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領導中青年干部赴江蘇學習考察的心得體會
2、抓住機遇,開拓創新。
蘇州借助背靠大上海的區位優勢,看準時機,狠抓機遇,努力發展。80年代初,抓住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的機遇,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使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蓬勃發展。二十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又抓住了港澳臺進軍大陸的機遇,筑巢引鳳,采取“三來一補”,以靈活手段,優惠的政策,良好的環境,周到的服務吸引大量外資,從而成為蘇南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而今,又意識到“二長一短”的經濟結構將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趨勢,下大決心,制定相關的政策,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個體私營經濟,從而促進蘇州經濟的跳越式發展。
3、堅持可持續發展,擴大招商引資,提高開放水平。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新的全面發展觀念,蘇州的現代化建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有利于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生產力發展和人文價值的重塑,從而保證社會全面進步的居民素質的全面提高。
蘇州是我國東部沿海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識。在對外開放中,較早地提出了外向型帶動戰略,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對全市經濟增長的牽引作用很大,所以,蘇州抓住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契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其中最大力度就是對政府部門的職能轉變工作,為投資者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遠不滿足于“青山綠水”,不斷提高與國際經濟銜接和協調的開放和兼容性,提高開放的整體水平。
4、提高領導干部素質,加強人力資源管理
蘇州市對領導干部提出“六懂兩會五精神”(懂馬列、懂法律、懂經濟、懂業務、懂科技、懂外語;會開車、會電腦;認真負責、實事求是、敬業奉獻、開拓創新、團結拼搏精神)和“三商三懂三會”(在觀念上要親商、安商、富商;在知識上要三懂:懂經濟、懂外語、懂國際經濟的運行規律;在技能上要三會:會說話、會走路、會寫字。)在人才資源的開發和管理上,抓好市鎮兩級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塑造一支優秀企業家隊伍,注重培養、引進一大批優秀管理技術人才,使經濟實現跳越式發展提供了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三、尋找差距,自我加壓,長足發展
(一)尋找差距。通過這次學習考察,我們切身體會到了我縣與兄弟縣、我市與蘇南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這些差。 距,我們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上存在差距;二是在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主,圍繞著經濟建設服務工作上還有差距;三是在艱苦創業、開拓創新、敢為人先方面存在差距;四是以招商引資為重點,實行靈活變通政策上有差距;五是堅持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存在差距;六是強化經濟建設與國際接軌方面存在差距;七是在對領導干部的培養要求和力度方面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