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雷鋒在1959心得體會(精選5篇)
觀雷鋒在1959心得體會 篇1
周五下午,公司組織去看了電影《雷鋒在1959》,電影是在小時候常去的蓓蕾電影院看的,地方還是老地方,電影雖然是新電影,但同樣是小學里經常看的愛國主義教育片。盡管如此這部電影看下來還是有很多不同的感受。
首先是今天來看學雷鋒電影。這天并不是學雷鋒日,為什么要看學雷鋒的電影呢?這樣說我們似乎自己掉入了形式主義的陷阱之中。我們現在很多的事情都是這樣,來時氣勢洶洶,熱火朝天,之后便“門前冷落車馬稀”,再沒有人關注,等到來年的這個時候再來一次,進入了這樣“一年一度的節日狂歡”的怪圈。其實難道只有植樹節需要植樹?只有教師節要尊重老師?只有勞動節要勞動?(其實勞動節還是放假的)顯然不是。“學雷鋒日”只是一個普通的日子,和一年中其他每個日子一樣普通,而雷鋒精神的重要內涵也就是在每個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日復一日努力工作,做出不平凡的事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天都是“學雷鋒日”,雷鋒精神天天要學,每天我們都要向前輩看齊,做好自己的工作,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其次是54年之后再來學雷鋒。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中國正快速走入經濟全球化的信息時代,相比于雷鋒所在的時代,我們現在真的是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有些東西是不變的,比如我國仍處于并將繼續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沒有變;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短缺的國情沒有變;中華民族吃苦耐勞、辛勤勞動、互幫互助、和諧包容的優良傳統沒有變。大浪淘沙,雷鋒精神經過半個世紀的洗禮,他的一些事情的做法在當前的現代社會可能顯得落伍,但其核心本質任然歷久彌新,仍然是合乎時代的發展的。我們學習雷鋒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將其放在新時代的背景中,在工作生活中以之為指導,結合新的技術,新的方法,解決新的問題,這樣的學雷鋒才是與時俱進的。
最后是在不同的崗位上時間學習雷鋒。電影中雷鋒在焦化廠工作,條件很艱苦,工作很繁雜很困難,但雷鋒那真是螺絲釘精神,哪里需要往哪里去,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放到今天,社會在發展進步日新月異,有千千萬萬個不同的工作崗位,這些工作崗位其實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在為國家和社會的進步付出自己的努力。如果說整個國家和社會是一臺車,方向盤固然重要,但如果少了螺絲釘,同樣沒法順暢運行。反過來說,我們即使目前是在一個很基礎的崗位上工作,同樣要努力實踐雷鋒精神,把手邊的事做到最好,成為一顆完美的、不可或缺的螺絲釘,同樣是實現價值的一條途徑。
在新的時代學習雷鋒,要結合新的實際情況,實踐永恒的精神,我想這就是這部電影傳遞給我的精神。
老李說和農民無貴賤之分,說的也是這個理吧?
“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勵志歌曲一直被我們一代一代人傳唱。雷鋒,是一個名字,更是一種精神。他的行為讓我們無時無刻都在緬懷他,他的奉獻更讓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學習他。
今天,社區組織了我們觀看電影《雷鋒在1959》,這部電影跟我們以前看的不太一樣,是由八一電影制片廠特別推出的一部展現當年真實雷鋒的一部電影。
整個電影院坐無虛席,在觀看完《雷鋒在1959》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雷鋒同志離開我們已經半個世紀了,在這半個世紀里,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富強、民主、文明、獨立,這都是對當今中國的真實闡述。試想當年,1949,中國這個被蹂躪,欺負的國家剛剛擺脫列強的奴役,走上獨立的道路,但是面臨的那是一片荒蕪,饑餓。物質極度匱乏,這就是雷鋒的年代。他沒有魁梧的身材,沒有英俊的相貌,但他有一顆熾熱的心,一顆愛國,愛毛主席的心。在弓長嶺焦化廠的145天里,他跟著徐師傅,從不被認可,到另眼相看,能被這位有著上甘嶺戰役走出來的老兵贊賞的小個子,是雷鋒不服輸,不怕苦,有愛心,努力向上的真實寫照。雷鋒對工作,對國家的財產從來都是不計較個人得失。為了保護用于建造廠房的水泥不被大雨淋濕,雷鋒帶領大家積極搶救,硬是冒著大雨把能遮蓋的東西都給這些珍貴的水泥給蓋好,雷鋒甚至把自己睡覺的被子都拿出來蓋到水泥上。這就是雷鋒的精神,他從不考慮自己個人,為他人,為國家,總是付出一切,這也是這個在舊社會被欺凌壓迫的孩子被新中國救出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社會的一種方式。
如今,我們生活在新社會,沒有了戰爭,沒有了饑餓,沒有壓迫,社會法制建設不斷健全,我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從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一點一滴積累來的。所以,我們要把雷鋒精神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把雷鋒當做榜樣,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堅持不懈,帶動周圍的人,要不斷發掘身邊的活雷鋒典型,通過典型的力量,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學雷鋒的隊伍中來,讓雷鋒精神永遠充滿活力。
