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少管所的心得感想3篇
少年犯管教所是對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少年犯進行教育、挽救、改造的場所。簡稱少管所,如今參觀少管所內心澎湃不已,由此談談此次的心得感想,僅供參考。
參觀少管所的心得感想一
這是診所組織的第二次走進高墻,第一次的監獄訪談后悔兩個字是我聽到最真誠的表露,第二次的少管所之行卻讓我對現在擁有的親情無比感恩.。
一路顛簸一路疲憊,載著我們的客車從繁華的城區一路駛向荒涼的村落,將近兩個小時的車程后我們到達了這一次問卷調查的目的地。方圓百里唯一的水泥鋼筋隔絕了城市的燈紅酒綠和繽紛復雜但也禁錮了自由的靈魂和年輕的身體。,調整了因為長時間坐車身體的不適認真記下老師的叮囑,在獄警的帶領下我們兩列縱隊有序的站好絲毫不敢懈怠,準備開始新一次的學習工作,鐵門打開僅供一人進入的縫隙,高門之上是一觸即發的高壓電線,不僅在我們目所能及的地方設有三百六十度攝像頭以及經過老師的講解我們才注意到的防范細節也是那么仔細。
通過電視通過聽說是無法體會那種當自由被別人如此用心良苦的戒備時,才覺得擁有是那么難能可貴。這種法律和國家強制力結合起來的威嚴是無法抗拒的,就連我們這些來訪者也不敢再散漫。
當穿著統一服裝的未成年服役人員列隊在我們身邊站定時,震撼大過于緊張,年幼的臉上還沒有退去年少應有的輕狂,就像每一個同齡人一樣擁有值得驕傲的資本-青春,當那么年輕的面容近在咫尺,震撼是對青春年少的感慨,嘆息也隨之而來,青春是用來暴露在陽光下張揚流汗的,而不是只能被迫去冥想看著健壯的四肢一點點被活力遺忘,年輕是為了在風雨中磨練意志接受學校的指引社會的洗禮生活的檢驗最終成長找到自己的位置,卻不是為為了達到目的不計后果給所謂的走捷徑埋單的
據我采訪的少年說這里關押的人在十四歲到二十四歲之間,關押刑期也是長短不一最快的還有十三天就將擁有自由但是還有人面對著判決書上的無期徒刑幾乎崩潰,也得知這里的少年所犯罪行大概有偷盜搶劫共同故意傷人甚至故意殺人,我對面的少年剛滿十八歲,在這高墻內他從十六歲到了十八歲他激動的對我說還有兩個月他便可以出獄了,我恭喜他,是發自內心的體會法律接受他對過錯的贖罪,他說他是因為打架傷人入獄的他還有兩個哥哥(共同犯罪人,原工作中的伙伴他們共有七人之間以兄弟相稱)現在在成人監獄服刑相對于他的刑期較長許多,他固執的多次強調他們是把大多的罪行替他攬下而不愿意承認是法律對未成年人的寬恕
在整個聊天的過程中他幾乎不停的在說話,迫不及待的傾訴,通過他的描述還原出他的生活概況,記憶的最初是爸爸一身酒氣還帶著棍棒回家媽媽也總是邀左鄰右舍來家里打麻將徹夜叫嚷,從小他就被忘記被爸媽四處托管,小時候他不在意沒人管束就可以肆無忌憚的玩耍,可是隨著年齡增長他越來越希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他清楚地記得七歲那年媽媽和爸爸感情破裂一刀兩斷,從此他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親人在他的記憶里太模糊,每當我和他聊到關于父母的一切他都會說不知道,不知道被父母嘮叨是什么感覺,不知道被父母期望是什么滋味不知道被父母責罵是什么心情,十歲之后便和奶奶爺爺一起生活,朋友是他唯一的慰籍,他無奈的笑笑自嘲道,就連自己最后上庭被宣判也沒有看到自己的父母,說道朋友他的臉上是遮蓋不了的幸福,他能用盡一切褒義詞形容他的朋友,他相信只有自己對朋友不好才是能使朋友離開他的唯一原因
沒有親情關愛的他和大多數同齡人不一樣在朋友和親人之間,無論涉及到什么他都會選擇朋友,也有猶豫的時候,但是最后還是會把朋友放在第一位,他告訴我他已經過慣了沒有父母親情的生活可是他不能想像沒有朋友的日子,就像為了抓住最后的寄托,他承認是他的朋友哥們兄弟把他一步步拉向犯罪的深淵,但是他不知道除了順從出了和他們走一樣的路還能怎么樣,江湖義氣這個詞對他來說并不是從朋友那里記住的,他的父親在他的童年記憶里就是和兄弟出生入死的典范,所以后來知道他也是如此時父親并沒有阻止,他說如果他的父母可以管管他,如果他可以被父母疼愛哪怕一點點,如果…一切被加上如果都是那么無力,在少管所的日子他說他可以用大把大把的時間思考,出去后的生活計劃將來,他很實在的說他已經成年了不能再繼續這種不負責任的生活了。
