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全面小康心得體會(通用8篇)
綠色低碳全面小康心得體會 篇1
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電燈,選擇“低碳生活”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電腦。空調,任何電器一旦不用了應隨手關掉;手機一旦充電完成,立即拔掉充電插頭;使用節能電燈泡,一只11w節能燈的照明效果頂的上60w普通燈泡,而且每分鐘都比普通燈泡節電80%如果全國使用12億只節能燈,節約的電量相當于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選擇節能空調,溫度不要開的過高或過低,這樣不但耗能,而且讓人不舒適,削弱了人體自動調節體溫的能力;多步行,騎自行車,坐輕軌或地鐵;電視機屏幕不要太亮,調成中等亮度,則既能節能又能保護視力,3億臺電視機,僅調暗亮度這個小動作,每年就可以省電50億度。
面臨是日益惡化的環境。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其實只要舉手之牢就能讓世界變的更美好。保護環境,即將枯竭的化石能源。節約能源是基本國策,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既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又要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一代永續發展。
地球是母親。而我卻不知道珍惜,毫不保留地為人類提供各種賴以生存的資源。還隨意地毀壞自然資,比如森林砍伐,比如廢氣排放,導致泥土流失,樹木被黃沙替代,破壞性風暴增多,生物種類減少,這些都是人類造成的科學家發現。其中二氧化硫,至少有100多種大氣污染物對環境產生危害。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氫烴等都對人體有著較大的危害。工業生產與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和塵埃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途徑。工業廢氣中的塵埃顆粒還會吸附許多有毒有害物質,這些污染物在大氣中還會發生各種化學反應,生成更多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大氣污染物在空氣中積累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直接危害人類健康,并且使臭氧層受到破壞,致使全球氣候變暖。環境問題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問題了甚至影響著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最新研究表明,當年的尼德蘭人就是氣候突變中滅絕的氣候變暖真的導致災難嗎?
人們疑慮不是沒道理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這和我有關系?當然。可是總不能不讓我呼吸吧?這應該是那些轟轟向天空吐出一團團黑煙的化石能源企業的責任吧,人類只要呼吸便會排放二氧化碳。化石能源消耗產生的二氧化碳才是導致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可是和那些能源企業的距離真的不相干嗎?會有誰想過,這些消耗制造大量二氧化碳的企業最終把生產出來的能量輸送哪里?誰又是消費者?日常生活中,電腦,手機,熱水器,空調,電燈。哪一樣不需要消耗能量?升入高空的二氧化碳中,貢獻”多少?
綠色低碳全面小康心得體會 篇2
隨著低碳經濟日漸深入人心,低碳理念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生活”雖然是個新概念,但卻是著眼于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反映出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產生的擔憂。因此,以低碳促品質,倡導健康生活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 發展低碳經濟不僅需要建立低碳生產體系,還需要建立低碳消費體系。隨著低碳理念日漸深入人心,低碳理念不僅被納入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戰略,也滲透到城市、社區和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過量碳排放是在人類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行為和生產活動。對占主流、有共識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為“適度吃、住、行、用,不浪費,多運動”。如果用中國傳統文化來解釋這一理念的主要內涵,可簡化為“勤、儉”二字。“低碳生活”這一理念著眼于人類未來,順應了人類“未雨綢繆”的謹慎原則和追求完美的心理與理想,漸漸被世界各國所接受,并努力在這一理念上達成共識,共同行動,改變自工業化以來形成的生產消費理念,特別是那種消費至上的“高碳”消費文化,自覺行動起來,以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踐行低碳經濟,創新我們的生活模式,以保護地球家園、為人類未來造福為宗旨。
綠色低碳全面小康心得體會 篇3
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綠色環保,人人有責。
每天我們都要用水用電,而且用的很多。還有一些調皮的小朋友喜歡玩水,這不是在浪費水嗎?浪費水就是浪費國家的財產!每一滴水都很重要。如果沒有了水,人類就不能生存下去,有人說:“不要讓最后一滴水變成眼淚!”所以我們不能浪費水,水對我們非常重要;電也同樣,如果沒有了電,到了傍晚,人類就生活在黑暗里,直到第二天早上。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電磁爐……這樣漆黑的生活,人類就無法生存。如果你不想這樣,就趕快行動起來:節約用電,節約用水;少用一次性物品;少開車,多走路;節約時間……節約水:洗臉水用完后可以洗腳,洗完腳的水可以沖廁所。淘米水、煮面水、可以拿來洗碗筷。養魚的水用來澆花,能促進植物生長。節約電:少看電視、少玩電腦、用完電及時關掉。每天要省電一個小時。少用一次性物品:少用一次性碗筷、少用一次性杯子、少用一次性……
“節能減排,低碳生活”,從我做起,這樣我們的地球才能更美麗!
