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民政的學習心得體會
在今后社會福利工作的實踐中,就是要逐步拓展社會福利的保障范圍,積極推進由補缺型社會福利向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轉變;堅持家庭、社區和福利機構相結合,進一步健全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大力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堅持法制化、專業化、標準化相結合,提升中國社會福利事業發展水平。
當前,特別要抓好以養老服務為重點的老年人福利工作,從國情出發,著力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照料為依托、機構供養為補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不斷鞏固居家養老的基礎性地位,充分發揮社區的支持作用,強化養老機構在養老服務體系中的骨干作用。兒童福利工作要進一步采取多元化的養育模式,全面提升孤殘兒童的養育水平。
體現在對城市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工作上,就是在保障內容上由生活救助逐漸拓展到多層次多方面的救助;在保障水平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提高;在保障對象上,逐步由對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拓展到對更多臨時生活遇到困難的群體的救助,尤其是在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護方面要按照兒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使流浪未成年人盡快回歸社會,成長為健康的社會人。
同時,報告中還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消費模式。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體現在殯葬管理工作中,就是大力推進殯葬改革,倡導文明、與自然和諧的殯儀文化,改良不合時宜的喪葬方式,保護環境,節約土地,推進綠色殯葬、生態殯葬。
在人事教育工作上,報告中提出要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著力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統籌抓好以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報告還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社會工作是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工作有利于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是對黨的群眾工作和基層工作的創新和加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央的高度重視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
歷年的社會工作實踐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結合貫徹落實xx大精神,我們要建立健全社會工作人才的教育培訓體系、評價體系、使用體系、激勵保障體系、政策法規體系以及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領導和組織協調體系。在人事管理工作上,要擴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強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的科學性和真實性,加強對干部選拔任用全過程的監督,完善我部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要進一步完善我部公務員管理辦法,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強部管社團人事管理制度建設。在機構編制工作上,要根據民政事業發展的需要做好科學規劃,提供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在財務管理和民政事業規劃工作上,報告提出要完善國家規劃體系。當前,要認真做好兒童福利機構建設、流浪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建設和社區服務體系三項發展規劃。在民政事業經費保障上,探索建立民政事業經費自然增長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