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培訓學習心得(精選3篇)
小學數學培訓學習心得 篇1
由省教科所組織的小學數學優質課評比活動,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觀摩活動。看到參賽的每一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著數學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置身于會場中,傾聽著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里,我親身領略著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著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著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化的思考。
由于我校也曾經研討過《千以內數的認識》,所以對東方紅小學萬睿杉老師所執教的這一課頗有感觸。
一、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調整學習的方向,是關鍵時刻予以適當點拔的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來。萬老師用動態的.廣州亞運會開幕式視頻資料代替靜態的單元主題圖,通過學生猜測體育館的人數,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上切實存在,這些數比以往學過的百以內的數多得多。導入的設計既具實用性又具時效性。在處理例2時,教師并沒有拘泥于教材的編排運用計數器讀數和寫數,而是巧妙地將例1數正方體得到的兩個數據398和406加以運用,再加上教師創造性的將數人民幣融入此處,用生活中的數學,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鞏固了例1剛學過的新的計數單位,而且還為后面讀數、寫數和數的組成埋下伏筆。
例1和例2兩個例題在一個課時內完成,本身內容的量就不小,但在教學完例1,認識了新的計數單位后,教師舍得花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數小正方體,利用實物經歷數數的過程。萬老師提出“怎樣擺能讓人一眼看出你擺的是多少”。這一設計,讓學生在動手擺的過程中體驗一個一個地數、一十一十地數、一百一百地數,“一、十、百”這幾個計數單位,掌握數的組成,同時感受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在教學本課時的一個難點“從九百八十五數到一千”時。老師讓學生借助計數器邊拔邊數,利用手、眼、腦多重感觀體驗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十位滿十要向百位進一、百位滿十要向千位進一的過程。這兩次操作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輕松地學會了知識。
二、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低年級更是如此。在萬老師的課堂中,我們不僅能看到教學環節精彩的設計,老師對于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也尤為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但這種學習方法也容易流于形式。萬老師在活動前明確提出“怎樣分工合作,才能數得快”,讓學生有意識地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再通過傾聽一個小組的合理分工,對其它小組進行指導。不僅使數小正方體的活動開展有序,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并為以后的合作活動提供范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通過這次活動,我找到了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要向這些優秀的青年教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小學數學培訓學習心得 篇2
小學數學思想方法培訓心得體會
學期末結束之際,縣教研室到我鎮舉行了以“小學數學思想方法分析梳理”為主題的培訓活動。
會上,四位專家名師從重要性、定義、內涵、區別與聯系、教學策略、現實背景、發展趨勢等多個方面對小學數學思想方法做了解讀,用理論聯系案例分析,或穩重深沉、或生動活潑,都獨具特色。這次活動意義非凡,為我鎮數學老師們積蓄了知識底蘊,打下了強心劑,更為下學期的數學教學工作夯實了基礎。
培訓時間僅僅是短短的半天,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專家名師們的解讀使我對新課標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對小學數學思想方法的內涵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對教材使用、對課堂環節中的滲透策略更明確了,并且了解了中學、小學的教材銜接要點。
原來提到數學思想方法的時候,總是感覺似乎知道一些,總想應用它來指導自己的教學,但是自身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不深透,另外又覺得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短時期難以見成效。所以本人的教學現狀中仍然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不好現象。
數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張富老師一語道破玄機: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是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需要。從數學教材體系看,整個小學數學教材中貫穿著兩條主線,一是寫進教材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它是明線,一貫很受重視,必須切實保證學生學好。另一條是數學能力培養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是條暗線,較少或沒有直接寫進教材,但對小學生的成長卻十分重要,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在教學中不能只注重數學知識的教學,忽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兩條線應在課堂教學中并進,無形的數學思想將有形的數學知識貫穿始終。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有利于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數學教學目的,將數學的本質、知識形成的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展示給學生,教學達到事半功倍。
近年來執教六年級,每每聊到自己的教學,自我感覺還算良好。哪知總是被身在中學的愛人屢屢抨擊:“你們這些小學教師很是過分!學生都被你們榨干了油,到中學來慫得不得了!腦筋都不會動動,像根木頭!”此話雖不好聽,但揭示了某些不良的教學現狀:重知識結論、輕知識發生過程;重知識達標評價,輕數學思想形成的評價;重學生眼前的分數利益,輕學生的長遠素質發展等。
