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心得體會(通用3篇)
新能源心得體會 篇1
地球上除了地熱能和核能以外,所有的能源都來源于太陽能,可以說太陽能是人類的“能源之母”。沒有太陽能,就不會有人類的一切。自古以來,人們就注意利用太陽能。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曾用“陽燧”這種簡單的器具向太陽“取火”,開辟了人類利用太陽能的新紀元。古希臘著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曾用巨大的鏡子聚集太陽光,一舉燒毀了敵人的帆船隊。然而,人們對太陽能的'深刻認識和開發利用,直到最近的二三十年內才真正開始。
1945年,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塊實用的硅太陽能電池,開創了現代人類利用太陽能的新時代。人們利用太陽能的方法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使太陽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即光電轉換,太陽能電池就屬于這種轉換方式;第二種是使太陽能直接轉變成熱能,即光熱轉換,如太陽能熱水器等;第三種是使太陽能直接轉變成化學能,即光化學轉換,如太陽能發電機等。
實際上,人類有意識地利用太陽能,首先是從取暖、加熱、干燥和采光等太陽能的熱利用開始的。近十多年來,太陽能的光熱利用發展很快,已經制成了式樣繁多的各類太陽能集熱器,將太陽光的熱能用于取暖、制冷、通風、烘干、冶煉、洗浴、灌溉、養魚、發電等許多方面,節省了大量的其他能源,并為能源短缺地區提供和解決了所需要的能源。要將太陽光直接轉換成電能,就需要采用能量轉換裝置,太陽能電池實際上就是一種光電能量轉換器。
有了太陽能電池,就為太陽能的利用開辟了廣闊的途徑,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船探測宇宙時用上了重量輕、使用壽命長和耐沖擊振動的太陽能電池。此外,太陽能飛機、太陽能汽車、太陽能汽艇等,都是由于裝上了太陽能電池板才能飛翔和行駛;還有如太陽能電話、太陽能彩色電視機、太陽能電視差轉機等,都是利用太陽能電池工作的。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研究新型太陽能電池,提高光電轉換率,使太陽能的開發利用進一步深化。太陽能的開發方興未艾,研制出的太陽能新產品層出不窮。例如,英國研制成功一種太陽能冰箱有九塊吸熱板,晴天時它可以向冰箱的蓄電池充電,一天的充電量足夠電冰箱使用五天。瑞士發明了一種太陽能熱水瓶,僅重400克,通過裝在瓶底部的像鏡子似的折疊鋁葉板吸收太陽能,用來燒開水。
未來時代將是太陽能大顯身手的時代,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太陽能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太陽能的重要價值。特別是在當前世界各國面臨能源日益緊缺的情況下,人們已把太陽能作為開發利用的現代主要新能源之一,因此向太陽這個取用不盡的能源寶庫索取能量實現人類歷史上的能源變革,已成為今后能源發展的主要趨向。
新能源心得體會 篇2
理論聯系實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在課堂里學習到的知識如何才可以很好的聯系到實際生活?如何才可以將課堂里的知識帶到社會實踐當中去?這些都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為了更好的將課堂里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加深對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了解與認識,進一步明確自己所選的專業方向。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到實踐當中去,用自己在課堂里學習到的知識與實踐結合,讓實踐來檢驗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選擇到蘇州節能產品展會實習,也是為了更好的`將自己在課堂書本學習到的東西很好的應用到社會實踐相結合,更好了解本專業。所以,我于x年12月19日至20日和全班同學在班主任和邵理堂博士及江蘇太陽能協會秘書長程老師的帶領下到連云港市的幾家新能源企業參觀實習。
實習性質:專業認知實習
實習目的:所謂認知實習,就是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專業,并通過兩天的社會調查,認識實踐,接觸實踐,以此來明確自己以后的專業方向。
