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十月圍城的心得感想(精選8篇)
看完十月圍城的心得感想 篇1
香港著名導演陳可辛拍攝的電影《十月圍城》,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優秀的作品。首先,就電影本身來講,剪輯配樂及演員的表演功力都相當不錯。
從配樂方面講,這部電影的配樂采用的事既悲壯又凄美的旋律,旋律多變,但又很恰好地配合上了畫面上的故事情節,讓觀眾隨著影片悲傷歡喜,如身臨其境般地感受那驚心動魄緊張凄美悲壯的“護孫”行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甄子丹扮演的沈重陽在精疲力竭即將喪命的時候,影片沒有采用任何配樂,只是有那凝重困難斷斷續續的呼吸聲來烘托故事情節、人物狀況。這種處理效果能夠打動觀眾,再好的配樂也終是比不得那垂死時的呼吸喘氣聲來的感人、打動人心。
從剪輯方面講,這部影片的剪輯也很成功,武打場面和追蹤場面都很扣人心弦,最精彩的兩場莫過于由黎明扮演的劉郁白大戰數十名清兵及由甄子丹扮演的沈重陽大戰清廷高手的打戲。黎明扮演的劉郁白在大戰數十名清兵的時候,我們不是看武打場面得知戰斗慘烈的,而是由屋內李少白等人的糾結擔心傷痛,屋外劉郁白叫聲慘烈,衣服被拉扯地七零八落、東鱗西爪這正側兩方面的拍攝手法得知的,這種手法將劉郁白這位小人物的英勇頑強淋漓盡致呈現在了觀眾的面前;而沈重陽大戰清廷高手則更多地是從正面拍攝,武術的一招一式都展現在觀眾的面前,讓觀眾身臨其境般地為沈重陽捏了把汗、揪了一次心。
從演員的表演上看,我不得不對老演員生出佩服之情,我很喜歡白學析和梁家輝他們二人的表演,白學析扮演的李玉堂和梁家輝扮演的李少白形象豐滿、表演生動,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是那么地恰如其分。同時我佩服吳軍和謝霆鋒的表演,吳軍扮演的是分不清是非只知愚忠清廷的聞孝國,即把他的兇狠表現出來了,同時也把這個人物愚忠的可悲表現出來了,看后是對他既恨有同情。而謝霆鋒扮演的阿四,既有小人物身上的不足,但更多地史閃著熠熠發光的優點,他心里想著地史娶阿純,報答主人李玉堂的恩情,也對少爺李重光有著兄弟般地照顧,他為少爺李重光擋下那一煙桿,后腦勺留下的是鮮血,那何嘗不是鐵證如山的兄弟情啊!但我對李宇春的表演就不那么認同了,說不是為什么,總感覺她的表演欠缺點什么,也許是她第一部作品的緣故,難免有些生澀稚嫩。
其次,我想談談我對影片名字的解讀。我認為這部影片“十月圍城”有兩層含義,一層是由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組成的阻擋清廷刺殺孫中山的安全圍城,他們甚至不知革命為何物,但依舊愿意以血肉之軀當圍城的墻磚,將孫中山隔離在危險之外。法國拿破侖的凱旋門早已揚名全球,但“圍城”可曾被人記得?勝利的將士可以享受來之不易的名利,可誰曾記得那些在炮火中失去生命的普通人民大眾呢!他們是圍城,身先士卒的是他們啊。他們最先被敵人的炮火擊倒,只為了守著城內人的安全與城內即將升起的希望和曙光。那些不知名的士兵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他們,可有什么來紀念那些在茫茫人海中難覓蹤跡的壯士英豪,為王復明、方紅、劉郁白、沈重陽、李重光、阿四等一大群的壯士奏一曲贊歌呢!《十月圍城》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普通大眾的奉獻犧牲,并把普通大眾當成影片的主角,我們應該會對孫中山幾乎沒露臉感到奇怪,但我們應該說這正是導演的良苦用心所致,這樣處理更能讓觀眾體會到“人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真理吧!第二層則是頌揚那些普通大眾沖出心里的圍城。王復明、方紅、劉郁白、沈重陽、阿四等都不是完人,他們有著囿于他們生活狀況的種.種缺點。王復明是從少林寺出逃的和尚,方紅一心只想著過安定的日子,劉郁白為了一個父親的女人氣死自己的老父,也逼得他愛的女人自盡,沈重陽是一個賭徒,最后也把妻女賠了進去,阿四是一個帶著傳統色彩的男人,他的心中只有娶妻生兒、報答主人的觀念。但最后他們都為“護孫”行動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保全了孫中山,這是一種沖出圍城的高尚的行為啊!而另外一種人則是很可悲,他們囚禁在自己的狹小固有的圍城里,如聞孝國,他不是一個貪求榮華富貴的人,他想報國,但由于他思想的局限,他只懂如“義和團”般地誓死效忠清廷,他不相信革命,極力扼殺革命,當他自以為殺死孫中山卻要斃命的時候,他最后的一句話是“學生我以報國恩了”,令人可恨又可憫!
