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觀看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2024年12月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觀看心得體會范文 篇1
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創作團隊聯合央視網、人民網、光明網、中國網、中新網、中國紀錄片網、西部網、江蘇網絡電視臺共同推出專家點評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今天點評專家是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甫。著有《視覺傳播》、《電視新聞的視覺傳播優勢》、《電視制片管理學》等著作。
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東方主戰場》已經播放了七集了,回過頭看,如果說前六集是從國際和國家以及時代的高度來展現作為東方主戰場上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貌,那么第七集《大地堅韌》則更加突出了以中國人民平民的角度來充分展現中華民族的抗戰精神的。“堅韌”這個詞是對于中華民族精神和中國人民品質的最好詮釋,影片中無論是送丈夫和五個兒子上戰場的英雄母親鄧玉芬、為八路軍運送輪胎的新疆馱工隊、組織游擊隊進行抗日斗爭的壯族女英雄莫花棉,還是愛國華僑陳嘉庚。他們都是靠著中華民族精神中堅韌頑強的品格,通過不同形式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不屈不撓地斗爭,為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地貢獻,也正是無數中國人民的堅韌精神,匯聚成了抗日斗爭的巨大合力,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頑強的中國人民是永不屈服的,正如片中展示的《民族萬歲》的導演鄭君里之子鄭大里所說:“ 中國有這么大的疆域,有這么大的縱深,我們還怕什么,不僅是我們的漢族,有那么多的少數民族都支持抗戰,我們還怕什么。”
該集全面展現出了包括冀中平原、北京、山東膠東半島、四川、重慶、內蒙古、新疆、西藏以及中國臺灣和海外民族英雄為抗日戰爭做出犧牲與貢獻的全景式寫照,呈現出了波瀾壯闊的宏大敘事風格,向觀眾展現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英勇抵抗的民族精神。該集對鏡頭語言的準確把握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摒棄了以往文獻記錄片因史料不足而經常使用的“萬能鏡頭”,甚至每句解說詞都有相應的文獻影像或照片與之進行搭配,做到了影像資料與解說詞的準確銜接,同時,還使用了過去未曾使用過的寶貴歷史影像以及畫面,站在今天的視角來進行深入解讀,在音樂的使用也達到了很好地渲染氣氛的效果。這些內容上的全面展現以及制作上的精雕細琢都充分表明了中國人民對于民族英雄是時刻銘記的,中國人民對于歷史的態度是嚴肅認真的,我們應該緬懷先烈、不忘歷史、把握現在、展望未來。
曾說過:“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中國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是無窮的,紀錄片《東方主戰場》第七集“大地堅韌”以宏大的敘事風格展現出了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站在中國人民的角度來回顧歷史、緬懷先烈,而回顧歷史就是要不忘歷史,時刻銘記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歷史,不斷發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以史為鑒來把握現在、展望未來,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是紀錄片《東方主戰場》的核心價值所在!稏|方主戰場》再現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再現了中國人民,特別是普通老百姓的抗爭精神。《東方主戰場》實際上寫的是東方“主戰士”,這里既有浴血疆場的勇士,也有隱蔽戰線下的英雄,還有那些默默無聞、視死如歸的無名烈士,為了保衛家園,為了世界和平,在東方主戰場上,他們永遠是贏得最后勝利的東方“主戰士”,敢于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新的長城,中國人民是永遠不可戰勝的,在國際舞臺上,我們是永遠捍衛正義與和平的“主戰士”。
2024年12月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觀看心得體會范文 篇2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由陜西廣播電視臺參與攝制的8集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將于8月25日起,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20:05、科教頻道21點03分播出。
