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精選6篇)
大學生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
今天,我們利用生物課時間參觀了我們學校的博物館——生命科學館。由于參觀時間有限,很遺憾我們只能夠學習不到兩個小時。但是,博物館中的每一個標本都讓我為之深深地震撼。因為生命之偉大,愈發的讓我感覺到自身的渺小。
首先我們來到了大連大學博物館的三樓——生命科學館
最令我振奮的是門口的幾個大型動物標本,我就納悶了,羚羊不是很瘦很有肌肉的的感覺嗎。但是我看到的羚羊確實碩大的像頭豬。估計它也是吃的太多而沒逃過敵人的追捕。
在大廳內,我又看了看姿態優雅的動物標本,或許是受到剛才的影響,覺得動物的尸體被制成標本很悲哀。可是想了想,次來首要目的是學習,便走向了科學模擬的細胞前,操控著各種指示燈,辨別細胞結構,了解細胞知識。過了一會,收拾好心情走向下一個參觀室人體參觀室。自然與人,生命與健康是生命科學中一個永恒的主題,也是人類生存與繁衍過程中一個永無止境的課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生命科學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是無法估量的。這里主要展出內容有:電動可控發光大腦模型、斜屋,腦科學與神經學等;歷史上的中醫學家及他們的部分著作,常見的`中藥制備工具,常見的中藥水標本,常用的中藥干標本及部分名貴中草藥;設有人體塑化標本展示區,以文字、圖片和標本等形式展示人的九大系統。包括懷孕、內臟、肌肉、骨骼和人體切片等五具大體標本在內總計80余件。讓學生學到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達到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交融。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二樓——自然博物館
大廳主要介紹了有關機械、化學化工、土木建筑、物理、數學自動控制和計算機及信息等方面的部分知識。主要的展出內容有:學科介紹,科學家名人介紹,常見的原材料;機械零部件及機械轉動;電子和自動控制元器件;計算機軟硬件;實驗、生產設備模型;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及創新制作等內容。以文字、圖片、模型、模板、實物和多媒體等形式進行展示。最令我感興趣的是等離子球,感覺好像真實的電流穿過空氣般,雖然觸覺上并沒有任何感覺,但是看上去是那么美麗,漂亮。還有就是擺,這個真實沒看懂,誰能告訴我它真正的原理。tellmewhy。
之后又看了許多種類的礦石,有極其珍貴的和田玉石,還有一文不名的鐵礦石,大小不一,色彩繽紛,當我看到一大塊紫水晶礦石時候,我在想他是出自哪里,為什么會長得如此美麗,又是什么樣的魔力將他幻化成如此的形狀,并碧昂的那般的晶瑩剔透,完美無瑕。
大連大學博物館不僅已成為學校培養學生科學精神、高尚品德、審美觀點、動手能力、創新思維等綜合素質的精神圣殿,而且對社會公眾進行科普教育提供了空間和平臺,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構成了一個風化育人、修身養性的文化氛圍,產生了文化“化人”的“泡菜效應”。它所蘊含的深刻教育意義和文化內涵,使參觀者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感悟了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在閃爍著智慧和奇妙的知識境界里得到新的心靈體驗,從而不同程度地使心靈受到凈化和激越,正所謂“山水無言自有聲”。
自然博物館讓我們認識了自然、了解了自然,為我們架起了一座人類與自然溝通的橋梁。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大家懷著依戀之情,依依不舍的回去了。
這次參觀博物館,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還讓我增長了見識,令我受益匪淺。
大學生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2
如果每天干活要比別人多干十倍;如果每天都過著吃不飽的日子;如果每天只要一干活偷懶就要被挨打,傷痕累累,不能休息;如果每個月的薪水少的連自己都不夠花,更別說去照顧自己的家人。這樣的日子簡直就是生不如死。可是他們卻經歷過......
坐落在市中心的二七紀念館,就是為了紀念他們,他們就是京漢鐵路的工人。
現在的二七紀念塔又重新修建了,前天,我就和媽媽去二七紀念館參觀。
一進二七紀念館的大門,就來到了序廳,有兩面浮雕,一面浮雕介紹的是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的場景,另一邊墻上展現的是,京漢鐵路工人為“爭人權,爭自由”,不畏艱難、團結互助的場景。
上了樓梯,我發現扶手就像一條鐵軌,還有窗雕,都有很多的鐵路元素!
第一展廳,介紹了京漢鐵路的修建與通車。從中我知道鄭州火車站是1904年3月通車的。
第二展廳,介紹了京漢鐵路總工會的籌備和成立。京漢鐵路分為16個工會,京漢鐵路工人要求成立總工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經過全路16個工會代表三次籌備會議,決定1923年2月1日舉行總工會成立大會。1923年2月1日,工人們手拿紅旗,抬著“勞工神圣”、“赤焰輝煌”等匾額,向普樂園前進。最后,京漢鐵路總工會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下誕生了!
