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端午節體驗精品(精選15篇)
傳統端午節體驗精品 篇1
端午節到了,剛工作的姐姐從杭州趕回家。她滿面春風的對我們說:“我把這個月的工資送給外婆和奶奶,好不好?”“ok,沒問題!”我們異口同聲地說。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們開車來到了白水洋官溪村。還沒進門,我便扯著嗓子喊開了:“奶——奶,我們來了!”84歲高齡的奶奶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出來,激動地說:“我的外甥女來了,快進來,快進來!”一進門,姐姐把紅包遞給了奶奶,還在包里拿出一套衣服給奶奶,并對奶奶說:“這是我掙到的第一份工資,送給你用吧!”奶奶笑得頭上的皺紋都擠成一堆,露出滿嘴銀牙,嘴里不停地叨念著:“好啊,好啊!星星工作了,給我買衣服了,我太高興了……”說著,她連商標都沒撕,就套在身上。也不管合不合身,連連稱贊道:“很好很好,星星很有眼光!”順手把紅包壓在了觀音菩薩塑像下面。我知道,奶奶是在祈求觀音菩薩保佑姐姐身體健康、多賺錢。
午后,我們告別了奶奶,又來到了大田的外婆家,姐姐又把紅包和衣服給了外婆。外婆接過紅包,嘴上說:“不要不要”,心里卻樂開了花。外婆拉著姐姐的手,噓寒問暖,并交代姐姐一定要遵守紀律,好好工作。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外婆半推半就地穿上了姐姐買的新衣服,大家都跨外婆年輕了,外婆笑得更孩子似的。
今年端午節,我們過得特別有意義。以后,我要學姐姐一樣。孝敬老人。我的第一份工資,我要與奶奶和外婆分享;第二份工資,我要給父母花,與父母同樂;至于第三份嗎,我要留著和姐姐一起花吧!
傳統端午節體驗精品 篇2
端午節為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節目眾多,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吃粽子……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媽媽給我煮起了香噴噴的粽子。粽子的形狀各式各樣,有三角形的、有正方形的、有菱形的,那是按形狀來分的。按餡兒分,有肉粽,有豆粽,還有棗粽……
“看賽龍舟了,看賽龍舟了!”小朋友叫喊著,我歡快地擠到江河邊。龍舟五顏六色,栩栩如生。在太陽下,龍舟上片片銀鱗,閃閃發光。每只龍舟像一條條巨龍臥立江面等候命令!芭!”一聲令下,龍舟的健兒們奮力擺動船槳,整齊一致!熬摭垺憋w也似地沖向終點。河岸邊掌聲不斷,劃漿聲、吶喊聲、歡呼聲、號子聲、鑼鼓聲,匯成一首熱鬧歡快,激動人心的交響曲。
端午節熱鬧非凡,刺激精彩,我喜歡這樣的節日。
傳統端午節體驗精品 篇3
我的家鄉在太谷,家鄉的端午節從農歷四月二十八日就拉開序幕了。
四月二十八日,是太谷城的廟會,又叫“粽葉會”。這次廟會的主打商品就是粽葉、棗、糯米這些包粽子的材料。廟會上大車小輛拉的全是粽葉,所以這天街上飄的全是粽葉味。
端午節前夕,太奶奶、太姥姥這些老人的主要工作就是給小孩子們做香囊。用各色的布料做成“心形”、“三角形”、“元寶形”的樣子,里面裝上五谷雜糧、艾草、中草藥材等,然后用五色線給孩子們拴在手上,掛在衣服上。媽媽說,那可以避瘟疫,所以,端午節前后孩子們身上也散發著一種淡淡的艾草味。
端午節前夕,街上會出現許多小地攤,主要賣各種剪紙,有“剪刀”、有“叼著小蟲的雞”、有“! ……紅紅的剪紙襯上黃黃的底子,顯得格外搶眼。說是貼在門口可以消災避禍。
端午節前夕,街上也會出現賣艾草的小商販。但更多的是親朋好友在農村或其他地方采上的相互送。他們把艾草插在大門口、放在電梯里、掛在樓梯扶手上、立在房門后、站在房門上。據電腦博士說這些艾草也能避邪。所以,一進門就能聞見一股艾草味,真爽。
端午節正日,每家都會吃一頓豐盛的午飯,飯菜各不相同,但都少不了一種主食,那就是——粽子。每年端午節,姥姥都會做好多的粽子吃,吃不完的還會送給親朋好友。有的小朋友還會帶幾個粽子到學校和老師同學共享,所以端午節前后連教室里也彌漫著一股粽子的香味。
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龍舟賽,不喝雄黃酒。但多少年傳承下來的各種風俗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增進了人們的情誼。所以,這些寶貴民俗文化是值得我們好好珍惜的!
