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項行動心得體會范文(精選5篇)
四項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1
實施社會文明、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生活幸福‘四項行動計劃’,既是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行動,也是落實自治區黨委、地委(擴大)會議精神,引領社會風尚、凝聚社會力量、打造庫車‘四張名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舉措。”
四項行動計劃”既是沖鋒號,又是指南針,體現了各族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凝聚了社會各界共識,昭示了政府的責任擔當,是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力舉措。
啟動“文明細胞”創建活動,就是要堅持把崇尚文明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牽引,群策群力,共享共建,通過在全縣范圍內深入開展“文明細胞”創建活動,從“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新疆精神”這條主線入手,全面推進“文明街道、文明社區、文明小區、文明物業、文明樓棟、文明家庭、文明巷道、文明店鋪、文明車隊”創建,通過一系列接地氣、連民心的群眾性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在全社會培植共同信仰、引領社會思潮、規范道德行為、樹立新風正氣,為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打牢群眾基礎、思想基礎和道德根基。
啟動民族團結“微行動”計劃,就是要堅持把民族團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基礎,著力解決各民族之間相互了解還不夠“深”,相互尊重還不夠“誠”,相互欣賞還不到位,相互幫助還缺一點力。“深查找,重自省”微行動,查找縣級干部、鄉科級干部、教師隊伍、宗教人士、各族群眾在日常工作、生產生活中影響民族團結的思想言行;“糾偏差,重校正”微行動,增強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中國共產黨的高度認同;“多交流,重融入”微行動,通過在共同生產生活中加深了解、增進感情,尊重規律、加強引導,勾好縫、醫傷痛,盡快解開疙瘩、消除內傷,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會結構;“見行動,重參與”微行動,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精心做好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工作,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見心見情,貼近群眾,夯實筑牢民族團結“生命線”工程;“抓民生,重實效”微行動,突出抓好就業、教育和扶貧開發,緊貼民生推動跨越式發展,進一步實現社會主義物質財富各民族平等共享,促進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更好地增進團結;“強法制,重普及”微行動,縱深推進“一反兩講”,依法去除“宗教極端”,依法管理民族事務,依法維護民族團結,共同開創各民族大團結的美好未來。
啟動促進宗教和諧行動計劃,就是要堅持把宗教和諧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堅持以“五把鑰匙”為統領,“文化對沖、正信擠壓、法制約束、科學普及”四管齊下,發揮干部、宗教人士、信教群眾、社會各界作用,堅持強化宗教工作政策法規學習、強化民族習俗了解研究、強化宗教事務依法管理、強化宗教人士隊伍建設、強化宗教團體作用發揮、強化宗教界“去極端化”工作,促進宗教和諧;宗教人士做到帶頭學習掌握政策法規、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開展宗教領域“去極端化”、帶頭履行“五個報告清楚”、帶頭做到“四個敢于”,爭做“五好”宗教人士、帶頭參加各類文化體育活動、帶頭參與“國語”學習、帶頭做到“十個堅決不得”,促進宗教和諧。廣大信教群眾主動崇尚現代文明生活方式、主動踐行“五個報告清楚”、主動投身到勤勞致富中、主動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主動學習掌握國家法律法規、主動抵制零散朝覲活動、主動團結尊重不信教群眾、主動抵御宗教極端思想滲透,促進宗教和諧。
啟動“幸福之城”行動計劃,就是要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目標,匯聚夢想,凝聚人心,夯實各族群眾幸福指數的物質基礎,彰顯精神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營造生態環保的宜居環境,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大局。圍繞“住有所居、勞有所得、全民保障、學有所教、病有所醫、文化惠民、城鄉統籌、靚化環境、社會和諧”實施民生建設,讓全縣的“家底”厚起來、為民謀福的“本事”強起來、能分給群眾的“蛋糕”大起來,為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營造和諧美好的幸福關系、提供幸福的大環境,讓各族群眾生活得舒心、放心、安心,對未來生活有信心,將幸福的感覺傳遞到每個家庭和個人,讓每個人都充分感受到幸福、和諧、自豪、尊嚴。
文明社會,全民參與;幸福生活,全民共享。庫車縣啟動實施社會文明、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生活幸福“四項行動計劃”,需要全縣各族干部群眾的共同參與、全民配合。號角已經吹響,和諧幸福的藍圖已經繪制,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明天!
