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教學活動心得體會(精選3篇)
實踐教學活動心得體會 篇1
姓名:顧順凱學號:學院:食品藥品學院專業:食品安全年級:13班:1
在這一個火熱的7月,我們暫別了象牙塔中的舒適生活,帶著年輕人特有的蓬勃朝氣,走入了社會,去更進一步了解社會。這一次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給了我一次了解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的契機。
那天,小伙伴們集合在一起,人手幾百份報告報告頂著炎炎夏日向路邊的行人分發(主要是大學生)。經過了一天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由于調查的對象以大學生為主,所以我們的調查進行的相當的成功,也得到了相當的“情報”。雖然最后下了一場大雨降溫,卻沒有降下我們心中的那一股激情。
然后通過報告中的數據,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大學生的手機話費多大100元以上,他們的手機價格也大都在20xx~3500元左右這一價位,并且主要的使用方式全都是手機上網的流量話費。這也進一步的說明了現在的手機成為了“上網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再也不是面對面或是通過聲音來交流,而是通過網上的文字來進行對話。
最后,我認為現今的大學生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手機上癮癥”。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更需要用理性來對待手機問題。我們應當壓抑住自己的沖動,不可以讓手機控制或者阻礙了我們本應該過的生活。畢竟,手機的初衷是為人們提供快速、便捷的生活,而不是阻止或者影響我們的生活。因此,我在此號召,我們應當減少與手機的“甜蜜約會”,更應該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實踐教學活動心得體會 篇2
班級:12產品設計
類型:志愿服務
時間:20xx年暑假
姓名:周燚
這次活動使我收獲頗豐,提高了我個人的綜合素質。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德智體美綜合發展。
活動舉辦于本學期末考試結束后,也是我們班第一場暑假實踐活動,活動當天雖然下起雨來,但毫不影響我們的活動熱情。
活動地點:敬老院是上派敬老院,位于肥西,內有老人五十多人(屬于晚年無子女),其中無常自理能力老人在十人之內,多數是由于年齡過大和視力退化所致,老人的平均年齡在七十歲以上;生活習慣:老人的活動場所基本在敬老院內,有準時用餐時間和穩定的作息規律,生活較為平淡;敬老院內設餐廳、廚房、涼亭(供老人院內休息聊天),上派敬老院總體格局屬于先進規模化,于一零年企業捐助整修,內有院長、副院長各一名、會計、院長助理、廚師各一名,老人生活幫助人員數目不定。
活動流程;由于活動敬老院離我們學校有一段路程,所以7月6日早上7點我們班全體同學在體育館門口集合了,雖然天空不作美下起雨來,但是我們班所有同學都準時到場,為我們的出發節約了不少時間,8點我們班跟預計的差不多到達了肥西上派,我們在這之前做好了準備,坐上了我們預約好的小型客車大約十五分鐘到達目的地,院長和書記早早的在院門那等候我們,院長的熱情讓我們倍感欣慰。到了院內我們發現老人已在大廳等待我們,我們拉上我們合師的的暑假實踐尊老愛老的條幅,讓我們的來意更加明確。我們進入大廳后與在場的老人熱情的聊起來,老人也很喜歡和我們聊,老人和我講述他年輕時的故事,老人講得很投入,好像回到當年一樣,我們聽得也很投入。然后我們根據安排為老人表演了舞蹈,合唱,單人唱。在表演《感恩的心》時,這首歌唱出我們義務服務的熱情和老人的心聲。有的老人在臺下聽得很高興就在臺下哼起了自己的小調;這樣我們與老人度過了愉快的表演時間。隨后院長邀請我們參觀了敬老院。我們發現敬老院的安排是很合理的,一樓住的都是一些身體行動不便的年長老人和盲人老人二樓和三樓則反之住著一些年齡叫小的老人。我們采用一對一服務一對二服務,身體好的老人安排一人兩老人,身體不好的老人則是兩個一起。老人熱情的帶著我們到了他們的房間,到了老人的房間我們感到很是羞愧,老人的房間異常干凈,并且有的老人在自己房間種有花花草草,為房間添加了不少風采。我們和老人在老人宿舍聊起家常,給老人發放慰問品老人們非常開心,然后將老人的房間重新打掃一遍并與老人合照留念,更是有不少老人和我們交談中痛哭流涕,將我們看作是自己的親人,訴說自己的孤獨;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能擾亂老人的正常作息時間在忙完相關事宜后我們離開了敬老院,走時老人緊握我們的手希望我們可以常常回去看看他們,和他們聊聊天說說話。在此時我深刻的了解到老
人的內心是孤獨的,需要社會的關注愛護。在實踐過程中我不僅為老人們做了些日常的事,也經常和他們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以此進一步增進感情。通過與老人們的聊天,使我明白了很多,明白了他們過去的經歷,明白了他們的辛勞,明白了他們對兒女的期盼,更明白了他們對我們后輩的希望。這些老人都是無子嗣的孤寡老人,年輕時也是風光無限,其中也有參加過戰爭的老人由于種種原因兒老年孤獨,國家建立了老年服務中心,為老人提供了居住之地,但是日復一日的生活是老人晚年是那樣的平淡無奇,我們來了,帶給了老人難得的歡笑,而老人的笑聲則是我們最想要的禮物。介于老人們的情況我們班與敬老院達成良好的合作關系,敬老院的大門會始終向我們打開,而我們決定將敬老院之行列入我們的實踐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會常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們。老人,他們是社會的弱者,可曾經他們也是社會的創造者,祖國之棟梁。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將自己活力釋放的同時,我們感到一種充實。這些活動很好的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風采,一方面培養當代大學生關心他人,敬老愛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鍛煉自己,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關心他們,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在此期間,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活動既帶給老年人心理上的關懷也給老人帶去了水果和飲料,希望我們的小小心意能給老人帶來快樂。