第三展廳,介紹了大罷工。第一部分為“二四罷工”,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罷工游行隊伍的圖片,非常的壯觀!工人們的罷工,遭到了軍閥的追殺,所以也就引出了第二部分“二七慘案”,軍閥將京漢鐵路的委員長等領導人抓起來,準備殺了他們。林祥謙、施洋、高斌就是被殺的對象。可是在敵人面前,他們寧死不屈,從不后悔,他們都不怕敵人,頑強、勇敢!
大學生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我們利用生物課時間參觀了我們學校的博物館----生命科學館。由于參觀時間有限,很遺憾我們只能夠學習不到兩個小時。但是,博物館中的每一個標本都讓我為之深深地震撼。因為生命之偉大,愈發的讓我感覺到自身的渺小。
生命科學館布置簡介:
生命科學館位于整個博物館的三樓,內部另有三個副參觀室,分別為人體標本室,神經標本室,中藥標本室。大廳內陳列著各種儀器與動物標本。
大廳內的動物標本制作精美,體態優雅。有蛇,羚牛,鵟鳥,當然還有昆蟲類等等。當然,現代化的工具也使得我們的學習變得如此的有趣。我們通過玻璃鐘罩外的按鈕來控細胞相應部位的指示燈來使得我們快速的記住細胞的各個部位,如葉綠體,高爾基體,液泡等等。
生命科學這門學科是由西方人提出并發展的,而且,這門學科一經出現便與醫學聯系在一起,甚至可以它就是由醫學所衍生的一門學科。基于這種原因,又懷著對我國中醫的好奇和景仰的態度,我率先跑到中藥參觀室去了解中醫的知識。
現代社會,西學東漸。中國本土的中醫學離我們越來越遙遠,看病不再看中醫,吃藥不在吃中藥。我們也不能辨別日常生活中的草藥,不能了解中草藥的生活習性和藥性。中藥參觀室內的各種奇怪標本使我感到振奮,可很快我便沮喪了起來。因為標本旁邊的介紹只有寥寥幾個字--中醫藥的學名。這雖然使得我感覺到眼前的玻璃瓶內浸在藥水標本與記憶中的某些植物的影像重合,卻依然不敢肯定二者是否是同一植物。中藥參觀室內也有一些中醫學的古籍善本,如本草綱目,雷公炮炙論等。也有古中醫名家雷公等人的雕像供人瞻仰。當然,中藥參觀室,我學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更重要的----醫德:懸壺濟世,醫者父母心。 了解完中藥參觀室,我這種非醫學專業的人也開始向上蒼祈禱:天佑我大中華中醫學蓬勃發展,懸壺濟世。
雖然我還有對中藥參觀室的好奇,可是因為時間上的關系,我不得不走進下一個目標:神經參觀室。不過,雖然科學的魅力巨大,神經參觀室實在難以令人恭維。或許是心理上的原因,看到那些神經標本,觀感太差,我的心里隱隱不舒服起來,有一種嘔吐感產生。所以,我沒在里邊多做停留便離開了。
在大廳內,我又看了看姿態優雅的動物標本,或許是受到剛才的`影響,覺得動物的尸體被制成標本很悲哀。可是想了想,次來首要目的是學習,便走向了科學模擬的細胞前,操控著各種指示燈,辨別細胞結構,了解細胞知識。過了一會,收拾好心情走向下一個參觀室人體參觀室。
人體參觀室的化學藥水味道很濃,這是我的第一印象。不過好在標本的樣子不像上一個參觀室那么恐怖。人體標本被制成各種體育形態,擲鐵餅,打籃球等等。當然還有其他動物的標本,不再贅述。
自然與人,生命與健康是生命科學中一個永恒的主題,也是人類生存與繁衍過程中一個
永無止境的課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生命科學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是無法估量的。通過這次參觀活動,我感覺到課本上平面的圖例變得立體形象起來,重溫了很多書本上的知識,也學習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收獲非常大,感觸非常深。在此許下心愿:愿生命更加美好,愿環境更加和諧,愿生命科學能夠發展的更快、更強。
大學生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4
客家博物館位于梅城東山的客家公園內,我們來到公園,看到一座雄偉、壯觀的大樓,大樓的左邊寫著幾個大字:“客家博物館”。
進入博物館,在大廳的最為顯眼處有一個巨大的“亻厓”字,這是客家話中的第一人稱,即“我”。從大廳進去,我們來到第一展廳,那里正在舉辦客家風情泥塑展覽,雞公車、剃光頭、耙耳屎……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泥塑,構成一幅客家風情畫卷。
我們來到二樓展廳。二樓展廳的門前掛著一塊匾,上面用隸書寫著四個大字:“客從何來”。進去我們首先看到一個大屏幕的電視,里面正在播放描述客家人遷徙歷史的紀錄片。旁邊有一個小屏幕,里面正用客家方言,吟讀著客家童謠——《月光光》。
來到另一個展廳,首先讓我們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橢圓狀的客家龍燈,上面寫著一幅“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左邊有一條魚,右邊有一條龍提著幾個燈籠。龍燈其實是客家人祈福消災的'一種表現,諺中有言“龍燈入屋,買田造屋”,這充分體現了作為漢民族一支的客家人對于龍的崇敬之情。
接著,我們來到最后一個展廳,展廳正中間擺放著一個用泥做成的私塾,里面一個老師在聽學生讀書。私塾周圍有一些客家人的生活器具、圍龍屋和許多名人的事跡……
大學生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5
參觀博物館有感:參觀“二七紀念館”
如果每天干活要比別人多干十倍;如果每天都過著吃不飽的日子;如果每天只要一干活偷懶就要被挨打,傷痕累累,不能休息;如果每個月的薪水少的連自己都不夠花,更別說去照顧自己的家人。這樣的日子簡直就是生不如死。可是他們卻經歷過......
