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精選28篇)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1
人類的活動范圍,經歷了從陸地到海洋,從海洋到大氣層,從大氣層到外層空間的逐步拓展過程。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出現的航天技術,開辟了人類探索外層空間活動的新時代。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迅速發展,人類航天活動取得了巨大成就,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航天技術已成為當今世界高技術群中對現代社會最具影響的高技術之一,不斷發展和應用航天技術已成為世界各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中華民族在人類發展史上曾創造過燦爛的古代文明。
中國最早發明的古代火箭,便是現代火箭的雛形。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自主地開展航天活動,于1970年成功地研制并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迄今,中國在航天技術的一些重要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二十一世紀,中國將從本國國情出發,繼續推進航天事業的發展,為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航天事業雖然起步較美俄晚十年左右,但發展平穩。
當前中國的航天技術僅排在美、俄、法之后,領先英、日、印度等國,我們可以為此感到自豪。
中國的航天技術側重于實際應用領域,對于地外空間探測性質的航天器發射數量比較少。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2
今天我觀看“天宮課堂”和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叔叔、王亞平阿姨、葉光富叔叔在中國空間站見面了,看見了我們奇妙的空間站,他們漂浮在空間站,王亞平阿姨給我們介紹了他們在空間站的吃住行,太有趣,太奇妙了!
這節課我學到了失重對身體的影響和在太空對身體的保護措施,失重條件下細胞生長發育的研究,太空失重浮力消失的實驗,水膜實驗,花朵在太空綻放,微重力下水膜注水變水球,水球的成像和藍色水球與泡騰片形成氣泡的美麗化學反應等等太多有趣的實驗現象,還回答了香港澳門等好多同學的問題,太贊了
感謝叔叔阿姨們的講解,祝你們在太空工作順利!
少年強則中國強,看完后作為一名中國人,我要努力學習,以后也能飛到太空,為國家做貢獻!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3
我們的浩瀚星辰中,那一抹絢麗的中國紅是屬于中國人的浪漫!“寶貝別哭,媽媽去給你摘星星了!”是屬于母女之間獨有的溫情和愛意!“北京明白”“正常正常正常”隨著響徹神舟大地的一聲聲明白、正常,是中國用獨有的美妙旋律,發出讓全體人民最安心的聲音!
古往今來,中國人的“飛天夢”從未斷絕。在20__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始中國迄今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夢想變為現實,中國再一次踏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一次次不停的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創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拼搏、不畏艱難,都離不開祖國背后的強大支持,我深刻體會到生在新中國,長在國旗下的幸福與驕傲。何其有幸生于華夏,見證百年,見證夢想成真!
我們一起盼望著來年春暖花開時,英雄凱旋回家日。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4
“天哪!真神奇!”,一聲聲驚嘆此起彼伏地從教室里傳來。是什么讓同學們如此興奮?原來他們正在享受一堂來自太空的授課。
“太空是什么樣的?”相信同學們都有過這樣的疑問,隨著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日益深入,太空神秘的面紗也逐漸被揭開。為了激發同學們探索宇宙的熱情,讓同學們感受太空的奧秘,“天宮課堂”開課了!
太空中怎樣喝水?怎樣走路?怎樣睡覺?同學們的問題就像水中浮上的泡泡,一個接著一個,不過不用擔心,講解員老師一一耐心為大家解答。
太空中怎樣喝水呢?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太空中是沒有水的,那在太空中要怎樣用水呢?難道要在太空艙上載幾噸水嗎?當然不是啦!只需一小袋水和一套再生水裝置就可以滿足航天員一天的日常用水,而且這種再生水與原水并無區別,可謂節約又環保!而且在太空中,水可是一種神奇的物質,根據日常經驗,我們知道不是任何東西掉進水中都會沉下去的,這是因為水有浮力,這種力會托著物體,使其不會下沉。但是在太空中,水的浮力幾乎不存在,這就造成了一種有趣的現象——東西掉入水中后會懸浮在水中靜止不動!這是多么奇妙啊!
相信同學們都知道,太空中處于失重狀態,所以如果要在太空艙中行走,必須得借助特制的釘鞋和太空艙中的把手,在教學中,葉光富老師在太空艙中不斷揮舞左手,竟使身體懸浮了起來,這也是失重的原因。根據這個特性,講解員做出了一個特殊的水球,水球晶瑩剔透,里面的水還在不停流動,真是令人驚嘆!
