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預防網絡詐騙心得體會范文(精選7篇)
大學生預防網絡詐騙心得體會范文 篇1
大學生在交往過程中一旦發現對方有疑點,就應當果斷采取應對的措施,切不可輕率從事,防止受騙。
1、觀察判斷,有效識別。在發現對方疑點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仔細地觀察對方的神態表情,舉止動作的變化,看對方的言談,所持的證件以及有關材料與其身份是否吻合,以此識別真假。必要時可以找相關人員商量,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忠告,或者通過對方提供的電話、資料予以查證核實。
2、巧妙周旋,有效制止。在發現疑點無法確定真假而又不愿意輕易拒絕時,要有禮有節,采取一定的談話、交往策略,注意在交鋒中發現破綻,通過與其周旋印證自己的猜測。必要時,還可以采取一些嚇唬的言辭,使對方心存顧忌,不敢貿然行事。
3、平靜心態,及時報案。受害人無論是否因為自己的過錯(如貪財、無知、輕信、粗心大意)而受騙,都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從受騙的噩夢中回到現實,吸取教訓,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切勿“啞巴吃黃連,有苦肚里咽”。
4、提供線索,配合調查。已經被騙并向有關部門報告的,要注意對作案人員遺留下來的文字資料、身份證件、電話號碼等證據予以保留,并積極向公X機關提供詐騙嫌疑人的體貌特征、與其交往的經過等線索,配合調查,追繳被騙的財物。
大學生預防網絡詐騙心得體會范文 篇2
1、保持健康心態,樹立防騙意識。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學習法律法規,掌握一些預防受騙的基本知識及技能,善于辨別真假,對自己要潔身自好,嚴格要求。
⑴不貪私利,不圖虛榮。作為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時刻加強自身理想、道德、情操的陶冶,自覺拒絕金錢,名利的誘惑,不貪私利,不圖虛榮,增強抵御誘惑的能力。
⑵知心知彼,心明眼亮。大學生在與陌生人的交往中,要認真審查對方的來歷,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智處事,觀其行、辨真偽,三思而后行。
2、克服主觀感覺,避免以貌取人。作為大學生,在各種交往活動中必須牢牢把握交往的原則和尺度,克服一些主觀上的心理感覺,避免以貌取人。具體的說,不能單憑對方的言談舉止,儀表風度,衣著打扮等第一印象即“首因效應”妄下判斷,輕信他人;不能只認頭街,只認身份,只認名氣,而不認品德,不認才學,不辨真假,應更多地實質考察和分析,不被表面現象所蒙蔽。
大學生預防網絡詐騙心得體會范文 篇3
1、不隨意泄露身份信息。那種針對性的詐騙發生的開端就是身份信息泄露。不在網上隨意注冊那種要填身份證號的賬號,快遞單和填有各種信息的廢紙妥善處理后再扔,確保信息不會輕易泄露。
2、不貪小便宜。天上不會掉餡餅,對于那種說你中了獎要輸驗證碼領獎的短信直接刪了就好,電話直接掛了,絕不多聽這些人的話,你聽多了有可能不由自主就信了,不聽不接是正道。
3、遇到說你銀行卡涉及洗黑錢,家里出事要轉賬這種信息,不要著急轉賬,先確認一下信息,聯系一下銀行和父母,即使是真的也不耽誤你多長時間,若是假的就避免了一大波損失,謹慎最重要。
4、不辦看起來很優惠的借貸。最近很火的大學生借貸,大家應該都有了解,那些騙子就是掌握著大家圖便宜的心理來進行敲詐勒索的,父母給的學費是足以讓你度過學年的,所以,不亂花錢是很有必要的。
5、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有些你不能明白是不是騙子的事情拿給同學看一下,就可以從他那里得到幫助并避免損失。
6、如果被騙后不要怕丟面子,直接告訴父母并報警,以免之后再次被敲詐勒索。有事找警察叔叔總是對的。
大學生預防網絡詐騙心得體會范文 篇4
隨著P2P信貸行業的風生水起,網絡貸款公司悄悄走進校園,開始搶灘大學校園。一句“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令許多大學生心生神往。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縮寫,即個人對個人,是一種通過互聯網,收集小額資金借貸給有需求的人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提供P2P網絡貸款的中介機構被稱為P2P網絡貸款平臺。
這其中P2P平臺又分為很多種,其中瞄準大學生的P2P網貸平臺其實就是我們所講的校園網貸了。校園網貸目前主要分為三種:一是“P2P+分期購物”的模式,如分期樂、趣分期等;一種則是純P2P模式,如靠譜鳥、么么貸等;另一種則是電商平臺面對學生群體的分期購,如京東、阿里等。無論是哪種模式,我們都可以看到的是,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里,這個市場已經人聲鼎沸。
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表面上是吸引許多大學生開始嘗試校園網貸的契機,但其實校園網貸市場快速發展的背后還是現代大學生自身的旺盛消費需求。
20__年銀監會發文禁止銀行向未滿18歲的學生發信用卡,而給已滿18歲的學生發卡,則要經由父母等第二還款來源方的書面同意,又因為經各大銀行試水后由于對學生還款能力等評估不足導致問題叢生,使得各大銀行紛紛叫停了大學生信用卡業務。但其實大學生們對信用卡的需求并未停止。
校園網貸產品的出現可以說填補了這些年的市場空白。大學生群體有著強烈的網購意愿,分期消費平臺的出現使得他們的消費更加省時省力,更重要的是,它解決了現代大學生實際消費能力有限與旺盛消費需求之間不相匹配的問題,通過分期付款和網絡借貸可以大大緩解大學生們的資金壓力。
雖然眼下校園分期市場并不是很成熟,但這仍然是一塊值得深耕的市場。根據《企鵝智庫》大學生生活費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目前有3500多萬大學生,大學生平均月生活費為1000元左右,其中若500元用作額外消費,整個大學生消費市場的存量在萬億級別。
而身為大學生的我們該如何做呢?
