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個人心得體會怎么寫(精選3篇)
2023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個人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1
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這是對脫貧攻堅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所處位置的準確判斷。越是任務艱巨越要迎難而上,確保到20__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是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的需要,更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體現。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需要,也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基礎和前提。習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他還指出,新中國成立前,我們黨領導廣大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讓廣大農民翻身得解放。現在,我們黨就是要領導廣大農民脫貧困、奔小康,就是要讓廣大農民過上好日子。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不是社會主義。
但是消除貧困依然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中國之所以取得扶貧減貧歷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建立了完備的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形成了高效的扶貧開發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保持經濟健康平穩發展,為大規模減貧奠定堅實物質基礎;堅持把扶貧開發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分階段明確減貧目標、扶貧標準、專項規劃;堅持精準方略,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應扶盡扶;黨的領導貫穿全過程,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扶貧;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這些成功經驗,深刻彰顯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當前世界形勢日趨復雜,中美貿易戰日漸膠著,全世界又爆發新冠疫情,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尤為艱難。據國際媒體報道隨著新冠疫情的出現,世界經濟不斷萎縮,全球經濟將進入衰退期。無論情況如何,全球貧困狀況可能自1990年以來首次增加,可能把一些國家推回約30年前的貧窮水平。在疫情發展最嚴重的情境下,全球極端貧困人口將增加4.34億。中國作為此次全球戰疫的先鋒隊,首戰告捷,交出了滿意的答卷,4月8日武漢解封,全國各行各業快速進入復工復產階段,國內經濟全面復蘇,勤勞的中國人民又讓中國這臺超大型機械重新啟動并穩穩地向前推進。
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我們要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擔當,只爭朝夕、真抓實干,為20__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奮斗。
2023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個人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2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眼界決定高度,創新決定廣度,思路決定出路,勇氣決定舉措,擔當決定成效。只有“跳出看,走出朔州看朔州,對照看,對比湖州看朔州”,才能準確客觀的發現我們的不足和短板。作為一名基層鄉鎮黨委書記,如何創造性地貫徹好、落實好市委六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在加快實現“鄉村振興的特色區和踐行“兩山”理論的示范區”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在黨紀法律范圍內主動破除制約鄉村發展的條條框框,為創新松綁、為發展撐腰。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全方位反思以前在農村農業工作方面的不足和問題,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探討鄉村振興瓶頸的舉措,把討論活動變成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的過程,用討論的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要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為鄉村振興想辦法,不為不作為找理由的濃厚氛圍,樹立為干事者擔當,為作為者負責的正確導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結合現場教學所去村莊,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這恰恰是我們工作的一大短板,我們的習慣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發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規的學習培訓和宣傳力度,提高執行者的業務素質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讀政策的能力,創造性地提出貫徹落實政策的細則或舉措,讓政策更接地氣,更服水土,而不是機械教條式的執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變成謀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據,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政策變成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力。
2023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個人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3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考察期間,他實地考察革命老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發展情況。這展示出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視。中部六省是脫貧攻堅重要地區,目前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中部六省除了做好脫貧攻堅、保證如期脫貧以外,還要考慮將脫貧攻堅工作與鄉村振興工作進行有效銜接,在穩定脫貧質量、防止返貧的基礎上,做好鄉村振興,特別是產業振興工作,進而促進中部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對于如何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銜接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從工作體系看,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形成的工作體系應該繼續持續下去。在脫貧攻堅時期,不少地方形成了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工作體系,可以進行參考,用到鄉村振興工作中,包括責任體系、動員體系、考核體系、治理體系等。從邏輯上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是一脈相承的,打好脫貧攻堅戰,為貧困地區實施鄉村振興創造了有利的物質、技術和社會基礎,而鄉村振興作為國家戰略,無疑也包括貧困地區,要一張藍圖繪到底。
二是從工作內容看,在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除了極少數需要兜底保障的貧困人口外,各地需要將工作內容及時地轉移到以下幾個方面:在產業興旺方面,應從對貧困戶的產業扶貧轉到縣域內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上來,并將產業興旺與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結合起來,對貧困戶的扶貧,可以從產業扶貧轉向產業帶貧,使產業興旺的結果不僅惠及到貧困戶,也惠及到全體農戶,從而達到生活富裕的目標;在生態宜居方面,在做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做好環境的綠化和美化,解決農村的各種污染問題;在鄉風文明方面,在強化黨建引領村莊治理的基礎上,挖掘和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和下鄉,將先進文明、先進技術、先進經濟形式引入到鄉村振興中,進而實現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在這個轉換過程中,還要注意適當修復因脫貧攻堅過程中出現的村莊間和農戶間的現實和心理不平衡,從而實現村莊和縣域的持續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