這個讓我很是尷尬的問題在這次培訓上得到了鎮一中畢老師的解答。他主講了“中小學教材的銜接問題”,從“中小學數學知識的變化特點”、“中學數學需要什么樣的基本功”等方面幫大家揭開了眼前的迷霧。畢老師的幽默調侃中也流露出中學老師們的擔憂:中小學教材銜接問題,學生后續力的問題。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個笑話——中國的家長們總是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不能讓孩子輸在小學、不能讓孩子輸在幼兒園、不能讓孩子輸在胎教上言歸正傳,一開始就催促學生拼命跑的我們是不是該以“人”為本,放緩一些腳步,讓孩子們從容領略教育的芳香?是不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談到中、小教材銜接,延伸學生后續力,我想:作為一名六年級教師,研讀、通讀中小學數學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串點成線,擴線成面,織面成網,構建知識樹,方能張弛有度、揮灑自如。我想起數學名家吳正憲老師的故事:她在對數學教學一片空白的情況下,僅用了一個暑假假期,就把1——12冊全套數學教材所有的例題、思考題及有代表性的練習題全部做了一遍。查閱了大量的參考資料,虛心向老師們學習,并根據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整理成知識網狀圖,整理了厚厚的一大本學習筆記。在通讀和熟悉全套數學教材的基礎上,認真演算發散題、輔導題、競賽題,草紙摞起來比寫字臺還要高。另外,能不能讓中小學教師也互相聽聽課?甚至適當地換幾天崗?畢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材改了多個版本,原來我總是認為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只要把自己這本數學書教好就行了,我曾經認為,改來改去也只是“換湯不換藥” 而已。縣教研室李主任的一番話讓我猛如醍醐灌頂!教什么?怎樣教?如何評價? 小學數學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維素質,而數學思想方法就是增強學生數學觀念,形成良好思維素質的關鍵。如果將學生的數學素質看作一個坐標系,那么數學知識、技能就好比橫軸上的因素,而數學思想方法就是縱軸的內容。淡化或忽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不僅不利于學生從縱橫兩個維度上把握數學學科的基本結構,也必將影響其能力的發展和數學素質的提高。因此,向學生滲透一些基的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教學改革的新視角,是進行數學素質教育的突破口。
任何一種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和掌握,絕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需要經歷滲透、反復、逐級遞進、螺旋上升、不斷深化的過程。數學教學內容始終反映著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這兩方面,數學教材的每一章、每一節乃至每一道題,都體現著這兩者的有機結合。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對常用數學方法和重要的數學思想引起重視,大膽實踐,持之以恒,寓數學思想方法于平時的教學中,并有意識地運用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一定會日趨成熟,一定可以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新的高度,也會使數學教學脫離“題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氣和創造性。
小學數學培訓學習心得 篇3
一、關注學生,促進發展
1、理解和尊重是發展的前提
5月7日上午,聽了全國著名小學特級教師牛獻禮老師的一節精品課和課后的報告,他這節課的內容是《植樹問題》的教學,他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做到了理解和尊重學生,注重每位學生的發展,師生的互動恰到好處,學生的積極發言和老師風趣的語言,贏得在場的老師熱烈掌聲。我們都知道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都渴望老師的尊重、理解、善待。所有的孩子都有巨大的潛力,有的尚未成熟,尤其是對后進生的寬容愛護表現的尤為重要,而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幾乎很難做到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更談不上善待了,自然就達不到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2、教學時應以學生為主體
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教與學的質量,多重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堂交流,多傾聽、少打斷、高尊重,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認真傾聽學生單想法并捕捉有效的價值。是成為師生互動思維的有效方法。而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教師總是以自己為中心,甚至有的老師責令學生上課一定要看到黑板看到自己,結果課堂上看似成功,課后卻不盡人意。
二、讓學生享受智趣數學
5月7日下午聽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吳汝萍老師的一節課《1000以內數的認識》,在這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了智趣數學的理念,智趣數學包括三層:第一層次,“情趣”讓學生的心智走進數學課堂中來;第二層次:“樂趣”讓學生的心智能常駐數學課堂之中;第三層次:“智趣”讓學生迷戀數學,時時處處樂于研究數學,然而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讀懂兒童的需要了嗎?其實兒童真的需要幫助,不需要指令,需要鼓勵,不需要責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做到了教學形式能夠使學生覺得好玩了嗎?課堂上提供了多長時間讓學生玩數學的?這些問題是否會引起教師的共鳴與深思。其實數學學科本身是充滿魅力的,能引起學生持久興趣的,當你成功做出一道百思不解的難題時,那成功之感、愉悅心情是無法形容的。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將數學和生活聯系在一起,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到數學不是枯燥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感到學習數學的趣味和價值。
三、超越教材的底氣和勇氣
5月8日上午,聽了江蘇省海安縣特級教師許衛兵的兩節課《認識小數》和《李白喝酒》。下午聽了他的專題報告。在他的報告中提出了教師如何超越教材的底氣和勇氣,并用案例向我們闡述了如何超越教材,他那激情的語言,淵博的知識、真實的事例,讓人領略到了他的熱情,率直、純真的人格,尤其對教育的一腔熱血讓人感動。三天的學習是短暫的,但意義是深遠的,聽了專家的報告的確是一種享受。他們循循善誘,列舉了大量的教學實例,言辭誠懇,讓人不由得不被感染。也讓我懂得了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有一種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需要一顆對待學生真誠坦然的心,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愛與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