傳統端午節體驗精品 篇4
端午節就要到了,我真的很高興。
一大早,我們就來到了回民街,這里可真熱鬧啊!我看到了好多人,有賣粽子的、有賣綠豆糕的、有賣牛肉的還有賣羊肉泡饃的。也有好多人在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這里車水馬龍,我們都走不過去了,只好在這里等了一會,等車過去了,我們人群才慢慢的走過去。我們來到一個買牛肉的地方,這里的隊伍排的好長,聽媽媽說這家的牛肉很好吃,好多的人都是慕名而來。我們也跟著后面排起了隊,大概等了十幾分鐘就買到了我們要的醬牛肉和臘牛肉。
我們來到了一個買綠豆糕的攤位前,只見這位買綠豆糕的叔叔拿出做綠豆糕的器具,是一個有著二十五個格子的模子,西面用兩根木棒夾著一塊印有花紋的板子。接著他將一些花生粒放在格子上,在講事先準備好的綠豆粉分別放在格子里面,然后拿來專用的小榔頭,按著順序在每一個格子上面敲打,等將所有的綠豆粉敲打結實后,拿來小鏟子,將多余的綠豆粉鏟去,這時候叔叔將兩根木棒抽走,再將模子向下用勁一下,綠豆糕就做好了。一位阿姨拿來一個盤子將綠豆糕拿走,擺在最前面就開始賣了。這些綠豆糕有豆沙、花生、黑芝麻、葡萄干、杏仁、桃仁、棗泥、玫瑰口味的,我還是最喜歡豆沙餡的,我和媽媽買了一盒豆沙餡的綠豆糕,就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我喜歡過端午節,不僅吃到自己喜歡的綠豆糕,還知道了綠豆糕的制作過程,我真的很高興啊!
傳統端午節體驗精品 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边@首兒歌寫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族等民族地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他投江日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據說,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喂飽魚蛟蝦蟹,讓它們不去吃屈原的尸體。
在我們水鄉建湖,至今也保留著端午節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囊的習俗。每到端午節,奶奶都會從河邊采來新鮮的蘆葦葉,清洗干凈,先放在水里煮煮,同時把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后曬干。一切都準備好后,奶奶就開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都洗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里一卷,卷成一個圓錐體,接著在里面放入糯米,最后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就這樣一個個粽子“寶寶“就誕生了!那些穿著綠衣的粽子在鍋里煮著,還沒出鍋,空氣中就已飄蕩著葦葉的清香。每次我都會忍不住抓起一個就吃起來。
端午節前夕,奶奶還特意買來艾葉,掛在門上或柜子上。媽媽便要替我佩戴五顏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
我愛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傳統端午節體驗精品 篇6
端午小長假,月月的爸爸邀請我們全家和欣欣全家到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玩。天氣很好,我們很快就到了那里,哇,游人還真不少啊!大家一邊說話,一邊慢慢的往山上爬。
藍色天空中白云朵朵,山里邊林遮樹掩、郁郁蔥蔥,可以聽見溪水潺潺的流淌聲,清脆的鳥叫聲,還有各種各樣美麗的蝴蝶,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一進景區大門山路比較平緩,我、月月和欣欣,就像三只快樂的小鳥飛來飛去,急的大人們在后面不停地叫我們的名字。
我在路上看到了像山的云彩,看到了紫荊樹、漆樹、桑樹和板栗樹,還看到了清澈的溪水。我和兩個小伙伴下到了溪水旁邊,踩著石頭跳來跳去,身上的力氣好像永遠也用不完,無窮無盡,就像一只只靈活的小猴子一樣。我們看到溪水的中心有一塊兒大石頭,于是就想跳過去玩,但是離岸邊太遠,擋住了我們前進的方向,沒辦法,我們只好齊心協力,自己拿石頭搭一座橋。大小石頭都派上了用場,大石頭作為路,小石頭作為固定用,不一會兒,一座小橋就搭好了,我們順利地走到了溪水的中心,大家一起歡呼起來。
過了一座長長的吊橋,看到好幾處瀑布和清澈的潭水,我不禁想起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倫送我情”的詩句,古代的人們生活在這樣的美景里,也和我一樣幸福吧?三個小伙伴都有些累了,但是眼看著頭頂上的藍天離我們越來越近,終于爬到山頂了。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可我覺得這句話應該反過來,因為我們上山用了三個小時,下山卻只用了一個多小時。月月的腳有點疼,下山的時候一直跟著媽媽,我和欣欣都比她大,滿心想著下山后到池塘里去撈蝌蚪和小魚,所以沒有休息一直往下走。我們撈了很多蝌蚪,有一些蝌蚪都長了小腿了,爸爸說再過一段時間就快要變成青蛙了。我想起青蛙是農民的好幫手,又是益蟲,就把這些小蝌蚪全部都放生了。
這個端午節玩的非常開心,下次我還要到這個美麗的景區玩耍。
傳統端午節體驗精品 篇7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里,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來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是為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里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粽子呀!
傳統端午節體驗精品 篇8