1、教育學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樹立理性消費觀念,自覺遠離網絡借貸行為,規避盲目消費風險。
2、提醒學生高度重視個人身份信息保密,謹防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網絡借貸行為。
3、為全面掌握我校學生參與網絡借貸情況,凡已在網絡借貸平臺。
大學生預防網絡詐騙心得體會范文 篇5
“網絡詐騙”與“校園不良借貸、網貸”事件在大學校園里頻發,已給廣大師生的人身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危害,必須加強教育,引起廣大師生警惕、 網絡信貸典型模式為:網絡信貸公司提供平臺,資金借出人獲取利息收益;資金借入人到期償還本金,網絡信貸公司收取中介服務費、一些p2p網絡借貸平臺不斷向高校拓展業務,以“零首付”“零利息”“免擔保”等虛假宣傳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陷阱,給廣x學和家長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和痛苦
校園不良網絡借貸存在諸多風險:
1、多為非法民間借貸組織,借貸手續不規、樹立科學的消費觀,不盲從、不攀比、不炫耀,合理、適度、理性消費;不追求超出自己經濟承受能力的.物質享受,盡量不要在網絡借款平臺和分期購物平臺借款和購物;
2、保護好自己的個人身份信息,切勿將自己的個人身份信息借給他人借款或購物;
3、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當有危險或者被不法分子威脅時,學會用正當手段或者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及時向家長、老師求助,不要因為害怕被批評則釀成大錯;
4、當發現其他同學有異常消費行為時,及時提醒,必要時報告輔導員或學院安保處;
5、培養節儉自立意識,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財富,不要參以“兼職”為名的校園網絡借貸平臺宣傳活動、
大學生預防網絡詐騙心得體會范文 篇6
“校園貸”是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最迅猛的產品之一。隨著各高校相繼開學,一些P2P網絡借貸平臺加大校園業務力度。部分不良網貸平臺通過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超前消費甚至為此背上高利貸。為了加強安全防范意識,11月3日下午四點,由張雷書記召開了一場精彩的校園貸講座,參加人員包括學生處趙磊老師,輔導員常莎老師和20__級全體學生。
張雷書記首先詳細的講解了校園貸的由來,提高學生們對校園貸的認識,并舉出了有關校園貸受騙的多個實例,強調了校園貸的風險:費率不透明、授信額度過高、風控不嚴、催收方式野蠻等,在便捷、低門檻背后,校園貸款存在的問題,正日漸凸顯,且開始以極端個例提醒風險所在。他反復提醒學生們一定要有自我防范意識。接著,為我們解釋了校園貸的類型,以及了解到了學校對于校園貸安全的重視、成效及體會等。
最后,張雷書記倡導同學們在大學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合理消費,做到儉以養德。
大學生預防網絡詐騙心得體會范文 篇7
為鞏固加強大學生識別電信詐騙、網絡詐騙知識,防止學生財產安全受到侵害,教育科學學院于12月9日下午四點在A合八舉行了一場防范電信詐騙、防范“校園貸”等網絡詐騙的主題宣講會,團總支書記、20__級輔導員李征老師以及教育科學學院20__級全體同學參加了本次主題宣講會。
為了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防范電信詐騙的重要性,此次宣講會由各班分別選定一種電信詐騙類型及案例進行講解。同學們列舉出近年來在大學生群體中高發的不同電信詐騙及網絡詐騙類型,并對此類列案件進行認真的講解和分析,例如冒充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詐騙、熟人詐騙、虛假中獎信息、貸款信息、網絡購物等九種常見的電信欺詐犯罪手段。針對陌生電話、短信宣傳人員必須提高警惕,不要貪圖小利,要與家人朋友多核實溝通,不給違法犯罪分子提供手機驗證碼等,讓同學們充分認識到新型電信欺詐犯罪的嚴重危害性,加強防范意識,了解防范手段。
通過本次防范電信詐騙、防范“校園貸”等網絡詐騙主題宣講會,全體同學簽署大學生防電信詐騙、網絡詐騙承諾書,再次強化大學生的防范意識,明確不法犯罪份子的`作案手段,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時刻提高警惕,加強防范意識,防止受騙,切實保護自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