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堂好課》觀后感學習心得及感悟(精選5篇)
2023《一堂好課》觀后感學習心得及感悟 篇1
文物沒有時間界限,你也可以共造民族的“珍存”
一位來自阿塞拜疆的留學生王宏偉向單霽翔院長提問:“我們身邊有哪些東西在一百年以后可以成為文物呢?”
《一堂好課》展示了一張在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克林頓博物館里陳列的圖片,那是1997年6月30號晚上到7月1號凌晨北京高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廣場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的瞬間記憶,當時還是大一學生的黃曉明,被定格在了圖片的中央。某種程度上,他的形象就成了文物的一部分。
“在今天,文物已經(jīng)沒有一百年這個界限了”,單霽翔院長告訴大家,“比如剛剛結(jié)束的國慶大閱兵和重要的一些展示內(nèi)容,就已經(jīng)就進入了博物館。所以,我們身邊只要是人們杰出的具有歷史的、科學的、藝術(shù)的價值的東西,就能夠成為我們留給未來的文物!薄兑惶煤谜n》借此鼓勵觀眾悉心收藏我們和國家、民族重要時刻發(fā)生交集的記憶,當很多人的記憶集合起來,就會成為我們?nèi)w國人的共同珍存。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而處在火熱時代的我們,又何嘗不是歷史的畫中人?在這節(jié)好課上,單霽翔院長不僅講述了古老的故宮是如何敞開古老的懷抱擁抱年輕的觀眾,更分享了很多近在眼前的珍藏,是如何在短短幾十年間被人們用智慧和汗水鍛造的。
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科研團隊長期扎根的安江農(nóng)校雜交水稻紀念園,作為隆平精神和雜交水稻研究歷程的大型物證,于20__年進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見證“黑油山會戰(zhàn)”時期石油工人工作生活場景的克拉瑪依博物館,記錄著我國石油工業(yè)起步之際的奮斗歲月;郎平和她的隊友們是從福建漳州的訓練基地走向世界拿下“五連冠”的,為了紀念和弘揚女排精神,當?shù)匦藿酥袊膨v飛館……正如《一堂好課》所分享的,“只要你肯努力,你終將是歷史的見證者,同時你也會被歷史給記錄下來!
當更多的民眾和文化遺產(chǎn)發(fā)生交集的時候,才會從內(nèi)心深處真切地感受到我們和我們的祖先一樣,都是這塊土地真真正正的主人!昂谜n班主任”康輝說:“只有我們的文化活著,我們的民族才活著,我們每一個人才真正活著。”
透過《一堂好課》打開的這道大門,許多年輕的觀眾第一次意識道:“我們不僅有義務保護好、傳承好祖先留給我們的文物,我們也有使命去創(chuàng)造、去延續(xù)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為其注入生生不息的能量!
2023《一堂好課》觀后感學習心得及感悟 篇2
過去,以《國家寶藏》為代表的文化節(jié)目告訴我們,文物的價值在于讓我們“知來處,明去處”,它們佐證著我們歷史文化的進程,滋養(yǎng)著我們血液里的文化基因,賦予了我們以底氣和力量。這次,單霽翔院長更進一步開講文物和社會生活、和現(xiàn)代個體的密切關(guān)聯(lián),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文物的保護者、見證者甚至是創(chuàng)造者。
截至20__年7月6日,中國世界遺產(chǎn)已達55項。我國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chǎn)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每一個中華兒女,都驕傲于我們擁有長城、故宮、秦始皇陵兵馬俑、敦煌莫高窟這些燦爛的文化遺產(chǎn),擁有泰山、廬山、青城山、峨眉山、五臺山、武夷山、黃山這些壯麗的名山大川。今年,“良渚古城遺址”被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使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故事傳遍了世界各地,也更加增強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文物工作的重大突破背后,離不開一大批文物工作者的努力奔走。在本次課堂上,單霽翔院長分享的一則關(guān)于貴州省黎平縣地坪鄉(xiāng)風雨橋的故事,讓大家集體陷入了另一重深思。
20__年夏,暴雨誘發(fā)山洪,沖垮了有著120多年悠久歷史的風雨橋。就在橋倒塌的時刻,在場的124名侗族小伙子紛紛地躍入了洪水,拼死打撈。歷時三天三夜,他們從貴州一直打撈到廣西,并且告訴沿途村莊的村民,上面漂下的木材是我們家鄉(xiāng)的風雨橋,我們要把它們運回去。后來,在政府的組織下,他們將撈回的構(gòu)件運回了地坪鄉(xiāng),一清理,二十八根大木構(gòu)居然一根都沒有少,73%的風雨橋構(gòu)件回到了原地,使這座橋得以重建。
當媒體采訪村里的老人,為什么在橋垮塌的時候也沒人組織,孩子們就能紛紛躍入洪水去搶救?老人說,“這就是他們的家呀!他們從小就在橋上聽老人講故事、做作業(yè),唱侗族的大歌,風雨橋早已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了,遇到什么危險,他們都會挺身而出的!”
