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長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三)強化三項管理
一是加強績效考核管理
加強工資總額管理,嚴格執行工資計劃,規范工資獎金發放審批程序,做好定期測算分析,做到合理開資,保持工資隨效益增長而適度增長。要繼續完善內部分配方式,進一步健全科學完善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改變傳統的以生產經營指標為主要內容的考核辦法,構建以工作質量、目標完成、職責履行等內容的考核評價體系,采取開放式與封閉式相結合,年度、季度、平時和專業考核相結合的方法,使考核結果客觀、公正、實事求是。通過制定并施行《**煤礦績效考核框架方案和實施辦法》,規范崗級標準,使績效考核落實到每名職工,解決“同工不同酬,同酬不同效”的矛盾,形成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
二是加強財務管理
加強專項資金管理,規范資金的提取、管理和使用程序。堅持先提后用、量入為出、確保生產、講求實效、計劃控制的原則,嚴格控制非生產性投入。要充分發揮礦內部結算中心的職能,加強成本費用管理,降低費用支出;加強資金管理,嚴格資金使用渠道和審批程序,切實加強可控性管理費用的控制,降低非生產性開支,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將工程計劃、采購計劃及資金計劃等細化分解到季度和月度,以增強預算的準確性,嚴格控制無預算資金支出,杜絕計劃外成本費用發生;加強資產管理,確保礦井資產保值增值;試行財務委派制度,充分發揮會計核算和監督的職能作用。加強財務電算化管理,提高會計工作的時效性。
三是加強物資供應管理
首先,要嚴格執行公司和礦制定的物資供應有關管理制度,進一步做好物資采購的計劃審批和比質比價。大型設備、大宗物資實行統一招標采購,設備配件要做到合同管理、廠家直供,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采購成本,保證供貨質量。實行采購責任制,發揮用料單位的質量監督作用,發生因采購質量問題導致的生產影響,不但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及時妥善做好退賠工作,而且要按照生產理賠制度由供應部門承擔相應損失。其次,要加強價格監督。由紀委牽頭,定期開展供應物資價格檢查,努力減少供應物資突破公司最低限價標準的現象。第三,要加強物資庫存管理。及時修訂材料消耗定額和儲備定額,各用料單位每月按規定時間提交消耗計劃,建立健全各類物資出入庫紀錄,規范領用手續,嚴禁白條領料。嚴把物資質量驗收入庫關,定期清點盤庫,做到帳物相符。健全廢舊物資回收管理措施,對回收物資要專人專管,與新購物資同樣嚴格規范管理。
(四)樹立四種意識
一是樹立節約意識,保持艱苦奮斗作風,建設節約型礦井。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也是企業不斷發展的客觀要求。近年來,我們在各個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礦井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積累的財富并不厚實;我們經濟效益雖然明顯提高,但剛剛甩掉虧損經營的帽子,礦井的負債率仍高達85.15%;職工收入雖然比三年前有了翻番,但我們整體生活水平和質量與其它行業相比還有差距,還有部分困難職工需要幫扶;盡管目前煤炭市場較好,但我們不能忘記煤炭行業曾經走過的艱難歲月和可能還會出現的市場疲軟的風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貪圖安逸享樂,只會斷送企業更加美好的前程。所以,我們決不能放松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還貸意識,必須堅定不移地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牢固樹立勤儉辦礦、勤儉辦事業思想,從研究應用新技術新工藝、礦井技術改造、優化配置資源、節約生產資料入手,努力提高資源回收率,加強各項管理費用的控制,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開支,大力開展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節約活動,堅決反對大手大腳、鋪張浪費的思想和行為,努力打造節約型礦井。
二是樹立市場意識,保持加快發展的危機感,為廣大職工謀求長遠利益。
市場意識的核心就是競爭意識,當前集團公司已經基本完成了主要礦井的擴能改造,設計能力超過百萬噸的礦井就出現了四對,這些礦井都具備各自的優勢,發展形勢有目共睹。與此同時,國內煤炭市場供求關系緊張的局面開始出現緩和,集團公司煤炭銷售的增量提價空間越來越小。形勢逼人,不進則退,在未來的競爭當中,我們靠什么去贏得市場,保持優勢?就是要靠持續不斷的科技創新和強化管理這兩個手段。依靠科技創新,我們可以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礦井資源回收率,提高煤炭產品的質量、品種和售價,從而實現增效增收。依靠強化管理,我們可以更加合理的控制生產投入,消除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費,進一步降低原煤生產成本,降低礦井資產負債率,提高職工收入,創造條件為職工多辦實事、辦好事,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當前煤炭市場比較穩定的形勢面前,我們一定要著眼于礦井的長遠發展,居安思危,深謀遠慮,抓緊時機,練好內功,正確處理質量與數量、投入與產出、管理與效益、當前與長遠、個人利益與全礦利益的關系,認真抓好各項管理,尤其是與市場有密切關系的煤質管理和銷售服務等重要工作,真正做到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戶需求為準則,以優良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去占領市場,樹立形象,爭取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