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簡短的育兒心得體會(通用9篇)
父母簡短的育兒心得體會 篇1
孩子逐漸長大,四歲多了,會自己吃飯、按時睡覺。她喜歡穿著美美的裙子,公主皮鞋,希望得到大家的夸獎。她喜歡看書,講故事,喜歡跳舞……
對孩子的教育,我總結以下幾點:
一、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性格、愛好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培養要靠相處交流。孩子也一樣。無論再忙,我和孩子爸爸都會抽出時間與孩子談話,和孩子一起玩,和孩子一起看書。關注孩子的性格脾氣,適時引導和開導孩子,培養好性格。每隔一段時間孩子都會有一些新變化,例如最近孩子開始出現喜歡鬧別扭的小脾氣。有一次放學回家,一起回來的好朋友都要各自回家吃飯,可是寶貝開始哭鬧,爭吵著要去好朋友家里玩。媽媽說,要先回去吃飯,吃完飯再出來玩。可是寶貝還在地上打滾、大叫、發脾氣,甚至咬媽媽的衣服。這時,我發現寶貝脾氣有些失控了,當時我只有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緩解孩子的心情,說家里還有好喝的益力多沒喝呢,回去晚了,爸爸就喝了哦。逐漸地,寶貝平靜下來,答應回家。這樣的情況出現過兩三次,媽媽注意到孩子的脾氣。之后,在和寶貝平靜對話的時候,都會引導她向正確的方向轉變。雖然有一個過程,但發現寶貝控制情緒的能力逐漸提高了。
二、注意孩子的興趣愛好,及時培養
如孩子喜歡跳舞,我們報了舞蹈班,買了舞蹈碟片,平時在家也可以跳舞。孩子喜歡看書、講故事,我們會給她買喜歡的一些經典繪本和迪士尼動畫故事,陪孩子一起看書,耐心聽孩子講故事,并且適時地稱贊她。孩子都有自己的喜好,我們盡量滿足她。比如喜歡漂亮的衣服、鞋子;喜歡迪士尼公主、芭比娃娃。我們會適當地給她買喜歡的玩具,然后夸獎寶貝說,是寶貝表現好的獎勵。
三、關愛孩子講原則、懂方法,同時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我們致力于給孩子足夠的關愛,讓她成長為一個心中充滿愛的快樂寶貝。但是關愛呵護絕不等于溺愛和包攬一切。在我們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上,有時需要一點“狠心”。寶貝現在會乖乖自己吃飯、睡覺,看動畫片定時半小時,當鬧鐘響起,會自覺關掉電視。這是爸爸定下的規矩。寶貝逐漸養成了習慣。一開始,寶貝也會哭鬧,委屈和發脾氣。自己吃飯時,就哭著吃,說不想吃飯。我們都沒有心軟去喂飯。經過幾次,寶貝就自己吃飯了,不哭不鬧。我們有時會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吃完飯后,讓孩子把碗送到廚房去;疊好的衣服讓孩子自己放到衣柜里等等。在孩子有一些情緒時,不直接以大人的想法去否定和批評,先問問孩子你為什么這么做或者這么想,然后從理解孩子的角度出發開導她。
四、做好表率,言傳身教影響孩子
孩子的心思其實非常細膩,觀察力很強。我們努力營造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發生口角。有時候爸爸媽媽說話急的時候,寶貝就會說,你們在說什么啊,好吵啊,我聽不見啦。其實這是孩子的一種反抗,她不愿意看到爸爸媽媽起爭執。這時,我們會解釋,爸爸媽媽是在說話,沒有爭吵。之后,在孩子面前,盡量用緩和的語氣說話。爸爸媽媽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讓壞習慣影響孩子。有一次,媽媽開車,有一位司機超車,車速很快很危險。媽媽冒出一句臟話:“這人有毛病。”結果,后來有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況,媽媽還沒說話,孩子冒出一句“有毛病。”媽媽很吃驚,她意識到了這是對孩子的壞影響。從那以后,媽媽很注意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同時也培養自己的文明習慣。
我們希望培養出一個心中充滿愛,快樂幸福擁有好性格的寶寶,充分挖掘她的優勢,培養她的興趣愛好。作為家長,能夠陪伴孩子的成長,我們很開心!
