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好習慣心得體會(精選8篇)
養成好習慣心得體會 篇1
一個人如果希望自己獲得成功或者活得充實,需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又需要不斷地強化,這樣最后才能變成無意識的行為而讓人自覺遵行。
我有寫日記的習慣,但是堅持得并不是很好,總是斷斷續續的。從今年開始,我對自己嚴格要求,要求自己每天必須寫日記。每天睡覺以前,我都安排好自己第二天的工作、學習、讀書和運動的時間,這叫原定計劃。例如某一天的計劃為工作10小時、讀書兩小時、體育鍛煉兩小時、應酬兩小時。到晚上睡覺以前,我就會檢查一下自己完成計劃的情況。如果是超額完成原定計劃,我就會很開心。如果沒有完成原定計劃,我就會找找原因。比如有的時候是應酬時間超時了:原本需要兩個小時,但事實上卻花費了四個小時。于是我就會在下一次去應酬的時候,盡量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應酬,不耽誤原計劃的讀書時間。當然,原定計劃并不意味著一直緊張地工作。有的時候,我的原定計劃就是一天爬山八個小時,那么在這八個小時里,我就一心一意地爬山。當天的日記里,我會給日記配上照片,圖文并茂,讓記憶變得真實、美好。當我老了,記性不好的時候,文字和圖片可能是唯一能夠提醒我當年做過什么事情的印記。
重復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個性,個性最終就成了命運。所以,人的個性并不是天生的。脾氣有急緩,智商有高低,長相有不同——這些都是天生的。但我們的行為方式、思維習慣、遇到事情時的應急反應都是基于過去養成的習慣。很多時候,決定你命運的是你面對事情的態度,而非事情本身。曼德拉進監獄后把監獄當成了民族統一大業的基地,監獄歲月見證了他為人民謀求自由和民主的過程。所以,在20xx年的監獄生活中,他始終志向不改。而如果換一個人,這個人也許會把進監獄當作生命的終結,從此自暴自棄,甚至在監獄里了卻自己的生命,何談堅持與成功。這就說明不同的人面對同一件事的不同態度將造就不同的人生。
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就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所以,你要明白是什么決定你的命運的。養成良好的時間規劃習慣就是改變命運的開始,因為時間浪費不起,浪費了就永遠追不回來。現在,很多人把錢看得太重,認為浪費不起的是錢,而不是時間。別人拿了你十元錢,你可能會記一輩子。記得有一個朋友很久以前曾經借給我五元錢,后來我忘記還了,過了十年他從國外回來,喝酒的時候還說:“你當年還欠了我五元錢呢。”當時的五元錢還是值錢的,因為一個月的工資也才幾十元。這個例子表明人對錢很看重。但我們卻很少看到有人這么看重時間的。浪費兩個小時你會覺得難受嗎?你有多少時間是和別人在一起浪費掉的,或者是自己荒廢掉的?你為此感到難過嗎?也許只有不再年輕的人才真正明白,沒有什么比時間更可貴。
如果想充分利用時間,首先,我們就必須設立一個目標,并力爭完成這個目標。比如我曾設立了一個每年讀50本書的目標,此目標一旦設立,我就告訴自己必須完成,年底盤算時,閱讀量必須達到50本書,一本都不能少。其次,我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是否有進步,每天睡覺前想一想:我今天做的事情有進步嗎?背了十個單詞,記住了兩個英語句子,糾正了某個單詞的發音——這些都是有進步的表現。同時,我們還要學會放松和思考,學會有張有弛地使用時間,這樣才能抓住生命的重點。有張有弛是什么?就是你緊張地學習五天以后,要放松一天,到郊外徒步一天,或者爬山一天,或者在原野之間逛蕩一天,或者和朋友們娛樂一天,這樣才能重新激發你繼續做事的熱情,保持精神的彈性。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養成好的習慣,把握住有限的生命,你才能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養成好習慣心得體會 篇2
各位老師們、家長們,大家好!我是145班謝一生的家長。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心得體會。教育的觀念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應施于不同的教育方法。假若我的觀念與大家的觀念有分歧,誠懇的希望各位老師、各位家長提出批評指導意見,我將萬分感激!下面,我就開始把本人的一點淺顯的體會和大家同探討。
教育孩子之前,先了解孩子。我家的孩子對鋼性教育有抵抗情緒,通俗的說就是吃軟不吃硬,我就讓孩子的媽媽來主導教育,我就打下手,偶爾唱一下白臉。觀念一:慈母為主導教育,嚴父為輔導教育。
遵循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天性,沒有一個孩子天生愛做作業的。如何孩子愛上做作業?方法一:言教不如身教,陪同孩子一塊寫作業。方法二:讓孩子體會到做作業的樂趣并喜歡上它。第二個方法最好,可惜本人對孩子的教育水平有限,還沒做到這一點。觀念二:言教不如身教,讓孩子的身邊有個學習榜樣!
