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愛的智慧學習心得(精選8篇)
師愛的智慧學習心得 篇1
“愛就是實事求是的看待一個人,認識到其獨特的個性!泵總學生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作為老師,我認為不同的人我們得不同的對待,當讓不是“偏愛”,對待優秀生“眉開眼笑”,對待中等生不聲不響,對待后進生“大吼大叫”或者忽略不計……這種做法顯然有失公平,我們得認識到其獨特的個性,讓其在自身發展中得到提高。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我們必須深入到學生內部,跟學生平等的交流,平等的對待,讓后進生覺得老師一直也很關注我,而不是讓后進生以一種自卑的心態對待學習,對待校園生活。同樣,我們可以和學生做朋友,讓他們有什么話都愿意和自己說,讓他們體會到班級這個大家庭的溫暖,陪他們在學習中玩,在玩中學習,真正意義上減少與孩子的距離感……讓孩子都充滿夢想,并且為夢想努力。孩子們的夢想是美麗的,為這夢想努力的孩子也是最快樂的!同時,鼓勵后進生和優秀生之間交朋友,讓他們互幫互助,同齡人之間更容易找到契合點,更能體會到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因為我把孩子們當朋友,所以孩子們喜歡上我的課,面對我課上提出的問題,他們爭著搶著回答,都想表現一下。他們對課堂不是恐懼的',而是像在和大姐姐一樣一起學習,他們都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每次我讓同學們附屬課文的時候,我們班的后進生也都會積極的舉手……愛要公平,公平的對待每一個人,簡單問題多提問后進生,復雜的問題留給優等生中等生,讓他們參與課堂,在課堂中體會到自身的價值。這也就是我們尊重每個個體,認識到他們獨特的個性,讓每個孩子都得到成長,這也就是我心目中的師愛!
真正的師愛,不是為了成績而忽視孩子未來的成長,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夢想,尊重孩子的成長……愛的力量是巨大的,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始終與孩子們保持心與心的交流,讓師愛溫暖著每一個孩子!
師愛的智慧學習心得 篇2
我想我是愛每一個學生的,但是怎么去愛,其實我不懂,也許這是因為缺乏經驗。但是通過這次師德培訓,結合暑假的學習,我突然茅塞頓開,收獲頗豐。所以我談談“怎么用心”這方面的體會。
首先要用真誠去換取學生真心。福建徐敏副教授給了我們一點提示:“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通過這樣的假設,可以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學生的需要,了解學生。我想學生是喜歡學習的,因為人天性好奇,但是對事物學習的能力和水平是有差距的,所以我們作為老師就要去創造出他們喜歡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式。這里的方法方式值得我們去思索和研究。黃老師還講到了一點:“要認真、執著、民主地去愛,使他們充滿自信地一步步走向成功!蔽矣X得很有道理,但是說實話,我做得并不好,特別是在執著這點上。比如,面對喜歡故意搗蛋的學生,我批評教育一兩次后,如果效果不明顯,連我自己都會喪失信心,覺得自己教育不好他了。我想,在接下來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會更加執著,更加耐心,去尋找合適的方法來關心幫助我的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成長。
其次要踏踏實實做個“教書匠”,要具有“匠心”。匠者,總有一顆“匠心”。一段普通的木頭,在木匠的手里變成一把精美的椅子;一塊普通是石頭在石匠手里會雕刻成一件舉世無雙的藝術品。為何在一般人看來和普通是東西,在匠人的手里會變得異乎尋常?因為在匠人眼里,這段木頭、這塊石塊,已經幻化出他們心目中的`那件藝術品了,這就是他們“匠心”所在,即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作為教師,我們從一般的教育現象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嗎?一個不肯做作業的學生,家長無可奈何,而你卻能作一番研究:是不會做?是作業太多?是討厭老師?-------當你最終破解者這教育之謎,讓學生回到學習正軌上的時候,你也發現了教育的秘密。我們常常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現實告訴我們“只有愛也沒有教育”,而匠者啟發我們“你要看得到每個孩子未來可能的那個樣子”,于是,我們就有了“愛的智慧”,也就有了匠者那樣的“匠心”。
