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小學信息技術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范文 篇1
我在本學期參加了xx市鄉鎮教師教育信息技術的培訓學習班,在短暫的培訓課程里,我們學習了《flash動畫制作》,《平面設計(photoshop)》,《常用軟件的使用技巧》,《網絡資源的應用》等幾個專題。
在培訓的時間里,我堅持出席,不請假,不曠課,上課認真學習,認真完成作業,通過培訓學習收獲頗豐,對自己的計算機技術應用與教學的能力有較大的提高,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能很好的應用于實踐當中,提高教學效益。在這里我粗略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我們首先學習的是《動畫制作》,這是我第一次接觸flash動畫軟件的使用,我非常認真的聽從老師的講解,認真的進行實際操作,完整的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堂上練習。掌握了flash動畫軟件的基本使用技巧,知道怎么樣制作生動的動畫效果插入到ppt的課件當中,又或者做成flash的課件。當然,由于培訓的時間相當短暫,不可能完全掌握軟件的精髓,我一定會在今后的教學當中進一步去使用和提高動畫制作的能力。
在這里,我要誠懇的謝謝鐘志軍老師。他的講課非常直觀,能做到深入淺出,當我們碰到學習困難時,他能非常耐心指導我們,而且,他的講課非常突出重點,又能分解演示難點,使我們在短短的兩天半的課時里真正的進入了flash動畫軟件的門檻。謝謝你——鐘老師,是你領我進了門檻。我在后續的工作和學習中繼續把這個軟件學好并在教學中派上用場的。
何斌老師教我們的《平面設計》,也就是使用photoshop軟件進行圖片處理的技術。短短的時間內,我也基本掌握了圖片處理的一些技巧,回到學校里,我又請教了教信息技術課程的同事老師,我深深體會了圖片處理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在現實教學中,也是非常有用的一門技術。之前,我從來沒有接觸過這個軟件的使用,通過培訓,我懂得了如何處理圖文,能使自己制作的ppt課件更完美,更有意境。
最后是李恒才老師給我們上的《常用軟件的使用技巧》和《網絡資源的應用》,這兩門課程雖然都是我們常用的軟件(ppt,word,excel)的使用,但是李老師教會我們很多不常用到的一些技巧和功能,通過學習,我覺得我對這些軟件的使用更強了,這些都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能更廣泛使用的功能和更快捷的方法,有非常實用的價值在,譬如,他教會我們批量處理ppt文字的方法,應用母板使課件統一美觀,又如,他教會我們使用word里面的合并郵件功能,還有excel的統計分析功能,模版的使用等。關于《網絡資源的使用》更是給我們很實在的指導,指導我們怎么去找自己需要的資源,怎么去處理下載下來的資源,還提供了很多我們教學中很方便找資料的網站地址和一些常用軟件都拷貝給我們,李老師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老師,事無巨細,只要我們常用的,他都為我們想到了。真心謝謝你!
短暫的培訓已經結束了,但是我們學到的只是我不可估量的,雖然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我們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東西,但是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為在個人,我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學習提高,真正把相關的技術技巧使用到教學中去,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益得到較大的提高。
最后,我想說一句,這次培訓是我最有興趣,最認真的一次培訓,比以前那些瞎嘮叨,沒有真正實際技術提高的培訓好多了。如果還有這樣的計算機方面的培訓,我非常樂意參加!呵呵。
小學信息技術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范文 篇2
我講的這節課是利用搜索引擎在網上查找信息。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網絡的基本知識,對Internet有了感性的認識,能對相關信息快速搜索,并能制作簡單網頁的基礎上學習的。考慮到大部分同學都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我將這節課的重點放到了如何將找到的信息運用到日常的學習中,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將網絡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從這一方面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信息技術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將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完成任務相結合。
針對學生平時的各科進度,有目的的選擇一些趣味性強、與各學科知識相關的內容,設置幾個任務,由學生自主學習,最終目的是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擴充自己的資源庫。具體做法是:
1.設置任務:利用所學知識,搜索相關信息,擴充到自己的資源庫中。語文:關于錢鐘書先生和楊絳先生;物理:關于聲納的定位;歷史:對陳獨秀的評價;地理:對黃河污染的研究。
2.完成方法: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兩名水平較高的同學,每個成員選擇一科,合理的運用所學知識,在網絡上檢索信息,下載下來,最后由小組成員們一起將信息匯總,擴充到資源庫中,每小組在解決問題時,可以相互討論,相互研究,使學生積極協作,運用集體的力量來完成任務。
3.各組互相交換成果,互相點評。
4.老師總結點評:同學們都做得很好,找到的內容很新穎、豐富,極大的擴充了大家的知識容量,豐富了學習網站的內容,由于時間的關系,很多同學還有大量的內容沒有添加到自己的網站,同學們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再找一些更多的相關內容,擴充到自己的資源庫中。
在組織的這節信息技術課程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指導,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導學生開展專題研究性學習上,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整合起來。在活動中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能力。
實施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與探討的課題,而且不同學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樣,不可能按一個模式來進行整合。
掌握常用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的有機整合也必能進一步促進現代技術教育的發展步伐。
信息技術不僅應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的目的是要做到知識的傳承與知識的探究并重。對于初中學生、特別是八年級的學生而言,許多探究是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否則一節課45分鐘,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對初中學生而言,科學探究活動是一件新事物,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起始階段應當以講授的知識點為載體,設置各種問題情景,以探究過程為主,從中滲透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同時可選取較簡單的題材讓學生進行一些只包括部分要素的探究活動,以后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及各方面能力的增強,再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自主設計一些沒有確定答案的包含所有探究要素的開放性探究課題,真正實現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目標
新課程下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學生學業評價已不再是單純檢查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而是運用多種方法綜合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與技能,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學業評價時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采用多元化評價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激勵學生不斷進步與成長,培養學生成為具有信息素養的社會接班人。
小學信息技術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范文 篇3
現代社會正逐步走進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技術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正在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基本要素、一種生活的素養。信息素養這個新概念,已經成為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我們通過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把信息技術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部分。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是綜合程度很高的課程,它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內容的綜合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具有嚴密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社會實際和社會需要的問題為核心,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的課程,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
2、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傳授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注重學生對實際活動過程的親歷和體驗。
3、實踐活動的自主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辟了廣闊的空間。綜合實踐活動使兒童隨時隨地從他們自己的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問題為研究學習對象,自然地、綜合地學習。這種學習是出于自己的興趣和“個人意義”地學(主動地學),而不是老師要他們學(被動地學),這將還原出他們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二、信息技術教育的定位。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四個主要方面的內容,同時也將班隊活動、學校傳統活動、學生的心理健康活動等內容融入其中。信息技術是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還是非常有用的工具。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一要教會學生學習信息技術,二更要讓學生學會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
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部分,信息技術教育不能象以前只注重講練結合,只要求學生會,而應該強調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協作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等多種學習的統整,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信息技術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能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要努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