最后,我對一個場面特別印象深刻,那就是當李玉堂抱著李重光的尸體時,他說的那句話“重光,我說了這兩天不安全,你怎么還不聽話呢!”,然后是李玉堂那悲涼的哭泣聲,看到這一幕,我很心酸,一位老來得子的父親,面對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情況,千言萬語,匯成一句看似不相干卻又讓人心酸的話,言者無意,聽者卻是真真正正地感動了。李重光十七歲前都是害怕父親的,但為了革命,他反抗父親,跟父親對著干,革命的火焰把他心中的那堵怯懦之墻焚毀了。也許他的父親之所以有這么一句話,一是為他的死傷心,但更重要的是他為他兒子的大義勇敢驕傲啊!
看完十月圍城的心得感想 篇2
十月圍城是于20__年上映的一部愛國影片。主要講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環,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商人,乞丐,車夫,學生,賭徒等人,在清政府和英國政府的雙重高壓下,浴血拼搏,保護領袖孫中山的故事。
這部電影上映時我就與家人去影院看過,直到現在都記憶猶新。在寒假,我又重溫了一遍這部令人感動并且振奮的愛國影片。
為了拯救被欺壓的中國,各行各業的勇士們都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與很多電影不同,影片為我們展示了許許多多感人的鏡頭畫面,這部影片刻畫了那個時代有血有肉敢于獻身的平凡百姓。他們對善惡的區分局限于自己生活的圈子,他們身上有各自的脾氣秉性,也有讓人厭惡的地方,但他們卻體現了中國人的道義。他們中有戲班,有賭徒有乞丐車夫,為了保護一個素未謀面的領袖而一個個倒下。使人熱血振奮,看到了中國人為了正義為了拯救中國而勇于獻身。影片為我們展示了許許多多感人的鏡頭畫面,雖然我們身處和平年代,但是我們更要居安思危,銘記我們的歷史。
要崇敬更要感激那些為我們美好今天所付出的,不論是偉大的領袖還是普普通通的將士百姓們。勿忘國恥。作為現代的青年,思想要向黨組織不斷靠攏,要有青年人應該有的精神風貌,不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為國家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少年強則國強,中國強則中國少年強。國家讓我們有了發言權有了自豪感,我們更要讓國家更加強大,不辜負為祖國建設所犧牲的英雄烈士們,更不能辜負了國家對我們新一代年輕人的期望。
看完十月圍城的心得感想 篇3
影視《十月圍城》背景: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清朝末年,孫中山先生要來香港與13省的革命代表開會商討武裝起義大計,組織一場全國性的反清運動,茍延殘喘的滿清政府派出暗殺部隊,要刺殺孫中山先生,而一群由社會小人物組成的仁人義士,為了不曾某面的中山先生,奮不顧身,不惜犧牲自己竭盡全力保護中山先生,浴血拼搏的故事。
演員表演:《十月圍城》除了名字起的有點不相符外,總體來說可圈可點,尤其是演員的表演!甄子丹,王學圻,梁家輝不用說了,都是老戲骨!謝霆峰演戲真是越來越好了,表演相當到位!贊一個!超乎我想像的是巴特爾和李宇春。相信陳可辛當初找他們只是看中了他們的商業價值,恐怕陳導自己也沒想到這兩個人如此出彩!李宇春相當適合這個角色,只是表演稍顯青澀,但作為第一次演戲的人,且非科班出身,那是相當難得了。巴特爾就不用說了,居然連青澀也沒有,活脫脫一個老演員的架式了!遺憾的是范冰冰一如既往的做花瓶,她的角色,任何人都可以扮演吧。而且個人覺得她還是太妖了,實在不適合扮演一個有情有義的女子。還有我居然沒認出孫中山的扮演者是張涵予,汗。。。。
讓我落淚的情節:作為一位母親,每當看到影視情節中有孩子哭泣或者母子悲歡離合的時候我都會不禁掉下眼淚。以往的武打片,打的是嗓子眼。《十月圍城》,打的`是心口窩。讓我很痛,不禁想到了現實中的我,如果我現在處于無飯可吃,無衣可穿的境地,也許我也會造反。清末人的生命太不值錢了,這一點在影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人可餓死、可凍死、可被惡霸強盜無緣無故地打死。歷史的進步都有人流血犧牲,學會尊重歷史、了解歷史。感嘆一句,好好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穩定的家庭、老公對我的愛、孩子對我的依戀。生活是多少的美好。。。。