再次要為學生的一生發展盡心。莫言只讀到小學五年級,卻拿到了諾貝爾文學獎。他的成功對我們語文老師有責著很大的啟示意義。這讓我們更加深信,小學教育,不僅僅是師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捍衛童年,保護好學生的成長空間,為學生的一生成長奠基。做到這點,不論學生將來從事何種行業,都會有積極意義。所以,好的語文老師就是要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提供一切可能,而不是拔苗助長。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一定要在孩子心里種下“好多書、讀好書、讀書好”的種子,讓學生遠離那些機械的練習,我們語文老師應當給自己每位學生找到吸引學生成長的那份“水餃”,應根據學生不同的愛好、興趣、潛質等,給學生的成長提出科學的建議和策劃,指導他們正確成長。
“師德”兩個字很好寫也很好說,喊出口號很響亮,可是現實教育中卻是虛的。所以,師德教育之后我們所有教書匠們都應沉下心來想想,我們該怎樣去“愛”學生。
師愛的智慧學習心得 篇3
通過學習《師愛的智慧》這門課,我收獲了很多。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那就是“師愛是一種偉大的情感,溺愛是一種偉大的給予,同樣會使孩子遭到毀壞”。
人們常說:“教師是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的確是這樣”。我們學校個別杰出的教師從班級值日到班里活動的安排;從作業的督促到不停地與家長的溝通;從同學矛盾的處理到同學個人愛好發展面面俱到、處處過問,不放過任何一個死角,最終弄得自己疲憊不堪,滿臉倦容,而學生也不買他的帳,反而變得松散,毫無斗志,問題百出。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那就是老師的過于干涉、過于溺愛,而不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他們現在正是心里不成熟階段,就好比是一顆小樹,除了澆水施肥之外,還需要把他們生長過程中滋長出來的一些小枝椏砍掉,從而長成一棵蒼天大樹,因此在表揚和賞識之外負責的批評也同樣很重要。恰當的鼓勵和表揚使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同樣正確的批評也能夠使學生受到教育,從而嚴格的要求自己,提高抗挫折的能力,促進自身的身心發展。就比方前幾天我在初二某班聽一節語文課,講臺上的老師正在講的眉飛色舞的時候,外邊一個同學打報告,打完報告說道”老師讓你們男生和女生出來”。這時這位老師就急了:“讓男生和女生都出去還上不上課了”。我想此時這個學生會的同學肯定感到委屈,不過這個學生在老師說完之后就補充道:“讓你們班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出來”。當時我就感覺這個老師厲害的有點過分,可轉念一想,這個老師批評的也對,我想通過這件事之后那個學生肯定對自己今后的措辭會更加的注意,難道說這樣的批評不是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嗎?
師愛的智慧學習心得 篇4
原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蓮柯說過:“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冰心老師也說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教育的先機”。師愛是學生樹立良好品質的奠基石。在讀了《師愛的智慧》之后,我被書中的精彩論述所折服,從而也讓我重新認識了師愛。
在平日的教學中,只是一味地認為師愛就是關心、愛護學生,讀了《師愛的智慧》中的走出師愛的誤區,讓我認識到在教育中沒有愛是不行的,但光有愛是不夠的。不科學的“愛”有時反而會給學生造成傷害。還記得我有一個學生叫周大志,是一個單親學生,父母離異后,他隨母親一起生活。家中很是清苦,這些情況,是我在一次家長會中了解到的。大志在班上的學習成績屬中上游。我從內心萌發一個念頭,幫幫這個孩子,于是平日里給他準備了學習用品,課間與他聊天,給他一個寬松的環境,并經常鼓勵他。大志也知道我在他身上投入的愛。我十分希望我的關愛與呵護能使大志懂事,在班上努力地學習和生活。所以有時發現他的一些缺點,我也只是輕淡地說說而已,生怕傷了他的自尊心。于是,大志在這樣的“關愛”下,不但沒有進步反而越來越不聽話,例如:跟同學打架,跟老師頂撞,交一些壞朋友,成績明顯下降。