我們知道人在太空艙中會懸浮起來,那么在太空中應該怎樣睡覺呢?宇航員為了不被“原地升空”,需要睡在特殊的睡袋里,并且把自己綁起來,防止飄來飄去。本次太空授課還讓我驚奇的是宇航員們一天會看到十六次日出,真是太神奇了!
太空神奇而美妙絕倫,希望航天員們能夠順利完成任務,返回地球,期望未來有一天我們能夠了解到更多太空的奇妙之處,最后祝愿我們祖國的航天事業越來越興旺發達!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5
看完了太空授課,心中卻是久久不能平靜,它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授課,更是一種點燃人們對太空探索激情的火種。“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是什么啊……”這些問題,通過這次天宮課堂我知道了答案,明白了還有太空的存在。不由得對太空充滿了好奇,想以熱情來探索太空,探索那么未知的領域,我想說,我愿意在星空中漂浮、探索,來滿足自己的好奇、愿景!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6
還記得小時候坐飛機時,總會望著機窗外的藍天白云,內心充滿了自豪,因為我終于飛上天了!長大以后才明白,這根本不算什么,宇宙飛船能帶我們飛到浩瀚的宇宙,宇航員還能去月球玩呢!從此我便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一名宇航員。
雖然成為一名宇航員對我來說,還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但是有一天,我卻夢到我變成了一名帥氣的宇航員,與楊利偉叔叔一同登上了月球。那天我來到了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領取了小號宇航服后,便在楊利偉叔叔的帶領下登上了飛船。飛船上應有盡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掛在壁上的睡袋。因為空中沒有重力,一躺就會漂起來,宇航員只能鉆到睡袋里面掛著睡。很快倒數聲響起,“10、9、8、7、6……”,只聽“轟”的一聲,飛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空了!我瞧著窗外那一閃一閃的星星,心情無比激動。總覺得廣袤的太空美得驚心動魄,讓人無法形容。經過兩天的漫長旅行,我們終于到達了月球。我懷揣著興奮的心情跑出了飛船。誰知月球的引力很小,我只是輕輕一跳,就已經打破了跳高的世界紀錄。可是,還沒玩多久,我就感覺到四肢無力。楊利偉叔叔告訴我:“這是受太空中壓力影響,很正常的,習慣就好了。”我從來沒想過,原來成為一名宇航員還要克服身體的各種不適,要習慣種種壓力,還真是不容易啊!就在我大發感慨時,隕石探測儀忽然發出了“嘀——嘀——”的聲音。楊利偉叔叔大喊道:“一顆隕石正向我們飛來,趕快進入月登車!”我們一上車,叔叔便以最快的速度發動了月登車。車子子彈似地剛沖出去,便聽“轟”的一聲,隕石砸落在剛才停車的位置。這時,我終于從夢中驚醒,嚇出了一身冷汗。
從夢中醒來,心頭沉甸甸的。我忽然明白,作為一名宇航員還要時刻面對各種不可知的危險。于我而言,成為一名宇航員不再僅僅是帥氣和好玩,更是意味著偉大和犧牲。此時,我對宇航員的敬意和成為一名宇航員的自豪感更是油然升起,我更加堅定地想成為一名宇航員。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帶著成為一名航天員的夢想,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插到月球上。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7
今天下午觀看了天宮視頻,航天員叔叔給我們介紹了宇宙飛船的構造和他們在太空中有趣的生活經歷,當我看到水在飛船里漂浮起來,覺得神奇極了。我也要努力學習航天知識,鍛煉好身體,長大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貢獻。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8
今天《天宮課堂》與我們見面了,宇航員們把課堂搬到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為我們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了我對神秘太空及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通過此次學習,我收獲很多,也深刻體會到有太多的知識需要我去學習。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的樂趣。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9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太空教師”王亞平為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太空授課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尋聲凝望,原本神秘遙遠的深邃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一個個美麗的“飛天夢”正成為現實。
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此時距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時間。由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搭乘載人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此次任務將實現與核心艙徑向交會對接、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等多個“首次”,還將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20_年,神舟五號飛船搭載楊利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歷時21小時23分鐘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18年來,7次載人飛行,間隔期從以年計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頻率更快、銜接更順暢,準備更從容,展現著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太空之旅從“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時間更長,步伐邁得更大更遠更堅定,彰顯著大國自信的豪情。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10
