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總動員觀后心得1000字(通用4篇)
海底總動員觀后心得1000字 篇1
《海底總動員2》的上映,確實是個驚喜,一下子把我拉回了13年前,一切都變得好熟悉。那時在省圖旁邊的千匯電影院,看了人生第一部動畫電影,便是《海底總動員》,如今不記得當時是否哭過,但始終沒有忘卻一種溫暖的東西流淌在心里。于是,在首映的當天,果斷去觀影,這次,依舊在電影院淚流滿面,也許這么多年,一直都是個淚點非常低的孩子,而看了那么多電影,最喜歡的,始終是動畫電影,數的出來的,除了《超人總動員》《小王子》《大圣歸來》《怪物史萊克》《冰雪奇緣》,《瘋狂動物城》,還 有好多好多,比起成人的世界,充滿了令人不恥的虛偽與狡黠,動畫里,卻因為那不被輕易看出的隱喻而令人從另外的角度反觀世界,我以為,那更具表現力。
這讓我突然回頭去想,當年的《海底總動員》的主題是什么,那時才8歲的我,自然不會去想這個問題,只被那兩只可愛的小丑魚和多莉迷住,又會被恐怖的鯊魚嚇到,而今想起,卻覺得沒有那么簡單,它是一個父親成長的故事,從膽小懦弱到為孩子勇敢闖蕩,不再躲閃的故事。誠然遭遇過傷痛,但終究要從傷痛中走出來,對于馬林(小丑魚爸爸)來說,還 有尼莫(小丑魚兒子),那就是希望,不是讓人消極地生活著,而是堅強勇敢地樂觀活著。那么《海底總動員2》又說了什么呢?還 是個成長的故事,是一只健忘的魚最終發現只要用心,努力去做就不用擔心回不了家的故事。這里的“家”除了父母,或許還 有更深的喻意。它依然經歷一路的兇險,最后獨自一個人,學著判斷身邊的環境,做出決定。小丑魚尼莫曾經說馬林和多莉有著完全不同的行事風格,看起來是兩個類型,但其實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互補的兩種處事方式,多莉是直覺型,只要認定了,就去做,不會顧慮那么多,馬林則反復考量,最終下定決心。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有時需要我們只在意本心,果敢前行,有時則需要我們審時度勢,三思而行,二者看起來矛盾,但實際可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只是看我們所處的環境,需要我們怎么做。成長固然有許多兇險,但不去試試,怎么能行?
我在看到多莉和父母相見的那刻,嚎啕大哭,這或許表明在我內心深處對于“家”的溫暖的渴望,這是無法逃避的事實。愛與溫暖,無論做子女的走了多遠,有種渴望,在父母心里,也在自己心里。《海底總動員2》結束了,13年,經歷太多了,但這份回憶,這份感覺,依舊美好,這是任憑歲月如何流轉都改變不了的。
海底總動員觀后心得1000字 篇2
美國迪士尼動畫大片《海底總動員》在中國上映后,引起了很大轟動。《海底總動員》到底是什么內容呢?帶著許多問號,我和同學們一起走進了德州市人民電影院。
故事是這樣的:一對小丑魚夫婦,生了三百多個卵,但在一次鯊魚的襲擊中,三百多個卵只剩下了一個卵。在父親馬林的細心關照下,這個卵生出了一個十分可愛的小魚,馬林給他起了個名子,叫尼牟。馬林百般關愛他,有一次,尼牟跟他賭氣,不小心被人類給抓走了。馬林為了救孩子,和一個有暫時健忘癥的朋友,智斗鯊魚,勇闖水母陣,還和一個叫龜龜的烏龜,一起橫過澳大利亞洋流,終于見到了自己的兒子,但見到的時候,尼牟好像已經“死”了。馬林很無奈地離開了。實際上尼牟為了逃命是裝死,當人們把它扔到馬桶里以后,它機智地逃走了,來到了盼望已久的海洋,見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父親馬林。他后來還幫助一大群金槍魚逃出了人類的魔爪。尼牟走后,在魚缸里的伙伴也一個一個地逃出來了。
看了這部動畫片,我不免有一些憂慮。人類將魚類放入魚缸中供自己觀賞,難到就沒有想過,如果你是一只在魚缸里的魚,失去了自由,你會怎么想?魚類是不會甘心情愿地在魚缸里渡過一生,它們向往大海,它們向往湖泊,它們向往大江,它們向往大河,它們向往小溪,它們向往大自然,向往自由!現在人類大量捕殺海洋中的魚類,難道就沒有想想,魚類會甘心嗎?不,永遠不會的。它們不甘心被活活地殺掉,不甘心一生都沒有自由,不甘心自己死在人類手里,還有,還有……它們有一千個不甘心,一萬個不甘心。
在此,我呼吁人們,不要再破壞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不要再亂殺一禽一獸,不要再殺害我們的朋友,要保護好自然界中的一個個生靈。消滅動物,就是在消滅人類自己。如果有一天世界上的動物全都消失了,那人類還能生存嗎?地球是宇宙給人類和動物共有的一片可以生生息息的空間。我們要珍惜這一片可以供我們使用的土地,珍惜這自然界中的每一個生靈吧。