“這就是當我們民眾跟他們家鄉(xiāng)的文物建立了血肉聯(lián)系以后,才能出現(xiàn)的奇跡”,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文物到底是保護重要還是利用重要,單霽翔院長希望用這個故事分享給大家的理念是,“保護也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經(jīng)過我們的手,經(jīng)過我們的時代,經(jīng)過我們的城市,能夠把它真實完整地傳給我們的子孫后代,這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伴隨著人們文物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和日漸深入,我們不僅要保護那些顯而易見的紀念型文物,還要保護傳統(tǒng)民居、工業(yè)遺產(chǎn)、民族村寨、歷史街區(qū)、手工技藝、節(jié)慶習俗……甚至也要保護我們生活中觸手可及的老字號。保護好它們,其實就是守住我們文化的根和歷史的魂。
課堂上,單霽翔院長特別強調(diào)了公眾參與的重要性:“文化遺產(chǎn)不是文物保護部門的專利,它是全民的事業(yè),應該把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知情權(quán)、參與權(quán)、監(jiān)督權(quán)和受益權(quán)交給億萬民眾,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才會更安全!
2023《一堂好課》觀后感學習心得及感悟 篇3
上個月,央視新聞先后發(fā)布了康輝的6支vlog,這些vlog里,有臺前,有幕后,有希臘總統(tǒng)府,有巴西“水晶宮”,也有20年的行李箱,神秘武器補光燈等等。康輝實力搶鏡,一時吸粉無數(shù)。
昨天,在中國美院象山校區(qū)的校園里,康輝現(xiàn)場即興拍了一段vlog,連我也在他的360度旋轉(zhuǎn)中被帶入了畫面。
得知康輝來杭,我的同事楠楠主動請纓,要陪我一同去采訪,因為她很喜歡康輝。我問她作為一個90后,最喜歡康輝的什么?她回答了兩個字:專業(yè)。
這次來杭州,康輝的身份是《一堂好課》的班主任。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和喜馬拉雅聯(lián)合主辦的大型文化節(jié)目《一堂好課》,于20__年11月開始每周日晚20:30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共12期。
節(jié)目甄選了12門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具有引領(lǐng)作用的文化課程,邀請12位大家擔綱講師,為青年人講12堂人生之課,包括思政課、電影課、體育課、戲曲、音樂課等。當天,康輝來到杭州,分別在中國美院和浙江音樂學院錄制了戲曲課和音樂課。
康輝說,因為他們想還原課堂的感覺!罢n堂上當然有我們的主講老師,有聽課的同學,我們也會有科代表的,有的時候還安排一個值日班長什么的,自然也需要一個班主任的角色。班主任的角色在這里面,其實最主要的功能還是要來銜接課堂上每一部分,來給這個課堂營造一種氣氛,我希望營造出來的氣氛,是一個開放的、包容的,而且是一個有意義又有趣的課堂氛圍!