端午節是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五”通“午”,端午節又名“端五”,另外又稱“端節”,“午日”、重五。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偉大的詩人屈原。相傳在五月初五這天,屈原投汩羅江自盡,人們怕屈原的尸體被咬龍水獸吃了,因而紛紛劃船下江撈救?墒呛铀芗,早已不見屈原的身影了,于是人們往江中投飯團,外系五彩繩,雞蛋等食物,讓蛟龍水獸有東西吃,就不會傷害屈原了,。漸漸地就流傳著在端午節這天要劃龍舟、包粽子的習俗了。
以前的端午節我沒什么印象,可是今年的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端來一盆香噴噴的粽子,一個個清翠清翠的。粽子的形狀有棱形的、四角形的、有肉粽子、也有八寶粽、還有堿粽等各式各樣的?瓷先フ娌诲e。聞著粽子的香味,我饞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個粽子,剝開粽葉,哇!里面包了肉,香菇、小蝦米等佐料,味道一定好極了,我三五口就吃完了一個粽子,接著又拿來一個,媽媽告訴我說,粽子雖然好吃,但不能吃太多,吃多了消化不好,叫我吃二三個就可以了,可是味道太好,我覺得吃不夠,呵呵……
我們一家人圍著吃粽子,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感覺好溫馨!
傳統端午節體驗精品 篇9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边@是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
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后,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人!。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著。突然,觀眾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劃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后,不甘落后。觀眾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著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著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游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里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眾也不甘落后,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著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傳統端午節體驗精品 篇10
一看到媽媽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粽葉,我就知道端午節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后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于紀念屈原的傳說,至于還有什么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才可丟掉。媽媽告訴我說,據老人們講,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里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粽子也并不簡單。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干、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困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像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著雞蛋和蘸糖的甜粽,心里美滋滋的。
傳統端午節體驗精品 篇11
今天是端午節,天氣格外的好,我們的心情也格外的好,因為我們要到爺爺奶奶家去過節。
到了爺爺那里,我看見爺爺正在門上掛寶劍一樣的植物,我連忙跑過去幫忙。那個東西旁邊滑滑的,里面還有肉,形狀是一個比豐少一橫的,真有點奇怪,為什么這兩個橫的東西,其中一個是 斜的,為什么不是平的呢?從爺爺那里得知,原來要這樣是為了驅邪。
“開飯了,開飯了!”不 知誰喊了一聲。我們就一擁蜂窩似地沖出大門,來到桌子上,你爭我搶地夾著自己喜愛的菜吃。忽然,伯伯冒出一句:“我來考考你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我聽了,一下子舉起手來,忘了現在是在吃飯,大家都笑了起來,我也一樣。伯伯看了,笑著說;“那王聰穎,你來說吧。”我聽了,站起來,清了清嗓子,說:“今天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所以端 午節又叫詩人節!薄跋旅婵蓻]那么簡單了,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粽子又代表什么?”伯伯一連提出了兩個問題,可把我們考倒了。這時,表哥王鑫站起來說:“端午節還有賽龍舟,掛艾草等習俗。 而粽子,它的外面是糯米做的,白白的,表示屈原這個人清清白白的,里面的紅棗紅紅的,表示屈原有一顆愛國的心。”“答對,”伯伯摸著我和表哥的頭說:“獎勵王鑫兩個粽子,王聰穎一個粽子。 ”大家哈哈地大笑起來,院子里一下子變得鬧哄哄的。
今天真是又有的吃,又有的學,真是一舉兩得的一頓飯。
傳統端午節體驗精品 篇12
清晨,一陣濃郁的糯米夾雜著粽葉的香味兒把我從夢中喚醒,啊,今天是端午節!
