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學習體會
一、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模式
(一)指導思想:相信學生、依靠學生、解放學生、激活學生、發展學生。
(二)課堂模式:“三三六”模式
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
立體式———目標任務三維立體式,任務落實到人、組,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為基礎,拓展、演繹、提升,課堂活動多元,全體參與體驗。
快節奏———單位時間內,緊扣目標任務,周密安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效果。
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
預習———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難點并初步達成目標。
展示———展示、交流預習模塊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
反饋———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的檢測,突出“弱勢群體”,讓他們說、談、演、寫。“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
六個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預習交流、明確目標環節———通過學生交流預習情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分組合作———教師口述將任務平均分配到小組,一般每組完成一項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組根據組內討論情況,對本組的學習任務進行講解、分析。
穿插鞏固———各小組結合組別展示情況,對本組未能展現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練習。
達標測評———教師以試卷、紙條的形式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
二、杜郎口數學教學模式具體做法和要求
(一)搞好數學預習課,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沒有預習的課不準上,預習不好的課不能上。預習與否,預習效果如何,直接決定著展示課能否獲得成功。預習是落實“三三六”教學模式的關鍵。上好數學預習課,關鍵在于編制數學預習提綱。
數學預習提綱遵循著以問題為線索的原則。把學生學習的每節課,應該掌握的知識、技能、規律、方法、技巧都編制成一個個的問題,使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探究,從而獲得新知識。
1、預習問題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掌握解題方法
比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1)》時老師給學生編制了以下預習問題:
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在定義中著重強調了幾點?哪幾點?如果給你一個方程讓你判斷它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你看幾方面?哪幾方面?給出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嗎?
2、預習問題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規律
在 學習《銳角三角函數》一章時,有這么一節課:
《30°,45°,60°的三角函數值》教材中把正弦、余弦、正切混在一起一共提了三個問題,如果學生按照教材提供的問題進行預習會遠遠達不到老師所期望達到的目標。老師借鑒舊教材的處理方法進行了歸類預習,在黑板的一個版塊上老師畫了三個直角三角形(分別含有30°,45°,60°角)。在這三個直角三角形下面附加四個問題:
(1)你能求出30°,45°,60°角的正弦值嗎?
(2)請你觀察以上三個函數值,你能找個竅門以最快的速度記住它嗎?
(3)請你總結一下正弦值是隨著角度如何進行變化的?
(4)請同學們比較以下函數值的大小。
下面的余弦、正切的預習仍然按照這樣的思路設計問題,本節課的預習效果就會很理想。
3、預習問題的設計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激發學生求知欲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1)創設情景法。在預習《三角形的內切圓》一節時,老師給學生創設了以下情景:
在某加工廠,工人張師傅遇到這么一個問題:他想在一塊三角形鐵皮上截一個面積最大的圓,可是這樣的圓怎樣才能把它畫出來呢?通過本節課的預習,你能幫助工人張師傅完成這個任務嗎?讓學生帶著懸念進行預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2)編制錯例法。在學生預習新課時,有好多內容學生往往感覺到會,但是做卻做不對。對這種會而不對的內容,教師可以以學生的身份編制錯例,某某同學在解答某某問題時,是這樣進行解答的……他的解答正確嗎?有什么錯誤?怎么才能避免這種錯誤?這種做法來源于學生,又返回到學生中間,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4、預習問題的設計以及預習練習的配置應注意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要減小問題與問題之間的梯度,讓學生在預習問題的引導下自然達到一定的高度,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 預習提綱的出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