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學習心得體會(精選7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學習心得體會 篇1
今年已經20__年了,是十二生肖里的第一位的本命年——虎年。虎年一定會有數不完的錢,社會快要奔向小康生活啦!
如今,我國十大貧困之一的省——云南。云南也已經走向脫貧。國家政府為云南的老人提供養老資金,每月至少100到200元。而從云南走出來的人,絕大多數每月的工資有四五千。雖然從云南走出來的人不多,但是云南掙得少也用得少,等以后走出云南的人越來越多,云南會越來越發達,云南會富起來的!更會有很多人把云南當作旅游景點,所以云南很快就會實現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生活。
上海市作為經濟最發達之一的城市,也幫助了很多城市奔向小康生活。比如今年的新冠狀病毒事件,有52家上海臺資企業及臺商累計向湖北等有關地區捐款捐物達人民幣3886萬元!這就是眾志成城!還有武漢火神山醫院的建筑材料,一大部分是別的城市捐款捐物的。實現小康生活,脫貧致富就應該在別的城市危險時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不論捐款數額多大。
奔向小康生活,不應該只是國家、政府、城市在做貢獻。我們也要為社會,國家做貢獻。據報道,目前上海捐款數額最高的,是寶山的一位居民,黃士平先生。他今年五十九歲,一日晚上來到新民晚報社,記者幫他寫下沉重的黑色背包,里面有三十萬現金。“這里是30萬元,我想通過你們新民晚報社捐給慈善基金會,為抗擊疫情做份貢獻!”這是黃士平先生說的話,這三十萬是他省吃儉用的三分之一積蓄。捐30萬元是他這輩子做的最大最對的一件事。說著,老黃遞上了一封5000多字的手寫長信,上面一筆一劃,十分工整。這不得不讓我們想起來零三年非典,不能忘記的吳先生。20__年4月26日晚9時許,一名青年男子拎著一個沉甸甸的紙袋,來到新民晚報夜間值班室,他從紙袋里拿出一疊一疊剛從銀行取出的現金,交到記者手中,委托新民晚報將這筆捐款轉交給國家衛生部,用于抗擊非典型肺炎。經當場清點,這筆捐款總額為人民幣20萬元整。本報值班記者一再懇請對方留下姓名與聯系地址,但是他始終婉言拒絕,僅僅說自己姓吳,33歲。零八年的汶川大地震吳先生夫婦捐了一百萬。又只是留下了自己的姓和你年齡。是啊,脫貧致富,實現小康生活我們還得眾志成城,團結一心!
那我們能為脫貧致富做點什么呢?
我們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好好學習,將來找一個好工作,我們也可以像吳先生夫婦和黃先生那樣,捐100萬。我們甚至能捐更多。
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中國正在奔向小康生活,社會正在奔向小康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學習心得體會 篇2
人的共同志向是幸福生活。幸福生活的真理是提高整體人類的素質。輝煌的現代人,要發展教育、科技、國防事業,強盛國家,維持世界和平,安定團結,發揚民族精神,關心民族的未來。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前提是振興教育,發展科技,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先進的文化,標志著先進的科技;科技尖端人才的培養,標志著社會的進步;先進的國防建設,科技強軍,保家衛國;大力促進醫學事業的發展,各行各業的人士有著健康的身體。工業化帶動信息化,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的發展。順利完成黨中央提出的各項基本任務,開拓創新、團結一致,奔向小康社會。
提高科學技術的創造力與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教育培養造就一大批科技尖端優秀人才。經濟發展決定我國的綜合實力,并提高我國在國防經濟發展的競爭力。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面對人口多,底子薄等問題,科教興國是我們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必然選擇。
我國國民經濟持續迅速發展,改革開放取得了豐碩成果,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成效顯著,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市場繁榮,商品供應充足。居民生活質量提高,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巨大提高和改善。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積極行動起來,深刻理解發展先進文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小康一詞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詩經》上的《大雅·民勞》中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在這里,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相信這個目標一定會實現。
今年的春節很特別,我們全家響應政府號召,宅在家里,共抗疫情。下面就來聽聽我們祖孫三代人在家的談話吧。
先從吃飯聊起吧!出生在50年代的爺爺說,那時候他們每天只能吃地瓜和野菜,很少有白米飯吃到,一般都吃不飽,更不用說吃肉了,那是很奢侈的事情了。所以,那個時候的小伙伴們都數著日子盼望早點過年,因為過年了就可以吃一點肉;出生在70年代的爸爸說,那時候他們上學時一般一周回一次家,一次性把米和菜帶齊,菜一般就是梅干菜,因為它不容易壞,可以貯存比較長的時間,梅干菜就是大家傳頌的“狀元菜”,但那個時候吃飽飯是沒有問題了;我眨了眨眼睛,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出生在新世紀的我說,我每天都吃的很好,在家里每天都有魚有肉,每天還變著各種花樣吃,還有大量的零食可以吃。中午在學校吃飯,學校還提供專門的營養餐,而且還配有水果!
