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支配時間的能力
③課外物理自學的主要任務是拓寬視野,擴大面。主要是閱讀各種類型的物理小冊子,做閱讀筆記。
④每日作息時間,早晨6時起床,跑步20分鐘,背英文單詞25分鐘。上午上課。中午午休前看半小時英語。午休后到3時左右是自習時間,做作業、自習。6時吃晚飯。晚飯前體育活動40分鐘。晚自習到10時。隨著季節不同,時間稍作改動,但內容不變。
這個計劃有三個優點。
第一,針對性強。吳向東訂計劃之前,比較了自己的各門功課,相比之下,學習情況比較好,于是他把課外時間主要用于自己的薄弱環節——外語和物理上。
第二,時間安排具體。每件事要花多少時間,都作了具體的安排。
第三,目標明確。英語,主要是熟記單詞,目標是3000詞匯量;物理,主要是擴大知識面。
制定計劃最關鍵的一條是切實可行,要符合訂計劃者實際情況。這個問題抓準了,努力照著計劃去做,一學年下來,必定有較大的進步。
運籌時間的第三個要素就是要做到當天事情當天完。
許多中都有一個體會:訂計劃容易,執行計劃難。因而計劃訂的目標達不到,結果時間還是沒抓住。
按一般情況分析,不能按計劃執行的原因有三條:
第一,約束自己的能力差,計劃上已規定好某時間干某一事,但到時候缺少毅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又去干別的事了。
第二,時間不夠用。
第三,計劃規定的任務過重。
除了第三個原因需要修改計劃之外,前兩個原因,可以用一句話來解決:即努力做到“當天事情當天做完”。有些同學往往寄希望于“明天”,把今天的事情留下來占明天的時間去完成。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連鎖反應,每天該做的事情都完成不好。所以堅持“當天事情當天做完”很重要。低溫物理學專業的研究生翁征宇對這一點就很有體會。
小翁剛進少年班時,一天下午,他在教室里做數學作業,由于題目的解法較繁瑣,加上室外有些同學在勞動,很熱鬧,弄得他心神不寧。注意力一分散,題目就老做不出來。越急,心越煩;越煩,題目越做不出來。他煩躁地把筆一扔:“明天做!”
當天晚上,小翁躺在床上,回憶白天的學習和生活,心里非常后悔。他悟出了一個道理:“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去做,并不是由于事難,而是由于自己缺乏毅力。”
小翁改正了自己的缺點,學習進步得非常快,提前一年考取了研究生。
★保持時間運籌上的彈性
古話說: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今天,無論干什么事,都應當保持時間運籌上的彈性,這樣才能有,才能持久。
列寧寫給他的妹妹伊里奇·烏里揚諾娃的信里說:“我勸你正確分配學習時間,使學習內容多樣化。我很清楚地記得,交換閱讀或交換內容,翻譯以后改閱讀,寫作之后改做體操,閱讀有份量的書之后改看小說是非常有益的。”“不過,最主要的是不要忘記每天必須做體操,每天迫使自己做幾十種不同的動作,這是非常重要的。”
愛因斯坦在工作之余,彈鋼琴、拉小提琴,還拿起望遠鏡遙望繁星點點的夜空。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青年時期得了頭疼病力不好。醫生說是因為他用功過度,不注意休息,并詼諧地說:“一個丑角進城,勝過一打醫生。”醫生勸法拉第出去換換腦筋。于是,法拉第便去看滑稽戲,逛動物園,看馬戲表演,漫步名山大川。他漸漸地恢復了健康,繼續從事科研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