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不同的城市相同的守護者心得感悟(精選3篇)
2025不同的城市相同的守護者心得感悟 篇1
當前,每個人都身處疫情中,被實實在在地牽動和影響著。成人的焦慮可以通過搜尋科普資料、交流和思考釋放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但與成人不同的是,孩子對不確定的事情敏感度更高,而心理調節機制不成熟,受到認知、表達、情緒調節和經驗的限制,更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孩子更需要我們幫助他們理解現在所發生的事情,降低他們對于未知變化的焦慮和壓力。
那么,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孩子在疫情期間做好心理防護,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呢?首先,要關注情緒,讓孩子感到安全。這里所指的情緒,一方面是指父母自身的情緒,另一方面是指孩子的情緒。父母緊張焦慮,孩子首先會感受得到,要避免在孩子面前過于緊張地談論疫情。此外,宅在家的時間過長,也容易消耗父母的精力,往往會對孩子失去耐心,可以試著在家中鍛煉身體,比如瑜伽和健身操。運動是調節情緒激素最為重要的一項活動,可以很好地幫助自己的情緒趨于穩定。
孩子的情緒可能來源于很多方面,比如成人所表現出來的焦慮和不安,或者他們的精力得不到適度的釋放,但由于他們的能力有限,表達這些情緒所采用的方式經常是本能的哭鬧和發脾氣。所以,一方面你需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可以幫助他們釋放壓力的游戲,特別是一些大笑的游戲,如枕頭大戰。大笑會激發出內啡肽、催產素等愉悅的荷爾蒙。
其次,要給孩子確定感,增強他的心理預知。很多人困惑這么復雜的疫情該不該告訴孩子?該怎樣講給他?如果孩子聽到有人死亡會感到害怕該怎么辦?事實上,即使遮掩著不告訴孩子,生活在目前的氛圍中,孩子依然可以感受得到,因為不理解所發生的事,也不具備理性的判斷和思考,很容易讓他們經歷更多的不確定,從而產生莫名的恐慌和焦慮。
家長可以嘗試用客觀、中立、淡定的態度和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描述事實,幫助孩子在心理上增強預知感,降低不確定性。此時,給他們播放一些優質的、專供兒童觀看的疫情動畫,或者用故事或繪本的形式向孩子傳遞科學知識,做好科學防護。比如告訴孩子這個病的名字,可以把它比喻成一個隱形的小怪物。它會偷偷溜進人的身體,只有專門的人可以打敗它,這個人就是醫生。小怪物最怕香皂和口罩,只要有了這兩樣武器,它就不敢靠近。對于如何向孩子解釋死亡,可以通過一些繪本講給孩子聽,告訴他我們能做的是保護好自己,保證健康,讓自己更強壯。
最后,要調整認知,重建積極生活。如果你的孩子在6歲以上,那么對他們講清楚疫情的發生及進展會相對容易很多。同時,他們的道德感、同理心、邏輯思維都在迅速發展,你可以借此機會和他們探討有關價值觀內容,比如敬畏自然、人類的群體命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等觀念。
2025不同的城市相同的守護者心得感悟 篇2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至今已導致數萬宗確診病例,死亡個案不斷增多。在香港面臨兩年來最嚴峻疫情之時,書記對香港抗疫作出“三個一切”和“兩個確保”的重要指示,強調特區政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及資源,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確保香港社會大局穩定,并指示中央各有關部門及地方,要全力支持及幫助特區政府做好防疫抗疫工作。書記同時委托副總理向林鄭月娥行政長官轉達對香港疫情的高度關注,以及對香港市民的親切關懷。
書記的重要指示,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市民生命健康與社會大局穩定的關心關切,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為民情懷,為特區抗疫工作指明了方向,為香港社會注入了強大正能量。在當前復雜嚴峻的疫情局勢下,為香港特區排除“雜音”干擾,統一步調行動,采取果斷措施穩控疫情提供了最大底氣和堅強靠山。