聊天進行的很順利,也許都有年輕的心靈所以溝通沒有障礙,他說快兩年了從來沒有這么開心過從來沒有說過這么多的話,他說謝謝一次次的表達著感激,最后還是要回到自己的世界,我看到他眼里的不舍,他說我要走了,說得很低落,那大概是因為我帶來了屬于自由的氣息高墻之外陽光的味道,讓他溫暖和渴望,車又再一次開動,兩個世界被隔絕的密不透氣這一次的調查主題是依戀。那個不過十八歲的孩子孤身一人來到北京,為了生活奔波,他過分的為朋友而活來填補親情的空白,他渴望能去依戀父母可是現實卻讓他用依戀朋友來代替。
青少年的犯罪問題一直被社會各界重視,青少年的重要性于社會于國家都是舉足輕重的。在以往的學習中認識到: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的重要不可或缺。孩子最初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下逐漸形成的。父母的輔導在子女的成長中起著指引方向培養教育的主要作用。當小孩年齡智力不具有認識判斷的能力這時正是容易被誤導的危險期,同時也是該被引導的絕佳時期。此時的孩子還沒有形成對事物的主觀固執想法,也并不具有叛逆的心理生理條件,所以有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一定可以擁有正確的人生軌跡。,在青少年的成長環境中父母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這種血脈相連的親情是別的感情無法超越的。即便是有隔閡即便是從來不聯系,這種情感也是深深扎根在血液里的,一觸即發。不論承認與否,生物本身所具有的基因延續特性就使得父母子女間的交流和感化是最具影響力的。
家庭的氣氛、父母的相處方式、父母的為人處世方式、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家里的經濟條件、家庭的背景家史、父母的職業、家庭的住址方位、父母的脾氣性格、父母的身體狀況、與親朋好友的來往„„在家庭因素中除了父母的主導作用外還有太多因素制約和影響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其次朋友的選擇也是青少年人生方向變化的又一主要因素。同齡人之間易于交流感情,也正是由于年齡一樣,喜歡的東西有那共同點,看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致。與朋友相處更能直接表露感情不受倫理道德的拘束,正是這樣朋友之間的交往對相互的影響的極深的,因為有共同語言所以在一起更快樂自在也愿意更多的分享。朋友之誼,是每一個青少年捍衛的財寶。益友損友在第三人的價值判斷里是顯而易見的,可是當事人卻不會區分。
青少年犯人通常會以團伙的方式活動,他們將“義氣”的旗幟高高舉起,當他們被社會唾棄被家長放棄,只有聚集在一起時才能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缺乏關愛和引導教育的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具有相同的問題,彼此相互消極鼓勵,加劇不健康的思想認知發展,所以才會導致群體性的青少年犯罪擾亂社會秩序。
有效處理青少年犯罪問題,我認為首先應該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遇到的具體矛盾,矛盾不同解決矛盾的方法就不同。其次要做到預防為主,未雨綢繆才能使更多青少年遠離不正確的航線。針對這一點應該深入問題少年的生活環境并逐漸了解其性格,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溝通,只有交流才能了解心態的變化發展,找到引發問題的關鍵所在,耐心引導,灌輸正確的判斷事物標準,最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參觀少管所的心得感想二
在老師通知的那一刻,同學們都議論紛紛,少管所有什么好去的……
去的那天早上還在埋怨,沒想到的是奇跡出現了,真的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了,起初還以為這些少年是關在監獄里,就像平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真的讓我們大吃了一驚,他們并不是關在監獄里,他們是在一所特殊的學校里,學習,生活,他們還組建了自己的樂團,他們自創的歌,奇特無比,都是悔恨,想家,思念親人等的歌。