父母簡短的育兒心得體會 篇2
育兒過程對于每一個家長來說,都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實踐的過程。有幸曦丹能夠進入中心幼兒園這個幸福大家庭,寶寶上幼兒園后,在老師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壯成長。看著寶寶的進步,心里有說不出的開心,在這里向老師們說聲:辛苦了!
在對待寶寶的問題上,我的宗旨就是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情商和智商同等重要。此次分享一些育兒心得,希望拋磚引玉,到達共同教育好寶寶的目的。
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曦丹一歲多的時候開始,媽媽就常常給她讀一些故事或者經典國學詩詞的片段。之后慢慢再長大些,爸爸媽媽睡前總是陪她講講故事,看看繪本,雖然那時給她講的故事,給她背的詩詞此刻基本都忘記了,但我相信記憶深處總會有點碎片存在,最初的啟蒙也許就在不知不覺間完成了。同時由于本人在圖書館工作,從小就帶她到圖書館,耳濡目染她也慢慢喜歡閱讀。平常也會帶她參與一些繪本故事會等閱讀活動。幼兒園小朋友的閱讀需要陪伴,也貴在堅持,我和曦丹媽媽盡量每天都會陪她讀一些繪本。閱讀的作用是潤物細無聲的,是會慢慢體現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她就會時不時說出一些令大人意想不到的詞語或者句子,比如有時候看到哥哥沒有吃晚飯就說粒粒皆辛苦哦。
二、相信寶寶,讓寶寶學會自己動手,學會獨立
我平常比較注意培養曦丹的自主動手能力,讓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經常告訴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上起床,穿衣服,洗臉,刷牙,穿襪子,鞋子等等這些都讓寶寶自己去嘗試完成。適當的做點家務,如幫爸爸媽媽拿一些小工具,把一些垃圾丟到垃圾桶等等。不求她真的能做多少事情,只是想慢慢培養她有這個習慣,認同自己動手的成就感。現在曦丹在家很多事情都搶著要自己去嘗試、去完成。儼然一副我也很厲害,能夠幫助爸爸媽媽完成很多事情的樣子。有些時候她還跟9歲的哥哥說,哥哥加油,我相信你,你能做到的。
三、品德方面的培養
當寶寶想要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或其他方面的請求時,我們經常會延遲滿足她的要求。我們會和孩子約定好,如果每一天能好好吃飯,在幼兒園能好好睡午覺等等,那到時候我們就會給她買;而她呢,也會很樂意并很努力地去照約定執行。我覺得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耐心地等待,增強了控制自己的潛力。而且還懂得了要想得到什么東西,需要自己去努力,并付出相應的勞動或必須的代價,也在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負責意識。
四、愛的教育
每次我們在外面游玩或者帶寶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我們經常跟她說要和小朋友分享,這樣你就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了。所以只要當她和小朋友分享零食或者幫助其他小朋友的時候,我們都會立即表揚她,回到家后也會給她一些小小的獎勵。再次明確表揚她的分享零食或者其他積極的行為。所以現在我們經常看到,寶寶在外面看到別的小朋友不高興的時候她總是會過去問你怎么啦,不要哭了,我們一起去玩吧。帶零食去外面的時候也經常主動與小朋友分享。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成長的見證,每個孩子都有缺點,但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個性,我們大人也要懂得欣賞他們最可愛的一面。同時我們做父母的因為專業及能力有限,也渴望老師能在這方面多給我們支持,指導。再一次感謝老師們的辛苦培育,期望我的孩子平安健康快樂成長!