坐落在市中心的二七紀念館,就是為了紀念他們,他們就是京漢鐵路的工人。
現在的二七紀念塔又重新修建了,前天,我就和媽媽去二七紀念館參觀。
一進二七紀念館的大門,就來到了序廳,有兩面浮雕,一面浮雕介紹的是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的場景,另一邊墻上展現的是,京漢鐵路工人為“爭人權,爭自由”,不畏艱難、團結互助的場景。
上了樓梯,我發現扶手就像一條鐵軌,還有窗雕,都有很多的鐵路元素!
第一展廳,介紹了京漢鐵路的'修建與通車。從中我知道鄭州火車站是1908年3月通車的。
第二展廳,介紹了京漢鐵路總工會的籌備和成立。京漢鐵路分為16個工會,京漢鐵路工人要求成立總工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經過全路16個工會代表三次籌備會議,決定1923年2月1日舉行總工會成立大會。1923年2月1日,工人們手拿紅旗,抬著“勞工神圣”、“赤焰輝煌”等匾額,向普樂園前進。最后,京漢鐵路總工會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下誕生了!
第三展廳,介紹了大罷工。第一部分為“二四罷工”,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罷工游行隊伍的圖片,非常的壯觀!工人們的罷工,遭到了軍閥的追殺,所以也就引出了第二部分“二七慘案”,軍閥將京漢鐵路的委員長等領導人抓起來,準備殺了他們。林祥謙、施洋、高斌就是被殺的對象。可是在敵人面前,他們寧死不屈,從不后悔,他們都不怕敵人,頑強、勇敢!
大學生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6
5月18日早上,我和小組成員一同乘車前往中國客家博物館進行參觀考察。到達客家博物館,從外面可以看到博物館的外圍建筑,博物館是半圓型的建筑風格,右側側有幾棟傳統的建筑,左側是通往黃遵憲故居的一座古橋。我們走進客家博物館,映入眼前的第一景象是一個大字“?”,它在客家話的意思是“我”。
可以看出客家人其實是原先的中原漢族,由于戰亂饑荒等原因,兩千多年來一直從中原前往南方各省并定居下來形成了今天的客家人。遷徙圖向我們展示了客家人歷史上的`五次大遷徙,從圖中可以看出客家人的命運的坎坷。該展覽室還有播放著“月光光,秀才娘;騎白馬,過蓮塘”這首客家人傳統的童謠。此外還看見了一本特殊的數碼影冊族譜,大家不需要與這本“族譜”近距離接觸,只須用手在懸空的上方做翻書的動作,輕輕揮動一下手臂,“族譜”就會乖巧地一頁一頁翻開,幫助參觀者找到自己姓氏的由來和淵源,獲得認同感與滿足感。
客家風情主要展示通過民間收集的生活用品向我們客家人的生活習慣、耕作、婚姻等各方各面的信息,傳遞出客家人勤勞樸實、任勞任怨的客家精神。地標圍龍則通過一個高度模仿客家人特有的建筑圍龍屋而做出來的模型,向我們展示客家建筑的特點依山而建,易守難攻。圍龍屋展廳還有各種各樣的客家人建筑的橫梁,展示了一部全面的客家人自己的建筑史。人文秀區和客家騰飛兩個展區主要通過圖冊介紹過去歷史上為在各方面做出成就的客家人,和客家人自己的輝煌前景。
隨后我們參觀了黃遵憲紀念館,黃遵憲紀念館黃遵憲書齋人境廬以及故居榮祿第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民居恩元第三處相連組成,它是收藏、陳列、研究近代中國卓越的外交家、啟蒙思想家、變法先驅、愛國詩人黃遵憲的專題館,在民居古建筑恩元第內設有《黃遵憲生平事跡陳列》及《黃遵憲藏書陳列》,展陳黃遵憲“明于識、練于事、忠于國”的崇高品質。古建筑文化積淀深厚的人境廬、榮祿第、恩元第各具特色,展現了晚清客家人生活的歷史風貌。
通過此次考察,讓我對客家人的歷史淵源有了更深的了解,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客家文化的熏陶,感受到獨具特色的客家風情,開闊自己的視野,同時作為家客人更應該發揚和繼承客家人的文化和精神,不要讓這些優秀的文化精神隨時間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