我再也在床上待不住了,一骨碌爬起來,就往飯廳跑去。眼前的景象令我興奮不已,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粽子,有鮮肉粽、火腿粽、花生粽、蜜棗粽、白粽……數都數不過來,真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饞得我直咽口水。
我趕忙坐下來,顧不得擔心冒著熱氣的粽子燙到手,匆匆地剝開一個粽子碧綠的“外衣”,香味兒撲鼻而來,只見一個黃燦燦的飯團就像一個吃飽了的小貓肚子一樣滾圓,把粽子掰成兩半,露出了里面鮮美誘人的肉餡,我再也受不了種誘惑,大喊一聲“吃粽子嘍!”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吃完鮮肉粽,我感覺還沒解到饞,又剝開了一個我最愛吃的白粽,輕輕沾上一點糖,然后大口咬進嘴里,哇!那甜蜜的感覺直浸肺腑,真是絕世精品呀!
真難忘這個粽子飄香的端午節,真希望天天都是端午節啊!
傳統端午節體驗精品 篇13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在這個傳統節日里,有許多習俗:賽龍舟、包粽子……
端午節的由來,是很久以前,有一位詩人——屈原。他很愛國,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人們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來紀念屈原。
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傳來了粽子的飄香。在以前,人們用粽葉包粽子,投進江里,是怕魚吃掉屈原的尸體,讓魚吃粽子,魚吃飽后,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尸體了。
粽子的總類繁多,有甜的也有咸的。有白粽子、肉粽子、蛋黃粽子、豆沙粽子……有小巧的“一口粽”,也有填滿餡料的大粽子。
粽子是用粽葉包的,餡料主要是糯米,包好用繩子系緊,拿去蒸。熟了就是美味可口的粽子。
在端午節,人們用艾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掛在門上。因為端午時節及其隨后的一段時間里,濕熱、溫毒之氣郁蒸,蚊蠅害蟲及細菌活動頻繁且繁殖生長迅速,疫病萌發,百病易從口鼻而入,所以用艾葉等做成香包,可以驅蚊、消毒。
賽龍舟是端午節很重要的一個習俗,在南方很流行。因為很久以前,楚國人很舍不得屈原,變坐船去營救。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賽龍舟來驅趕魚兒吃掉屈原的身體。賽龍舟體現出人們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精神。
在這個端午節,可不要忘了這位偉大色詩人!
傳統端午節體驗精品 篇14
光陰似箭,轉眼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要跟我們見面了。這時候人們紛紛展開紀念活動,比如說:“包棕子、劃龍舟、掛艾草、佩香包、祭屈原等。”看了這些,你們一定想知道我去那里了吧,哈哈,我暫時保密,等會兒再跟你你們細說。
“哦”我打了一個重重的哈欠,睜開惺忪的眼睛,看了看日歷表,把我給驚呆了。原來今天是端午佳節,我和媽媽昨天約好一起去北流看望爺爺和奶奶。我起床后,發現媽媽在做早餐,我就趕緊過去跟她說話。
“媽媽,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好吧,問什么問題!
“你能回答我今天是什么節日嗎?”
“嗯……對了,今天好像是端午節!
“完全正確!
“我還想問你一個問題,可以嗎?”
“可以,問吧!
“今天去那里?”
“嗯……對了,去北流看望爺爺和奶奶!
“好的,我答應你?禳c,我肚子餓了!