父母簡短的育兒心得體會 篇3
時光飛逝,轉眼遠遠已快5歲,在中心幼兒園度過了一年的美好時光。在這一年里有了幼兒園高老師,小梅老師,楊老師,羅老師,慶慶老師的耐心教導與悉心照料,遠遠已經由一個內向害羞,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變成了一個陽光活潑,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孩子。在家庭教育里,我和爸爸緊跟老師步伐,配合學校教育,有以下幾點體會供大家探討:
一、父母分工明確,樹立秩序意識
我和爸爸都是中學教師,我教英語兼班主任,爸爸教體育工作相對輕松。所以平常爸爸負責遠遠的外出運動和日常瑣事,如接放學,親子作業,日常照料等。我負責遠遠的閱讀和英語啟蒙,周末則是爸爸和媽媽一起陪伴。遠遠從很小開始我們就跟他說清楚爸爸媽媽的工作和分工,所以慢慢地他就很有秩序感,知道什么時候爸爸陪伴,什么時候媽媽陪伴,什么時候一起陪伴,我們出門他從不粘人和哭鬧,現在他很清楚爸爸媽媽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一直陪伴他,當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時,他可以自己找喜歡的事情做。
二、放低要求,溫柔而堅定
孩子是一張白紙,很多時候不能明辨是非,沒有自制力,甚至肆意妄為。而我們父母往往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所以會覺得孩子總是不聽話,時時唱反調。我們要理性,要身負使命地認為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絕大部分依賴于父母的態度和指引。我們在家堅持的原則是“一次機會,溫柔而堅定”。就是當遠遠犯錯時,有一次機會改正,然后再堅決要求他做到我們的要求。如遠遠每天可以看半小時動畫片,剛開始執行時他會哭鬧,他自己要求多看5分鐘,我們同意他的一次要求,如再要求延長我們就堅持溫柔而堅定的原則,告訴他:時間到了,不可以看了。孩子的規則意識以這種方式來引導,即給孩子留有空間,又達到樹立規則的效果。
三、以身作則,身正為范
作為老師,接觸的學生很多,我發現絕大多數情況下父母素質越高,孩子素質也越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所以空洞的說教是沒有用的,我們父母需要以身作則,身正為范。我和爸爸在和遠遠交流和外出活動時都會有意識地注意這一點。如對外人的禮貌,樂于幫助別人,遵守交通規則等。我們會非常注意細節,同時讓遠遠知道,如外出就餐完我們會把垃圾放回碗內,走之前把椅子擺好,就算是沒有人在的地方也不亂丟垃圾,不超速等等。在家時,我們會讓長輩先入座,節日時贈送禮物,會對長輩說幫我們料理家庭瑣事辛苦了,并定期帶長輩出去吃飯旅游,讓孩子感受到什么叫感恩和尊重。我們相信這種耳語目染一定能讓遠遠有較好的道德素養。
四、不與他人攀比,靜待花開
我們成人的個性各不相同,各有優點。孩子也是如此。遠遠就是天生內斂害羞,不愛表現自己,但其實心里想法很多,是個很謹慎的孩子。我們從不強迫他和別人主動打招呼或回應,也不強迫他要非常積極在幼兒園表現,當他自己想通了,確實想做了他就會去做。同時我們和他一起時會主動和別人打招呼,聊天,讓他看到成人是怎么交流的,如何才能交到朋友。他第一次晨會和班級小朋友一起表演籃球節目時,我們之前準備了好久,期待了好久,然而正式表演時整個過程他一動也沒動。老師和我們都沒有責怪他,而是問其原因并幫他解決心理障礙,這學期班級節目小辣椒和小老鼠的節目就進步很大,表演得非常好。周末興趣班畫畫剛開始也不肯去,后來我們就換了一種方式,引導他只是去玩,然后看其它小朋友畫,慢慢地他自然參與其中。
在育兒的道路上,沒有固定的規則和特效的方法,唯有用心負責,努力學習,積極探索,讓孩子體會到成長的快樂,讓父母感受到陪伴的幸福。
父母簡短的育兒心得體會 篇4
1、給孩子寬松的環境,多欣賞鼓勵孩子。
每個寶貝都是獨立的個體,各方面的發育會受到遺傳、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同年齡段的寶貝有所差異是很正常的事情。真正愛孩子的家長,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除去自己的焦慮。首先要有自己的空間和生活,不要做沒有“自我”的孩奴,講究有質量的陪伴。其次可以看一些關注個人和孩子心靈成長的書籍,但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要明白“養育孩子和養育植物一樣,不澆水不行,澆多了根會腐爛”。
2、不和別人比,追求自己能達到的目標。
