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觀看摔跤吧爸爸心得體會(通用4篇)
初中生觀看摔跤吧爸爸心得體會 篇1
在我的印象中,印度影視一貫以其異域風情及歌舞魅力感染人,《摔跤吧!爸爸》卻將父愛和夢想結合得如此完美,并且聚焦金牌意識和女權意識,整部影片呈現出一種破而后立的格調,既有對現實的鞭笞,又有打破傳統的勇氣,動人心弦,令人熱淚盈眶,也讓我迫不及待的想寫點東西。
1、父愛
曾經是印度摔跤冠軍的父親,在為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之后,希望生個兒子來完成自己未實現的夢想,贏得世界級比賽金牌,但事與愿違,妻子連連給他生了四個女兒。
一個偶然的機會,女兒在打架中戰勝了男孩,這讓父親眼前一亮,有了類似“花木蘭代父從軍”的靈感,決定對其中兩個女兒進行摔跤訓練,幫助他實現夙愿。
在現代家庭教育的語境之下,這位父親很容易被冠以“自私”、“偏心”、“虛榮”的帽子,以自己的權力改變女兒的命運,逼迫女兒做她們不喜歡的事情......隨著劇情的發展,父親對女兒從事摔跤事業的規劃,其實是愛的成分大于父權的成分。
印度的女性地位不高,常被當作家庭附屬品,很多女孩子未成年就步入婚姻,過上了繁雜而艱苦的家庭主婦生活。
而影片中,摔跤老爸一直懷揣著冠軍夢,偏執地想將夢想延續到下一代,以“暴君”形象對兩個女兒展開魔鬼式訓練,甚至將女性象征的長發給一剪沒了,兩個女兒為此搭上美好的童年時光,乃至青蔥時光,不僅僅要承受著身體上的疼痛,還要飽受外界的非議和嘲笑。
也許你會說,劇中父親獨斷專行,絲毫不尊重女兒們的個人意愿。
但是,女兒們所承受的磨難,又何嘗不是別的女孩所仰望的幸福?他引導女兒們進入體育競技行業,徹底改變了女兒的命運走向,把女兒變成了一個擁有世界視角的現代女性。
摔跤小舞臺,社交大舞臺,女兒所擁有的人生,其精彩程度要遠遠超過其他印度女性,這何嘗不是父愛的偉大體現。
都說父愛如山,深沉而厚重,不像母愛那樣溫潤透徹虎耽港甘蕃仿歌濕攻濺,也許有時難以察覺,但只要你碰了壁受了委屈,他就一定站在你能看得到地方,為你加油打氣。
這就是父愛的力量,人生中最不可或缺的力量。
2.夢想
正如世紀老人冰心所言: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成功是由痛苦創造生命的夢想,是由自強不息鑄造的奇跡。
劇中的吉塔和巴比塔為了實現父親的冠軍夢,他們遠離自己最愛吃的零食,被逼含淚剪去最象征女性的長發,忍受來自同齡人與非同齡人異樣的眼光、非議和嘲笑。
他們犧牲那個年齡階段該有的娛樂時間,艱苦訓練。
他們壓抑了青春,卻也重塑了青春,猶如高考學子,背負著家庭的夢想,社會的期待,在追逐人生夢想的起飛階段,振動沉重的翅膀,艱難的前行。
吉塔最終成功的精彩瞬間來自于日常大量枯燥訓練的積累,來自于彎路中的折回,來自于絕不放棄的最后一擊,從而成就歷史傳奇!成功的道路充滿艱辛,輝煌的背后灑滿汗水。
但即使前方的道路再難,荊棘再深,夢想的實現也不無可能。
初中生觀看摔跤吧爸爸心得體會 篇2
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是一部體育競技類電影。印度摔跤運動員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飾)一心想為國家贏得一枚摔跤獎牌,卻因為生活所迫無法完成夢想。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自己的女兒們有運動天賦和潛力,他不顧社會和周圍人的反對和嘲笑,開始對女兒們進行“魔鬼”訓練,最終培養出獲得國際競賽冠軍的一流女性摔跤運動員。
在觀影的同時,觀眾被片中深深的熱血勵志氛圍所打動,并多次擊中淚點,140分鐘的緊湊的片長更讓人“無尿點”,觀眾的心被緊緊的抓住了,尤其是三場扣人心弦的競技對決,更是看得不少觀眾心跳加速。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在觀影后說,“從劇作到表演,從節奏到音樂都相當驚人。”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成功的勵志電影,也是一部口碑爆棚的商業電影。
劇中演員蠻拼的!此劇背后,我們了解了戲骨級演員阿米爾·汗的拍影經歷。雖然他有“印度劉德華”之稱,中國觀眾對他也不陌生,但為了出演這部電影,他在戲外也是一個勵志典范。為了最真實的表現劇情,他在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后;短時間內從130多斤增肥到200斤,演出該角色55歲時發福的狀態。然后又在五個月內減掉25公斤的贅肉去拍壯年的戲份。而劇中扮演兩個女兒的女演員也進行了一年的摔跤培訓,這也是為什么片中摔跤場景看來很真實的原因。可想而知,從胖大爺到型男,這一增一減,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執著!其背后付出的艱辛和汗水非常人所能承受!精益求精的精神展現無遺!