70年前,80多個國家和地區、220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全球約20億人口被卷入無情的戰火,經歷正義與邪惡的殊死搏斗,中國人民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消滅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徹底戰勝日本法西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這是首部全景展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歷史地位及其貢獻的大型紀錄片。該片秉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創作宗旨,集結全國乃至國際有關方面專家、學者,還原歷史本來面貌,客觀認識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歷史地位和偉大貢獻,反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用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有力回擊了美化侵略的種種錯誤論調。確保該片成為一部格局宏闊、史料準確、影像精彩、手段高超,能夠代表國家觀點、國家立場,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水準的“扛鼎之作”。
該片的攝制工作,得到了陜西省委宣傳部及我臺的高度重視,我臺派出了相關部門的優秀編導,業務骨干赴京參與了該片的攝制工作。我臺主創團隊負責完成了該片的所有航拍及大部分地面外景攝制?傂谐探2萬公里,是這部大型紀錄片的主體創作力量。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首部全景展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為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歷史地位及其貢獻的8集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日前制作完成。本片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人民解放軍 總政治部聯合指導;由中央電視臺、軍事科學院聯合攝制;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陜西廣播電視臺協助攝制。該片共8集,每集54分鐘,分集題目是《東方危 急》、《共赴國難》、《浴血堅持》、《艱苦卓絕》、《同盟抗敵》、《民族血脈》、《大地堅韌》和《正義必勝》。據悉,《東方主戰場》自8月25日起,在中 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科教頻道中播出,從8月26日起,央視新聞頻道、中文國際頻道及5個外語頻道(英、法、俄、西、阿)也將同步播出。
2024年12月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觀看心得體會范文 篇3
為自己的家園也為人類的和平與正義,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到處都有中華兒女的流血犧牲
1942年1月,日軍入侵緬甸,駐緬英軍節節敗退。“緬甸若是失守,那就慘了。這樣會使我們同中國人隔絕。在同日本人交戰的軍隊中,中國軍隊算是最成功的。”形勢危如累卵,一向自視甚高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不得不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中國。
盡管自身困境重重,但中國毅然應英國請求,派出10萬精銳入緬作戰。這是甲午戰爭之后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第一次出兵援助鄰邦抗擊侵略。
中國遠征軍打出了國威和軍威。仁安羌一役,遠征軍新編第38師第113團,大勝日本常勝軍第33師團,救出被圍困的英軍7000余人,以及被俘的英軍官兵、美國教士和新聞記者500余人。英國《泰晤士報》贊揚中國軍隊“以少敵眾,英勇果敢,將使盟軍之戰績,益增光輝”
首次入緬作戰,因為盟軍配合不力等原因,中國遠征軍雖然打了一些勝仗,但最終還是難挽敗局,5萬將士魂留他鄉,其中大部分是在撤退途中穿越野人山時犧牲的。
1943年10月開始,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再次出國作戰,與美軍一道實施了緬北和滇西反攻,殲滅日軍4.9萬余人,收復失地8.3萬平方公里,成功打通中印公路,有力配合了印緬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盟軍的反攻。
為自己的家園而戰,也為人類的和平而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到處都有中華兒女的流血犧牲,展現出了中華民族的責任與擔當。
1944年6月6日,決定法西斯德國命運的諾曼底登陸戰打響。鮮為人知的是,在英國海軍實習的21名中國留學軍官,也參加了這次載入史冊的戰役。
在壯烈的諾曼底登陸戰中,英國巡洋艦、驅逐艦、戰列艦,乃至航空母艦上,都有中國軍官的戰斗身影。作為艦上普通一兵,他們擔任主攻和掩護任務,自始至終參與了作戰行動。中國軍官的戰斗精神,令盟軍戰友感嘆,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在波瀾壯闊的蘇聯衛國戰爭戰場上,也活躍著許多中國人的身影。當時在蘇聯的中方工作人員,都積極參與了衛國戰爭,有的甚至赴前線浴血奮戰。在蘇學習的中國革命者的子女,也以各種形式支援蘇聯對德作戰。李富春和蔡暢的女兒李特特,參加了后備軍,還曾獲得“輕機關槍手”證書的獎勵。
抗戰期間,中國自身異常困難,但仍然盡最大可能為朝鮮、越南等亞洲國家和民族提供支援,幫助他們抗日,成為他們最信賴的朋友。
正如緬甸訪華團團長吳巴倫指出,中國的抗戰“為東方和平獨立神圣偉大之工作”,中國“所負使命,有如合眾國之在美,蘇聯之在歐”.中國當之無愧地成為亞洲抗日斗爭的中心和東方反法西斯戰爭的堅強核心。
正義的事業凝聚人心。中國抗戰,也得到了世界的支援。多名蘇聯飛行員參加了援華志愿飛行隊;陳納德率領美國飛虎隊,轉戰中緬印戰場;中美共同開辟喜馬拉雅“駝峰”航線,將戰略物資源源不斷輸往中國戰場;更有不遠萬里前來中國救死扶傷的白求恩、柯棣華等外國醫護人員。“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國籍的民眾凝聚成牢不可破的命運共同體,筑起力挽狂瀾的鋼鐵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