家長要學會如何愛孩子。在這個問題上家長要注意:過度的縱容,使孩子對人無情;過度的保護,使孩子做事無膽;過度的溺愛,使孩子對人無愛;過度的挑剔,使孩子無路可走;過度的超量加壓,使孩子精神崩潰;過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無能;過度的強制,使孩子被動無志。愛孩子的宗旨就是一“度”字。本人的感覺是,把握這個“度”很難!原因是:教育的觀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我認為要嚴厲時,孩子的媽媽可能會持有不同看法。觀念三:給孩子適宜的愛,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家長給孩子愛的“度”數也要不斷調控!
孩子的良好習慣要從小就培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環境。父母的個性特點、教養觀念和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父母作為孩子的首任老師,應加強對孩子的傳統教育,及時糾正他們身上的不良習氣,讓他們養成許多優秀品質。小孩子就好比小樹苗,小樹苗小時候是歪著成長的,大了必然是顆歪樹!觀念四:小孩子的不良習氣要及時糾正!當孩子長大了,性格已定型,你想扳正也很難啦!
小孩子上學之后,家長的主導的地位會逐步被老師代替。有句話是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孩子有時不愿聽家長的意見,但老師的意見會被首先采納。原因是教師是學生最直接、最權威的榜樣!觀念五:術業有專攻,要相信老師的科學教學!
養成好習慣心得體會 篇3
10月11日,參加了本溪市教育局召開的本溪市小學行為習慣培養專題報告會。 會上,全國知名教育專家孫云曉做了《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的專題報告。孫老師就培養好習慣的方式方法,習慣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
一個人養成了好的習慣,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要是養成了壞習慣,會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可見習慣的重要性。可惜現在有一些孩子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班中的某些學生,做鞏固習題時東張西望、玩玩學習用品、和前后同學講話,一天的作業都要到放學后在老師的“窮追猛打”下才能完成;還有的學生上課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經常開小差,甚至于和同桌講悄悄話,經老師再三提醒,一會兒就又走神兒了。這樣的學生學習會好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一個愛學習會學習的孩子,必定有許多良好的學習習慣。一般來說,孩子如有以下十個基本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必定是優秀的:學習有目標、提前預習、認真聽講、完成作業、及時復習、正確使用學習用具、規范書寫、積極提問和討論、經常閱讀、持之以恒等。
什么時候培養孩子的習慣最好呢?是從幼兒開始。“學會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從幼兒學到的基礎的東西,直到老年時還記憶猶新,可見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這正說明了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會伴隨人的一生,并時時處處起作用。就像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說:“三歲決定一生。”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一定要從小開始。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孩子活潑、開朗、能言善辯,看似優點而實際上也成了他的缺點,隨意、馬虎、做事缺乏恒心,這種種成了他學習上最大的障礙。雖然已是初中生可是做事依舊馬虎,學習總是定不下心來,缺乏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有時甚至為了逃避責任而說謊。怎么辦?我想盡辦法:批評、打罵、說教、談心、鼓勵。作為一名教師,我每天都承擔著教育學生的責任。
看了孫老師的著作《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一書后,我進行了深入地思考和反思。看來的問題還是出在習慣上,雖然一直以來我針對學生的性格特征采取了一定的教育方法,但是由于說教過多,可能有的學生產生了厭煩心理,他們還特別調皮、好動,又怎么能安分守己呢?長此以往,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他們的習慣又怎么會有改善呢?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做父母、老師首先給孩子好習慣養成起個表率作用。
養成好習慣心得體會 篇4
“好習慣和壞習慣都具有很強的力量,好的習慣讓人立于不敗之地,壞的習慣則讓人從成功的寶座上跌下來”。保羅蓋蒂的這句話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是啊,古今中外,哪個名人不是從小養成了好習慣?如果沒有好習慣,那他們的成功從何而來?我們也要養成適量看電視的好習慣。