此時我也感到有可能是太過于關愛造成的結果,于是我想了一個辦法“冷淡他”,相當一段時間內,我不去找他,看見他,故意視而不見,只是通過別的同學去了解他的情況。誰知我對他的態度一“冷”,他反而“熱”了起來,主動跑來找我。我想:好,既然你來找我,就得聽我說。經過幾番攻堅,大志終于說出了他的心里話。因為他是單親家庭,所以,總怕別人看不起他,所以他就故意表現強悍,結交不良朋友。聽了他的話,我告訴他:“一個人要被別人看得起,就得有德行、能力,而不是哥們義氣?纯茨銒寢,你也應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了。”聽了我的話,大志流下了眼淚,望著我說:“老師,我知道了。”之后,大志變了,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從這一次的事件中,我認識到教師在學生犯錯的時候適當地懲罰學生不是害學生,而是愛他們。學生需要成功,同時也需要失敗,沒有失敗哪能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生需要自信,同時也需要挫折,沒有挫折哪能鍛煉他們的自信。因此,適當的懲罰是有必要的,我們的出發點是愛學生,讓學生成為一個有用之才。
激勵學生要靈活,就像寒假中給每一個孩子一張獎狀,在有的人眼里或許會覺得這是泛濫,第一有必要給每一個孩子獎狀嗎?第二每一個孩子是否都有拿獎狀的資格呢?讀了書中對激勵方式的闡述,我認識到當我們腦海中出現此類問題時,已經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把學習成績和一技之長看成是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忽視了哪些與成績無關但也同樣重要或者更加重要的做人的品質,以致每一個班級中都有一些眾所周知的后進生,這部分學生對自己缺乏自信,他們背著沉重的心理包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或表現極端。我們教育的對象是人,不能單純以分數為唯一標準,像對待產品一樣,以正品、次品和廢品給學生分類和定義,而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優點,都能進步。要拋棄單一的衡量標準,全方位、多角度評價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
正如書的扉首語中所說:“教育中沒有愛是不行的,但只有愛是不夠的,師愛還應該充滿智慧。”我們只有關注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會讓師愛有科學的方向,避免進入誤區。
師愛的智慧學習心得 篇5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是呀,教師的愛不僅獨特,而且有魔力般的神奇。有人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也有人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這些人要告訴我們的是:一、愛別人的孩子是不容易的;二、愛別人的孩子如同愛自己的孩子更不容易;三、愛別人的孩子超過愛自己的孩子是最不容易的了。不是說教師是神,而是教師要以其獨特的方式愛學生。
還記得今年中央電視臺的《開學第一課》嗎?那個山區的小伙子——那個在新年給孩子送去短信問候和祝福的大孩子、在開學第一天用摩托車載著小女孩去上學的熱血青年、帶領孩子們一起跳邁克爾·杰克遜“太空舞步”的舞者,那么年輕,那么靦腆,但是他對學生的這份愛,以及把這份愛付諸于點點滴滴的行動中,足以讓我堅信:有愛,更有智慧!
這樣的老師,是孩子們心中最偉大的老師。當孩子們含淚說著:這是千年難遇的好老師的時候,我流淚了。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這樣時時流淌著愛的老師,真的太少了。更多的是老師們沉浸在忙碌中,忽視了學生成長的情感需求,他們往往高高地凌駕在孩子之上,所謂的平等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更多的教師眼中只有嚴厲;更多的教師口中只有訓導;太多的教師疲于雜亂的工作而忽略了面前活生生的生命……所以,這個靦腆的老師這樣說:我只是讓每個孩子充滿夢想,并為著夢想不斷努力,在努力的過程中每天都品嘗到幸福。多么樸實的愿景,每個人都有做夢的權利,孩子的夢想最美麗,為著夢想成長的孩子一定最幸福!幫助孩子實現夢想的老師一定最幸福!