老年服務中心的院長對我們此次敬老院之行表示感謝,希望我們常常看我這些孤寡老人,老人們真正需要的是關懷,臨走時老人們送我們到院門外直至我們遠去。我想我們當天之行是一種正能量的傳播,是我們大學生素質提高的一種表現,我們將不斷發展不斷地提升自己。經過我們大學生志愿者的一份努力,給老人帶去關愛、歡樂和溫暖,樹立榜樣,營造全社會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風尚。對此,我們合師志愿者感到很光榮,很自豪。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實際行動,傳遞愛的接力棒,給老人們帶去物質支持和精神關懷,讓老人家們感受到我們合師大學生志愿者的愛心之情。這次實踐中我培養了自己接近社會,感恩社會的心態,鍛煉了自己的韌性,增強了自己助人為樂的生活習慣,認識到了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和敬老院老人們建立了良好的情誼,也使自己的這個假期變的更充實,更有意義。活動不僅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加了同學們的愛心,并且通過這次的活動我深刻的理解了合師精神的偉大意義,大家都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把合師精神繼續傳揚下去,通過這次暑假實踐活動我感受到同學們的變化,這是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正能量。我的上派敬老愛老之行,我知道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從小都是被爺爺奶奶寵著長大的,很少會想到去關心老人們。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老齡化的加劇,老人越來越多,而子女陪老人們的時間卻越來越少,于是有更多的老人來到養老院。但是老人們最需要的還是親人的關愛。我們的活動雖然不能從根本上給老人們心理上的安慰,但從活動的反響上也起到了給老人關愛,陪老人解悶,給老人帶來歡樂的作用。同時在與老人交流的過程中,同學們的耐心和愛心也都得到了提高。我體會到老人院的工作其實沒想象那么輕松,能夠很好地與老人家溝通也是一門學問。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得事先考慮好。在那里好多老人家都是行動不方便的要坐輪椅的,相當一部分是不情愿被放到那里生活的。作為子女要好好孝順父母,不能嫌
棄他們臟和為自己添麻煩。隨便把他們放到老人院里面生活。這樣很可能使得他們更加孤獨無助。所以我們要關愛這些老人,并且要更加珍惜自己的親人。將德與智全面發展。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精髓所在,我們要做的就是講這股正能量不斷擴大延伸。社會給予我們很多很多,而我們的回報并不是一些無用的口號,一味的號召和夸夸其談那些只是飄渺不定的浮云,只有實際行動才是最切實可行的。我們不驕不躁腳踏實地的做好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教學活動心得體會 篇3
多媒體技術在整個化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無論從深度和廣度上都有飛速的發展,主要依據是多媒體技術能夠綜合處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以及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并使這些信息建立起緊密的邏輯連接,以表達豐富多彩的各類信息,為學生提供更豐富、更快捷的集圖、文、聲、像于一體且同時作用于學生各個感官的教學信息,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填補了傳統教學中無法實施和完成的教學方式,形成了一套較完善的教育教學手段。
根據本人一年來教學中的實踐經驗,特談談一些個人的體會。
體會之一——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的優越性
1、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集聲音、圖像、動畫、視頻和文字于一身,能產生生動活潑的教學效果,有助于培養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記憶能力;同時,充分利用該技術的表現性、參與性、受控性,既能達到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要求,又能實現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學的目的,還能使教學手段邁向新的臺階。
2、對化學概念和原理的教學進一步系統化
化學概念和原理是化學基礎知識的精髓。學生如果對概念和原理的學習不夠透徹,他們獲得的知識就必然模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然不足,直接影響學習的積極性;要更好的解決問題,借助與多媒體對文字、圖象等形象而逼真的處理功能,充分展示概念和原理聯系,充分進行同類比較,重點強化,形成知識網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比傳統教學模式更加高效的目的。比如初中化學中的“酸堿鹽”知識中概念破碎,化學反應繁雜,知識運用能力較強,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難度較大,編制多媒體課件,利用圖文總結規律,揭示反應實質,區分不同概念,認識概念的聯系。采用類比方式,通過化學方程式的訓練,突出各物質的性質,達到鞏固知識,訓練能力的目的。
3、將抽象知識形象化
制作動畫,將微觀世界展示在學生面前,可以模擬原子,分子的運動狀態,化學反應發生的過程,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完全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只憑口述和模型教學思維方式上的不足,利用多媒體技術完全將微觀而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減輕學生因抽象思維困難而造成的壓力。
