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班作文心得體會(通用6篇)
續班作文心得體會 篇1
作文教學歷來是我校重視的學科,也是最頭疼的學科。為提高教師教作文、學生寫作文的興趣,我校曾進行過《小學生閱讀與寫作教學初探》和《小學習作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研究》兩個課題研究,也已順利結題,還多次組織一些作文教學活動,總想以此達到教師愿教、學生愿寫的目的,但總不盡人意。抓一抓,效果就明顯一點點,反之,師生多數應付篇數,而不是把教作文、寫作文當作一件“樂事”去主動做。
4月25日,工業園實驗學校曾曦博士上的那堂精彩的作文課《我的爸爸》讓我對作文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作文原來可以這樣教,這樣寫,明白了師生對作文沒有好感的原因。對風趣、幽默、睿智的曾曦博士有了崇拜之感,工作之余,網上搜集有關他的資料,認真學習之,思考之,總想以各種方式“走近曾曦”、“走近作文教學八大法”。
5月11日,教體局又組織全區小學業務教干赴河北灤縣第一實驗小學對曾曦作文教學實驗成果進行考察學習,5月12日一上午的學習很緊張,先聆聽該校兩位教師執教的兩節課觀摩示范課,然后又進行了簡短的交流匯報,感覺收獲頗多。對那兩節作文課在此不想做過多評價,值得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學習借鑒之處:
一、提高教師語文素養:
作文課上得精彩不精彩,除教學設計外,關鍵還要看語文教師的語文素養如何,用曾博士的話說,“教師肚子里有多少貨”。第一節蘇老師的課上,就反映出語文教師的諸多特點:與學生平等交流、知識豐富、語言藝術技巧高、有激情,自然大方、平易近人、能對學生進行情感誘導,等等。走教師專業發展之路,語文教師就要不斷加強自我專業特長的培訓,學校也將創造各種平臺,強化各學科教師的專業化培訓,力爭使每一位教師有自己的專業特長。
二、搞活作文課堂:
加強作文教學的研討力度,重點關注各年級段在“如何把學生的‘心’搞亂了”,既課堂上如何激發學生的內動力,不斷利用“懸念”,讓學生饒有興趣的參與作文教學活動,達到“欲罷不能”的效果。計劃采用“模仿課、研究課、示范課、展示課、匯報課”等形式將曾博士講到的“激發興趣、激活材料、激勵個性”習作方法滲透其中,通過各年級段教案交流,相互評課,逐步達到“教師愿教、會教”的目的。
三、創新作文評價形式:
學生作文后,老師都讓學生將作文發到老師的QQ郵箱,師生共同評價、欣賞。不去考慮學生是否都能上網發送,單從這種評價形式的創新就給了我們新的啟示:結合我校班級網站的活動開展及教師博客的普及,以及班級QQ群和教師QQ群等,何不利用這一優勢來創新作文評價形式?真正進入到作品發表的“平民時代”。并且還可以利用家長資源進行親子評價。同時加強“評價藝術性”的探討,如“變‘揪錯’為‘覓優’、雙分制評價、個性化評語、自改加分”等,逐步達到“學生愿寫、會寫”的目的。
最后,感謝教體局領導為我們“走近曾曦”、“走近開放的作文課堂”大開綠燈,我們將以點帶面,加強年級組作文教學的研討和學校作文教學管理的改革,深入學習研究曾曦博士的《作文教學法》,結合我校作文現狀,走出自己的作文教學之路。
續班作文心得體會 篇2
毫不夸張地說,大多數的語文老師一提到作文都會不約而同地說鬧心。我雖有將近二十年的教學經歷。但提起作文時一樣也是眉頭緊蹙不知所言。
周一和周二聽了教育科組織的兩節課后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作課的三位教師都把他們多年教學中練就的真功夫亮了出來,為我們展示了兩節完整,實效,可操作性極強的作文指導及講評課。現將聽后的一點點感悟和不成熟的想法傾瀉于筆端。
秦麗萍老師那幽默的談話,那深沉干練的教態,在座的聽老師無一不被其折服,學生更是被秦老師的學識魅力所吸引,整節課給人以酣暢淋漓的快感。
1、本節課教師解決了學生無米下鍋的難題,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習作的題材。教給學習觀察的方法,體會的方法。再加上口頭作文的訓練,教師得當的引導,學生滔滔不絕,雖然說得不是太好,但學生表達的是自己的真實感愛,表達的是自己參與活動后的真情體驗。從這一環節可以看出秦老師平時訓練扎實有效,每位學生的寫作功底深厚。
2、教師處處重視對學生自信心的樹立上,學生說不好,教師鼓勵學生說;學生說到精彩出,哪怕一個詞語,教師都會用欣賞的眼光賞識他或用恰如其分地語言夸贊他,整堂課學生興趣濃厚,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師引課自然,從詞的積累到笑星的表演,再到不同角度觀察的習作的展示,環環相扣,節奏流暢,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受,令聽者回味無窮。
4、本節課教師敢于大膽創新,打破了以往用教材教作文的常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感悟,一改學生被動局限在教師的框框中去完成習作的教學模式,本節課教師根據自己獨特的教學設計,課堂上展示了自己樸實的教學風格。
5、課堂上教師處處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生帶進了作文課,讓學生輕松走進作文課。
6、課堂氣氛寬松而活躍,教師指導得輕松,學生說得也很輕松,在輕松地氛圍中,學生潛移默化地有了寫作的素材。