聊好吃飯,我們繼續聊住房條件。爺爺說那時鄉村都是自建房子,都是用泥沙堆起來的房子,很簡陋,每次下雨屋頂還會漏水,有時臺風來還可能會把房子吹倒,住房條件很差;爸爸說那時我們自己家的是水泥房,很牢固,不用擔心刮風下雨,但外觀還不是很美觀;我說我們現在住的是小區房,房子不僅是精裝修,而且小區的綠化也很美觀,還有健身設施齊全。
最后我們來聊聊出行,爺爺說他那時候因為交通不方便,很少有公路,他上學要走20多公里路去學校,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要起床趕路,很累;爸爸說他那個時候公路已經通了,但交通還不是很發達,路況也不是很好,那時有自行車,自己騎5公里去學校上學;我說現在城市交通很發達,有各個班次的公交車,還有地鐵,不過,我家跟學校距離很近,媽媽每天開私家車或騎電瓶送我去學校。
爺爺、爸爸和我只是聊了吃飯,住房和出行,再看看我們的周圍,城市里到處是高樓大廈和商店,鄉村到處是小洋房和農莊。私家車、手機等早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人們坐高鐵和飛機出行,我們國家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外公告訴我,那是他年輕的時候和他的朋友們在義烏當農民技術師傅的時候拍的,他們站在一棟紅泥黑瓦的平房前,每個人都穿著那個年代流行的中山裝,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照片的背面還工整地寫著一排字:“79年元月友誼留念”。我好奇地問道:“外公,元月應該是冬季吧,你們怎么都穿得這么單薄的衣服,不冷嗎?”“傻孩子,怎么會不冷呢,在那個年代有那樣的衣服已經算是不錯了,哪能和現在相比,保暖的衣服可謂數不勝數。”外公耐心地解釋著,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接著媽媽遞給我一本相冊,翻開一張媽媽上中學的彩色照片,媽媽正背著書包,站在學校大門口,身后左右兩排是兩層的樓房,還可以看到一個不算小的操場。“這所學校看起來很不錯啊!”我看著照片不由地說出口。“那是呢!”媽媽無比自豪,“那是改革開放政策好,掃除文盲,普及義務教育。”聽了媽媽的話,心想:改革開放解決了人們的溫飽問題,生活比起外公年輕的時候幸福多了呀!
我不由自主地往下翻,看到了一個和我長得一摸一樣的男孩,哈哈,那就是我啦。我正站在幾棟四層高的樓前,當時已經提倡小康社會,我從出生到現在都過著幸福的生活。看著這所美麗的學校,我想:現在的我們可真是幸福啊!
