考題,展示時有個性的表述,以及解題反饋中學生輪流上講臺,講步驟、說答案、論原理、作補充等等,學生的表現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積極、大方的。在這些過程中,學生始終處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狀態中,他們的內心感受和認識就很深刻。我想,放手讓學生表現,也就是中學敢于放手改革,而成績還能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吧。長此以往,學生的主動學習將會成為習慣,將學習作為快樂的享受將成為他們終身享之不盡的財富。
2、小組合作不是擺設,真正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思想。
與我們平時的分組學習不同的是,中學的分組學習始終貫穿于課堂教學中。六人一組,從預習到展示到反饋,小組學習討論一直是課堂的核心組織單元。雖然期間有分有合,有個人的小黑板展示,有在全班師生面前的解題分析,但小組學習依然是隱性、潛在的組織形式。
小組合作的意義遠不至于此,它能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協作能力和共享能力。有一個細節給我印象很深。一個女孩是小組長,在組織預習時,儼然是一名教師,充滿了自信,安排井井有條。我想,這種合作學習方式長此以往,一定能培養出一大批具有領導才能的有用人才。
3、小黑板展示作業體現透明、開放的教學思想。
我們學習了經驗,不能簡單的停留在增加小黑板的模仿上,重要的是我們要透過小黑板看到其背后的意義所在。這是教學思想的最直接、鮮明的體現,它把學生的思想、思路、思維結果展示給大家,展示給老師和同學,構建了一個開放式的作業形式。這樣與寫在作業本上不同的是,首先學生有自我批評意識。每個人都是要強、上進的,不愿將錯誤呈現給大家,所以就有了檢查意識、規范意識,字要寫得工整,表達不要出錯;第二,學生能互相批評,互相學習,看出別人的錯誤也就警示自己不再犯類似的錯。這樣,印象深刻,學習效果好。
4、學生活動多,也增強了課堂的生成性,有利于教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相對于教師備課的預設教學,這種課堂教學有利于教師突破預設,深挖教材,拓寬教材。達到教學相長,讓課堂成為師生享受學習的快樂,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的重要平臺。
二、的教學實踐啟示我們,解放教師思想、提高教師素質是當務之急。
中學的課堂上,學生說、講、討論等等活動,是課堂的主角,教師真正的作用是組織、引導、點撥、拓寬、提升。有時需要糾偏歸正,有時需要拓展、延伸,這些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能及時準確的把握時機,準確的提出疑點,科學的加以引導。這種鮮活的課堂經常會打破課前的教學預設,對教師的知識面、對教材的掌握程度、處理教學中突發情況的教學技巧和教學藝術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提高教師素質、把握課堂的能力是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
其次,必須轉變教師的教學思想,決不能再在填鴨式教學和題海戰術中徘徊。我們許多教師并不是不想放手,而是不敢把課堂開放、活躍起來,生怕丟掉一個知識點。x中學的成功經驗證明,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并不會丟掉知識點,反而學生會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全,提高得更快。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口號作為學習經驗的切入口,這就是―――相信學生。相信學生,放權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揚起他們理想的風帆,自由的遨游在知識的大海!
送課下鄉聽課心得體會 篇9
20xx年9月22日,沙河市教育局舉行了送課下鄉活動。我有幸可以去聽課,通過這兩節課,我受益匪淺。這兩位老師都有豐富的業務知識和組織協調能力,有教改理念和創新精神。并且她們教學語言準確,精煉,有感染力。這讓我要好好領會。
第一位老師,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并且做到了環環相扣。在這一節課中,她以圖片的形式來講解,用圖說話。我覺得老師最為出彩的是她這一首詞《山坡羊·潼關懷古》一直讓學生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理解作者的感情,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背誦,真是兩全其美。短短的一節課,滿滿的知識,學生還是在她的指導下,背熟了,理解了。這堂課真的很成功。
第二位老師講的是《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堂課課堂結構合理,重點突出,突破難點,詳略得當。還能夠注意調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互動和諧。使整堂課多姿多彩,同時她也強調朗讀,這樣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運用其它詩來對比,更能生動的體現出作者的情感。這又是一個出彩的地方,為這堂課潤色不少。
我們是實習老師,本來就經驗不足,而這次送課下鄉,無疑是雪中送炭,給了一次有助于我們提升的機會,這讓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細細回味兩位老師的課后,我發現了好多新的點子,值得我們去效仿,去學習。很感謝有這樣的一個機會,能讓我們有所收獲,希望我們實習老師都可以在這半年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