以前,我很愛看電視,每天晚上,我總是抱著電視不放,可是看多了對健康也不太好。那是一個悶熱的夏天,我一吃完飯,作業馬馬虎虎地寫完了,就開始看我的電視,那動畫片一個接著一個,設計我目不暇接,一會兒吃口蘋果,一會兒吃口餅干,別提有多悠閑了!只聽見秒針滴滴噠噠地走著,不知不覺就到了九點半,。媽媽催著說:“睡覺去吧,明天還要上學呢!”我一邊答應媽媽,眼睛一邊瞅著電視,說:“我再看十分鐘就睡。”媽媽信以為真,關上房門就睡了。我又接著沉浸在動畫片中。在一段廣告間,我看了看鐘表,“媽呀,十點半了!”我吃了一驚。連忙關上電視,上床睡了覺。
第二天,鬧鐘響了,我按了一下,又接著睡了。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媽媽在喊我,我睜開眼睛看看鐘表,都七點十五了!我一躍,跳下床,連忙洗臉刷牙,也顧不得吃早飯了,就趕忙“飛”到了學校。剛進班,也正好打上課鈴,總算沒遲到。這時,組長向我收英語作業,我一摸書包,呀,沒帶!這時,隊長又發話了:“你今天沒掃地,是要扣分的!”“都是電視惹的禍!”我心里氣憤地想。
從那天起,我每天晚上都在九點睡覺,早上六點半就起床了。經過兩個星期,我終于養成了早睡早起,適量看電視的好習慣。可是,沒過幾天,我又打起了“退堂鼓”。媽媽說:“多看電視,對眼睛不好,每天就睡幾個小時,會影響你的正常發育的!”我暗暗下了決心:每天看電視就兩個小時,睡覺要十個小時。漸漸地,我徹底擺脫了這個壞毛病。
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而是日積月累的成果,是瓜熟而蒂落。著名教育家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自然成。”人生的旅途還很漫長,學習的道路更為艱苦,如果想要班上高峰,那么,就從小養成好習慣吧!讓好習慣陪我們同行吧!
養成好習慣心得體會 篇5
在我的成長歷程中,有很多好習慣伴隨著我...
我有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所以從來都沒有遲到過,而且在一年級時班主任趙老師還把我們班里的鑰匙交給了我,因為我每次都來的很早,所以直到三年級我一直擔任著我們班開門的任務。
在我心中有一個信念——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寫作業時一個字沒寫好就重新寫,記得在一年級時我剛學會寫字,總是寫不好,我為這件事曾經哭過,我就不信我寫不好,于是我就每天放學回家就練字,果然,在一年級期末的操行評語上我被老師喻為“小書法家”,直到五年級,我這個好習慣一直堅持著,每次劉老師留組詞的作業時,讓每個字組至少兩個詞,而我卻組二十個,在組詞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積累了詞匯量。就因為這個好習慣我每次考試都能考出一個理想的成績。
我的書包什么時候都很整齊,記得在一年級時,我總是找不著東西,而且有時的作業,因為書包太亂找不著,然后媽媽就教給了我一個方法,各種書籍分類放置,大書和大書放在一個地方,小書和小書放在一個地方,文具放在一個地方等等,自從媽媽教了我這個方法以后,我一直堅持在現在,所以找什么東西都得心應手。
我所有的東西都都非常愛惜,不管是衣服、鞋子、還有書籍,我都非常愛惜,有一次我過9歲生日,媽媽送給我的一本書〈〈未解之謎〉〉,直到現在那本書還是嶄新的,但是絕對不是沒有看呀,愛讀書,“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甜頭,我早就知道了。所有物品干凈、新新的,看著心里都舒服。
我希望這些好習慣能伴隨著我,直到中學、大學、工作…
養成好習慣心得體會 篇6
我有一個好習慣――節約。它一直伴隨我成長。
記得有一次,父母就教我背什么唐代李紳的《憫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什么“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那時,我并不知道這是要我節約糧食,但卻我在節約美德熏陶中漸漸長大。
上學了,老師教育我們:“你們雖然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好,但不要擺闊氣,講排場,要從小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我們的祖國還不富裕,資源不足,你們要從小樹立節約的意識,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我記住了老師的每一句話,也逐漸養成了節約。我知道節約是一種素質,一種美德,一種品格。我經常把一張紙兩面用,把用短的鉛筆套上筆筒寫,把叔叔阿姨給我的壓歲錢存起來。
記得有一次我們上科技課,老師講了節約的許多方法,我回家立刻開始嘗試:用塑料袋套在浴室噴頭上,第二天一看,果然滴了一大袋水,我把它們收集起來,用來沖廁所,父母看見了大加贊賞。
我心中,潛意識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我記得爸爸說過“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媽媽告訴我“節約是一種遠見,一種戰略眼光,一種智慧。”在他們的引導下,我每次外出聚餐,剩下的食物能打包的我都要求打包,大人們都說我從小有節約的品德。
養成好習慣心得體會 篇7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好習慣需要慢慢養成。有一位文學家曾說:“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決于天性,而是取決于人的習慣。”可見他是非常注重好習慣的。
對許多成功人士來說,好習慣在人的生活當中是不可缺少的。對我們來說,好習慣是我們邁向成功的階梯。
就是說:一個人是否成功,就在于他養成的習慣好不好。今時今日,好習慣就決定了事情、戰役、人生的成功與失敗。
中華上下五千年來,凡是出類拔萃的前輩們,就像漢高祖、唐太宗、康熙大帝、乾隆大帝等等,他們哪一個沒有養成好習慣?
