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窮爸爸》心得體會(精選5篇)
《富爸爸窮爸爸》心得體會 篇1
很早就聽說過《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只是一直沒有讀過,今天上午正好沒什么事,網上下載了它的text,讀了一下,發現真的很有感觸。
1、窮人變得越來越窮,富人變得越來越富,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對金錢的觀念不是來自與學校,而是來自于家庭。我一直以來以為高中和大學是可以完全將你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改變的時期,以為所有的都能改變,可是,其實,原來,至少在對金錢的觀念這一方面是受從小的影響的。
2、腦袋越用越靈活,腦袋越活,掙錢也就越多。輕易說“我負擔不起”這類話是一種精神上的懶惰。我爸應該來說就是典型的那種“我負擔不起”類人,他總是在確保一切都安全的時候才會出手,不然的話他是怎么也不會改變他的想法的,思想匯報范文如同他的稱呼“老黃牛”一樣,倔強,固執,但又勤勞,忠實。我到現在也想不通他為什么沒有早點改變他的注意,這樣我們家或許就不會是現在這么辛苦了......3、努力學習能發現并將有能力收購好公司。學習是為了獲得以后走上社會、應付社會的種種狀況的能力。大一剛來那會我還是想著一定要爭取年年拿獎學金,可是在有過掛科了以后,我慢慢的接受我也會掛科,慢慢地接受大學大學學習成績不是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能力,學習能力,或許,大學就需要那種講課水品差的老師,這樣,才會更加激發我們學生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畢竟以后我們會接觸很多新鮮東西,需要快速學習、掌握,這應該是大學四年我們該掌握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存在即是必然......為什么大學規定的是四年時間或許我更加懂得了一些......
4、要學會管理風險。風險,第一眼,自主的就認為是貶義詞,是呀,誰會喜歡風險??但不爭事實是,它,存在與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那它到底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我覺得應該是對不同的人它會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很好的規避風險的至少也算不壞的,有的人卻只看到了風險帶來的糟糕的后果,最后必然失敗,有的人就比較聰明,能看到隱藏在風險背后的希望,將風險很好的轉化了,這才是人才!
《富爸爸窮爸爸》心得體會 篇2
永遠不要忘記,你有兩種感情—恐懼和欲望,如果你讓他們來控制你的思想,你就會落入人一生中最大的陷阱。一直生活在恐懼中,從不追求自己的夢想,這是殘酷的。為錢拼命工作,以為錢能買來快樂,這也是殘酷的。半夜醒來想著還有許多賬單要付一種可怕的'生活方式,以工資的多少來決定過什么樣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認為工作會給你來帶安全感其實是在欺騙自己。這些都很殘酷,但我希望你們能盡可能地避開這些陷阱。我看過錢如何控制人們的生活,別讓這些問題發生在你們身上,別讓錢支配你們的生活。
所謂的荊棘之路就是指我們的恐懼和貪婪。心得體會范文走進我們的恐懼,直面我們的貪婪、弱點和缺陷是唯一的出路。這條路需要你用心去確定你的思想。
確定我們該怎樣思考而不只是對感情做出反應。不要因為害怕付不起賬單就起床去工作,希望以這種方法來解決問題。你要花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更努力地工作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嗎?大多數人都害怕知道真相—他們被恐懼所支配—不敢去思考,就出門去找工作了。
工作只是面對長期問題的一種暫時的解決辦法。大多數人心里只有一個問題,并且亟待解決,那就是月末要付賬了,賬單就像那個柏油孩子。錢控制了他們的生活,或者確切地說是,對錢的物質和恐懼控制了他們的生活。所以他們就像他們的父母一樣,每天起床之后就去工作掙錢,沒有時間問問自己:還有什么別的法子嗎?他們的思想被他們的感情,而不是他們的頭腦控制著。
《富爸爸窮爸爸》心得體會 篇3
這本書拖了快一年才看完,之前是看到網上推薦說是理財思維培訓很好的一本書,就從網上找了推送看了。除了之前實習的時候看的比較快,后面20%用了零零散散半年才看完。
這本書因為拖得時間過長,所以各個部分的連接已經記不得了,但是幾個要點還算記得清楚,整理如下:
(1)注意區分哪些是資產項哪些是消耗品。閑置資金要投入到可以持續產出的資產項購買中,這樣才可能減少負資產情況的產生;汽車、奢侈品等購買后處于一種持續消耗資產的情況,這種物品的購入會增加負資產情況。
(2)確定生存成本,當資產自盈利獲得的'收益大于等于生存成本時,脫離負資產情況,即即使不參與工作,也可以通過固定資產得到的收益維持生活,這時工作帶來的收益就可以作為擴展資產的投入,進行資產積累。逐步富裕。
(3)善于觀察收集投資信息,在合適的時候果斷出手并合理使用規則。獲得資訊很重要,有效的執行力更重要。
(4)不要為錢而工作,學會讓錢為我們工作(暫時想不明白)