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海底總動員觀后心得1000字 篇3
在一片蔚藍的海域,生活著一對小丑魚夫婦,他們有一只可愛的小寶寶尼莫,可是,幸福被一次偶然的遭遇打破了:有一天,小丑魚尼莫在上課時,因為淘氣,離群自己玩,結果被潛水員抓到船上去,帶到了一個牙醫辦公室的豪華大魚缸里。
尼莫處于慌亂之中,但他在浴缸里也有了許多朋友:小桃、蝦蝦、豚豚、漂漂阿姨、彼爾和吉哥。吉哥決定帶領大家想方設法逃出魚缸,回到大海。
小丑魚爸爸四處尋找尼莫,在途中,他遇到一只藍紋突吻魚多莉。多莉善良而樂觀,她愿意和小丑魚爸爸一起尋找尼莫。他倆成功戰勝了三只鯊魚和一大群水母,還根據潛水員遺下的一副蛙鏡知道了尼莫所處的位置。在海龜、鯨魚的幫助下,他倆馬不停蹄地踏上了前往雪梨42號的東澳洋流……
結果當然是好的,父子相見,美妙的生活重新開始。
這就是動畫片《海底總動員》,它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開心之余發人深思。
感悟一:如果小丑魚尼莫不貪玩任性……
如果尼莫聽從爸爸的勸告,不貪玩,不任性,就不會有后來的危險遭遇。這正也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考慮后果,不能魯莽。
海底總動員觀后感8篇海底總動員觀后感8篇
感悟二:樂觀是成功的加油站……
做人一定要樂觀,不能一遇挫折就悲觀、沮喪。記。盒ι,生活就會微笑著面對你。
感悟三:要學會堅持不懈……
在生活中,某些失敗常常看似不可挽回,不過,一定要在內心里鼓勵自己,不要放棄,要知道,堅持的背后往往是勝利和成功!
海底總動員觀后心得1000字 篇4
這是一個核子講述自由和爭取自由的故事,卻是以歷險的形式來講述的,在歷險的過程中卻展現生物的博愛,而將人類視為異化對象。在一種萬物有靈的維度講述超越人人平等的局限,直接深入到生命的深層——生命的平等,在這種完美的社會中,人卻是導致這一切秩序的崩潰的罪魁禍首。是否有隱喻人的不自由恰是人所造成?在影片最終的回歸里,萬物和諧共生,無有差等,它的能指也就顯然成了明確的所指。
在這樣的故事里,它講述童年傷痕,或者天生缺陷。這是《阿甘正傳》的講述,你要憑著上天給予你的做的最好,而馬林對于尼莫將缺陷視為上天的禮物——幸運鰭則又頗有幾分《美麗人生》的味道。最重要的是在于它能指的作為人類而言,我們意味著上帝什么,苦難加諸人類身上上帝是何用意。這是西方文化里經常詢問問題,并由它的答案找到面對苦難的方法,這是很久遠的《四季之人》的講述!叭绻屛覀兘浭苓@種沒有退路的苦難,我們就必須堅持不倒下,這樣我們在上帝面前才能大聲說,我們有了他的榮光。”
誰知道生活無常,馬林會痛失愛人,亦失去后代?只剩下一個僅有的孩子尼莫,卻還因為這樣的變故而幾乎殘疾。在這無常的苦難中喪失對生的希望——絕望這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面對這樣的苦難堅持的不倒下,盡管有某種以尼莫為生命寄托的方式,存在的可能,敢于豁出全部勇氣去等待,那無盡成長路上的無盡兇險,去漸漸明白上帝是旨意。但它沒有倒下,而是挺立著,盡管沒有所聲微與強調,但在一個人心越來越脆弱,人的關系也越來越脆弱的年代,這種挺立又怎能不為之喝彩?更遑別說真的去經歷的這未知的危險——尼莫被捕走,卻是有勇氣去追尋,而不是懊悔在半路上,充滿著行動力,一種生命力的呈現。而更可貴的是,這一路它不是負重前行,而是在尋找尼莫的路上,不斷與奇美不期而遇,心是自由的——就別用東方的道德觀念的節制吧。
而在尼莫身上同樣顯現這樣的品質。作為苦難無常的無辜犧牲品,它的“殘疾”盡管有馬林善意的謊言,但在一個維度里,它自能知道與他者的不同。敏感的心靈盡管外界不有歧視(天知道沒有歧視是多么可貴),但內在與他者的不同,在力量上的虛弱就未免不有自卑,但卻最終能夠了戰勝這種虛弱,克服這種殘疾,做到最好。
因此,在另一種程度上影片又講述了另一個內容,那就是重新找回自我。馬林一開始總是凄凄慘慘戚戚,面對著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可這經歷了這外界的闖蕩,它重新對生活燃起了希望,重新相信生活,這自然有對生活有一類改寫,對匱乏現實的理想化。而尼莫最終在水箱的歷練中恢復了自信,重新尋回了自我。而將其它的能指,水箱里的安于被豢養的寵物,最終的出走,走向無邊無際的大海的追尋自由,供指只有尋回自我,明白自我,人才能自由。逍遙乎物外,任天而游無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