觀雷鋒在1959心得體會 篇2
雷鋒,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助人無數。他是好人的代名詞,他的《雷鋒日記》令無數讀者為之動容,他的精神更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6月19日,我按學校黨支部的要求,在線上觀看了電影《雷鋒在1959》。該電影主要講述的是雷鋒從鞍山來到遼陽弓長嶺焦化廠投身建設的142天中發生的故事,影片反映的是雷鋒由農民到工人再到人民子弟兵的成長歷程。觀看完電影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部電影無論是從藝術感染力、思想穿透力或者是電影內容來看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電影。
觀影過程中,我數次落淚,就是因為該電影在思想穿透力的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初到焦化廠時,雷鋒是一個個子矮小的19歲青年,不討師傅喜歡,然而他不服輸、不怕苦,他認真工作,最后讓這位從上甘嶺戰役中走出來的老兵贊賞有加。雷鋒對工作、對國家的財產從來都是不計較個人得失。影片中焦化廠為了造廠房,運來了一批高標號水泥,這個水泥在那個年代是非常珍貴的。然而,半夜一場大雨差點毀了這些水泥,雷鋒第一個發現,他帶領大家積極搶救,硬是冒著大雨把能遮蓋的東西都給這些珍貴的水泥改好,甚至把自己的被子都拿出來蓋到了水泥上,水泥被拯救了,雷鋒卻徹底病倒了,即便這樣,雷鋒還對他的工友說:被子哪有這些珍貴的水泥重要”,這就是雷鋒,一個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好工人。最讓我感動的是雷鋒入伍那一段。國家號召青年積極入伍,保家衛國,雷鋒積極報名,入伍體檢分甲乙丙丁四個等級,然而他的體檢離丁級都達不到。焦化廠的徐書記是一個惜才之人,他不愿意放雷鋒走,當他知道雷鋒身體不達標不能入伍后,說:雷鋒雖然體檢丁級不到,但我這里,他是甲級中的甲級!觀影時我想一名員工做到讓領導不想放的地步,可見他多受到領導的認可與重視,也體現出了雷鋒在工作中有多努力。即便在深知自己身體不達標,無法入伍,雷鋒也依舊不放棄,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最后,他的釘子精神,他的工作精神,他的好學精神,使他終于說服了征兵的領導,順利當上了一名士兵,完成了他的夢想。
今天,離雷鋒同志去世已有50余年,雖然時代已變,但是雷鋒精神不斷相傳。雷鋒不僅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更是一個道德的符號,精神的象征,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磨滅,相反,他已經化為中華民族的道德標桿。我作為一名黨員,要以雷鋒精神為引領,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工作能力,愛崗敬業,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為建設富庶美麗文明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觀雷鋒在1959心得體會 篇3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這是一首我們很小就耳熟能詳的歌,也是從小就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雷鋒的事跡更是從小就聽起。但是對于雷鋒樂于助人的感受卻并不是很深刻,似乎雷鋒短暫的一生中,就是不停地做好事,他值得大家學習的也是做好事而已,在本質上對雷鋒精神的認識其實還是局限于“做好事”。觀看電影《雷鋒在1959》后改變了我這個想法,我發現年僅十九歲的雷鋒,其實具有大智慧。
影片講述了雷鋒由農民到工人再到人民子弟兵的成長歷程。1959年8月20日,雷鋒從鞍山來到條件艱苦的遼陽弓長嶺焦化廠投身建設,在焦化廠的145天里,他跟著徐師傅,從不被認可,到另眼相看,他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師傅對他的信任,同時也感染了其他的同事。最讓我感動的是雷鋒入伍那一段。雷鋒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報名參軍,但是,他的體檢連入伍體檢甲乙丙丁四個等級中的丁級都達不到,甚至工廠領導也不支持他參軍。然而,他為了實現軍人夢想,想盡辦法,軟磨硬泡,終于打動他的師傅,說服了征兵的領導,順利當上了一名士兵,實現夙愿。他的執著堅守和不懈追求讓我為之感動、敬佩。
在這個90分鐘的影片里,我看到最多的是雷鋒的熱情和執著,這份熱情和執著深深地感染了我。以往,雷鋒給我的印象是無私奉獻、樂于助人,這部影片,讓我看到了熱情執著、愛崗敬業的雷鋒。在雷鋒眼里,沒有無意義的事情,也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正如雷鋒自己曾說過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是雷鋒同志的價值觀,他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愛支撐著他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對待每一件事情熱情執著,對每一個人包容友愛。看了這部影片,我對雷鋒精神有了更加切身的體驗,雷鋒精神其實有著非常全面和深刻的內涵,包涵著熱愛生活、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助人為樂、服務人民等積極向上的精神。所以,雷鋒不僅僅是一個人,它是一種時代精神,具有穿越時空的無窮魅力,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是全黨全社會共有的寶貴精神財富。