所以,當于丹老師淡定而大氣地說:“孩子的成長不等于成績”的時候,我的心猛地一震。多少家長,多少學校,多少老師,為著這份虛擬的成績,而不惜犧牲孩子的生命成長。你看下課鈴聲如同虛設,盡管孩子們的心已經飛出去了,但是老師依然唾沫飛濺,滔滔不絕;你看省部委的“五嚴”規定如同虛設,三年級的作業每天要做1個小時;你看學校的各項規則如同虛設,體育課、音樂課……那是屬于優生的權利,那些個后進生啊,只能美其名曰“無償補償”……
教師的愛,要不為眼前的各種禁錮和考評;教師的愛,要不為學生目前的暫時的成績而憂慮;教師的愛,要著眼的是孩子未來的生命成長;教師的愛,要在意的是教育人的良知……
教師要有愛,有愛的老師只有充盈著教育智慧,才會擁有幸福的人生!
師愛的智慧學習心得 篇6
《師愛的智慧》是本次培訓中的必修課程,在培訓過程中我聆聽了專家對《師愛的智慧》的講座,講座中“師愛是無私的愛,是智慧的愛”這一觀點,深深的觸動了我,更給我以頗多的啟發。
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作為一名教師,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應該熱愛這個行業。沒有對職業的愛,就更談不上對學生的愛。我們只有“想”做好,才“能”做好。老師的愛是無私的愛,母愛般的引導,全力付出,不圖回報,全心全意,是每個孩子迫切的需要。
教師智慧的愛需要鼓勵,包容和拒絕。教師要學會寬容每一位學生。當學生犯錯或作業錯誤時,教師不是訓斥,而是寬容他們,允許他們有錯,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錯誤的原因,找出錯誤的根源,循循善誘,讓他們樹立自信心,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
教師還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因學生的成績優秀或家庭條件的優越而偏愛某一位學生,也不因學生的學習成績差或家庭條件差就冷落某一位學生,相反對于學習成績差、家庭條件差的學生,生活上教師應更加給予關愛,學習上應多給予幫助,課堂上多提供表現的機會,課后多輔導,不讓每一位學生掉隊。
師愛是一種沒有血緣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的愛,它凝結著教師的心血,體現著教師的奉獻,收獲著學生的成長和自己的幸福。智慧的師愛就像一縷春風,能在“潤物細無聲”中教育人、打動人,從而收獲一種“心靈的對話,情感的溝通”的互動。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將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師愛的智慧學習心得 篇7
關于“師愛”的話題很多,經典論述也很多,人們不厭其煩地談論著“愛”,“愛”成了教師工作中的永恒主題。
其實,對于教師而言,愛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師只有以責任為支點,通過愛的杠桿將文化信息傳遞給學生,去撬動學生進步的車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這才是目的。而杠桿的撬動是需要智慧的,師愛的智慧在于如何去愛,如何把握愛。
一、愛生如人
愛生如人即像愛人一樣愛學生。把學生當人看,而不是“盛裝知識的容器”,不是“為某一特定社會作好準備”更不是“自己晉職升遷的臺階”。學生就是他自己,有自身獨特的生命內涵和成長過程,是一個值得敬畏的獨特生命個體。基于這一認識,我們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生長”的理念,教師承載“園丁”的職能。“生長”是一種自在自發的過程,強調的是人的自然性。為此,教育必須遵循兒童的自然生長秩序,為兒童發展其固有的本性提供自由的環境;作為“園丁”的教師,則應視學生為獨立的、有尊嚴的人,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差異,“因材施教”,并以愛為杠桿,把人類社會生活、交往的基本規范傳遞給學生,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和融入人類生活,“學會做人”!
二、愛生如生
愛生如生即像愛學生一樣愛學生。學生是未成年人,教育不要“凌節而施”,不要“埋怨學生的無知”,更不要抱怨“學生的犯錯”。因為“未完成性”和“不確定性”是未成年人最大的特質;谶@一認識,我們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發展”的理念,教師承載“先知先覺”的功能。“發展”注重學生主動性的激活和內在潛力的挖掘,強調未來愿景的可控性。知識的無限性和人類時間尤其是學生學習時間的有限性,要求我們教育在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建構終身教育體制,創建學習型社會,樹立終生學習理念。作為“先知先覺”的教師,則應深刻理解自身承載的社會責任,視學生的“無知”為自然,正確理解“犯錯也是學生成長的一種方式”,以愛為杠桿,把知識的積累及智能的開發對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傳遞給學生,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學會學習”!