沈重陽和女兒依依不舍的情節,讓我哭的一踏糊涂,沈重陽為了讓自已的女兒知道他是他的爸爸,而答應媽媽保護她的繼父李玉堂(這個名字讓我想起了我高中的同學,他叫劉玉堂),小女孩是多么地乖巧,可愛,讓人憐愛。在這動蕩年代,這孩子又將何去何從呢?小演員演的不錯,不知道叫啥名字?女兒離開的時候布娃娃掉到了路上,而在后期與反清派的打斗中,布娃娃支撐著他,直到最后找到了李玉堂留下了最后的遺言”把這個交給念慈”。沈重陽做了一件尊嚴的事情,阻止了閻孝國的前行,而救了李玉堂一命。
李重光,他還是死了,當父親抱著已逝的17歲的年輕兒子的時候,我的精神底線徹底被打垮了。之前李玉堂曾對兒子說:“這兩天沒事,就別出去了”,他不希望自已的兒子被卷進來。但革命和親情是矛盾的結合體,電影表現的很到位。李玉堂這時候是多么希望死的不是自已的兒子呀,這是作為父母的私心。可惜他的兒子太年輕了,才17歲。有一點讓我很想不明白,為什么他手里握著槍,不開槍呀?
總之影片《十月圍城》拍的不錯,國產片里算是出彩的了,推薦看。
看完十月圍城的心得感想 篇4
《十月圍城》講述的是清朝末年,一九零六年時,清政府羸弱,外墻侵略,民不聊生的國情。在水生火熱中,國父孫中山先生率領著一批仁人志士,誓以鮮血“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該片以時間為線索,拍攝了孫中山先生到香港前七天至達港之日發生的刻骨銘心的事件。
影片用飽含深情的鏡頭,描繪了那個時代的中國風貌,刻畫了一群偽走向共和到死不顧,引頸就戮的英雄人物。他們以自己強大的人格魅力喚醒了民眾沉睡的意識--商人、學生、老板、腳夫、苦力、賭徒甚至乞丐,這些人參與舅父孫中山先生的目的多種多樣--為了老板,為了兄弟,為了愛情,為了救贖,但當一切塵埃落定之后,那些安靜的靈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的人仰望和銘記。
《十月圍城》中所暗含的情感是無法簡簡單單用言語來表達的。電影中的父子情、夫妻情、兄弟情和兒女情在導演的拍攝下勾勒出一個個俠骨柔情的熱血男兒。一向演正派的胡軍,此次在電影中十足的演了一個大惡人。這個暴躁但忠烈的清軍官閻孝國被胡軍演活了。那份報效朝廷的愚忠、頑固和病態都融在他的舉手投足之間,可謂入木三分。也揭示了再那個年代里,那些腐朽的制度和思想,那些與歷史潮流作對的人,必將為自己的愚昧行為而付出慘痛的代價。
《十月圍城》的商業性也暴露無疑。作為一部愛國片,它的明星陣容巨大,青春偶像李宇春也加盟其中,雖然演員陣容仍敵不上《建國大業》,但它的商業性仍帶給它無限的商機。
華麗的武打動作,在熟悉甄子丹的影迷為之尖叫。每一場打斗戲都場面恢弘,氣勢磅礴。不愧為武打之星,影片畫面感沖擊力強,有一貫香港片的影子。但它所特有的愛國情感,又是先前的香港片所沒有的,也是無法比擬的。
影片中,我喜歡那個李重光。他和我們一樣是學生。差不多的年紀卻有如此偉大的目標。為了國家民族的前途,不貪戀富貴之家,他目光炯炯地宣揚革命,他堅定著革命的理想,但也懼怕死亡的真實。他說:“我閉上眼,看到的是中國的明天。”他用鮮血染紅了最后一秒。
同樣的年紀的我們,在那個年代里會怎樣選擇。我們是做亡國奴,還是順應歷史的潮流去推動革命的進程。或許我們彷徨,我們無助,但我們能否像李重光一樣,為哦了新中國的明天,而挺身而出。
辛亥革命勝利了,它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我們可知道,在勝利之前,有多少烈士犧牲了。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去換來新的世界。他們肩上所扛著的是民族的責任,他們看到的是希望和曙光。
我們身處在和平的年代里,或許我們不需要像他們一樣去犧牲自己的生命去報效祖國,但是我們仍要有一顆奉獻的心,有一顆愛國的心。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好好學習,現代的中國史發展的中國,我們國家正需要一批又素質有能力的人才。所以我們更是要努力學習知識。
沒有鮮血,沒有戰爭,我們要用知識的力量去建設我們的國家,讓她繁榮而昌盛!