時間一點點的流逝了,他們的青春也隨之流逝了,美好的光陰就這樣被埋沒了,他們為自己所做的事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看著他們聰明伶俐的樣子讓我們不由得想知道他們的經歷,當一個和我同齡的
小姑娘向我們訴說了她的經歷,她的經歷讓在坐的所有人都為她惋惜。頓時,好多人都流淚了。其中有一個男孩,他也向我們訴說了他的經歷,聽了這些,我的淚嘩嘩的流了下來,男孩也哭了,他雙腿跪在地上,他在悔恨......
接著,我們參觀了一些他們制作的工藝品,他們做的很細致了,也好看了。最后,教官們安排我們參觀他們的訓練,他們的隊形是那么的整齊,聲音是那么洪亮,回想起學校里上體育課時,調皮的男生們,這真是值得我們向他們學習。看著他們那黑黑的臉,他們那小小的個子,想要去幫他們但又能為他們做什么呢?他們當初真的不應該做,可既然做了就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他們以后的人生還很長,祝福他們有幸福的生活。
回來的路上,我在思考,我們的人生是有限的,我們要把握好有限的生命,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不要做讓自己后悔的事,不要讓父母為我們傷心難過,讓他們活得快樂,我們更應該生活在和睦的家庭中,生活在一個美好世界里。
參觀少管所的心得感想三
談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或多或少的對它都有一定的了解。21世紀是一個法治社會,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了法律,我們的生活將無法運行,也許有人不以為然,認為人應該擁有自由,而自由是由自己來決定的,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在一個有規則,有規矩的社會中生活,你能不顧一切去追求所謂的自由嗎?當然不能!作為一個社會人,你不能完全的以自我為中心,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因為在這個社會里并不只有你一個人,我們所擁有的自由是在法律約束下的自由,有了法律,社會才能由和平和秩序可言,然而,我們周圍卻有一小群人要去觸摸法律這條“高壓線”最終導致“玩火自焚”。
在我校3月20日組織的法制教育活動中,我們去參觀了云南省未成年人管教所,通過所內教官的細心講解以及我們親眼所見的那些同齡犯人,讓我觸目驚心,震撼巨大,他們都是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孩子,本應該坐在教室里接受教育,在父母的臂膀下健康成長,然而,事事難料,為了錢,為了滿足自己自私的欲望,他們一步步走向“禁區”,最終,過早的離開了家長的呵護,來到了少管所。“法不容情”在法律面前,沒有人可以放肆,沒有權利和金錢可言,法律以莊嚴,不可侵犯的。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沒有哪個人是天生的罪犯,就近年來青少年犯罪機率不斷增加來看,由于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青少年犯罪幾率不斷增加,給社會,家庭,個人造成了嚴重危害和巨大不幸,因此,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便顯得尤為重要。
我認為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環境方面的客觀因素,又有青少年自身心理,生理方面的主觀因素,各種不良社會風氣等,都會使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必須加強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增強法制觀念,做一個知法,懂法的好青年。
為了給青少年留下一片干凈的藍天沃土,全社會都應當行動起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