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學習心得(精選3篇)
關于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學習心得 篇1
歲月的腳步匆匆,忙忙碌碌中又送走了一個學期。學生放假了,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校本研訓。五天中,我們不僅進行了師德方面的學習,還進行了教學質量分析和有效教學的深入學習、討論,我感觸頗深。尤其是有效教學的學習討論,使我對教育改革有了新的認識。
教育必須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小學基礎教育改革最為關鍵、最為徹底、也最為核心的內容是以學生為中心。當前,面臨有很多學生厭學現象,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不作為重中之重的問題來思考。通過學習有效教學的相關理論知識,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工作。
1、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學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或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于學習。
2、對學生的期望不要太高。
有的學生是因為教師、家長對他的期望太高,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專心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因為我們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
4、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于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夸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5、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有的教師缺乏課堂教學的技巧,不能使課堂教學真正達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效果,只是一味地滿堂灌,致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學生又怎么能喜歡聽他講的課呢?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所以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范,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范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后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正在討論的問題,不要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判,而是以鼓勵的表情、動作和語言,激發學生積極動腦思維,暢所欲言,盡可能讓他們提出有個性的見解,或從別人的發言中受到啟示,產生新的見解。其間,教師只以普通一員參與討論,或啟發,或表揚討論中有創見的學生。當學生的發散思維達到一定的程度,教師才闡述自己的理解和觀點,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結論性的精確評價容易給一些學生增添壓力,甚至帶來傷害,可采用模糊評價,給學生適當指點、建議。這樣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其不斷探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組織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在學生自評互評中給予點撥啟迪,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激勵,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民主評價能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經歷成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發展創造性、獨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評價自我和接受評價他人的能力,達到自我反饋、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動發展的目的。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么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
關于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學習心得 篇2
9月12日我和高一年級魏學廣副主任一起前往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跟崗學習五天,起早貪黑,從學生早上進班早讀到中午學生午練到學生晚上放學回家,學習海安的一日常規,感受海安的精細化管理,并且不失時機地向高一創新班班主任王忠老師等請教交流,而在語文教學上我則是向高一語文備課組長龔松兵老師請教交流,還抓住機會,聽取學習了許堯老師和王成老師的課,感受海中扎實教學風格,現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匯報如下:
一、總體印象
校園緊湊但很雅致,建筑老舊但很干凈,教師資深但很敬業,學生安靜但也不乏活力。
二、語文教學
每周6節課。早讀6:30—7:20,每早都有教師到班,早讀都是任務型閱讀。
學生的教輔用書是《志鴻優化——贏在課堂》和《三維設計》,還有部分學生購買《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穿插完成。每兩周安排一次綜合練習,學生用兩個晚自習完成,教師用兩節課評講。這點和我們有不同,學生很早就接觸高考真題了,而我校在高一時更側重學生的閱讀。
作文訓練重點為記敘文;拘蛄——書寫規范,文體規正,結構意識,借鑒優作,語言提升,努力讓學生形成散文味、小說味、哲理味的文風。三周一個周期,一周寫作、一周評講、一周指導。每周學生寫一篇周記,可以摘抄,可以寫作,每周不少于600字,不寫評語,打出等地,可推薦學生閱讀。
周六一次閱讀課,一節課三個班,學校有三個閱覽室,以雜志為主,學生自由閱讀。并且用好必修讀本,采取測驗的方式篇篇過堂,此種方法甚好,讀本是課本的必要補充,需要重視。據了解,到高三時,就更多是做好閱讀的整合,開展專題閱讀,比如服飾專題,飲食專題,戲曲專題,科技專題等,這一點也和我們學校不謀而合。
上課內容也有不同,海中高一除了必修一到必修三之外,還穿插講了《論孟選讀》讓學生背誦名句,到高一下學期,還教學《現代散文》,而把必修四放到了高二教學,這樣的內容調整也有它的科學之處,可以借鑒。
聽了三節課,分別是高一16班許堯老師《作文審題》,高一9班龔松兵老師的《師說》,高二2班王成老師的《登高》,三位老師的課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但共同的感受就是實在有效,老師備課充分,不搞花架子,課堂略顯沉悶但學生多有記錄有積累有思考有收獲,這也是我們該著力的地方,學生的收獲多少應當是評價一節課優劣的標準。
三、教學管理
學校給人的整體感覺是安靜有序,不論是課間還是就餐時間,都比較安靜,這和老師的全程陪同有著莫大的關系,早讀班班有老師,課間跑操每個班主任都高標準跟操,大課間不跑操就是放聽力,學生安靜有序。
對學生的時間管理上,可以說是近乎殘酷,高三的中午就餐時間只有20分鐘,11:20放學就餐,11:40就進班午練,高二高一各有25-30分鐘的就餐時間,晚餐亦是如此,上課有效果作保障,作業有時間作保障,成績的提升和時間的科學管理不無關系。
對老師管理方面,則顯得很寬松,日常教師考評壓力較少,上完課可以自由出入,但大家都很敬業。而對重點老師則要跟蹤聽課,督促整改。每學期對老師通過成績結合滿意率進行考核,每學年有數量不等的教師流動情況,對重點老師校級領導進行跟蹤聽課,督促整改,效果明顯。
學校管理在學生方面,嚴格高效,對學生違紀絕不姑息,學生處顧主任介紹說,凡是違反紀律一律回家反省,這對學生的震懾力極大,所以在校園內根本看不到有損學生形象的行為存在,都是彬彬有禮,不卑不亢。
通過這次外出學習,我深深感到:教學就是要關注細節,注重實效,育人則要恩威并重,持之以恒。雖然近五天的南通海安學習已經結束了,但是這次學習獲得的那些寶貴的經驗將成為我以后教學工作中的重要財富,幫助我做好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
關于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學習心得 篇3
在幼兒園周一例會上,園長帶領我們學習《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聆聽了周念麗老師帶來的心得與思考,《評估指南》主要從辦園方向、保育與安全、教育過程、環境創設、教師隊伍等5個方面,用15個關鍵指標和48個考查要點,構建了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勾畫了有質量的幼兒園保教的基本樣態。
《評估指南》的頒布讓廣大學前教育老師看到了我國學前教育向高質量發展的指南針,也更加看出對學前教育的關注與支持了,將《評估指南》的`學習結合我們秋幼保育教育工作,我有以下的一些感想:
幼兒園是要為培養人才,愛國愛有信仰身為人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幼兒園的建工作被放上重點,我們秋幼在園長書記的引領下,建工作一直以來都扎實的開展著,幼兒園組織和工作全覆蓋,身為幼兒園的-份子,我也積極向組織靠攏,用覺的綱領嚴格要求自己。品德啟蒙成為園所立德樹人工作著力點。
一直以來,在中小學和高校,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工作的主要抓手,但在幼兒園教育中如何落地,是大家都十分關
注的問題。《評估指南》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保育教育結合,將培育和踐行校心價值觀融入保育教育全過程,注重從小做起、從點滴做起,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棒人奠基。同時提出要“注重幼兒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潛移默化貫穿于一日生活和各項活動,創設溫暖、關愛、平等的集體生活氛圍,建立積極和諧的同伴關系;幫助幼兒學會生活,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培育幼兒愛父母長輩、愛老師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愛國的情感”。這就為幼兒品德啟蒙工作提供明確的方向、具體的內容與可行的形式,也為我們的德育工作指明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