四項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2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基石,是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只有每一個人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的瑣事做起,人人都講民族團結的情,人人都說民族團結的話,人人都做民族團結的事,民族團結就會有堅實的基礎,就會經得起任何風雨的洗禮!
近日,庫車縣啟動社會文明、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生活幸福“四項行動計劃”。地委委員、縣委書記楊發森號召全縣各級組織把“民族團結進步年”作為今年民族工作的最大使命、最大職責,牢牢把握“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主題,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以一個個“微行動”,厚植民族團結根基,匯聚民族團結正能量,共同開創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新愿景。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民族團結,說到底是人與人的團結。找準縣級干部、鄉科級干部、村干部、教師隊伍、宗教人士、各族群眾等不同層面影響民族團結的突出問題,研究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措施,既抓感情的交流,也抓認同的增進。倡導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相互欣賞,從居住生活、工作學習、吃穿娛樂、婚喪嫁娶等日常小事入手,從解決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做起,引導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不斷增進感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會環境。開展“心連心、手拉手”活動,大做好事實事,與各族群眾像石榴籽那樣緊抱在一起,營造基層全覆蓋、干部全覆蓋、任務全覆蓋的民族團結工作新格局。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團結。做好民族團結工作,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受益者,大力表彰民族團結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持續開展“千朵鮮花送模范、文明和諧在庫車”活動,以榜樣的力量凝聚和感召人心。廣泛開展“交朋友、結對子”共建活動,領導干部帶頭,黨員干部帶頭,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帶頭,鼓勵干部群眾結對子、民漢之間結對子、科技能手結對子、城鄉互助結對子,鼓勵民漢群眾互學廣場舞、現代舞、麥西來甫等,鼓勵各族干部群眾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人身邊事做起,一起工作、一起學習、一起娛樂、一起創業,走動互動、融洽感情,以一個個“微行動”,構建“參加會議民漢同席、文體節目民漢同場、參演節目民漢同臺”的文化氛圍和人文環境,使自覺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滲透到千家萬戶。
“家是一個家,國是大中國,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民族團結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種追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像卡德爾·巴克、尤良英、烏尊刺繡兩姐妹一樣,付出真心、真情、真誠,從身邊點點滴滴做起,用一個個微行動,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四項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3
為了讓全縣各族干部群眾參與到“四項行動”中來,連日來,庫車縣按照領導帶頭講、專業宣講員示范講、各行業各單位宣講員覆蓋講、受眾群眾主動參與特色講的方式,由縣領導帶頭與各宣講員深入全縣各鄉鎮、街道、村(社區)開展巡回宣講。
今年該縣決定在全縣范圍內實施“文明細胞”創建活動行動計劃、民族團結“微行動”計劃、促進宗教和諧行動計劃、建設“幸福之城”行動計劃,以實際行動貫徹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行動,以及自治區黨委、地委(擴大)會議精神,引領社會風尚、凝聚社會力量、打造能源新城、文化名城、生態新城、幸福之城“四張名片”,大力開展文明細胞創建“十個起來”,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
3月11日,在該縣薩克薩克街道薩克薩克社區的宣講中,宣講員從實施“四項行動計劃”的意義、主要內容、如何做等方面向在場的干部群眾作了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大家明白了實施“四項行動計劃”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宣講員還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和切身感悟,通過生動幽默的語言講解貼近群眾的事例,引導群眾要愛國守法,維護民族團結,要懂得感恩生活、感恩社會、愛護家庭、團結鄰里,學會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的生活,人人都要參與到打造能源新城、文化名城、生態新城、幸福之城中來,共建幸福美好的新庫車。
四項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4
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
——題記