現在養成好習慣已經成為了我們每個人的追求目標。有了好習慣,就可以干出一番事業、造福百姓,至少也可以做個人人稱贊的好公民。
好習慣是“成功之母。”好習慣往往可以助人從困難中掙脫。同學們,還猶豫什么呢?趕快攜起手來,共同養成好習慣,才能更好的做人、生活、學習!
養成好習慣心得體會 篇8
習慣,常聽媽媽說這個詞。習慣到底是什么呢?是你用筷子吃飯,是你用右手寫字。習慣重要,它可以有利于你一生,而你也有可能就因為它而苦惱不已。同學們,暑假來了,我們是不是應該養成一些有益于我們的習慣呢?俗話說得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學們,你們想知道能寫好作文的秘密嗎?好!我就告訴你一個我的好習慣,這也許就是寫好作文的秘密喔!
如果你到我家來做客,你會發現,我房里的圖書角也許會成為最吸引你眼球的地方。因為那兒擺放的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優秀作文選,而是生動、有趣、動人的小說集,"小婦人"、"夏洛的網"、"愛的教育"等都是我眼里的優秀作品。不過,我不僅僅看里面的故事情節和講述的道理,還要學會一些寫作方法,積累一些好詞和好句,以及它們使用的方法。可同學們會問,為什么你會養成這個好習慣呢?你又是怎樣養成的呢?同學們,養成好習慣并不難,關鍵是你要堅持用心去做。
小時候,我也像別的孩子一樣喜歡玩,放學后總是想玩過夠,直到天黑爸媽叫吃飯才罷休。偶爾有一次,爸爸帶我去圖書館借書,我看見了那么多的書,有些是我聽到過的名著,我就隨手抽了一本翻閱起來,閱著閱著,書里的情節,還有那些運用自如的絕妙詞句深深吸引了我,我被著了迷,當時爸爸就給我借了兩本回家。雖然我喜歡看書,但是看到別的孩子在玩,有時就忍耐不住這種誘惑,也去玩一陣子。一次,我在外面玩夠回家后,想休息一會靜下心來看書,我看見在我還沒看完的那本書里夾著一張字條,上面寫著一句話:書就是你的玩伴,愿你在書海里盡情暢游。頓時,我恍然大悟,原來書就是我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師,我悄悄地把字條收好。
從此以后,我漸漸地愛上了看書,看書也成了我必修的課程。每天吃完晚飯后的半個多小時是我的閱讀時間,我總會抓緊這半個多小時閱讀,閱讀,再閱讀!隨著上學年級的升級,作業量也大了,可我依然堅持每天看書的習慣,就像有些人記日記一樣。我覺得看書就是一種享受,是一種鍛煉,是一種學習。真正做到讀好書,讀書好,好讀書的人一定是知識豐富,出口成章,能寫一手好文章的人。讀書,能使我們增長知識;讀書,能使我們悟出道理;更重要的是讀書能使我們心胸寬闊。讓我們一起來看書,養成喜歡看書的好習慣。生活中還有許多好習慣要養成,讓我們共同去養成更多的好習慣,讓好習慣伴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