綠色低碳全面小康心得體會 篇4
即將枯竭的化石能源,面臨是日益惡化的環境。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其實只要舉手之牢就能讓世界變的更美好。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是基本國策,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既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又要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一代永續發展。
毫不保留地為人類提供各種賴以生存的資源,地球是母親。而我卻不知道珍惜,還隨意地毀壞自然資,比如森林砍伐,比如廢氣排放,導致泥土流失,樹木被黃沙替代,破壞性風暴增多,生物種類減少,這些都是人類造成的
至少有100多種大氣污染物對環境產生危害,科學家發現。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氫烴等都對人體有著較大的危害。工業生產與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和塵埃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途徑。工業廢氣中的塵埃顆粒還會吸附許多有毒有害物質,這些污染物在大氣中還會發生各種化學反應,生成更多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大氣污染物在空氣中積累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直接危害人類健康,并且使臭氧層受到破壞,致使全球氣候變暖。環境問題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問題了甚至影響著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會有誰想過,這些消耗制造大量二氧化碳的企業最終把生產出來的能量輸送哪里?誰又是消費者?日常生活中,電腦,手機,熱水器,空調,電燈..哪一樣不需要消耗能量?升入高空的二氧化碳中,貢獻”多少?
選擇“低碳生活”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電腦,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電燈,空調,任何電器一旦不用了應隨手關掉;手機一旦充電完成,立即拔掉充電插頭;使用節能電燈泡,一只11w節能燈的照明效果頂的上60w普通燈泡,而且每分鐘都比普通燈泡節電80%如果全國使用12億只節能燈,節約的電量相當于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選擇節能空調,溫度不要開的過高或過低,這樣不但耗能,而且讓人不舒適,削弱了人體自動調節體溫的能力;多步行,騎自行車,坐輕軌或地鐵;電視機屏幕不要太亮,調成中等亮度,則既能節能又能保護視力,3億臺電視機,僅調暗亮度這個小動作,每年就可以省電50億度。
綠色低碳全面小康心得體會 篇5
最近,城市上一直在宣傳倡導“低碳生活”,我帶著滿心的疑惑,去請教爸爸。爸爸告訴我:“所謂的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的細節上注重節能減耗。”爸爸給我解釋了一通,我才漸漸的明白了,原來低碳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地球,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可是該怎么才能低碳生活呢?
我一開始并不知道什么“低碳小竅門”,后來,在好奇心的引領下,我上網查了一下。網上的“低碳小竅門”可真是五花八門。例如:買茶葉時自帶茶葉罐、電視電腦屏幕調暗些、煮飯前先淘米·并泡十分鐘、低層少用電梯、飲水機不用時斷電、紙張雙面打印?看了這些后,我越發覺得“低碳生活”是非常好的生活方式,我也懂得了“低碳生活,從我做起。”低碳生活原來很簡單。
第二天早晨起床后,我照例到洗手間洗漱。我帶著滿嘴的牙膏沫對爸媽說:“洗完手后,一定要擰緊水龍頭,不浪費每一滴水。刷牙時,不要忘了關上水龍頭。”那天夜晚,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便關掉了所有的燈,我們站在陽臺上,欣賞著車燈形成的巨龍,為夜幕增添了一份光彩的霓虹燈,當然,還有那像一盞盞明燈的,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的星星。第二天,我和爸爸從市場上買了一些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花草。有青翠的吊蘭、清秀的玉蘭、還有常青的虎皮蘭等等。我看著這清新的綠色,呼吸著這新鮮的空氣,頓時心曠神怡,好似步入大森林一般。我深深的吸了口清新的空氣,真讓我陶醉啊!不過這做幾天容易,最重要的是學會堅持,我一定努力,爭取讓每一天都更加低碳。
通過這個活動,我知道了低碳的重要性,低碳生活不僅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加優美,也讓地球媽媽更加健康!