看完十月圍城的心得感想 篇5
“我一閉上眼睛,夢里全是中國的明天!”看完電影《十月圍城》,我茫然地閉上眼睛,心被這句話塞得滿滿的。
真的被感動了!
為了推翻腐敗的清政府,為了保護孫文安全離開,那些社會最底層、卻有著強烈愛國心的人們,毫不猶豫地為之付出,為之犧牲。感動于他們的壯舉,感動于他們的那份信念!
每部成功的電影都有一個或多個優秀的人物形象,《十月圍城》也不例外。在所有的角色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重光和阿四。
先來說重光吧!
這個大商人李玉堂的十七歲兒子,善良,堅定。雖然年紀尚小,卻早已立志要拯救四萬萬中國人民!他“幸運”地被抽中作為孫文的替身,以轉移敵人的注意力,使得其能安全離開。面對年邁的父親和親如兄弟的車夫阿四的苦苦哀求,他都沒有退縮。他說:我十七年的人生,原來就是為了這(代替孫先生的)一個小時啊!他無悔地上路了,無悔地忍受著一次又一次的暗殺行動。表面上他很勇敢,但是請不要挖昂機,他不過只有十七歲啊!他還是一個孩子呢!他也害怕,他亦恐懼。那雙不停顫抖著的雙手和那雙滿含淚水的眼睛說明了一切。可是,他不后悔,這是他所熱愛的事業,這是他所熱愛的中國!為之犧牲,何等光榮!
重光的信念與勇氣,令我動容!
再來說阿四吧!
這個連字都不識幾個的“卑賤”的車夫,渾身上下卻有著無窮的魅力。他不聰明,卻淳樸無比。他喜歡照相館老板的女兒阿純,真心實意地想要娶她。在護送重光(孫文)的前一天,他送了阿純一張賀卡,上面說:明天后,我娶你。這是阿四在報紙上找了很久才尋得了六個字!看了這個畫面,我當場就忍不住要哭。沒有明天了,阿四!你沒有明天了!可是,中國有!阿四曾經說過:我只要一閉上眼睛,夢里全是阿純!當他永遠地睡過去的時候,我看見他在微笑。他永遠都和阿純在一起了吧……也許他并不知道革命是怎么一回事,可是他覺得,少爺重光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他緊緊地追隨著他,追隨著這個從小教他寫字,陪他說話的兄弟。他思想單純,卻長存于歷史!
看完電影,我一直在想,他們真的,什么都不怕么?
當重光拉著阿四的手,對他說離出發還有一分鐘,還有30秒,還有15秒……57,58,59……的時候,他在想什么呢?想他年邁的父親?想他早逝的母親?還是想著中國美好的未來?可是,他有想過他自己么?他有想過他的生命已是在倒記時么?沒有!這個帥氣而勇敢的男人,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當阿四拼命地抱住壞人的腿,不讓他追趕重光(孫文)的時候,他又在想什么呢?想阿純么?想她的笑?想她的聲音?想他們美好的明天么?他想要娶她啊!為了她,也是為了中國,他無所畏懼!
還有那個捕快,臨死前想的全是與妻兒曾經共度的歡樂時光;臭豆腐,臨死前大喊:我叫“王復明”!我叫“王復明”!是的,我記住了,永遠會記得你!