我喜歡掛在“天宮”空間站的美麗奪目的中國結,它正對著鮮艷的五星紅旗。這樣的空間站是太空中最靚麗的風景線。
在天空中,雖然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樣熱水澡,但是洗臉洗頭發都沒有問題。研究人員了分解洗發液,不僅可以把頭發洗的很干凈,還十分節約用水。
太空本就很迷人了,在浩瀚的宇宙中,每每出現五星紅旗的一切,做為一名中國人都倍感親切與驕傲。奮斗是圓夢的翅膀,我們的宇航員就帶著這樣的翅膀,讓我們作為中國人,正在實現中國人的夢。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11
最近學校組織了一項別開生面的觀影活動,直播直播天宮課堂。
“54321!”最激動的時刻就要到了,我們的眼睛都不眨一下。"歡迎我們的亞平老師為我們分享她正處在太空飛船上的活動,……”伴隨著主持人的聲音,授課開始了。亞平老師為我們分享了許許多多的有趣事件。課程一開始,一位航天員老師為我們表演了一個高難度動作,只見他在天宮一號中站穩,然后兩腳向上一收做出了一個打坐的動作,但他并沒有摔在地上,而是穩穩的漂浮起來了,王亞平老師只是輕輕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飄到太空艙的最后面了。真是太神奇了!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個人都身輕如燕,真讓人羨慕!
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水球的實驗,王老師拿出了一個宇航員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個金屬圈,伸進水袋中,輕輕拉出來一個水膜,讓它來回擺動,只是飄出一個又一個的小水珠,這時,王老師將金屬圈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個水球,她將里面的氣泡抽出,擠進去兩個更大的氣泡,奇怪的是氣泡并沒有合成一個,而是整整齊齊地挨在一起,她又將氣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進藍色液體,立馬形成一個漂亮的藍色水球。亞平老師拿出與自己的女兒所做得折紙小花,這就結合了所學的物理知識,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從地球帶到太空質量是不變的,將它放在水模上轉動神奇又美麗,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亞平老師為我們的講解結束了。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12
20__年12月9日15:40,“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這是時隔8年后,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此次“天宮課堂”是“太空授課”的延續。和8年前一樣,今天這堂課的講授者依然有王亞平老師。但不同的是,這堂課的講臺更大了——在中國自主建造的空間站內,未來還將擁有“問天”“夢天”兩個實驗艙;課程表的內容更豐富了——增添了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浮力消失實驗、泡騰片實驗等新環節。
航天員老師們也熱情地給同學們送來太空祝福。翟志剛:“太空科技,奧秘無窮,未來屬于你們!”葉光富:“天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希望同學們張開夢想的風帆,向無盡的宇宙遠航。”王亞平:“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
此次“天宮課堂”第一課,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志著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著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邁出了一大步。體現了空間站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彰顯了我國強大的國力,激發了同學們對宇宙空間的向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偉大的航天精神、科學精神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發芽!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13
今天是12月9日,天氣格外的晴朗。我們觀看了《天空課堂》,這是第一次有人在太空中授課,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我看到了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三位航天員在天宮一號向我們分享太空中有趣的事情,與此同時也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比如,在太空中看到的天空顏色并不是我們熟悉的藍色,而是黑色的;在太空中睡覺是鉆到固定的睡袋中而不是躺在床上等等。