綠色低碳全面小康心得體會 篇6
從6月15日起我通過三明電大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習平臺,學習了“低碳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和“政府推進節能減排的措施”課程,通過學習,收獲頗多,現心得如下:
一、進一步加強了對低碳經濟的理解
1、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理論的提出是伴隨著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類逐步從原始文明走向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但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不止是煙霧、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將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也已被確認為不爭的事實。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而能源與經濟以至價值觀實行大變革的結果,可能將為逐步邁向生態文明走出一條新路,即摒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與創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
2、《低碳經濟》深刻細致的闡述了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理念的產生、低碳經濟的概念辨識、低碳轉型的國際趨勢、低碳轉型的結構調整與技術變革、低碳轉型的政策工具、低碳城市建設的先行探索、低碳生活的時代意義等多個方面的相關方面的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結合這些內容,提出了專業技術人員學習低碳經濟知識的重要意義和各自在低碳經濟發展中應發揮的作用。
3、低碳經濟是“生態文明”“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戰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禮德”與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價值通道。其涉及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如我國作為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國家,其經濟發展支柱產業諸如電力、煙草、鋼鐵、礦業等行業均是需耗費巨大的碳、油、電資源為代價而發展,由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使我國深受其害,酸雨、光霧、天災不斷,高碳經濟雖然帶來了一定了經濟發展速度,但污染卻給人民帶難了深重的問題與困難,在治理污染中我們也損失了許多經濟發展速度,如何能在低消耗、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無污染提升經濟發展速度,需要全體人民思考與討論。《低碳經濟》就為我們專業技術人員學習了解低碳經濟,更新思想觀念,增強低碳意識,提升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積極參與低碳經濟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參考。
二、學以致用,在工作、生活中貫穿低碳經濟的思想
就是要在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主要是從節電、節水和回收等方面來改變生活細節。低碳并不意味著就要刻意去節儉,刻意去放棄一些生活的享受,而是要求我們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到多節約、不浪費,養成低碳生活的好習慣,如選用節能空調,夏天空調調高一度,冬天調低一度,家里所有燈泡均改用節能燈,并養成隨手關燈的好習慣;用太陽能熱水器,省電又省氣;選用節能洗衣機,清洗衣服的水還可以循環使用;洗菜的水和洗衣服的二道水、洗澡水,用來沖馬桶,盡量做到一水多用。少開私家車,多坐公交或步行;多使用環保袋等等,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都是在為“減碳”做貢獻。
綠色低碳全面小康心得體會 篇7
近年來,常在各類媒體出現“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兩個概念,平時并沒多少關注和在意,總覺得“低碳”即減少能源消耗,“循環”即資源循環使用,這是政府的事,跟自己沒多大關系。通過本次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系統學習,受益匪淺,感觸頗多。本人長期一直從事林業,現在是國有林業企業的辦公室負責人。下面結合具體工作實際,談談本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學有所成,系統領悟低碳內涵
1、所謂低碳經濟,即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人類社會伴隨著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開發和利用,逐步從原始社會的農業文明走向現代化的工業文明。然而隨著全球人口數量的上升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常規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環境問題及其后果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近年來,廢氣污染、光化學煙霧、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被確認為人類破壞自然環境、不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常規能源的利用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
2、低碳經濟有兩個基本點:其一,它是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在內的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經濟活動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盡可能減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獲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在內的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能源消費生態化,形成低碳能源和無碳能源的國民經濟體系,保證生態經濟社會有機整體的清潔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3、在低碳經濟問題上,我們應消除一些認識上的誤區。首先,低碳不等于貧困,貧困不是低碳經濟,低碳經濟的目標是低碳高增長;第二,發展低碳經濟不會限制高能耗產業的引進和發展,只要這些產業的技術水平領先,就符合低碳經濟發展需求;第三,低碳經濟不一定成本很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甚至會幫助節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術,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礙;第四,低碳經濟并不是未來才需要做的事情,而是應該從現在做起;第五,發展低碳經濟是關乎每個人的事情,應對全球變暖,關乎地球上每個國家和地區,關乎每一個人。
二、學有所用,積極倡導低碳行為
1、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城市不僅是政府、專家的事,積極樹立低碳生活理念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制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每個人都要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2、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況且低碳生活還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因此我們應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每個節能細節做起:少上網,多用電郵、MSN等即時通訊工具,盡量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筷子,出門盡量步行,并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垃圾回收。
綠色低碳全面小康心得體會 篇8
說起奔小康,你一定會問。什么是小康?小康用俗話說,就是指過著一種經濟比較富裕,吃穿不用發愁的好日子。
奔小康是黨也是我們老百姓最想辦的事改革開放后,特別是“兩會”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關系都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
經過了15年的艱苦談判,中國終于在20__年12月正式的加入了O國際貿易組織。在中國入世第一年,中國就廢除了830多種,超過6000項行政審批項目和2300余法律、法規被修改。
幾十年前,人們吃飯、穿衣服、理發、購物……都需要憑票來購買。買一斤糧食還需要排隊。而卻大部分都是國營店,而日新月異的今天“國營”這兩個字已經漫漫的從我們身邊所消失,買東西也不用排隊用票了。
我國的外匯儲備局世界第二!
到20__年7月底,中國外匯儲備以達245億美元。而1989年時這數字還不足60億美元。
今年,值得關注的是“兩會”上日益鮮明的中國視角,絕不僅僅是一種態度,一種對傳統的關切,而且是獨立思考、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比如在糧食安全和原材料供應兩個極端重要的問題上,輕信市場、主張依賴“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主張就受到許多代表、委員的抨擊。他們提出,其它國家也許可以依賴全球市場解決國內糧食資源問題,但是中國不能,中國是一個大國,在國計民生的重大方面不能依賴他人,否則就會被“卡脖子”。
我們將“復興”作為奮斗目標,我們以“中國特色”命名自己的道路。“兩會”上日益鮮明的中國視角表明,我們在自己的道路上,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得更加清醒、更加自信。
全面小康社會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的,它靠我們用雙手來建成。今天,我們還在學校里學習的小學生,再過十年、十幾年就要走上自己的工作崗位,成為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者。在我們的肩頭上,肩負著振興中華,實現四個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圣使命。現在,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正在飛速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說道底還是人才的競爭。可以說,誰擁有了高素質的年輕一代,誰就擁有了明天。為了使中華民族的千年小康夢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實現,我們就要從現在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學好各種建設祖國需要的技能,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奮發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