實習過程:
作為一個大二學生,我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專業技術,社會經驗,語言交流,對事物的正確認知能力不豐富。所以,在自己能力還很弱的情況下,我更樂意從最基本的東西學起、做起。
我們學校就在連云港市區,這為我們的出行減少了很多麻煩,19日9時我們按原定計劃從學校準時出發,我們的第一站是光熱業的領軍企業——太陽雨太陽能公司,我們在這里受到了他們的熱情招待,他們細心地為我們介紹了企業的文化,發展過程,能力,及未來趨勢,在這里我見到了以往從未見過的真空管,打破了以往我對真空管狹隘的認識;之后我們參觀了他們公司的各個部門,尤其是五金部讓我影響深刻,在這之前,我根本我發想象這么大的公司,五金零部件有自己生產,這體現了他們對產品的重視,在沒有信得過的提供商的時候,自己生產才是質量的最重要保證,由于時間比較緊張,我們只是進行了參觀式實習,既無法進一步了解這一光熱界的巨頭,略感遺憾。
之后我們來到了垃圾發電廠,因為生活在南方,這是我第一次這么近距離地和非水力發電站接觸,非常的好奇,激動和緊張,我們在專業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他們的主控室,垃圾傳送系統等,在這次參觀中我第一次近距離地看到了發電機,很是高興。
吃完午飯后我們來到了秸稈發電廠,用秸稈來發電我可是第一次聽說,所以整個參觀過程都十分的激動,后來才發現是用秸稈作燃料來發電,其實就是火電廠,哈哈哈,一開始我誤以為是生物治能呢。
新能源心得體會 篇3
以來,我國電力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本次相識實習是在我們正式接觸專業課程之前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的一次現場參觀了解的好機會。總的來說,相識實習的目的是熟識熱能工程專業相關企業(主要是火力發電廠)的主要熱力系統、設備技術特點及其布置,重點學習主要熱力設備的結構和基本原理,為學習后續課程建立感性相識,奠定必要的基礎。 在這次的相識實習中,我們的主要任務是了解火電廠的兩個主要設備及其他協助設備。通過參觀和參加工廠的生產實際,將理論學問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優化學問結構,提高思索分析實力。在參觀過程中,通過向技術人員提問學習,了解與初步駕馭本專業相關產品技術參數等方面的實際學問和相關標準,增加對鍋爐、汽輪機系統及協助設備的組成及結構的詳細學問,為今后專業課程的學習、專業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經過對電廠的實地了解,為今后步入社會作必要的心理打算。
本次相識實習是在學習《汽輪機原理》、《鍋爐原理》等專業課之前進行的,主要目的是相識和了解發電廠電氣設備,對火電廠主要發電設備有一個初步直觀的相識,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在這兩天的實習過程中,我們相識了很多電力生產設備,基本了解了電能的生產過程。 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為詳盡而深刻的了解,對實際生產有了更多的了解,增加了專業學問的感性面及相識面對所學的'專業有了新的相識。從這次實習中,我體會到了實際的工作與書本上的學問是有肯定距離的,有些甚至在書本中無法學到,如工人師傅在給我們講解除氧器時提到的:在檢查漏氣點時,因為他們只能聽到高溫高壓氣體噴出的聲音,而不能看到其精確位置,在檢測漏氣點時他們就用竹竿掛一條毛巾,用毛巾一點一點地摸索并最終找出其詳細位置。電廠工作不僅僅須要理論學問,更須要長時間的實踐閱歷,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好。
俗話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些最基本的技能是不能在書本上徹底理解的。一天的實習時間結束了,我覺得在這些日子里過得充溢,學到了東西,雖然說有甜有苦,但是我想甜的要比苦的多。剛進廠時既興奮又膽怯,實習結束后使我對電廠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是我們走入電力系統的第一個驛站,能夠來到這兒,我們深感驕傲。這次實習中,我體會到,假如將我們在高校里所學的學問與更多的實踐結合在一起,使一個本科生具備較強的處理基本實務的實力與比較系統的專業學問,這才是我們學習與實習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