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在心中的學習心得(精選3篇)
黨在心中的學習心得 篇1
九十年的風雨歷程,九十年的光輝燦爛,我們的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事業的領導核心,她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中國共產黨正確的領導下,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紀念與歌頌黨的偉大功績,謳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奮斗歷程,是對黨和祖國、對人民、對社會主義的深厚感情的表達。
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我選擇了誦讀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是一首深情的愛國之歌,詩中交融著深沉的歷史感與強烈的時代感,涌動著擺脫貧困、掙脫束縛、走向新生的激情,讀來令人蕩氣回腸。黨是我們的母親,她哺育我們成長,她給我們帶來幸福,把苦難留給自己;仡欬h的光輝歷程,我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在校園內唱響時代主旋律,營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深情回顧黨的奮斗歷史,熱情謳歌黨的光輝業績,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了解黨的光輝歷程的同時,將時代精神與歷史相結合,用自己的思維看歷史,從歷史中學習,用創新思維大膽展現個人風采,感悟自身價值,并努力追求、實現自身價值。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激勵我堅定遠大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的領導。
今后,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充當什么社會角色,我相信我都會為我們偉大祖國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斗。
黨在心中的學習心得 篇3
文物沒有時間界限,你也可以共造民族的“珍存”
一位來自阿塞拜疆的留學生王宏偉向單霽翔院長提問:“我們身邊有哪些東西在一百年以后可以成為文物呢?”
《一堂好課》展示了一張在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克林頓博物館里陳列的圖片,那是1997年6月30號晚上到7月1號凌晨北京高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廣場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的瞬間記憶,當時還是大一學生的黃曉明,被定格在了圖片的中央。某種程度上,他的形象就成了文物的一部分。
“在今天,文物已經沒有一百年這個界限了”,單霽翔院長告訴大家,“比如剛剛結束的國慶大閱兵和重要的一些展示內容,就已經就進入了博物館。所以,我們身邊只要是人們杰出的具有歷史的、科學的、藝術的價值的東西,就能夠成為我們留給未來的文物!薄兑惶煤谜n》借此鼓勵觀眾悉心收藏我們和國家、民族重要時刻發生交集的記憶,當很多人的記憶集合起來,就會成為我們全體國人的共同珍存。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而處在火熱時代的我們,又何嘗不是歷史的畫中人?在這節好課上,單霽翔院長不僅講述了古老的故宮是如何敞開古老的懷抱擁抱年輕的觀眾,更分享了很多近在眼前的珍藏,是如何在短短幾十年間被人們用智慧和汗水鍛造的。
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科研團隊長期扎根的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作為隆平精神和雜交水稻研究歷程的大型物證,于20__年進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見證“黑油山會戰”時期石油工人工作生活場景的克拉瑪依博物館,記錄著我國石油工業起步之際的奮斗歲月;郎平和她的隊友們是從福建漳州的訓練基地走向世界拿下“五連冠”的,為了紀念和弘揚女排精神,當地修建了中國女排騰飛館……正如《一堂好課》所分享的,“只要你肯努力,你終將是歷史的見證者,同時你也會被歷史給記錄下來。”
當更多的民眾和文化遺產發生交集的時候,才會從內心深處真切地感受到我們和我們的祖先一樣,都是這塊土地真真正正的主人!昂谜n班主任”康輝說:“只有我們的文化活著,我們的民族才活著,我們每一個人才真正活著。”
透過《一堂好課》打開的這道大門,許多年輕的觀眾第一次意識道:“我們不僅有義務保護好、傳承好祖先留給我們的文物,我們也有使命去創造、去延續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為其注入生生不息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