陳相娟老師的作文指導課聽下來是清晰的也是輕松的。因為,教學設計思路清晰,學生回答也較流暢。這次作文指導課之所以能如此成功,還得益于教師對此次習作要求的深入挖掘,并且根據學生已有的習作水平我接受能力而制定的教學方案。成功地用《南轅北轍》引出課題,在幫助學生審題時提煉出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恰到好處地給出每個習作環節的寫作內容及方法。陳老師這堂課先口述,再習作,融口語交際、習作為一體,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開拓思路。說和寫相互配合、滲透?谡Z交際有效地提升了習作質量。我們知道,說話是從內部語言到書面語言的橋梁。陳老師的這節課無不體現著“從說到寫”的這一科學規律。
孫金寶老師展示了常態下的作文講評課。一個年輕的老師在眾多同行面前展示這樣的課,可以說是勇敢的。我個人認為沒有一定的膽量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是很難駕馭好這樣的一節課的,聽了這節課后我是由衷地佩服孫老師的。
欽佩之余還是提一點拙見。佳作點評本來這是一個相當漂亮的教學環節。因為讓學生互評給的時間很短,既要找出佳作又要給所看的文章寫評語,事實上還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因為,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根據文本加感悟,就等于給看過的文章寫個中心。而我們也都知道,道理并不一定是中心句就好。水到渠成,自然而成的結尾也許韻味更足。而點評的文章,來自于學生的實踐,也接近其學生的生活實際。在這一個環節中,有學生提出完全不同的觀點,教師沒有給予評價。
學生其實還是一頭霧水。教師最起碼給學生解惑的職責都沒做好。特別是還有給自認為習作需要修的同學點評這一環節,學生自讀完習作后,當同學們覺得無從下手幫助修改時,做為引領者應該身先士卒,給學生就一篇較差的文章改出個好文章來,這樣不但被修改文章的學生受益匪淺,而且觀者更是收獲豐厚,并從中明白了把文章怎樣修改成一佳作。我想如果這樣做了,對于那些不愿發言而又想把文章寫好的同學無疑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好事,也解決了作文課成文少的難題。
其實,這堂課顯得淡薄,主要的原因是學生的回答膚淺,學生的發言沒有深度和廣度,在這里老師的引領作用又沒跟上。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的教育智慧相當重要,教師能于細微處捕捉學生發言的可生發點,以藝術性的提問,進一步的探問問題的實質,或深入學生的思維深處。而這事實是語文教師應該一生去追求的,也是語文教師一生都覺得難以企及的事。
續班作文心得體會 篇3
下面我談談我的聽課體會:
1.平時閱讀中要注意積累一些好詞、佳句、精彩片段、作文片斷。首先,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是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其次,可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以寫耳聞目睹的事,也可以寫自己的內心感受,在日記中,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搞了一次活動,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三是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多讀書,讀好書,不斷獲取間接經驗,積累語言。在閱讀中進行有效的語言積累,豐富自己的大腦倉庫,這樣才能在寫作時文如泉涌,下筆如神。
2.作文教學過程中要精心地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生活是作文之源頭,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就需要學生的作文反映他們的真實生活,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體現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讓學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筆描繪生活,要引導學生勇于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去發現,去探究。
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既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能使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堅持把作文與生活相結合。教育學生在作文中不說空話,有說大話。讓他們明白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的作文才能打動人。