4、模擬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教學是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利用多媒體模擬實驗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掌握規律,獲得實驗技能,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一些有污染有危險的實驗,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相應的演示,采用規范操作和準確語言相結合,增強學生的模仿意識,效果更為理想,彌補實驗條件受限而無法完成的實驗。做到了無污染,安全,又達到預期效果。另外,根據學情可設計一些專題實驗,解決學生實驗設計和分析能力不足的缺陷。
5、習題教學
該部分主要課件制作的目的是節省學生和教師抄寫的時間,達到高效、省時、大容量、大跨度。既突出知識間聯系,又注重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是傳統教學中無法完成的。此舉對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快速,高效。
體會之二——多媒體教學中的幾個關系
關系一:多媒體是輔助教學過程而不是排斥和替代傳統教學模式
多媒體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進和發展,是傳統教學在方法和方式上的更新,是傳統教學模式在現代科學技術條件下的發展,即教育教學過程更加科學化的體現,切忌不能以多媒體技術全面代替傳統教學模式而放棄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優越性。應采取傳統教學模式的優點,多媒體技術手段,通過教師個人的特色和理解,將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整個教學過程科學化,為將來教學效果的提高創造有利條件,為教學質量的突破提供有力的支持,為教學方式的創新建立科學的平臺,這樣才能體現教學的優越性。
關系二:多媒體輔助教學必須有助于突破重難點
在化學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必須有助于重難點的突破,而不是為了嘩眾取寵。把抽象的、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概念和理論以直觀的、感性的知識表達出來,給學生以清晰、直觀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如分子、原子等的結構,通過微觀解剖,放大成宏觀可見的模擬狀態,使學生理解起來容易,充分體現深入淺出的效果,為學生提供了可以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來獲得抽象、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是對傳統教學中無法實現這一手段的補充,符合認知的規律。
關系三:正確處理各要素的關系
化學教學主要包括四大因素: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的體現和提高作用、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四大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知識意義建構的倡導者、促進者,而不是主動施教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探索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著、知識灌輸的對象;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大綱,是給學生提供主要知識的模板,而不是向學生灌輸知識的內容;多媒體是創設學習環境,是給學生提供獲取知識的途徑、方法,是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學習,探索完成知識意義構建的工具,而不是向學生灌輸所使用的手段。由此可見,多媒體輔助教學不能以多媒體代替知識的傳授,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突出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多媒體在整個教學中起主要作用。
體會之三——多媒體應用中的反思
反思一:根據學情選擇適當的課題。課題選擇的原則以學生接受知識的效果為目的,做到充分圍繞知識內容而設計課件,并符合學生思維方式,做到直觀形象。例如:
(1)比較抽象的概念,微觀結構等用一般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可通過動畫模擬,使之直觀形象化。
(2)模擬放大化學實驗
(3)復習課、習題課,可制作課件濃縮內容,突出重難點。
反思二:平時多收集素材,并對素材分類研究,找出素材的主題及揭示的化學規律和現象;結合教學實際與社會、科學、環境、生活等諸多方面更貼近,符合化學教學的目的。
反思三:課件制作時,要適當處理好文本、圖形、圖像、音頻、動畫、視頻等。
反思四:制作好的課件要進行反復調試,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1)符合課堂教學的內容要求
(2)知識的重難點把握準確
(3)圖、文、聲、畫、像要清晰流暢
(4)思路清晰,富有活性及趣味性
(5)易于操作,運行穩定
反思五: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與同行多探討,多交流。有必要時多鼓勵學生也參與課件制作過程,增強了教學的雙邊互動性,培養了學生探索知識的精神。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要從實際出發,從化學學科自身特點出發,重視多媒體的教學功能,研究化學教學與多媒體使用的最佳切入點,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