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紀錄片見證觀后感心得(精選3篇)
湖南紀錄片見證觀后感心得 篇1
新春佳節,本應與家人團圓,一起賀新年。可就在這時,新型冠狀病毒向我們伸出了魔爪,向我們進攻,在我們的國土上肆虐。雖然這個病毒強大而又危險,但是仍有不顧生死,不計報酬的勇士們負重前行,奔赴一線,為我們抵御“毒魔”。
你看,84歲的鐘南山爺爺,73歲高齡的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奶奶,年齡那么高了,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仍然奮戰在“戰場”上,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大貢獻。最危險的就是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他們不顧自己的安危,主動請纓,立即換上了白衣,站在了前沿,為患者治療,是人們的希望。他們與病毒進行一場場的戰斗,不分晝夜,只為能從死神手中救出一個生命。厚厚的防護服,重重的護目鏡下面隱藏的是他們疲勞的身體,實在累了,就躺在辦公室或走廊邊瞇一會兒,卻從不叫苦或埋怨。我不禁在心底里感嘆著:在這場站戰斗中,站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他們是多么偉大的!“急難有情,情有馀兮。”還有那么多人緊急召集物資馳援武漢,還有那么多人在居民小區大門口值守測溫,還有那么多人深入千家萬戶摸排檢查,還有那么多人紛紛捐款捐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努力,有他們的拼搏,有他們的大愛,疫情每日新增的確診人數在不斷減少,一萬,一千,一百,有多地區持續好幾天都是0例,出院人數正在不斷增加。
疫情固然可怕,但我們要相信中國一定能贏!有了他們,人民的健康才有了保障;有了他們,我們才有了打勝“疫情防控戰”的決心。他們,就是中國的模樣!
但愿早日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湖南紀錄片見證觀后感心得 篇2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在疫情發生之后,我局作為疫情防控成員單位,廣大干部職工全員上崗,深入一線了解、統計各煤礦在礦人員,煤礦榆林籍外員工情況,為我區疫情防控筑牢了防線。隨著疫情防控的深入,通過使用健康陜西App、智能人臉測溫儀等技術,使得疫情防控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此次疫情防控,最關鍵在于避免人員的流動和人員的聚集。現代化智能礦井建設,采用智能科技手段,為我們疫情防控助力。曹家灘現代化智能礦井建設走在前列,曹家灘煤礦位于榆陽區金雞灘鎮曹家灘村,該礦在機械化開采中將現代傳感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與采礦技術融合。使用國內首套智能快速掘錨一體裝備,裝備集煤礦巷道快速掘進、支護、運輸協同連續作業功能集一身實現截割和錨桿支護平行作業,具有掘錨同步,一次成巷、負壓除塵、數字導向,安全監測、數字截割,自適應進刀、數據交互等特點,設計平均進尺1500米/月,實際作業最大月進尺20__米。在實施智能化割煤后,使綜采工作面單產水平可提高10%到12%,全員工效可提高16%,開機率可提高8%。既可以提高產能,又能減少人員投入,大大降低感染風險,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
湖南紀錄片見證觀后感心得 篇3
我觀看了湖北衛視紀錄片《見證》,這些照片撼人心魄,每一個面孔,都折射醫者仁心,每一個眼神,都閃耀人性光輝,每一張肖像,都將個人逆行與中國戰“役”定格為永恒的瞬間,成為20__年春14億中國人的集體記憶。42000多張照片彰顯了人間大愛、民族精神和中國力量,成為載入史冊的國家影像檔案。
武漢不是孤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各地的醫療隊紛紛組成“精銳部隊”,他們以作戰“兵團”的形式,從四面八方奔赴武漢,火線增援。他們逆行的身影,在這個冬天格外壯美又令人動容。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守護我們身前的,是那個臨危受命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的84歲鐘南山院士;是那個請戰新型肺炎,寫下現代版“與夫書”的呼吸內科女醫生;是那些“不計報酬,無論生死”主動申請上前線的醫院志愿者們;是那些夜以繼日地救治感染患者的白衣天使。
前輩們身披柔軟白袍卻猶似鎧甲,肉體凡胎卻擋下槍林彈雨,逆流而上的主動守護在我們身前。沒有時間悲傷,沒有時間害怕。每次治療都是一場戰斗,每位醫務工作者都義無反顧地日夜奮戰在一線,用生命和病毒抗爭,用雙手托起患者一次次生的希望。
身為大三醫學生,我決心時刻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迎難而上、奮斗不息,練就過硬本領。看到前輩們義無反顧的身影,我決心以他們為榜樣,努力逐夢,不負韶華。有國家對我們新一代青年的信任,我們一定要努力做黨和人民信賴的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