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太空里是沒有重力的,沒有重力的話所有的東西都會漂浮在空中,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見的事物,喝水也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可是我看到水在太空中是飄著的,航天員想要喝到水,就要把水擠出來,然后吃下去,這使我感覺在太空中喝水就像吃果凍一樣。
不過,學習完整堂課,我感悟最深的是我們國家航天技術的發展迅速。因為科學,才有了天宮一號的發射,因為科學,才能建成國際空間站!讓我們為默默給祖國做貢獻的科學家致敬!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吧!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14
神舟出征傳遞實干拼搏之力。星辰大海不會自己向我們走來,也不會主動面向我們變得越來越廣闊,必須有我們自己去開辟、去拓展。正如廣大航天工作者培育和發揚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的延續和發展。邁向星辰大海的每一步,都有中國航天人踩下的堅實腳印。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征途漫漫,惟有奮斗,亦呼喚我們靠實干拼搏,向著星辰大海前行。
神舟出征煥發開拓創新之力。“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逐夢之路絕非一馬平川,而正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堅定不移開拓創新,不斷解決“卡脖子”問題,勇于走向科技“無人區”,推動了中國航天科技的持續進步,奇跡迭出。有鑒于此,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實現夢想必然要始終洋溢革故鼎新、一往無前的勇氣,善于創造、善于創新的銳氣。只有敢破敢立、敢闖敢試,才能跨越前行路上的“雪山”“草地”,征服前進途中的“婁山關”“臘子口”。
回首來時路,艱辛而輝煌;展望未來景,任重而道遠。神舟出征激蕩邁向星辰大海的更強勁的力量,而我們的任何事業、任何夢想,也同樣期待著我們以理想信念之力、實干拼搏之力、開拓創新之力,不斷開啟更為廣闊的星辰大海。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15
星期四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全體師生觀看了天宮課堂。自從觀看了天宮課堂,我刷新了對中國太空站的認識,也發現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三位老師給我們講解了許多有趣且有意義的實驗知識,其中我對水膜實驗和泡騰片實驗印象十分深刻。在失重條件下做實驗,實驗現象是非常有趣的。首先王亞平老師先拿出一個類似放大鏡一樣的框架,然后用專用再生水給它做一個水膜,現在他看起來就像我們小時候吹泡泡時的場景,接著用水把這個水膜充滿成一個水球,當你在水球的一邊去看向另一邊時,水球中竟然是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這不就是凸透鏡成的原理嗎?如果把一個手工做的花朵放上去,你們猜一猜會有怎樣的反應呢?我來告訴你:是的,花朵隨之綻開,這就是微重力下表面張力的作用。
接下來的泡騰片實驗就更有趣了!王老師為了讓我們方便觀察,她用藍顏料把水球染成晶藍色,晶藍色的水球看上去多么像我們美麗的家園——地球,一個巨大的藍寶石,然后把泡騰片放入這個大水球中,如果細細觀察,就可以發現這個水球在不斷產生著氣泡,而在地面上做泡騰片實驗就不這么神奇了!
看到這么多有趣的實驗,我在自己的內心告訴我自己,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學習,認真地學習,將來也會有一天到太空去探索那些奧秘,讓我們為自己的夢想奮斗吧!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16
在20__年12月9日下午,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的太空授課。
電視上,太空教學已經開始,航天員們通過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實驗,把我們帶進一個全新的太空環境。溫柔的語調,幽默的語言,讓屏幕前的我睜大了眼睛,聚精會神,通過觀看這次太空授課,我也頗有感觸。
王亞平老師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又通過一些實驗讓我們親眼見證了地球上與太空失重環境奇妙的差別,各種各樣的實驗是航天員和地面工作人員的精心準備,密切合作的結果,是以先進的航天技術為保障的。
仰望太空,我們有牽掛,因為空間站里有我們兢兢業業的中國航天員;我們有底氣,因為中國航天人的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中國星”閃耀全球!浩瀚太空里有越來越多中國航天員的身影,正在抒寫著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域。
上完這堂課后,我不得不為我國的航天技術感到驕傲,我為我們的祖國感到自豪!作為一名小學生,現在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將來也要去太空探索奧秘。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17
今天通過直播的方式上了一堂天宮課,既開心又興奮,神州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變身“太空教師”為我們講解精彩的中國空間站。
首先,王亞平老師帶領著我們參觀了太空家園,然后翟老師介紹了失重對身體的影響,接下來葉老師為我們介紹了細胞科學,經過生動有趣的小實驗,我們了解到細胞在太空中是很神奇的。航天員老師們還進行了各種科普教育活動,天地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狀。讓我們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經過這次授課,沒想到一些在我們生活中看似普通的東西,而在太空中都能有這么神奇漂亮的一面,實在太有趣了!