翻著這些照片,一張又一張,這不就是我們家,不就是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走向小康生活的足跡嗎?把“復興”作為奮斗目標,以“中國特色”命名自己的道路,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得更加清晰,更加自信。
在這個不同尋常的春節,雖然少去了走親訪友和互相拜年的喜悅,可也多了一些陪伴親人的時光,更讓我懂得了小康生活的真正含義,幸福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學習心得體會 篇4
20__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的生活日益提高。所謂小康社會不僅是解決溫飽問題,而是需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滿足城鄉發展需要。人與環境更加和諧,每個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
20__年春節,我們一家開車回家過年。在回家的高速上,一輛輛汽車飛馳而過。爸爸說:“以前過年回家都是擠火車、坐長途大巴回家。而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擁有了自己的汽車,回家過年也再也不用擠火車了。現在,干凈寬敞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車,四通八達的立交橋、人山人海的大商場……馬路旁的綠化帶種著漂亮的鮮花,令人賞心悅目。”
回到老家,奶奶高興地抓住我的手,樂得合不攏嘴,而且還不停地說:“現在生活好了,交通發達,你們回來得真快啊!”以前那個時候,有輛自行車就算是有錢人了,孩子交不起學費,上不起學,還吃不飽飯。
現在我們用電腦手機學習、娛樂、工作,生活過得多姿多彩。我們的食物也不僅為了吃飽,更講究營養均衡,住的是寬敞明亮的大樓房。
這真是今非昔比,我們享受小康時,也應該好好學習,爭取長大把我們的家建設的越來越美好!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小康社會,每個人心中的向往。如今,每一個家庭,每一個村子,甚至每一座城市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的老家在溧陽農村,聽爸爸說,小時候,爺爺、奶奶、爸爸、姑姑全家四口擠在四十來平米又小又老的房子里。每當暴風雨來,房頂幾塊零碎的老瓦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響,雨大時透過屋瓦的縫隙灑進屋里頭,這可讓我家吃了不少苦呢,這里一水桶,那里一水盆“叮叮咚咚”地接著,屋子里奏起了“交響曲”。臺風來時,更可怕,屋外“呼呼”的臺風不時刮得屋頂的瓦“噼里啪啦”往下掉,像是下起了“瓦片雨”。臺風過后,我家又得修理房屋了。現在那小而老的屋子已拆,繼而蓋起了三層高的樓房,再也不用受那時的苦啦!
家鄉的變化確實挺大。原先家門口的池塘臭烘烘的,村民們都往里倒垃圾,每當在夏季,引來了成群的蚊子、蒼蠅,還時不時地發出一股股異味,甚至在里面放養的魚都窒息死亡了。而去年池塘變樣了,現在的池塘圍上了一條漂亮的“圍巾”,嵌上了花花綠綠的“寶石”,水質經過處理,變得清澈見底,微風吹來蕩起陣陣漣漪。這里成了村民們休閑、納涼的好地方,傍晚時分,很多人都來這邊散步、健身。有的飯后去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真是美的享受,走到哪兒,都有綠草相襯。小鳥在枝頭嘰嘰喳喳地歡叫,似乎也在歌唱黨的政策好,人民生活幸福!
家鄉的變化實在是大,從黑白電視到了彩色電視,又從彩色電視換到了液晶電視,再到用iPad上網課,社會在飛速地發展,新政策、新氣象,讓我們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前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學習心得體會 篇6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人民的生活也不斷得到改善。可以說,現在的中國正走在騰飛的小康之路上。小康,是指一種經濟比較寬裕的生活狀態。《詩經》中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小康作為一種社會影響,始終散發著誘人的魅力。古時,小康宣揚的是以“禮義仁讓”精神為主導、有吃穿的社會形態。近代也有不少人借用這一思想,走上社會改良的道路,提出過許多美好的設想。
上世紀初,為了能將中國建設成一個強大的國家,孫中山先生耗費了畢生的精力撰寫了《建國方略》一書,明確指出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古代思想家小康社會和大同社會的影響。小康是財產私有、生活寬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講究禮儀的社會形態。中國古代思想家把小康社會作為比較現實的目標。
兩千多年來這種美好的社會理想與進步的歷史觀念深入人心,并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斗。因此,小康社會是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祖祖輩輩所追求的理想社會。
當今所使用的小康理論以及他使用“小康”這樣一種實事求是的表述,喚起了中國人民對發展小康之路的廣泛認同。二十多年來,中國人民朝著“奔向小康”這樣一個實實在在的目標去不斷努力奮斗。
