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關于中學生孝順父母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2024關于中學生孝順父母的心得體會 篇1
“孝”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如《孝經·開宗明義》篇中講:夫孝,德知本也。這句話大意為:孝是品德的根本是的,無論是漢朝以孝治天下的漢文帝還是晉朝以孝為先的晉武帝都為人民營造了一個和平的盛世。孔子也倡導孝說孝悌為人之本,所以在今天我們也需要一封家書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孝心,一紙家書,于古時,繼承了多少游子在對家鄉的思念,促成了多少的千古思情之詩。
“百善孝為先”中華民族下文化源遠流長,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不斷提高,人們也紛紛背井離鄉,僅留下父母留在家中,繁華、喧鬧的都市使得人們盡孝的生活方式也慢慢的改變,漸漸的人們也讓父母衣食無憂變好,可是父母所要的并非如此。
他們心里所想的十分簡單,僅僅只是希望他們可以經常回來看看和他們說上幾句心里話。有時,人們希望如此,可是由于交通的不便使之艱難之極。如今,交通方便,人們回家探望自己父母的次數也少了,是交通的便捷引起了人們的冷漠還是冷漠們的冷漠促使了交通的發展,可悲可嘆,如今的人自認為公務繁忙將之并不當一回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難道我們一定要等到自己父母撒手人寰的時候才懊惱自己嗎。讓我們去關愛父母從現在開始。
《陳情表》乃千古名篇,其中李秘以自己的那一份真誠的孝心感動皇帝,李密從小父喪母棄,零丁孤苦,靠祖母悉心照顧長大促其成才,后來祖母日落西山,人命危淺。后來里面用言辭打動了皇帝得以報答祖母一樣與治嗯,而后來因李密依然選擇先盡孝后盡忠成就了一段“嗚嗚私情,怨氣忠養”的佳話。
放下手機寫一封家書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放下工作打一通電話慰問他們近來可好,放下憂愁乘一列火車回到他們身邊……父母一老他們的頭發在烏黑,他們的身軀不再停止,他們的視線不在模糊,讓我們在失去他們之前讓他們好好看看我們,看看他們曾經養育了十幾年的孩子如今的變化,看看那個曾經在母親懷里嗷嗷待哺的孩子如今長大成人。是的,他們真的老了,我們不要為我們的懶惰找借口,多回到父母身邊,孝順他們靜一靜兒女應盡的責任,多打打電話,關心他們,讓他們知道兒女的孝心一直都在,哪怕只是一封簡短的家書也是讓他們倍感欣慰。
2024關于中學生孝順父母的心得體會 篇2
暑假里,我讀了一篇文章,叫做《把孝敬父母當作頭等大事》。這篇文章含意深刻,令人深思。
文章中主要寫了烏鴉另外還有外號,叫“孝鳥”。里面說烏鴉是很孝敬父母的,烏鴉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就天天飛來飛去,不怕刮風下雨,不怕大雪紛飛,總是四處尋找食物。食物找到了,自己不舍得吃,就像小時侯父母喂它一樣。因為烏鴉特別講究孝敬父母,所以古人就把它叫做“孝鳥”。
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思情最深的不會超過父母,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辛勤地養育我們長大成人,我們的成長凝結著父母的心血,每一個人都是在父母悉心關懷、百般呵護和辛苦撫養下慢慢長大的。一個人,如果對給予自己生命的辛勤哺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報答,不知孝敬,那就喪失了人生來就該有的良心,那是沒有道德可言的。
然而,近年來,我們從報紙上、電視上不斷看到關于父母因兒女虐待而不得不訴諸法律的新聞報道。還有“他(她)不管父母,我也有權利不管!”這些話,出于兒女之口,聽了實在叫人寒!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這樣說過:“天底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于孝敬父母。”
還有些青年人認為,給父母親吃的、穿的、喝的,或者每個月往家里寄幾個錢就是孝敬父母了,其實,這不一定是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和顏悅色,說話溫和一些,臉上帶著微笑。現在有些年輕父母,一抱起自己的孩子,總是眉開眼笑:“我的乖寶寶!”可是他們對待自己的父母,卻是另一副面孔,甚至是厲顏厲色。一般來講,父母對子女的要求不高,并不是非得要好吃好喝的,你把米飯、面條或者幾個小菜往餐桌上一放,叫一聲“爸爸媽媽,吃飯了!”父母吃起來也是很香的。相反,你把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往餐桌上一擺,一言不發,即便是再好吃的東西,父母也吃不香。
中國有一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意思是說:樹想安靜,可是,風總是不停地刮,它沒法安靜下來;兒女想孝敬父母,可是,父母快死了,等不了了。父母在時不孝敬,等他們去世了,又后悔莫及,那還有什么用呢?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孝敬父母,否則一切都要來不及的。孝敬父母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從給父母端茶倒水開始吧!
2024關于中學生孝順父母的心得體會 篇3
是誰把我們帶到這個萬紫千紅的世界呢?是爸爸媽媽。
我們像一只無助的孤舟,爸爸媽媽像一個指南針,指著前方的路,讓我們駛出這蔚藍的“海洋”,帶我們走出迷茫。
把爸爸媽媽比喻成“舵手”可能更準確一些。
爸爸媽媽是我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老師。在我們犯錯誤的時候,是父母不厭其煩地為我們糾正;在我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是父母不顧一切地照顧我們,關心我們;在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父母陪伴我們走出困難;在生活里遇到困難時,是父母給我們鼓勵。父母就像一盞柔和的燈,給予我們無盡的關心和呵護。
有一次,我到外婆家玩時,發燒了。整天水米不進,把吃下去的藥全吐了出來。外婆看見我日漸消瘦,就給爸爸媽媽打了個電話。就在當天晚上,雷電交加,但父親和母親他們冒著傾盆大雨趕來了。他們來到外婆家時已全身濕透了,活像兩個“落湯雞”。父親顧不上擦一擦,連忙拿出藥哄我吃。這回,我使出全身的力氣,把藥給吞了。可媽媽一見我那消瘦的樣子,淚流滿面。這使我糊涂了,當時我還以為媽媽是因為我不聽話而哭了,原來是心疼呀!
啊!爸爸媽媽,一切感激的話都在千言萬語之中,現在的我只能認真學習,等到長大以后,讓您兩老安享晚年。現在的我只能說一句話,那就是“爸爸媽媽,我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