兒童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會形成兒童寫作能創造出他們眼中的繽紛的世界。所以作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遵循兒童的學習心理特征,創新作文形式,讓不同智力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在抒寫表達中體驗作文的快樂。
3.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切實加強指導,教給學生作文的方法。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細心觀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顆敏感的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對周圍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細致地觀察:在觀察中會突發奇想,產生表達的靈感,有了表達的欲望。其次是要在教學中落實作文指導。葉圣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比刖幗滩牡恼n文都是經過細致推敲的優秀范文,讓學生模仿優秀課文的寫法進行寫作,琢磨并領悟出作文的真諦。
教師在教學每篇課文時都要充分利用教材這個形象直觀的例子,讓學生潛心地去讀,自由地去想,無拘無束地去議,在此基礎上,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要點,再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借鑒遷移,鞏固習作知識,為寫好作文提供一條快捷之路。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對學生有所幫助。我相信廣大教師只要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引導學生立足與生活實際,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導下,給學生以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導,給他們表達的自由和空間,寬容每個個體的個性,一定會改變學生不愿意寫作文的局面,相信每個學生都會樂于作文,樂于表達,讓作文成為學生表達生活的、體驗生活的一部分。
續班作文心得體會 篇4
小學生作文最苦惱的是沒有內容寫。究其原因,并不是生活中無內容,主要是由于小學生觀察能力差,不善于通過觀察獲取或積累作文素材。本次作文指導主要告訴我們學生生活中哪些可以作為素材外,還注意把寫作同他們的生活結合起來,把寫作訓練和集體活動統一起來,每次作文都有意創設情境,讓他們眼見為實。
1、先看后寫
閆老師先是帶領學生們在課堂上模仿動物叫聲,讓孩子們親身感受聲音,引導孩子們觀察交流,然后才讓孩子們動手寫自己看到的,聽到的,看到的。這就很好的解決了孩子們“寫什么”的問題。
2、“賞評”是最好的教法
“賞評”是最好的教法,“學生”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介紹了自己是如何利用“賞評”來幫助學生寫好作文的。在讓學生說的過程中學生自己評議,對好的給與鼓勵,是啊,哪個孩子不愿意得到老師的賞評呢?賞評更能提高孩子作文的積極性,不要總盯著孩子的那一點點兒毛病,我們更要看到孩子們的進步,一有進步就贊賞他,這樣,學生會越來越好。
3、課堂氣氛活躍讓孩子不再害怕作文
寫作課課堂氣氛很重要,作文課就要活躍,讓學生暢所欲言,能說敢說,說多了既鍛煉了表達能力又能提高寫作水平。
聽完本次作文課,我覺得自己也有很多不足,作為老師我平時要多讀書,學生要積累教師更要積累,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
續班作文心得體會 篇5
從小,我就對書法情有獨鐘。媽媽從事裝裱行業,有不少字畫,我也受到藝術的熏陶媽媽問我想學點什么,我毫不猶豫地說:“我想學寫字”。小時侯,我看媽媽裝裱字畫,便用我那稚嫩的小手,在紙上涂鴉,鄭重其事地交給媽媽請她裝裱。誰只媽媽看了笑道:“你要是寫的好,我就裱起來!薄昂谩!蔽艺f。
于是我與寫字結下了不解之緣。記得我讀二年級的時侯,媽媽帶我到學校書法班報名,老師讓我試著寫一下,我像拿蠟筆似地拿起毛筆,衣服沒一會兒就弄臟了,還弄的滿手都是墨。我第二天進書法班的時侯,老師正式教我寫毛筆字,可我寫的字歪歪扭扭,活像戰場上的殘兵敗將,個個焉頭耷腦,又像是一條條毛毛蟲在紙上爬。再看看我身旁的大姐姐,她寫的字,就像是再紙上歡快跳舞的小精靈,秀麗端莊。我像泄了氣的皮球,緩緩放下毛筆,不想再寫了,可每當看到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們能寫得一手好字時,我就羨慕不已。于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字寫好。有時我手寫酸時,那種羨慕成了我寫字的動力。就算再冷,也會看到我凍得通紅的小手依然拿著毛筆在紙上劃過。寫完之后我的手總是凍得麻木,但看到那端正的字時,我就無比自豪和驕傲。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練橫的時侯。輕巧的毛筆到我手里卻變成了千斤重的磐石,怎麼也寫不出漢字那獨有的韻味。但我覺不會向困難低頭。依然一筆一畫地寫著,起筆、頓筆、行筆、寫字時老師教給我的口決我現在還記得。當我看到一個個秀氣端莊的字躍然紙上時,我欣喜若狂。漸漸地,歪歪扭扭的字變成了端端正正的字,漸漸的,端端正正正的字變成了秀麗端莊的字,漸漸地,秀麗端莊的字變成了歡快跳舞的精靈在紙上嬉戲。