還有很多人,很多很多人,都無悔地在這1小時里相繼獻出生命。小則17,大則30。乞丐、少爺、商人、捕快、路邊小販……他們都是卑微的、也許是互不相識的小人物,但是,他們卻都有著一顆崇高的心!他們的年齡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是卻被緊緊聯系在一起!為了中國,為了明天,他們在同一天獻出生命!
謝謝你,孫文!謝謝你,重光!謝謝你,阿四!謝謝你,臭豆腐!謝謝你,乞丐!謝謝你,捕快!謝謝你們,為了中國的明天不懈努力、為之獻身的人們!
謝謝你們!讓我們擁有如此美好的未來!
看完十月圍城的心得感想 篇6
十月圍城描述的是孫中山到香港聯合十三省代表策劃起義的前后4天多時間里所發生的事,里面有大商人,有文人,有工人,有警司,所有人都為了革命而努力,給了我極大的感動,更多的是震撼,無論何人,不計后果,為了一個目標而奮斗,乃至犧牲性命。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話:何為革命“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這痛苦就叫做革命”覺得很是有理,那些人拼命的保護,犧牲了性命換來了起義的成功,換來了革命的成功。這就是所謂的“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吧。
影片中的李玉堂使我很是欽佩,他本可以不參與其中,可他為了朋友,為了救國,他從最初的捐款到最后的親身犯險,他的愛國精神是值得贊揚的,連他的兒子最終也在這場營救行動中犧牲了,雖然他幸運的存活了,可喪子之痛對于他來說或許更加令他痛苦吧。不僅他一個,許多小人物也使我動容。如甄子丹演的警察,一個好賭成性的廢人,可以為了女兒毅然決然的放下仇恨去救李玉堂。他死地好不猶豫,體現了一個父親的偉大。或許他不懂革命,但他知道他這樣做可以換來女兒的幸福生活,他就肯去做。其實,想想為什么要革命,就是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使后代可以不用受到戰爭的痛苦,使后代可以不用被封建主義束縛,使后代可以不用受列強侵略。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的人加入革命的隊伍,為了后代,為了明天的中國而奮斗而犧牲!
革命的過程是殘酷的,欲求文明的過程是痛苦的,這影片的深刻意義不在于打斗有多精彩,演員有多大牌,其本意是為了向那些默默無名為了革命奉獻的革命者致敬,也讓我們這種生于和平年代的人了解當時的歷史,了解先輩們的努力和犧牲,也了解和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正是有著這些人的無私的努力和犧牲才換來了中國的未來,他們推翻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是一大壯舉,我們不管之后的袁世凱竊國,不管革命沒有反帝的不徹底,起碼他們現在的努力是個好的開頭,暫時挽救了中國,他們的努力和犧牲是沒有白費的,想想若我處于當時動蕩局勢,會不會挺身救國呢,會不會有他們的勇氣呢,他們可能只是個平凡的小人物,攤販,戲子甚至是更卑微的工作,可他們的靈魂是偉大的,他們的卑微和偉大相同!
這是一部精彩的電影,給了我們感動和敬佩,感動之余開始思考現在的生活是否太過安逸,不用為生存奮斗是否就意味著無所事事。這部片子在給人帶來深深的感動、震撼時也同時留給了我們深沉的思考,一個人到底是為了什么而活,人生是否就是圖個長命百歲。答案絕對不是,那人生的真諦或許還需要我們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而且我們也應思考如何去守護前人拼死創造的這個和諧社會!
看完十月圍城的心得感想 篇7
“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經文明之痛苦,而這痛苦就叫做革命。”
中國的近代是屬于紅色的,而這紅由淺而深。
清朝末年,孫中山先生來香港與13省的革命代表開商討武裝起義的大計,組織一場全國性反清不能運動。清政府派暗殺部隊刺殺先生,社會小人物組成的仁人義士浴血奮斗,竭盡一己之能保護孫先生,由此腥風血雨染紅了1920__年的10月天。(實際是8月)
“先生我們會等到這一天嗎?這一天何時到來。”“你們會看到這一天的……我是看不到了。”他堅定的目光仿佛還未敘述完自己對革命的信心,身體卻應槍聲倒下,鮮血暈開了微紅的十月。《十月圍城》將那段深埋的歷史呈現在我的眼前,觸人心魂。
重光。孫先生到港前四天收到耶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李玉堂堅定地說:“我兒子只能是個商人。”李玉堂明白在這個動蕩的年代,沒有人生,只有命運,他寧愿用自己的一切換取重光的那怕一點所謂的人生。他說自己只出錢不出力,但當他為革命黨捐第一分錢的時候,他就已經是革命黨人了。其實他自己是明白的。李玉堂拉著重光,而重光用堅定的目光看著父親失措的神情,說:“我不做亡國奴!我不做亡國奴!”那力量仿佛是他十七年積蓄下的,無可抗拒。懷表“哐當”一聲掉落在了冰涼的石板上,如同炙熱的理想突兀卻有必然地撞在了現實冷酷的身軀上。最終,重光躺在父親的懷里身體漸漸冰冷,李玉堂只能在這次行動成功的喜悅中痛苦。
“我不做亡國奴!我不做亡國奴!”
