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趣味活動心得體會(精選5篇)
參加趣味活動心得體會 篇1
今年春季,我們全校同學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趣味運動會。在舉行前,運動員們都做了充分的準備。首先開始的是兩人三足行比賽,運動員們把兩個人的腿綁在了一起,然后裁判的哨子一吹響,,我們的比賽便拉開了帷幕。“加油!加油!加油!……”其他人為自己的隊友加油助威。
接下來是投擲壘球比賽。同學們有的投準了2個,有的投準了3個,還有的投準了4個,每投準一個,我們就像裝了彈簧的玩具娃娃,一蹦三尺高,還不住地為運動員們歡呼。然后,是保齡球比賽。我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看到有些同學都能打倒兩個瓶子。輪到我了,我緊張的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子一樣砰砰直跳,可是我一個瓶子也沒打倒,我的心里沮喪極了。
最后,是奧運火炬傳遞,運動員們像脫韁的野馬,大步跑起來。這次運動會使我得到了鍛煉,我一定要多運動。
參加趣味活動心得體會 篇2
今天天氣晴朗,我去觀看了在我們學校舉行的一場成人“迎奧運趣味運動會”。參加運動會的運動員真多呀,有街道的、鄉鎮的,可熱鬧了。
運動會比賽的項目也很多,有“旱地賽龍舟”、“袋鼠跳”、“三人四足”等等,但都突出的是一個“趣”字。看這邊正在舉行的是“旱地賽龍舟”,只見三個運動員為一組站成一隊,三只左腳一起踩在一塊長長的板上,三只右腳踩在另一塊長長的板上,就像踩在雪橇板上一樣。(那板是加工過的,腳可以套進去)。“預備,開始”只聽裁判員一聲令下,運動員齊心協力向終點沖刺。哎呀!不好,那邊的一組因為步調不一致,來了個人仰馬翻,惹得周圍觀看的人哄堂大笑起來,笑得我都直不起腰來。
哎?那邊也傳來了一陣笑聲,我快去看看......這里正在舉行的是“三人四足”,所謂“三人四足”就是三個隊員并排站成一列,中間一名隊員的兩只腳分別與相鄰隊員的左右腳綁起來,“一二一”齊步向前走。看那一組,不知是沒配合好,還是心太急,三個人齊刷刷地倒在了地上,起也起不來,又一陣哈哈大笑。看了這個不一樣的運動會,我想:不管做什么事,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這樣才能成功!
參加趣味活動心得體會 篇3
成都義工聯開展了主題為“這個冬天不再冷”的關愛甘洛縣貧困山區兒童的公益活動,旨在通過凝聚社會愛心,傳遞社會溫暖,以實際行動幫助到甘洛縣的貧困兒童,
大型公益活動總結
。自活動開展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及大力支持。許多熱心人士捐款捐物,更有許多社會團體聯系到成都義工聯,希望可以共同開展活動,以幫助貧困兒童,此次“大愛在甘洛”公益活動系“這個冬天不再冷”關愛甘洛的系列活動之一,由成都市義工聯合會和LP7團隊共同合作開展。
一、活動時間
20xx年3月3日、4日、5日。全程3天。
二、活動人員
參加此次活動的義工共計20名。
成都義工聯(5名):李娛(隊長)、李力、李毅城、李星宇、蒲紅軍。
LP7團隊(15名):陳東(隊長)、馮琪、李峰、傅霞、黃俞玲、袁新鵬、李建國、劉小林、代曉燕、曾黎、陳晶晶、傅麗雅、張小玲、蔣彤、何玲林。
三、捐助對象
1.甘洛縣兩河鄉尼覺村小學、俄洛村小學、金星小學、兩河鄉中心校的師生。
2.尼覺村小學與俄洛村小學共計學生17名,1名教師。
3.金星小學有6名學生。
4.兩河鄉中心校有學生105名。
四、捐助物資
1.所有幫扶物資和活動費用均由LP7團隊無償捐獻和贊助。
2.捐贈物資包括:書包、文具、體育用品、少兒圖書、工具書、新衣服等,總價值約4萬元。
3.物資捐贈清單:
1.文具類:
書包150個,卷筆刀150個,鋼筆150只,橡皮擦300個,鉛筆600只,文具包150,水彩筆150套,膠水150只,本子1800本,地球儀5個,世界、中國、四川地圖各5套。
2.衣服
新秋裝50套,冬裝52套,襪子120雙。舊衣服100件。
3.文體類
籃球10個,排球10個,跳繩20付,羽毛球拍10付,打氣筒、羽毛球、手電筒等若干,
4.書籍
新書400本,舊書1000本,字典50本
5.通訊類
愛普達新手機1部
6.現金類
為中心校安裝籃球架2200元
給郭老師補助1000元
給俄洛村支部贊助500元
五、活動流程
此次活動為期3天,這3天,對團隊中的每一個義工來說,收獲的感動遠遠大過當初的付出。
3月3日:
09:00-10:00:9——大家準時在比華利國際城集合,將所有物資裝車。
10:00-18:00:10——準時出發,開始了這次愛心之旅。歷經八個小時的車程,晚上6點,所有人員終于順利抵達甘洛縣城。部分義工在途中出現輕微的高原反應。
20:30-22:30——預備大會。所有義工梳理第二天捐贈儀式的流程,排練手語舞蹈,人員分工,細化每個環節,力求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我們的愛心。
3月4日:
07:30-8:30——準時出發,前往田壩鎮,與中心校周校長碰頭。
08:30-09:00——集體吃早飯,當地的特色,榨榨面,蕎面做的。
09:00-10:00——前往兩河鄉中心校。經過一個小時的顛簸,10點多鐘到達了中心校。
10:30-11:30捐贈儀式。經過十多分鐘的場地布置,物資分類,捐贈儀式于10:30正式開始。周校長,義工聯代表、LP7團隊代表分別講話,給孩子們送上問候與鼓勵。和孩子們的互動持續了一個小時左右,期間,義工與孩子們相互介紹,和他們聊天,為孩子們表演手語舞蹈,發放新書包和衣服,捐贈圖書,散發糖果,并收集孩子們的心愿,放進許愿箱,鼓勵他們為自己的 理想而努力!