初中生觀看摔跤吧爸爸心得體會 篇3
向夢想前進
昨晚在茶室觀看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摔跤手爸爸夢想有一天他的祖國印度的國旗能飄揚在國際摔跤賽場上空,印度國歌能唱響在賽場上。但是他的光輝歲月逐漸被時間侵蝕,他由壯年逐漸走向中年。他沒有放棄這個夢想,他希望他的下一代能夠幫助他完成夢想。
但是上帝又和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他的四個孩子都是女孩,在當時社會女孩摔跤是被嘲笑的,所以他漸漸埋葬了自己的夢想。直到有一次,他的兩個女兒把兩個男孩打得鼻青臉腫,他內心的火焰又重新燃起——他想要把兩個女兒培養成摔跤手。
他的想法受盡了冷嘲熱諷,他的兩個女兒也不愿意接受。兩個女兒在一個朋友的婚禮上,向朋友抱怨父親是多么的嚴厲,但朋友的一些話卻讓她們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印度的女子生下只能做家務,成年后只有照顧家人、為丈夫生子,這就是宿命。”這對所有女性是不公的,但她們的命運卻不是如此,她們的父親讓她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命運,從此她們認真訓練,不斷向前方奔跑。
直到有一天,大女兒走向了國際賽場,她離父親的夢想只有一步之遙,但是外面的世界讓她忘記了父親的教導。在經歷了失敗之后,她沒有之前的痛苦和不甘,直到妹妹的到來,妹妹的勸說和父親的指導讓她在賽場上找回了自己,讓印度的國旗飄揚在賽場上,完成了父親的夢想。
向夢想前進的路上充滿荊棘、坎坷,這一路有笑聲也有眼淚。不忘初心才能贏得最終的成功,影片兩個女主人公心中有著一份信念,是父親的夢想,也是面對命運的不公,她們要去實現、要去改變,不可以退縮也不可以失敗,努力前行,才能實現夢想!
初中生觀看摔跤吧爸爸心得體會 篇4
影片的男主角是印度明星阿米爾.汗,飾演爸爸,從二十多歲滿懷夢想的壯年,到四十歲夢想破滅,大腹便便的大叔,再到六十多歲兩鬢霜白仍為女兒奉獻所有,表演可謂出神入化。他的眼神總是那么堅定自信,總能從他的電影里感覺到大愛,在這部影片中更是把父愛如山刻畫到極致。
在印度這個男權國家,女性地位低下,女孩子的命運無非就是結婚生子,早婚也是常態,而如若拋棄這些桎梏,會有怎樣的下場,惹來怎樣的非議這部影片記錄著阿米爾汗下狠心苦心栽培兩個女兒成為優秀的摔跤手,同時向世人展示著男女平等之期望
年輕的阿米爾汗曾是個全國摔跤冠軍,他的夢想是成為世界冠軍,但是由于年齡等種.種原因,他還是未能實現夢想,于是他開始企盼兒子能夠替他圓夢。然而現實很殘酷,連生4個閨女,令他絕望不已。
他的世界冠軍夢,也這樣在女兒們唧唧喳喳的喧鬧聲中破滅了。直到有一天,他的兩個女兒把男同學打的遍體鱗傷,被同學家長找上門來,他才恍然大悟,天賦不是只有兒子才有,他看到女兒身上特有的摔跤天賦:我要把女兒培養成世界冠軍!
于是,在沒有征求任何人意見的前提下,兩個女兒的苦逼訓練就此展開……
然而,想要得到國際冠軍十分困難,所以這條路也自然充滿荊棘。
讓倆女兒真心的理解摔跤就歷經波折。
看到那里,我對男權主義父親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女兒身上,近乎變態的訓練,冷漠是十分反感的。而對兩個女兒的無奈,竭盡所能逃避、反抗充滿了同情。
但是,這位不茍言笑的爸爸那深沉熾烈的父愛也令人動容:
為了讓姐妹倆順利的訓練更是想盡各種辦法,自己搭建訓練場地,實在沒有剩余的開支的時候,一臉嚴肅的向小販壓低雞的價格,為姐倆補充營養(莫名喜感)。
為了爭取到比賽權利不惜大打出手。再嚴厲也會默默心疼,在女兒們睡下后悄悄按摩她們紅腫的手臂......
但女兒對這種表面看似嚴厲的深沉父愛并不理解,直到有一天,鄰家女孩披著嫁衣在一片歡快音樂中郁郁寡歡,流著淚對兩個女孩說:“我期望有你們那樣的父親,至少他是愛你們的,他是負責的,他在為你們的人生努力,你們不用在14歲時就嫁給你們不認識的男人,生孩子洗衣做飯。”
這番話,點醒了女兒們。才了解到這才是真正的父愛,她們的小宇宙開始燃燒,她們夢想的火種被點燃。
愚昧者怨天尤人,無能者長吁短嘆,儒弱者頹然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