“我活了十七年,原來就是在等著一刻……”
他毅然用自己十七歲年輕的生命渲染了革命。
阿四。“過了明天我就娶你。”一張單薄的卡片上,滿載著阿四羞澀的幸福。而,今天,誰又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呢?這樣的電影中本來就很難承受這樣的愛情,但這也是影片中唯一的一處溫暖。阿四和阿純的愛情沒有華麗的諾言,僅有的是他們的純真和質樸,他們是冰冷中溫暖的存在,也都因為身處革命的十月而不得不過早地夭折了。如果說阿四對阿純的愛是寄居在心靈深處那么他對重光少爺的愛則是蟄伏在表面的。有人說阿四是奴性的,無我的,但這早已在他抱住閻孝國的腿不放的時候被全盤否定了,他無私的愛,他的感恩之心早已是他人格中的那最為亮麗的一抹。他不是那個時代奴隸的縮——仿佛看到他穿著臟兮兮白卦子,破舊的布鞋,傻傻的笑著拉著黃包車奔跑著,而他追逐的方向即是幸福。
看完十月圍城的心得感想 篇8
今天觀看了《十月圍城》,電影講述了1920__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環,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商人、乞丐、車夫、學生、賭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雙重高壓下,浴血拼搏、保護孫中山的故事。電影看,本人其實亦是電影俗人,一般情況下,先選擇由群星大腕加盟的影片,于是,我無意遇到十月圍城這部由眾內陸、港臺明星加盟演出的佳作,看后,感慨頗多,特向黨組織匯報。
談電影,首先要從劇情上著手,本劇前七十分鐘都是文戲,其中大部分時間,用在刻畫他們參與保衛孫中山的動機上:有的嗜賭成性,只要有錢什么都肯做;有的耽于兒女私情,淪為鴉片煙鬼;其余幾位雖無惡癖,然而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升斗小民,并沒有什么遠大的志向。而由于各自的原因,他們均心甘情愿的加入了這場“二十四小時八壯士對抗五百殺手”的慘烈戰爭。而從全劇來看,它的高潮無疑是在它六十分鐘的武戲部分。片中的奇人異士個個身懷絕技,每一場打斗都設計得各有特色。孫文初登岸的那一場最有奇趣,影片安排以一人墜樓為先聲,清廷刺客動用弓弩、洋槍和炸藥狙擊孫文,而義士們則將人力車改裝成“裝甲車”,以米包掩護,以西瓜、花盆等武器還擊,巴特爾用大摜籃的手法拔掉沿街二樓的一個個崗哨。可謂設計新穎,別出心裁。而當一個個義士因寡不敵眾而相繼拋頭顱灑熱血之時,更是撼動人心。
然而,真正令我感動的卻不僅僅是它的感人劇情,更在于此部影片透射出的一絲不茍打造精品的誠意。首先在我們觀看電影時,當八位烈士相繼死去之時,屏幕上均會顯示此角色的真實背景資料,這在眾多華語影片中實為不多見。其次,我通過上網了解到,此影片在美工、服裝以及道具等細節方面都有上佳表現。此外,據說,占地五個足球場之大的舊香港街區全是實景搭成,導演陳德森從各地搜羅了1000多張舊照片,才復原了上個世紀初的香港市容,其中的一桌一椅,攤販店鋪都真實可信,加上電腦特技做出的全景,為全片營造出了一個幾可亂真的歷史氛圍。
總之,這部“二十四小時八壯士對抗五百殺手”的影片無論從劇情還是拍攝細節都可謂一流,讓我在激烈澎湃的愛國情海中暢游的同時,又讓我深切的感受到中國電影事業在不斷前進不斷突破不斷創新。匯報完畢,望黨組織給予批評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