天宮課的內容豐富多彩,學到了很多的太空知識,了解了航天,熱愛了航天。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實現自我價值。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18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的確,浩瀚太空里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19
今天很榮幸上了一節天宮課堂,在課堂中,老師們拿出了許多精致的儀器,更像魔術師一樣,開展了一系列實驗,在驚嘆之余,想想這正是我們日常科學中涉及到的科學原理,作為一個科學老師,更需要有豐富的知識,才能面對一個個求知的眼神!課堂結束了,卻留給了我們無盡的思考,生動的課堂如黑暗中的明燈。引我們走進太空,希望我們不斷探索,永遠保持好奇心。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20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了天宮課堂的太空授課,整個過程讓我非常震撼。隨著我國科技日益發達,許多曾經人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已經變成現實。今天宇航員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授太空科學知識,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志著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著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伸出了橄欖枝。此次授課引起了了我們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更深深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通過此次觀看,也激發了我們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情感,未來我必將努力學習,做好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21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搭載著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3名中國航天員飛向太空,他們成為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第二批“入住人員”,這次全球直播的“天宮課堂”更為我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該怎么睡覺呢?”“太空看到的星星是否與地球看到的一樣呢?”……隨著課堂的深入,激起了我無數的好奇心。航天員的每一個回答都讓我感到不可思議。同時,也讓我更加了解太空,對太空充滿了向往。
而當我了解到宇航員前往太空前的訓練后,我深感他們的不易和那持之以恒的精神。為了能夠適應在太空的生活,他們每天不得不穿著重400斤的訓練服,一次又一次的模擬在太空失重的感覺,每次訓練就長達七八個小時。王亞平曾經說過:“每次訓練完后,吃飯時我的手都拿不穩筷子。”他們經受著常人無法忍受的訓練,忍受著各種苦難,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為之學習嗎?
然而成功飛往太空的一切一切,更離不開團體的協助,如果有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那么整個飛天過程都無法實現,這就要求每一個工作人員足夠細心、足夠的仔細。而這也正展現了團體精神——眾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沒有他們的付出,他們的努力,也不會有現在的《天宮課堂》直播,這些默默無聞,甘愿奉獻的人,同樣值得我們去贊頌。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為現實”。的確,因為他們,實現了我們一直以來認為不可實現的事情,我們也不會看到如此多的太空趣事。用熱情探索太空,用知識了解太空。我們應好好學習,學習科學知識,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22
通過這次太空授課活動,讓我看到了很多的科學奧秘。原來在太空艙里宇航員一天中可以看到16次日出。在太空中物體處于失重狀態,所以宇航員在太空中睡覺必須要綁睡袋,和地球上一樣睡覺也會做夢。太空站離地球這么遙遠,宇航員還可以跟家人打視頻電話,真是太有意思了。這些有趣的科學奧秘讓我更多的了解了航天知識,同時也激發了我對探索宇宙的好奇心。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23
今天我們去看了直播——太空艙的結構。記憶最深的是太空艙里面的科學實驗,因為太空失重,所以最簡單的轉身在太空中與地球也是不同的。通過觀看我還知道了,要想去太空必須鍛煉好身體,因為太空中血液往上流,所以不鍛煉身體就容易生病。太空艙中可以看到外面美麗的星空。在太空艙中水是可以循環利用的。宇航員每天必須睡到睡袋中,不然就會撞傷。
通過觀看,我也好去太空看看,體驗一下在太空中遨游的感覺。我還希望中國的航天事業越來越好,我的祖國越來越好。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24
今天,我在學校看了一場太空授課,這是由神舟13號飛船中的三位宇航員在天河空間站中通過視頻方式給全國中小學生上的課,主要講了空間站內部結構并做了在太空行走、做水膜等演示。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對水膜的實驗。宇航員把水袋子中的水用一根木棒在袋口刮了一下,水在無重力的情況下,變成了一片圓圓的、又大又薄的水膜,且中間厚、四周薄,透明度高,是一個效果很好的放大鏡。
下一個實驗是把水膜加水使它變成水球。在加水不多時水膜僅僅是變厚了,但隨著水的加入,膜漸漸向中間鼓起,最后變成一個圓圓的、晶瑩剔透的、像水晶球一樣的立在木棒上的水球。用針管往水球中打氣,氣會在水球中形成一個大泡,但氣泡將留在水球中,不會出來。
最后,宇航員把水球染成了藍色,染料在水球中漸漸布滿整個水球的過程和地面上用染料染杯中的水效果差不多。接下來,宇航員把泡騰片放進了水球,泡騰片起的氣泡除了在邊緣的跑出了水球,剩下的都留在了水球中。
這次“太空授課”讓我體會到了太空中的趣味和大自然的奇妙。使我領悟到有的事不是異想天開,想的和實際一樣的。我還要好好學習,以后爭取也能上太空去研究、體驗自然的奇妙。
初一5班張含溪:我覺得幾位老師在太空中的生活非常新奇有趣,可以體驗到與地球不同的生活感受,奇妙,也很有成就感,我印象最深刻的太空轉身演示的這個活動,用地球上的方式無法轉過身去,老師們試了很多種方法,最后用右手畫圈的方式完成了轉身。老師們還可以嘗試更多方法。與地球上完全不同,很奇妙。在太空中睡覺也很有趣,醒來和睡的過程都與地球有不同的感受,醒來就像身處夢中一樣,這種體驗很有意思。中國的航天事業在不斷向前發展,開了新的探索,航天的道路定會永無止境,無限壯大!