許多人小時候都向往著藍天,期待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擁有一雙可以翱翔天空的翅膀。漸漸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這種幻想會被拋之腦后。但我們每個人心中,似乎卻都有著一雙追求夢想的翅膀。這雙隱形的翅膀帶領著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向光明,走向未來,走向成功。
我的愛好就是攝影,攝影就是我的一雙隱形的翅膀。
20__年,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我第一次接觸到了照相機這個東西,很快我發現我被相機深深的迷上了。每一次快門聲的想起都會讓我心潮澎湃。漸漸的,隨著我日漸成熟,攝影,走入了我的生活。
從前年開始,我真正的開始了攝影創作。我癡迷于每一張照片拍攝的過程。清晨,每當天邊泛起火紅的朝霞,人們大多還在夢鄉中熟睡;夜晚,當明月高掛在天邊,人們都沉浸在溫暖的家中。這時的我,往往會駐守在一個個拍攝地點。靜靜的觀察著人們的美好生活,或是見證著從忙碌到安寧的過程。是攝影讓我見證了生活的變遷,體會到了生活中美的真諦。是攝影教會了我用別樣的眼光觀察世界,也是攝影,讓我了解了這個社會中的酸甜苦辣。
許多時候,我會被取景器里所閃現的片段所深深震撼。無論是那壯麗的山河,還是樸實的農民。無論是賽場上的拼搏,還是家庭中的溫馨。一次次拍攝會帶給我一次次的收獲。
有一次在火車上,我邊吃著零食,邊聽著音樂,一邊又拿著相機凝望著窗外的景色,尋找著拍攝的題材。這時候車廂里的一位農民吸引了我的眼球,我趕忙將鏡頭對準了這位中年農民。他一只手拿著大蔥和很渾濁的自帶的飲用水,另一只手拿著一部70、80年代生產的很古老破舊的收音機。他一邊吃,一邊好像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在微笑著。我趕忙拍攝下了這樣一張照片。拍攝完成之后,我走過去,與他攀談起來。在交流中我得知他生活在一個貧窮的村子,這次出門是為了到農場插秧謀生。他說能有錢賺,有飯吃,自己就已經很快樂了。我被他的話深深震撼了,我深感自己的生活條件要比他好很多,但自己仍然不滿足于生活現狀的腐敗。同時,我也認識到了,現在還有這么多需要我們幫助的生活貧困的人,所以,在此后每次花錢時,我都會想,這算不算是奢侈的浪費?梢哉f,是一張照片讓我懂得了生活簡樸這個簡單的道理,直到現在,每當我看到那張照片還會深深的被震撼。是攝影,讓我懂得了人生中的深刻道理,是攝影,讓我能明白了自己的不足與無知,還是攝影,教會了我如何做人。
當我登上山巔,用鏡頭俯視大地時,我會感到自然的偉大;當我站在賽場,用鏡頭捕捉比賽瞬間時,我會感到體育的光榮;當我走進人群,用鏡頭拍攝父與子的親昵時,我會感到人間的溫暖......這一切,都是攝影。這雙隱形的翅膀帶給了我無數的激情與夢想,攝影讓我了解人生,讓我感受生活之美。
這就是我的最愛,攝影。無數次,是他帶給了我勇往直前的動力。即便,我現在取得了一點微不足道的成績,這也是攝影這一愛好對我的直接影響。攝影陶冶了我的情操,令我陶醉其中,并且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影像從心,感動常在,正如那首歌中唱的那樣:隱形的翅膀讓夢恒久比天長,留一個愿望讓自己想象。
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我要和大家一起,尋找希望。
四項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5
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學。我將根據新的數學能力實踐系統,致辦于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數學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改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采取了一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教材教法,深入領會《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數學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真正確立數學教育的信概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習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領域。
2.通過學習教材法,我從整體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與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練習,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標》提出的課程目標和落腳點,有效地實踐數學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
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創造性地開發各種活動。增加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數學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著成良好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
4.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數學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于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數學素養上。也就是說要把學生的評價落到實處,有備于學生的發展。
總之,通過學習對我們的教學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繼續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使數學課堂成為探究課堂,充滿生機,充滿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