錄制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康輝自始至終都沒有拿過手卡,所有的流程銜接和主持詞都全憑大腦記憶。
其實,這個細節(jié)也是經(jīng)過仔細考量。因為康輝覺得,既然是班主任,哪有拿著手卡跟同學們說話的,手卡的存在就會讓這檔節(jié)目又變得像綜藝了,因此他們便去掉了這個形式。
去掉手卡的另一個結(jié)果,就是對康輝的主持功力要求更高了。他必須要時時刻刻掌握流程,然后根據(jù)老師講的內(nèi)容和同學們的反應來進行串接。
2023《一堂好課》觀后感學習心得及感悟 篇4
王蒙用文學留住青春、修飾世界、涂染人生
青春是什么?在康輝看來,青春可以是年華、是歲月,但也可以是心境,“因為有的人可能生下來就老了,但有的人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北咎谜n的主講人王蒙就是這樣一個年過耄耋,依舊“青春不老”的創(chuàng)作者。據(jù)悉,王蒙從十九歲開始從事寫作,曾任文化部部長,著有《青春萬歲》、《活動變?nèi)诵巍返冉俨啃≌f。在至今六十六年的筆墨生涯中,他從未停止記錄和探索的腳步,始終以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和永遠青春的筆觸,描繪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和文化的繁榮興盛,見證并推動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fā)展。
王蒙透露,他的中篇小說《笑的風》即將于12月刊登在《人民文學》。這是他今年發(fā)表的第五部作品,且每一部作品的題材、寫法都不盡相同。究竟是什么秘訣,讓王蒙能夠保持這種創(chuàng)作的青春?在他看來,文學對于人民的意義和價值又在哪里呢?
本期節(jié)目中,王蒙將回憶自己幼年時的文學啟蒙,并通過解讀國內(nèi)外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文學作品,講述文學與青春、文學與現(xiàn)實生活、文學與革命、文學與生活水準等之間的聯(lián)系。他認為,“文學是對青春的一種挽留”,“文學的世界給現(xiàn)實的世界進行命名與修辭、虛構(gòu)與暢想、涂染與激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論證“愛情之所以美好和文學的修辭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時,王蒙表示,自己在看《阿Q正傳》的時候最替阿Q嘆息。因為一句直白的“吳媽,我和你困覺”,讓他對吳媽的告白變成了“性騷擾”。他說,“沒有文學,阿Q的舉動涉嫌‘流氓’行為。如果有了文學,如果阿Q會背普希金或者徐志摩的詩,那這次求愛的性質(zhì)會發(fā)生變化,阿Q的命運也將隨之改變!比绱巳の稒M生的例子,不僅瞬間讓課堂氛圍變得輕松了起來,也讓大家對王蒙的授課內(nèi)容更加期待了。
2023《一堂好課》觀后感學習心得及感悟 篇5
很多人都說,青春是短暫的,易逝的。王蒙先生說:“怎么能夠挽留住我們對青春的這種體會、這種心得、這種記憶呢?文學是個好東西,文學讓你一下子就把很多美好的東西挽留下來了!
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中,《紅樓夢》是王蒙先生百讀不厭的一部。盡管這是公認的記載家族興亡的悲涼之作,但在王蒙先生看來,《紅樓夢》其實是青春的小說,因為書里有那么多可愛的青年,尤其是少女,她們永遠年輕,“描寫蘆雪亭聯(lián)詩的那一段,那是大觀園的青年聯(lián)歡節(jié),是大觀園的文學節(jié),是大觀園的青春節(jié),還是大觀園的烤肉節(jié)。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的時候,仍然充滿著青春的歡樂!
王蒙先生眼中的青春,從來都是興高采烈,從來都不淡漠。他在課堂上分享道,《青春萬歲》序詩中所寫的“眼淚、微笑、深思都是第一次”,其實是受到了屠格涅夫的啟發(fā)。屠格涅夫在小說《初戀》的結(jié)尾寫道——啊,青春,青春,你什么都不在乎,連憂愁也給你以安慰,連悲哀也對你有幫助!盀槭裁赐栏衲蛘f‘青春什么都不在乎’?因為前程遠大,失敗一次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從這一點上,王蒙先生倒是覺得林黛玉不該那么年輕就想著“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她是過于悲觀了。對林黛玉我也感覺到非常遺憾,畢竟還在青春的年華,整天琢磨著他年有什么人來把你送葬,想的也忒早點了。”
青春飛逝,身上的一切也難免如日頭下的蠟與雪一樣,融化地干干凈凈。王蒙先生鼓勵大家要樂觀向前,“因為不會只有飛逝,不會融化得無影無蹤,因為有文學,有日子的編織,有幸福的纓絡。文學挽留了時光,文學挽留了青春,文學讓我們永遠不老!”
從1953年創(chuàng)作《青春萬歲》至今,王蒙先生依然堅持在作品里書寫青春和愛情,他說:“尤其是到我七八十歲以后,我體會到更多的是我是世界的情人,因為我愛這個世界,我給這個世界寫了一封又一封的情書,我現(xiàn)在的小說就是我現(xiàn)在寫的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