這本書整本講得東西是我20多年來從來不知道,從來沒有考慮過的東西,書中幾個關鍵要點的敘述較集中,整本書對于重要信息前后也是強調了多次,有時間還是可以再看一下,里面的東西相信再看一次會有很多的收獲的。
《富爸爸窮爸爸》心得體會 篇4
這幾天讀了《富爸爸窮爸爸》。
之前覺得這是一本故事書,在學了小白營之后,再重讀這本書,也就更加能明白,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將會帶給同一個人完全不同版本的人生。
我們大多數人都從小受著窮人思維式的教育。就我個人而言,從小就一直在聽爸媽不斷的講:你要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嫁個好婆家。后來參加工作了,又會聽到爸媽說:你的工資要省著點花,多存點錢到銀行(嗯,這點倒不是完全沒道理,沒準,可以養只小鵝,但又會被通貨膨脹啃掉了一條鵝腿)。再后來參加工作了,有一天我提起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想要辭職,又聽到爸媽說:辭什么職呀,去找別的工作就能肯定比這工資高嗎?于是,我日復一日的糾結著,又日復一日的走著老路線。
可是當有一天,我們即使有份體面且收入不錯的工作,生活還捉襟見肘時,才會意識到僅僅一份工資是不能夠很好的支撐生活的。從而陷入無休止的抱怨,焦慮當中。然后會以為是自己讀書還不夠多,工作還不夠努力,所以會繼續教育下一代:要好好學習呀。這就是文中所提到的“老鼠賽跑”,終其一生,為錢工作。
富人思維則會有著清晰的目標,然后去量化它,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排除萬難去完成目標,時刻提醒自己:要讓錢為我工作。思維方式的不同,逐漸拉開了兩種本是相似人生的距離,最終過上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同事Summer,91后小姑娘,其實也不小了。做著一份體面的工作,每天風不著,雨淋不著的小日子,周末約上好友聚個餐,逛個街,練個瑜伽,假期再約個旅游,朋友圈里總是,美女,美食,美景,好不愜意。但實際上這種消費靠她的工資是完全撐不起來的。作為一名知心老大姐,我找她聊了起來,問起她是不是有額外收入,她苦笑了一下,說:姐,別人不知道,你還不知道嗎?咱們公司的工作模式,我有機會有第二收入嗎?都是挖東墻補西墻,信用卡,花唄齊上陣,才能勉強支撐我這花銷呀。聽得我后背發涼。但不得不否認,這就是現在很多小年輕的生活方式。
但是也有那么一小撮,年紀小小,卻過著讓我這大嬸羨慕嫉妒恨的生活。月月是我在學習班里認識的小伙伴,93年的小姑娘,本職工作是外企職員,一個月8000塊錢的工資,就這樣看似普通的'小姑娘,她竟然是一間咖啡館的老板,分享時她刻意說,咖啡館是我自己的投資,沒有花父母一分錢,請人打理,只因為自己喜歡咖啡,鉆研咖啡,就將它發展成為自己的事業。小伙伴兒紛紛請教小小年紀怎么如此富有,她說,讀大學時,也是她第一次離開家去另一個城市,所以父母給的生活費零花錢很寬裕,那時候她就每個月定投了一個指數基金,一月一筆一月一筆,幾年后這筆錢就有了一笑非常可觀的收益,再加上她大學期間做的各種兼職,在她畢業后,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就開起了這間咖啡館。故事到這兒,還沒結束,她說,除了本職工作,咖啡館營利,她現在還有小50萬的投資款,由于經過系統的學習,這筆錢的收益率可以達到15%以上。她說,她也喜歡吃甜點,旅游,學習,但是這些花銷根本不用她的工資。你說氣人不?
這就是兩種不同思維方式的作用。窮人只有工資收入,開銷卻是無窮盡,買包包,買豪車,可這些都是負債呀,只會讓我們越來越窮。富人呢?他們也需要消費,但是他們不會該買資產的錢去買些負債回來,而只會用資產賺來的錢去購買。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努力養鵝,讓鵝生蛋,通過投資和復利,讓被運收入大于支出,妥妥的走向財富自由。
《富爸爸窮爸爸》心得體會 篇5
高中還是大學的時候就聽說過這本書,據說在美國是暢銷書,于是進入中國之后也暢銷了好一陣子。可是當年還是個學生,自認為是個文化人,內心對暢銷書有著莫名其妙的偏見,總覺得所謂暢銷書都是靠的包裝,未必真的都賣的很好,即便賣的好,也是沒營養而又速食,都是專門給沒耐心看“有文化”的書的人看的.。
現在回想起來,這個偏見真是來的莫名其妙,我當時其實并未正兒八百的看過任何一本所謂的“暢銷書”,也對如今非常普遍的炒作營銷的手段一無所知,卻堅定的有著這樣的觀點,近乎于叛逆地避開一切打著“暢銷書”名號的書。
偏見確實害死人啊!如果我早些看過這些書,接受了其中的理念,當年大概就不會在要不要再買個小房子這樣的事情上猶豫了,更不會放棄對房子的追求。畢竟,雖然當年的我對于“財務自由”沒有一丁點兒概念,但是卻奇異地把理想定位于“當一個包租婆”,因為這樣我就能既保證有收入又保證有閑暇去做我喜歡的事情了。
不過話說回來,我現在對于這本書的理解,是建立在這些年的人生閱歷之上的,也許當年作為一個學生的我,就算看了這本書,也未必能夠理解其中所說的道理,甚至把這書當做忽悠人的東西(可能因為文化差異,這書寫的確實給人感覺神神叨叨的,而且反反復復都在說他鳳凰城的投資),更加加深我對暢銷書的偏見。如果是這樣的話,在聽到春楠和快車道的推薦之后大概會嗤之以鼻,不會再看第二遍,也不會有今天的理解。歷史不存在假設,人生的因緣際遇,真的是很難說的清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