11:30-12:30 ——午飯時間。所有義工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孩子們,下午還要前往條件更為艱苦的俄洛村。
12:30-14:00——前往俄洛村小學。所有義工吃完午飯,重新整裝出發,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山路,下午2點多,顛簸到了俄洛村。
14:00-16:30——給孩子們發書包,發衣服,教孩子們背誦古詩,與他們聊天。村長非常熱情好客的接待了我們,義工們集體前往村長家里做客。
16:40-18:30——踏上了回程之旅。晚上6點半,順利回到甘洛縣城。
3月5日:
早上9點,返程,下午5點回到成都。
此次活動,完成的很順利,活動當中分工明確,開展有序,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愛心傳遞到了每一個孩子們的手中和心中,讓他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懷與溫暖,相信這點點滴滴的溫暖會一路伴他們前行!
當我們把書包送到孩子們的手中,看著他們羞澀的眼神,靦腆的笑容;
當我們輕輕拉起他們的手,看著他們眼中的淚花……
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充盈著一份堅定——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們愿意用愛溫暖,用情陪伴,只因那些可愛的孩子。
參加趣味活動心得體會 篇4
手中拿著筆,心情無比沉重,不知該從何寫起.心中不斷地浮現著那一張張令人發指的圖片,耳邊不時響起那撕心裂肺的呼救聲;那痛徹心肺的哭泣;那歇斯底里對親人的呼喚……
這就是災難,僅僅這兩個字就可以讓所有人恐懼,更別說災難真正降臨在我們身上的時候.災難包括許多種:自然災害,比如,地震、火災、臺風、泥石流等.早在古代,人們沒有防范意識,不知如何來防范,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人們懂得用科學道理保護自己,提前預測災害,減少生命危險.本文將告訴大家怎樣用科學的方法來防震減災,保護自己,保護家園.
據調查,全國有許多地方發生大地震,如:1975年遼寧海城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20__年汶川地震……如此多災害,損傷慘重,特別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萬人死亡和受傷.
其實,有些災害是可以預防的.地震發生前,會有些預兆.比如正在冬眠的蛇會涌出洞外;蜜蜂會驚飛、逃竄;狗會狂吠,還有一些家畜會出圈,到處竄跑;螞蟻成群結隊搬家……這些預兆可以讓人們提前知道將發生地震,以防在先,及早撤離.地震發生了并不是就必死無疑,其實,還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壓在廢墟的底下,這時候,你不要盲目亂動,要冷靜,先把手抽出來,慢慢地挪動廢墟,先保持呼吸順暢,在找一些堅硬的木棍或鋼筋撐住身邊的廢墟,以防發生余震,再找旁邊有沒有食物或水.如果發生地震時你在家里,必須馬上鉆到堅固、并且沒有倒塌的小房間中躲避,以免砸傷.在商場發生了地震,要避開玻璃柜,避開貨物、廣告牌、燈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車內,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穩住重心,扶好扶手.
其他自然災害不像地震一樣不可避免,有時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不止自然災害,還有人造災害.如火災、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類自己砍伐樹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所以,我呼吁大家做好以下幾點:
1、 保護森林,種植樹木,保護水土.
2、 工廠不要排放太多廢氣 .
3、 要保護臭氧層,適當開汽車 .
4、 要多學防震、防災方面的知識,有防范意識.
5、 節約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6、節約用電.
為了我們的明天,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讓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參加趣味活動心得體會 篇5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為農民設立的節日。為什么要設立這樣的節日,起碼有四重深意。
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三句話精準詮釋了“三農”工作的重要性。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雷打不動為“三農”而出,僅此,就足以顯現黨和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而設立這樣一個節日更是為了進一步強化“三農”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營造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
飽含了全國上下對農民群體的深情祝福。教師節 護士節 記者節……針對一個群體而設立的節日,代表的往往是對一個群體的祝福。今天的農業 農村農民與過去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種“農民=種地”的單一模式早就一去不復返。種養殖 做電商搞加工,今天的農民條條大道通豐收。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就是要提醒全國上下不要忘記農民的偉大創造和艱辛付出,深情祝福廣大農民大豐收大增收,過上越來越幸福的美好生活。
高高樹立新時代農民的尊嚴感 榮譽感。民以食為天,不論社會怎么發展,“農業 農村農民”的重要地位不僅不會改變,而且只會加強——因為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里,永遠有放心糧食新鮮蔬菜以及其他由“農民造”的生產生活必須品。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就是要高高樹立新時代農民的尊嚴感榮譽感,提升億萬農民的幸福感 獲得感。
鮮明傳導興農助農富農的使命責任。“中國農民豐收節”強調的是“豐收”,那么農民的豐收何以才能實現?顯然要靠各級各部門切實扛起興農助農富農的使命責任,唯有真抓實干,帶領廣大農民奔富路,抓好產業發展,打好脫貧攻堅戰,聚力鄉村振興,才有可能實現大豐收大增收。也只有各級各部門盡到應盡之責,履行應盡使命,才能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交出“豐收”的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