“好的。”
我跑回電腦房,開始看起我的六一禮物《淘氣包馬小跳》了。
過了幾分鐘,媽媽煮好了早餐了,我趕緊往餐桌上看了看,我夸媽媽說:“真是色、香、味懼全啊!”吃完早餐后,我問媽媽:“我們什么時候去?”媽媽說:“到十點鐘我們按時出發!”
到了十點,我和媽媽把所有的東西準備好后,便坐上摩托車,開車了。突然,一個坑把我們都彈了起來,還好彈的不算高,不然的話我們的命就回沒了,我望了前邊,發現到處都是泥坑,根本沒有平地,我和媽媽都抱怨為什么政府不修好這條路,本來是一個小時的路程,現在變成了雙倍的路程,而且油也浪費到了極點。
“終于到了。”我和媽媽都嘆息著,我熟練地打開奶奶家的大門,讓媽媽把車放進去。當我走進屋子里,看見奶奶的時候,只見奶奶一把抱住了我。爺爺也非常高興,不停地問我吃不吃這個,喝不喝那個,簡直高興死了。
可是對于我來說,端午節最好的品味就是吃棕子啦。奶奶一看見我要棕子就立刻端來了一碗剛出爐的棕子給我,我說了聲:“謝謝”。而奶奶卻說:“不用謝。”我吃完那完棕子后,覺得太好吃了,還想吃一碗,沒想到奶奶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又給我端了一碗。我吃完后,覺得非常舒適,就津津有味的看起電視來。
傍晚,涼風習習,在晚風的護送下,我們要回容縣了。爺爺、奶奶在門口向我道別,好像舍不得我走,我們在一陣“再見”的聲音中坐上摩托車回容縣了。
這是我過的最特別的端午節,因為我從來沒有那么開心了。
傳統端午節體驗精品 篇15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聽老輩講,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
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愛國功臣,叫做屈原。屈原不僅是重臣,還是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詩人。當時,七國鼎立,數秦國,也數秦國野心,要一統天下。當時楚國國君制國無道,防御不行,很容易被打敗,自然成了首選。這一點,才思敏捷的屈原早察覺到了,便上書楚王,希望國君加強防御,不讓秦國的陰謀得逞,楚國國君不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認為屈原瞧不起自己制國,把屈原調到汨羅去,屈原很傷心,很委屈,自己好言相勸國君加強防御,國君不但不聽取意見,還當成惡意。終于,屈原忍不住了,在6月22日跳江自盡了。水火無情,屈原一下子被滔滔江水吞沒了,百姓知道屈原是個好官,于是下江開船,紛紛搶救屈原,可這怎么撈的到?當時人們說水里有蛟龍,會吃了屈原的尸體,蛟龍吃飽了就不吃尸體了。以后,百姓把屈原自盡的日子叫端午節,每年的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劃龍船,祭奠屈原。端午節就是這樣來的。
記得小時侯,端午節,我隨父母去外婆家,當時外婆家那里端午節比較昌盛,幾乎每年都要劃龍船。今年也不例外。
當時,我家大舅舅身強力壯,也參加了劃龍船比賽。
天下著小雨,我吃著黃澄澄香噴噴的糯米粽子,坐在老爸肩上,放眼一看,才知道我們夾在人群里。那大大小小成千上萬把五顏六色的雨傘,成了一道奇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時,我才知道,觀眾是有多少,——數不清;并把大江兩岸圍了個水泄不通。
江上,遠遠的只見八條三丈多長一米寬的龍舟,停在江中,每條龍船上各有十八人,一人在龍頭擂鼓指揮,一人在船尾掌舵,中間十六人,分列龍舟兩側。每條龍舟就是一個獨立團隊,每個團隊著裝整齊,隊員個個生龍活虎。比賽開始了,八條龍舟,象離弦之箭,隊員們跟著鼓點的節奏,揮舞著船漿,喊著整齊雄壯號子,“一二、一二、一二……”龍舟越來越快,八條龍舟齊頭并進,爭先恐后,象八條鮫龍爭奪東海明珠。一轉眼,一條黃龍飛躍過終點,比賽結束。所有觀眾一齊鼓掌。比賽真精彩呀!
我愛劃龍舟,我愛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