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跡心得體會作文(精選3篇)
大學生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跡心得體會作文 篇1
“幾年來我不僅課堂上聽到朱有勇院士親口講他在瀾滄科技脫貧致富的事,更在蒿枝壩實地親眼看到朱有勇院士科技扶貧的成績。朱有勇院士以個人魅力、用科技的力量,踐行著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實際行動,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樣板。”云南大學農學院院長胡鳳益認為,朱有勇院士的先進事跡是云南大學農學院學習的榜樣和楷模,將會激勵著全院師生踏實學習認真學習,把學到的農學知識應用到云南農業經濟建設主戰場中,把論文寫在云嶺大地上。
“朱有勇院士讓三七種植回歸山林,回歸自然,種植全程不用農藥、化肥,解決了三七生產面臨的高產低質、農殘超標、連作障礙等問題,了三七無地可種的窘境。讓中藥材造福蒿枝壩村的百姓,通過中藥材的保護和產業種植,增加蒿枝壩村這個貧困村的農民收入,讓中藥材真正能造福一方百姓,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所長金航為朱有勇院士由衷點贊。
云南農職學院農學院教授、云南省現代農業玉米產業體系試驗站站長趙燕認為,作為一名長期從事農業教育的科技工作者,要像朱有勇院士一樣,做到身上有土、腳下有泥,把汗水灑在田野;既要把知識傳授給面向“三農”服務的大學生,也要把農業技術教給農民,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大學生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跡心得體會作文 篇2
朱有勇沒有躺在功勞簿上,他選擇投身新戰場——
云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20__年貧困發生率仍然高達41%。這一年,中國工程院結對幫扶瀾滄縣。誰來牽頭挑起重擔呢?時年60歲的朱有勇主動請纓:“我年輕,我來干!”
說干就干,朱有勇把院士專家工作站建在了瀾滄縣竹塘鄉云山村蒿枝壩組,帶領團隊一竿子插到底,在這個寨子扎下根,一待就是五年。
倡導種冬季土豆,農民剛開始不積極,他跟村組干部搞起了示范種植;考察三七基地的路上,車子陷進了泥坑,他第一個下去推車,任憑泥巴濺了一身;尋找水源時,他拄著拐杖穿行在雨后濕滑的山坡,一路上跌了三跤……
駐村扶貧,迷彩服就是朱有勇的“作戰服”。他要求參加院士指導班的學員都要穿上迷彩服,因為這樣可以一掃長期貧困滋生的萎靡氣息,激發起奮斗的姿態來。
種出五斤重的“神奇土豆”,種出藥企搶著買的“有機三七”,培養科技致富帶頭人……把“冬閑田”變“致富田”,老百姓的評價,就是朱有勇脫貧戰線上的口碑。
1955年,朱有勇出生在個舊市一個農村家庭。
他經歷過艱難困苦的年代,對貧窮和饑餓的記憶刻骨銘心。“農民種地很辛苦,但再怎么拼命干活,種的糧食仍吃不飽。”他甚至做夢,一個玉米稈上結出五六個棒子,一株植物上面結西紅柿、下面長土豆,這樣大家就能吃飽了。
“讓農民過好一點,就是我的初心,是童年最早理想。”朱有勇說。
恢復高考第一年,朱有勇考上云南農業大學。讀大學期間,他成績優異,名列班級第一。畢業前夕,朱有勇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黨組織派人與他談話,他表示:“我愿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終身,畢業后絕對服從組織分工,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句承諾,映照了一名共產黨人初心不改的一生。
留學澳洲,他本來有機會留在悉尼,“一天的工資可能相當于國內一個月”,但他毅然回到祖國,立志“科研報國”。
20__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把云南農業大學獎勵的200萬元悉數捐出,在學校成立“有勇獎學基金會”;20__年獲得“云南省科學技術獎杰出貢獻獎”,他又將200萬元獎金捐贈給了基金會……
把論文寫在大地,把農民裝在心里。朱有勇說:“看到科研成果在千萬戶農民家里開花結果,比拿多高的獎金、發表多重要的文章都更高興。”
大學生學習時代楷模朱有勇事跡心得體會作文 篇3
孫景坤、徐振明同志的先進事跡被廣泛宣傳報道后,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干部群眾和部隊官兵認為,孫景坤、徐振明同志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老戰士的杰出代表,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要尊崇英雄,關愛楷模,學習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風范,立足本職奮斗,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披荊斬棘、奮勇前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長春中醫藥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于瑤說:“徐振明同志轉業后選擇為楊靖宇將軍守陵,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信仰和忠誠。”吉林省教育廳思政處干部張天一說,作為徐振明同志的家鄉人,要深入開展向徐振明同志學習的活動。
吉林省白山軍分區政治部原副主任畢緒增說:“作為一名退休干部,要以孫景坤老人為榜樣,不忘初心,發揮余熱。”“孫景坤同志甘于奉獻、甘于清貧、艱苦奮斗,始終保持了共產黨人的本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建波表示。
在孫景坤的家鄉,遼寧省丹東市金山鎮山城村召開學習孫景坤英雄事跡座談會。村民于淑梅說:“孫景坤老人是我們村的榜樣,我一定要把老英雄的事跡講給兒孫聽。”
“孫景坤、徐振明同志身上體現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向兩位老英雄學習。”河南省平輿縣人武部政委曹英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