連日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親赴深圳主持多場抗疫協調會。中央各有關部門和廣東省、深圳市等地全面堅決落實書記重要指示,給予香港強大支援。內地專家組快速赴港,各地核酸檢測隊集結香江,火眼實驗室、移動檢測車、快速檢測包投入使用,方艙醫院啟動開建,生活物資源源不斷多路進港。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表示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全力推進抗疫工作。新一年度預算案預備逾540億港元抗疫,為市民紓困。立法會高效審議通過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撥款申請,議員踴躍提出建設性意見。醫護人員在抗疫一線,不辭辛勞,努力守護市民健康安全。社會各界、駐港中資企業等各盡其能,傾力為抗疫提供支援服務。在中央駐港聯絡辦主持協調下,社會各界會商謀劃了支持特區政府防疫抗疫的16項舉措——全社會正在匯聚起齊心抗疫的強大合力。
新冠肺炎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病毒演化復雜多變,尤其是近期的變異病毒傳播極快。香港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復雜,日增感染者居高不下,許多確診病例還未收治,大量密接者沒有隔離措施,隱形傳播鏈在社區火燒式蔓延,大量需要建設配備的基礎設施沒有到位,本地醫療系統不堪重負。疫情如敵情,軍令如山倒。書記的重要指示,是對當下特區疫情的客觀把握,是對特區抗疫工作的科學指導。肩負抗疫主體責任的特區政府,要進一步落實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緊密聯系內地各方,團結帶領社會各界,克服種種困難障礙,以堅毅果斷的擔當,一往無前的勇氣,抓鐵有痕的韌勁,堅決落實“三個一切”“兩個確保”,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保衛戰。
2025不同的城市相同的守護者心得感悟 篇3
無意中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一個人在荒野馳騁太久,他會向往一座城市,伊西多拉就是他的夢中之城。這里的建筑有著鑲滿海螺和貝殼的旋梯,盛產精致的望遠鏡與小提琴。每當在夢中他仍會想起這城市的一切,但是,當他向往時,他是英俊之年,而他到達時,他已是白發老朽。他與所有老人一樣,坐在高高的白墻邊凝視著走過的少年。欲望卻早已成為回憶。”剎那間,仿佛靈魂的那根弦被撥動了,于是立即找出這本書來細細品味。
這部書的作者卡爾維諾有著獨特的創作風格:過去與現在相結合,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相結合,幻想與現實相結合。對于卡爾維諾來說,支配客觀世界的規律有它的隨意性、破碎性和偶然性,所以他的小說的每篇故事都是重新發掘一種邏輯的結構,而作者的每一種思想就是每一篇故事的開端。所以卡爾維諾曾說過:“我與一個哲學家截然不同,我只是一個遵循故事內在邏輯的作家。”《看不見的城市》則是卡爾維諾風格的典型代表。 它不是情節誘人的小說,亦不是感情激烈的詩歌,感覺上就像是一本日記,記錄下作者心情和思考。卻又不是精致飄逸的散文。《看不見的城市》的特殊之處在于,你無法為這本書描繪一張清晰的閱讀地圖。 五十五個城市,每個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小段篇章,這五十五座城市在篇章的編排上以一種幾何式的錯落的美感,互相插入對方的序列里,在一個城市序列結束之前,另一個城市序列早已不動聲色地悄然插入。在目錄頁上我們僅能體會到幾何之美,而在閱讀過程中,城市與城市間貌似毫不關聯,但卻生生不息,環扣一環。而且篇章間的聯系也以這種方式巧妙地切碎,并且在一定章節之間,插入整本書的大背景——引入馬可波羅與忽必烈汗的對話,有時是思考,有時是提引,有時是歸結,有時是與前后文無干的自說自話。這更增加了這本迷宮書的撲朔迷離。
對排序方式,卡爾維諾自己在序言中給出了解釋。“一本書我相信是某種有開始有結尾的東西。是一個空間,讀者必須進入它,在它里面走動,也許還會在它里面迷路,但在某一個時刻,找到一個出口,或許是多個出口,找到一種打開一個走出來的道路的可能性„„我想要這些系列相互交替,相互交織„„” 有人說卡爾維諾一直在書中胡言亂語,而自己看完了也沒有那種驚喜的感覺,但偶爾隨意翻看書中的內容,才發覺這不是一本我一下子能讀透的書。或許沖破迷霧找到出口,是這本書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