初一5班穆錚:天宮課堂這次課堂讓我深深的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再生水,細胞的研究都讓我感到無比的神奇。科學無處不在,認真觀察就能發現科學的神秘,通過這次課堂也讓我感受到了宇宙了奧秘和神局,對于轉身云作我也感到神奇,在無浮力的情況下,身體總是擰著的。包括泡騰片,在懸浮的水中,開始沸騰,一樣讓我感覺很神奇,看第一時間看不出來這是個水球。我為中國先進的科技發展感到驕傲,我也應該認真學習,報效祖國。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25
12月9日下午,“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并直播。這是時隔8年之后,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仰望星空,召喚著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偉大的科學精神在民眾間生根發芽,使思想之樹枝繁葉茂、茁壯成長,照亮人類文明進步的旅途。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才有希望。讓更多學子仰望星空,激發起他們探索世界奧妙的激情,中華民族的前途必將更加廣闊,中國夢必將更加宏闊壯觀。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26
今天老師說神舟13要在太空上與我們直播,我們都很開心。
在直播中先是介紹太空艙的結構和宇航員的休眠艙,然后又是太空中的小實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制作一個大水球。
先是用一個放大鏡放到水里面制作一個水膜,然后是用水袋往上擠水,把大水球變得很圓很圓,這樣就像一個凹凸鏡一樣,人在它的前面就是倒過來的。然后再往里面擠一點空氣就變成了一正一反的兩個宇航員,非常神奇。再往里面放一個泡騰片,泡騰片的泡沫不會出來,而是在大水球里面沸騰,再來一些顏料就變成了五彩斑斕的大水球。
然后又是乒乓球實驗,同學們先是在地球上把乒乓球給放在水面上,乒乓球會浮起來。宇航員們在太空艙里面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也可以浮起來,可是他們把乒乓球一往水里按,乒乓球就浮在了水里,這充分說明了地球與太空的差別,地球有重力,而太空中卻沒有重力。
看完這次直播我體會到了,一定要好好學習,做祖國的棟梁之材以后會創造出更多神奇的實驗。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27
這段時間正好在講“探索宇宙”這一單元,發現孩子們對宇宙也很感興趣,會在課堂中提出很多問題,好奇心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這次直播可以讓同學們親眼看到宇航員在太空中如何生活。而且課本中高度濃縮而又枯燥的知識往往學起來較為枯燥,而當這些科學實驗,在孩子們仰望的天空中被“太空教師”演示出來的那一刻,浮力、透鏡成像等枯燥的知識全都活了起來。科普知識的活力會轉化為心智未開的少年求學途中的動力,到未來,可能會有一個或多個孩子為追尋當年的太空實驗而成為頗有建樹的科學家。
天宮課堂第一課直播個人心得感悟 篇28
天空課堂太有趣了!那個浮力實驗,太空中沒了重力,乒乓球在水杯里就浮不起來了。別的實驗也都非常有趣,現在才知道太空中的事情是多么不可思議,那個水球能憑空懸掛,并且還能往里面注水,再形成一個水球,還能正反成像,比哈哈鏡還神奇。同時老師告訴我們所有的原理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在太空與在地球上相比重力不一樣而已。我向往太空,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也想上太空,做更有趣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