看完影片,我深深地體會到雷鋒的可親可敬、雷鋒精神的偉大不朽。雷鋒雖然已離開我們,但雷鋒精神永存,我們要以雷鋒精神為引領,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工作能力,不管身處什么崗位,都要勤勤懇懇、愛崗敬業,從小事做起、堅持不懈,為奉獻社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觀雷鋒在1959心得體會 篇4
他出生于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的一個貧窮家庭里,7歲變成了孤兒;他1940年12月18日出生,卻與1962年8月15日意外去世;他只活了22個年頭,卻被人被稱贊: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他是人民解放方軍戰士,是平凡而偉大的士兵,是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的道德光輝的閃耀人物。
他就是被毛主席題詞要學習的榜樣——雷鋒
暖春三月,雷鋒的實際撒遍了沒一個街角巷口,雷鋒的精神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雷鋒的“螺絲釘”品質家喻戶曉,感染著每一個善良的人。也許雷鋒的事跡是可以復制的。但雷鋒那顆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心卻無法復制。雷鋒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可他的靈魂尚在人間,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去學習。
學習雷鋒,做有道德的人。這是一個倡導,卻并不是一項任務。有些人知道雷鋒的感人故事,卻從不無做好事;有些人只在聽過雷鋒這個名字,卻默默無悔的在做像雷鋒一樣的事。“人之初,性本善”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過《三字經》的這句,意思應該就是人在剛出生還很小的時候,沒有受到外界的熏陶,本性是善良的。每當讀完這句話是,我心里總是會想:是環境污濁了人的思想,還是人污濁的環境的好壞。
學習雷鋒,做有道德的人。再次寫出這句話,腦海里空白了許久……接二連三的又涌現出一個個當代雷鋒:肉串慈善家阿里木江·哈力克,熱情公益的“90后”大學生麻袋哥們,用愛托起生命的最美媽媽吳菊萍……這些人原本沒有法律義務去做那些事,即使在做過之后也不一定被人知道、稱頌,甚至會被認為“不正常”可他們得到的卻在指引著,閃爍著人性的光輝,可能在他們眼中,這只不過是些舉手之勞、力所能及、本能反應、不值一提的小事。就像雷鋒一樣,在做自己認為的小時,一件件平凡的小事,為社會增添動人的風景。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不是一滴水,你會放棄對土地的貢獻么?如果你不是一線陽光,你會忘記對光明的追求么?你只是社會中的一個人,你是否還留有雷鋒一般的道德?
學習雷鋒,在幾十年前曾有他用陽光一般溫暖了我們,那么在幾十年后的現在,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不一定要時時刻刻的做好事,而要在心里樹立這樣的想法:別人如果需要我,我就該義無返顧的幫助他們。幾十年前的世界里,只有一個叫雷鋒的榜樣時時刻刻溫暖身邊,但只要我們人人都有這樣的想法,相信在未來會滿世界都是雷鋒的繼承者在用比陽光還溫暖的心靈裝扮這個社會。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雷鋒精神值得我們傳承下去,雷鋒的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一起用行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讓道德無限的延長。
觀雷鋒在1959心得體會 篇5
雷鋒,一個名字,更是一種精神。他的行為讓我們紀念他,他的奉獻更讓我們學習他。每一年的學雷鋒活動都會使我們對“雷鋒精神”有新一層的認識,他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件事都被我們記住,因為那是每一個人的行為準則。
雷鋒是一個團結集體,服從集體的人。我們在集體中生活學習的學生,要學習他這一點。同學們敢于為集體出力奉獻,培養自己的責任感,跑操時的整齊步伐,喊口號時的響亮聲音,,衛生掃除時的積極踴躍,紀律嚴明衛生清潔,每個同學都為集體作著貢獻。
雷鋒用年輕短暫的生命說明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句話的含義。雷鋒堅守崗位,為人民服務,樂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哪里需要幫助那里就有他。我們在學雷鋒活動中更要發揚了這種精神。同學打掃衛生;彎腰撿垃圾,為學校環境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互相幫助補習功課,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雷鋒精神,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正義、勇敢、奉獻、節約,我們要學習他,也不僅是做一件或兩件好事,而是體現在時時刻刻。學雷鋒活動永遠沒有停止,我們會把他作為生活和學習的榜樣,永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