真是工夫不負有心人。學寫字如一爐火練就了我的勇氣和毅力。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有夢想,有目標,并朝這個目標去奮斗,成功,就在前方。
續班作文心得體會 篇6
3月29日和30日,我很榮幸參加了貴陽名師堂開展的這次新作文教學培訓,作為一個作文教學經驗匱乏的教師來說,我感覺真是受益匪淺。從管建剛老師、吳勇老師等幾位老師的作文教學和相關講座中,我進一步了解了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一些方法,反思了自己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作為語文教師,不是只懂一些語文理論知識就行,我們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培養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這樣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而且語文教師還要學高為師,有較高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發現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導其去感受,去創造美。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不斷學習,做一個博學的老師
通過這次走進名師的課堂,我被他們思維的敏捷、語言的風趣所打動,他沒不僅有著獨特的教育視角,豐富的教育經驗,從他們的語言中,我還能感受到他們一個個都是博學多才的。他們怎么會這么有才呢?我覺得應該離不開閱讀,所以我認為教師應該要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不僅是語文知識方面的,還得學習科學、社會、新聞等方面知識。
二、教學作文應從解決“溫飽”過渡到“美”。
從管建剛老師的作文教學課和他的講座中,我了解到平時我們納悶的學生寫作時找不到內容可寫,于是便編、重復的`編的這種現象,應該正確引導,讓他們由寫的內容多到寫得美。明確寫作文時如何把內容寫豐富的同時,還得注意不能重復。
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發表。
結合我校的學生實際,多數學生都只是為了完成作業而作文,一提到寫作文,很多學生都是唉聲嘆氣,只要一聽到說這次測驗不寫作文,學生邊歡聲雀躍。面對這一情況,我覺得管建剛老師的方法很不錯,利用發表的機會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我們學校?,但我覺得語文老師可以自己創建班刊,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表,從而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愛上寫作。
四、教作文離不開閱讀,學作文也離不開閱讀
杜甫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以要讓學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增加詞匯量,并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币虼,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學習生活的語言。把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學校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教師引導隨時摘錄,寫感受,有意識地背誦,小學階段讓學生多記住一些東西,對他們的一生都大有益處。激發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讀一些詞句優美、情節感人的詩詞文章。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也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五、進行頭腦風暴,引發創意。
小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是有無限創意的,聽了張祖慶老師的課,我幡然醒悟:原來對適時的對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刺激他們的創意,也能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在語文教學的生涯中,也可以談得上“路漫漫其修遠兮”了,我們能做到的只有邊學邊用,邊用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