中國這樣一個有十億人口的國家,進入小康社會是一件具有偉大意義的事。這將為國家的長久治安打下新的基礎,是更加有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起點。在經濟和社會得到全面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的基礎上,是中華民族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它標志著: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當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要看經濟與社會基礎指標與人均指標,還要看收入的分配狀況。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來說,如果存在著較大的貧富差距,就會出現數字龐大的貧困人口。這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我國目前農村貧困人口約為3000萬;在城市中,20__年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口有20__多萬人。其中包括1400萬下崗及失業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根據目前情況來看,對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必須加以控制,才能確保我國小康之路順利進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實踐的發展,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對中國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作用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已經達到前人無法想象的地步。中國要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實現全面小康,實現現代化,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沒有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度發展。可以這樣說:科技是實現全面小康的第一生產力。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還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我國立國立黨的根本。要牢牢把握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這是宏揚先進文化的核心與靈魂。只有這樣才能在世界各種思想文化互相撞擊中,始終堅持正確方向,保證我國先進文化的發展。
青少年是未來的主人,要加強綜合智力的開發,并通過科技教育、藝術教育等手段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成為新一代高層次、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為把祖國建設成騰飛在小康大道上的科技強國而奮發努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學習心得體會 篇7
寧靜的夜晚,微風輕拂,天上繁星點點,奶奶正絮絮地說著過去的生活,感嘆現在生活的美好,而我望著天上的星星,思緒卻一點一點地飄到了未來,想象著未來的自己……
清晨,在綠樹的掩映之中,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鏤空的花窗中灑落一地斑斑駁駁的陽光,鳥兒放開喉嚨,演唱著一首首快樂的歌,我從鳥兒的叫聲中醒來,穿上機器人昭昭精心準備的衣服,洗漱過后,吃著機器人昭昭做的豆漿和油條,你可別小看這豆漿和油條,豆漿可是由純天然的大豆磨碎、過濾、煮沸而成的,喝起來十分醇香,營養非常豐富,且易于消化吸收,唇齒留香。油條則是純天然優質小麥面粉做成的,口感松脆有韌勁,富含大量礦物質。我的機器人昭昭可真是一位美食家呢!吃過飯,做了一會兒關節操,便乘坐我的飛行器去上學了。廣場上有人在漫步,舞劍,打太極,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而友善的神情。路上,高聳入云的大樓,景色如畫的公園,湛藍的天空上有雪白的云朵在飄動。道路干凈又寬敞,路邊有許多茂盛的小草和蔥蘢的樹木,四周彌漫著四溢的花香,久久不散,令人心曠神怡。
“主人!主人!外面有一個壞人!”到了中午,機器人昭昭向我發來緊急通報,我心里十分著急,急忙坐著小飛機回到了家里,卻已經看不到壞人了,我終于安下心來,問昭昭剛才是怎樣趕走壞人的,昭昭自豪的說那個“壞人”走錯了,現在應該已經回到家了。我無話可說,原來人家是走錯了啊。我和昭昭在一起吃午飯,討論學校里發生的趣事,窗外,樹枝輕輕搖晃著,葉片上還帶著未曾蒸發的露珠,魚兒追逐游戲,歡快地游著。小溪歡快地唱著歌謠,溪水中的陽光也在跳著舞,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溪水碰到了石頭,蕩起了一圈的碧波。我吃完午飯,睡了一會兒后便又去上學了。
到了晚上,我上了一天課,十分疲倦地回到了家里,昭昭卻已經把晚飯給做好了,吃完晚飯后,我寫完了作業,看了一會兒書,便洗漱睡覺了。風姑娘悄然的來訪,用手調皮的掀開了窗簾,星星眨巴著眼睛,月光像銀紗織出朦朧的細霧一樣,傾瀉在水面上、樹葉上,像滑落的細絲,越來越濃。水邊,風姑娘悄無聲息的到來,掀起了一陣銀色的波瀾,水中的月影成了破碎的玉片,零零散散的漂浮在水面上
“軒,咋還不睡覺呢?趕緊睡覺吧,明天還要上學呢,小心遲到了。”我的思緒又一點一點地飄了回來,看見奶奶睡眼朦朧地看著我,我也只好閉上眼睛,安靜睡覺了。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在于口頭行動,而在于付諸行動。在未來,我們不僅要建設小康社會,還要與自然和諧相處,那時祖國才會變得更加富強,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