家長對孩子有信心,會勝過對孩子的焦慮。要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知道什么是現階段最重要的。讓孩子和自己的'過去比,要勝于和別人比,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優點,這樣才能有信心追求自己能達到的目標。
3、多和別人溝通,聽聽其他家長的經驗。
家長盡可能多參加各種育兒和親子培訓及活動,也可與其他的家長多溝通交流。寶貝各項本領的獲得與后天的環境和訓練關系極大,加上寶貝發展的彈性十足,所以今天看起來發育比別的寶貝慢,也許到了明天就會比別的寶貝超前。
父母簡短的育兒心得體會 篇5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作為父母,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如何繼承并將良好的家風傳遞給孩子?怎樣立規矩,孩子才樂于接受并執行?如何給孩子確立原則和底線,孩子形成良好的世界觀?營造良好的家風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風正,則后代正,則源頭正,則國家正。”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入夜,潤物無聲。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小時候,每次去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鬧矛盾,要聽老師的話!”回到家,奶奶總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他人發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導之下,我從來沒有和同學發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現在的小孩子沒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從小就要學會能吃苦,否則可干不成什么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這樣想。
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由此可見,良好的家風就像和風,又如細雨,在無聲地滋潤著我們幼小的心靈,有助于我們養成良好而高尚的品格!
樹立良好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讓家風伴我成長,讓“正能量”得以傳播,我們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父母簡短的育兒心得體會 篇6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生下來就是一面鏡子,無時無刻不照著父母的言行舉止。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把好的一面展現在孩子面前。
首先要教會孩子懂得感恩。比如,教師節讓孩子親手制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愿。父親節和母親節的時候對爸媽媽說幾句感謝的話語。可能也有些孩子覺得父母的付出是天經地義,所以不以為然。有條件的話可以把孩子帶到父母工作的地方,讓他一起參與勞動,讓孩子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掙錢的不易!雖然父母對孩子是不求回報的,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讓孩子懂得感恩,知恩圖報也是不可缺少的一課!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孩子上課認真聽講,勇于舉手發言,不懂就問,學習不拖拖拉拉!閑余之時,可以跟據孩子的興趣,買一些孩子喜歡的課外書,陪孩子一起閱讀。如果孩子對閱讀不感興趣,那就需要我們多去引導孩子!我記得我家孩子剛上一年級時對看書也不感興趣,不過聽故事卻很感興趣!
有一次我和孩子一起讀《白雪公主》的故事時候,剛讀到白雪公主吃毒蘋果的片段就對故意孩子說:“悅悅,媽媽還有碗沒洗,可是我又很想知道白雪公主后來怎么樣了,怎么辦?你能讀給媽媽聽嗎?我相信你讀的一定也很棒!”孩子剛開始有點不愿意。于是,我又說:“沒關系的,慢慢讀,不認識的字可以讀拼音啊!我記得你拼音很棒的!”孩子聽了說:“那我試試吧”!剛開始可能不習慣,讀的斷斷續續。讀完一遍后我又說:“悅悅你讀的真好聽,我還想聽,你能再讀一遍給聽我聽嗎?”孩子直接爽快地答應。讀完后,我又夸獎了她一次,后來每次看孩子作業完成了,都會讓孩子講故事!以至于后來我不用叫她,她都會問我:“媽媽想不想聽故事?我給你講吧!”所以,父母的引導和鼓勵很重要!
