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墻意識心得體會6篇
紅墻意識心得體會篇4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北京市西城區是北京的核心區之一,也是離黨中央和中央國家機關辦公所在地最近的區,特殊的區位讓這里的黨員干部群眾有了一份特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他們把這種責任和使命稱之為“紅墻意識”,并把“紅墻意識”貫穿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在這里,“兩學一做”不再是集中性教育,已經成為常態。
五一小長假剛過,北京市西城區環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舉辦了每月一次的例行黨員學習討論,這次討論的主題是“紅墻意識”。在討論中,不論是領導班子還是基層工作人員,發言都圍繞工作中的責任和標準。負責拆除違建的工作人員李靖表示,拆違不光是改善環境,還要讓人民群眾滿意,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一開始群眾對拆違工作有一些不理解。(我們)通過拆違,確確實實將一些臟亂差的問題、一些居民停車難的問題、包括一些安全隱患都逐一排除了,F在通過拆違,全區增加的綠地有5萬余平米。”
自“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西城區始終堅持把踐行“紅墻意識”作為一條紅線貫穿其中。西城區區委書記盧映川把“紅墻意識”概括為三個方面——對黨的絕對忠誠、自覺的責任擔當以及工作中的首善標準,“紅墻意識是西城區黨員干部群眾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探索形成的,我們在探索‘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過程中,把踐行和不斷強化‘紅墻意識’作為西城黨員合格的一把尺子,作為西城黨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的具體體現,進而推動‘紅墻意識’成為全區的集體意識和自覺行動,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常態化、制度化開展。”
在中南海周邊環繞著一道長約5公里的紅墻,紅墻內是黨中央、國務院的辦公區,紅墻外則是老北京傳統的胡同居民。在西城工作的黨員干部,既要服務中央,又要讓周邊的人民群眾滿意。
這給在紅墻邊工作的黨員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紅墻意識”在他們的工作中就成了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好的服務。
紅墻意識心得體會篇5
近日,有一個詞組走紅網絡等媒體,這就是“紅墻意識”。她是北京西城區干部群眾在長期工作生活當中逐漸形成和培育出來的一份特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其的核心要義就是“絕對忠誠、責任擔當、首善標準”。
這里也許有人會說,北京西城區緊靠“紅墻”,轄區內有中央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654家,部級以上中央單位120家所以必須有“紅墻意識”;而我們這里沒有“紅墻”怎么向他們學習?我說這是不折不扣的機械性思維!縱觀有關西城區“紅墻意識”的報道,筆者認為起碼對管理者提出兩個方面要求:第一,轉變角色,變管理為服務;第二,根據屬地實際需要主動服務好、服好務。
在“兩學一做”主題教育中,要求在每個黨員爭做合格黨員基礎上,要體現出基層黨組織的整體作用;因此,建立服務型黨組織仍然是一項重要內容。人們常說“管理就是服務。”首先,在為人民服務宗旨下,黨員干部和組織要擺好自己的位置,即:做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務員;要從思想上不斷堅定服務工作理念;而不是站在服務對象的對立面高高在上地指手畫腳。要懂得自己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應該做到什么程度。其次,想屬地服務對象所想,急屬地服務對象所急。鑒于西城區的特殊地域位置,需要信念上的絕對忠誠、態度上的敢于擔當和標準上的首善。其它地區的服務上,同樣有一個信念、態度和標準問題;只是具體內容等問題有區別罷了。這里必須強調的是,以上三者不是由管理者主觀臆斷,而是由屬地和屬地服務對象的需要決定的!
同時,各級黨組織的服務,不是被動、機械、一般性質的簡單服務;而是要在宣傳、組織、引領的基礎上,圍繞黨的整體工作對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負責,以落實促進社會和諧與經濟的健康發展這一黨組織的根本任務和目標。今天,要圍繞非首都功能疏解開展工作;“封墻堵洞”拆除違章是“紅墻意識”的具體體現,也是對黨員是否合格、基層黨組織是否發揮出整體作用的一次考驗。
紅墻意識心得體會篇6
學習“紅墻意識”,要盡顯責任擔當。責任是信念之基,擔當是力量之源。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買紅薯。在其位謀其政。為官一日,責重山岳,擔重千鈞。廣大黨員干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要勇于擔當,大膽負責,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真正為百姓服務,而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更不能推卸責任。要心懷“但愿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入山林”的使命感,“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責任感,“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在困境中尋找出路,在挑戰中把握機遇,真抓實干,久久為功,真正讓“紅墻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學習“紅墻意識”,要堅持首善標準。“和我們是街坊鄰居。”西城大媽的玩笑話背后,既體現了西城特殊的區位,又體現了群眾維護和諧穩定的政治責任。學習“紅墻意識”要牢記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首善標準,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斷創新,以最高的服務水平、最嚴格的工作標準為黨和國家交出滿意的答卷。
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紅墻意識”成為了西城的一個品牌,更應成為國家的一種精神。廣大黨員干部要將“紅墻意識”根植心中,激發心中使命感與責任感,身體力行,以“水滴石穿”的韌勁擼起袖子加油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