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災英模事跡報告會心得體會感想觀后感
你們靠什么重建家園――
都江堰市向峨鄉黨委書記羅鴻亮的話讓人心里愈發敞亮:“我們那兒有獼猴桃、優質茶葉、中藥材和竹子,打算用5至8年時間打造這些特色優勢產業,全面投產后人均收入就會有1.5萬到1.6萬元。我們一定可以走出地震的陰影,走出地震帶給我們的傷痛。”
英雄的事跡傳遍神州,英雄的精神激勵人民。東北新聞網、大眾網、黃河新聞網、青海新聞網……一個個飽含深情的跟帖上,網友們留下熾熱的感言:
――英模們的事跡令人感動,他們才是我們應該追隨的明星!
――很久沒這樣地感動過了,每一個平凡的人在災難面前可以這樣不平凡。為了別人而流汗流血的一張張臉是最美麗的……
正如名為“倚天神劍”的網友所說:“在這場地震中,我們見證了人性光輝,見證了人間真情;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見證了人民軍隊之頑強如鋼;見證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見證了偉大祖國的富強。人們也許會被災難暫時襲擊,但站起來的會是一個更有力量的強者。”
一次次情與情的交融,手與手的相牽,真情激發斗志,讓苦難的人更堅強,讓國家的未來充滿希望
10多天的日子,英雄的事跡已經傳遍神州大地。巡回報告的一路上,群眾的熱情洋溢令英模們心潮澎湃。
――在廣西百色,英模們踏上了充滿勃勃生機的紅土地。
“百色人民對英模的愛,就是對災區的愛。有這么好的人民,我們軍人還有什么不能舍棄?我們有責任、有使命去保護人民幸福安寧的生活。”空軍航空兵某師副師長劉文力說。
――在革命圣地西柏坡,英模們尋找先烈的足跡,探尋民族精神的源泉。
西柏坡地形沙盤,寫有“兩個務必”的墻面……講解員生動的敘述,仿佛把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呈現在報告團成員眼前。
“人民群眾是我們黨最堅固的靠山,每一名共產黨員任何時候都要把老百姓放在心頭。”汶川縣銀杏鄉沙坪關村黨支部書記龍德強,在地震來臨之際,用行動履行了共產黨員神圣的承諾。
“抗震精神與西柏坡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脈相傳,都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建設強大祖國的動力。”報告團6位成員在河北省西柏坡紀念館參觀時,發出了由衷的感慨。
――在泉城濟南,清澈的泉水沁透了英模們的心脾。
“我來到山東就像到家了。‘還需要我們為北川做點什么?’是我聽到最多最感動的話語。”報告團成員、北川縣民政局局長王洪發看到了家鄉恢復重建的美好前景。
一路上,英模們傳播著抗震救災的精神,各地群眾也回哺著英模們的心。
一幅幅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激昂畫卷,鑄就了炎黃子孫威武不屈的英雄史詩
英雄源自人民,人民譜寫歷史。
每一個抗震救災的犧牲者都永垂不朽――
“鐵軍”英模師長楊劍,趕赴災區救援的日日夜夜,從來沒有流過眼淚,但他得知“鐵軍”戰士武文斌犧牲時,這個“鋼鐵漢子”淚流滿面。
每一個抗震救災為愛付出的人都值得銘記――
“唐山的農民兄弟先后自發組成36支志愿者小分隊,總共477人趕往災區。”河北唐山遷安市太平莊村黨支部書記、報告團成員李國華就是眾多志愿者中的一個。
我們不應忘記,那些捐贈百萬、千萬不愿透露姓名的人,那些站在獻血車前的年輕人,那些打碎小儲蓄罐把分幣塞進募捐箱里的小朋友……還有,那位把乞討來的錢也捐獻出來的老人。
每一個抗震救災共克時艱的人都值得贊嘆――
“給我們送點玉米種子來吧,趕著現在種下去,秋天就有吃的了……”每每提及受災鄉親的話,報告團成員、中央電視臺記者張泉靈都情不自禁,眼眶濕潤。“這就是我們最質樸的鄉親,遭受了那么大的災害,但他們想要的卻是種子!種子不就是希望嗎?”
希望就在前方。擦干淚水,我們繼續前行!撣去塵土,我們再上征程!
這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大洗禮、集體主義精神的大檢閱、愛國主義精神的大弘揚;這是英雄的禮贊,人民的禮贊――XX年,抗震救災的英雄的中國人民在災難中奮起。
鮮花在訴說、掌聲在訴說、熱淚在訴說……
向抗震救災的英模致敬!
向抗震救災的英模集體致敬!
向抗震救災的英雄的中國人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