后一點很重要,家長要多多積極配合老師和學校的工作,老師是孩子的知識傳授者和道路指引人。老師也不是圣人和家長一樣無法做到完美無缺!試想,我們在家只教一兩個小孩,都覺得很累,難教!何況一個班幾十個小孩。我們家長只有多和老師學校積極配合,才能達到共同教學的目的。我相信,有家長的陪伴,老師的指導,我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健康快樂的成長!在此,我向為我們孩子付出辛勤勞動的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父母簡短的育兒心得體會 篇7
我認為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很重要,好的學習氛圍可能是適合孩子安靜的書桌,或者是父母言傳身教的榜樣力量,也可以是家庭中隨處可以創造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促進孩子進入學習狀態的進度,也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的習慣肯定要從小培養,所有的習慣必須在他沒有自主思考問題能力的時候全部幫他打好,給他定型了以后,后面一路就很好走。我特別反對孩子做作業時家長在一邊玩手機看電視。這樣很容易讓孩子認為大人的世界是隨心所欲的,孩子潛意識會想大人可以玩手機,為什么我不可以。當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如此。但是如果家長和孩子一塊學習,孩子會認為,不管大人和孩子都在努力學習,讓小小的孩子對知識產生敬畏之心,我想以后他們會更愿意相信父母告訴他們關于學習的重要性和可能帶來的好處。所以家長還是需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希望大家都能體驗在學習陪伴的過程中從小培養孩子的習慣、自律,我認為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引導我們的孩子,讓孩子靠自身的努力,慢慢地去學會學習,用心學習。
父母簡短的育兒心得體會 篇8
關于陪伴,我認為的確重要,很慶幸我沒有讓我的兩個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雖然日子過的清苦一點,但覺得值得。因為我身邊有很多人因為賺錢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由于隔代親特別的寵愛孩子,有時甚至于可以說是溺愛,讓他們變得很任性,到后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慣想改都很難。
關于教育問題,我個人認為好習慣比好成績更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好習慣養成跟我們家長正確引導分不開,比方說有次我們在人工湖玩時有的人隨地吐痰隨手丟垃圾,她就跟我說媽媽你看,怎么這樣,一點都不文明,你可不能學他們!
還有我會經常跟我的孩子說,比起當媽媽我更愿意成為你的好朋友,喜歡聽她說在學校發生的一些開心不開心的事,遇到她跟同學之間出現問題時我會幫她分析原因,然后告訴她要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第二天她會很高興地告訴我她們又和好了。
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多溝通,要經常鼓勵孩子,因為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比如說她完成一道難度系數很大的數學題時我們就要說你真棒,這道題確實有點難!她就特別有成就感,以后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就不會輕易退縮。另外需要培養孩子愛看課外書的習慣,因為語文這門學科想提高成績必須多看書多寫讀后感,家里好到處都是書,沙發上衛生間里也可以放上一本書,她隨手一拿就行。后就是要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氛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跟家人發脾氣吵架這些,對他們有很大的影響!
祝愿我們的孩子都能成為一個樂觀向上的小學生。
父母簡短的育兒心得體會 篇9
學習成績確實是反映一個學生學習成果的標志,但關鍵還要看他是否是真正掌握了知識,作為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優秀。作業、考試做錯了沒關系,不會就要主動問老師問家長。第一次粗心錯了也沒有關系,因為到學校上學就是在學知識的過程中慢慢成長的,但是因為自己學習態度不端正那就會受到懲罰。要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在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時候,我會幫他找原因,然后再用類似的題目讓他多加練習。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擠出時間多溝通,比如晚飯散步的時候和他一起玩詞語接龍,比誰知道的成語多。知識的積累需要時間的沉淀,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絕對會成為孩子成長有力的壁壘,讓孩子在知識的海洋中迎風沖浪。學會鼓勵、贊揚,受表揚的孩子有潛意識的自信感,有肯定的、正確的思考。相反,從小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容易性格孤僻、悲觀。每個人都愛聽好話,就更不要說是孩子。他們雖小,但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一味地挖苦、打罵,勢必會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抓住機會用心鼓勵孩子,讓表揚的甜蜜滋養他心里自信的種子。總之,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嘮叨和指責,用無限的溝通架起家長和孩子心靈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