三、愛生如子
愛生如子即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學生。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工作便不再是“飯碗”,不再是“事業”,而是“良心工程”;谶@一認識,我們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培養”的理念,教師承載“父輩”的功能。“培養”的教育是父母對孩子的細心“呵護”,辛勤“養育”,全身心的投入;作為“父輩”的教師,此時的愛既有慈祥也有嚴厲,有嬌寵更有期待,著名作家魏巍筆下的教師就是如此。我們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自立和自理能力。“生存”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對孩子的第一企望,每一位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他們首先關心的決不是孩子的學習,而是健康。因此,我們決不要以“學習”為借口去傷害孩子的“健康”,因為,那不是孩子和家長所要的,更不是社會所希望的。教師要以愛為杠桿,嚴慈相濟,精心呵護,把生活的技能和常識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學會生存”。
四、愛生如友
愛生如友即像愛朋友一樣愛學生。把學生當朋友,就不要處處時時“師道尊嚴”,不要“規訓”學生,更不要“命令”;谶@一認識,我們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合作”的理念,教師承載“伙伴”的功能。“合作”要求教育奉行民主管理、公平競爭。作為“合作伙伴”的教師,要通過民主協商來管理班級,要和學生建立深厚的友誼;要讓學生認識自然的多樣性和相互依存性,理解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天理;要教會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了解他人,樹立人人平等的價值觀;懂得集體的生存價值,合作共贏的重要性。學生要學會肯定別人、尊重別人、欣賞別人;學會正確的自我調節,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和角色。教師要以愛為杠桿,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相互幫助、相互體諒、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學會共處”。
五、愛生如己
愛生如己像愛自己一樣愛學生。把他人當自己,就是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心理學上叫“換位思考”,其妙處自不待言。把學生當自己,我們就會理解學生的“自利性”,尊重成長中的個人意愿與主觀能動性。
基于這一認識,我們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生成”的理念,教師則承載“重要他人”的功能。“生成”表示兒童的成長是作為主體的人與對象性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相信人成長過程中的偶然性和隨機性。“生成”教育要求激發學生自身的成長需求,主動發展;要教會學生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里學會選擇,選擇他們自己的生活,選擇他們自己的道路,選擇他們自己的事業。作為“重要他人”的教師,要愛崗敬業,以身示范,把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學會做事”!
師愛的內涵如此豐富,意義如此深遠,唯有用智慧將這份愛編碼,用精密的訊號,通過暢通的渠道,才能讓學生用心去正確解讀。沒有智慧的愛會演化成一種蒼白的愛,沒有智慧的愛,在傳遞的過程中會被曲解,導致溺愛甚至錯愛,智慧的愛則是深沉的愛,是博愛、大愛,教師惟有用智慧去撬動愛的杠桿,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大愛無言,卻深沉凝重,它要用責任和精神作依托;大愛無聲,卻馨香遠播,它需用汗水與淚水來澆灌;大愛無形,卻有跡可循,它要用理論與實踐作支撐。智慧的師愛永遠是教育廣深的根基,有了這樣的根基,攀登起來才會身輕步健,才會凌絕頂而覽眾山。
師愛的智慧學習心得 篇8
通過學習《師愛的智慧》這門課程,讓我體會到:注重教師人格魅力的塑造和培養對學生至關重要。教師的人格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好教師是引領學生進行積極選擇的向導,好老師能飛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優秀教師應加強個人品味的修煉,用熱情去點燃學生,用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用生命去關照學生。我從課程中、從教師們的教學魅力中感悟到了:教師的品味在于內外兼修、在于人格與專業的共同提升,修煉、激情與創新是成為優秀教師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每個學生都是一個豐富多彩、千差萬別的個性世界。作為教師,要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用愛與智慧精心呵護這些生命,走進孩子們獨特的個性世界,對他們加以引導和幫助,給以悅納和確認,予以延伸和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愛的陽光雨露,在溫暖、滋潤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師愛的內涵如此豐富,意義如此深遠,唯有用智慧將這份愛編碼,用精密的訊號,通過暢通的渠道,才能讓學生學會用心去正確解讀。
通過《師愛的智慧》這門課,使我受益匪淺,許多的觀點也讓我感受很深,相信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我會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