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講座心得體會(精選3篇)
民法典講座心得體會 篇1
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大意義,民法典的頒布和實施對于基層法治建設能夠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鶎討摻柚穹ǖ漕C布實施的風口,運用“當好擴音器”、“抓好衡量尺”、“裝好配件箱”這三招,推動基層法治建設,更好地發揮民法典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切實保障人民權益的作用。
第一招,當好民法典普法宣傳的“擴音器”。“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币行苿用穹ǖ涓脤嵤,基層就要自覺當好“擴音器”,廣泛開展民法典的宣傳普法工作,讓民法典真正走進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
黨員干部要帶頭學。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個人自學、集中研討、座談交流等多種方式帶頭學習。黨校和干部培訓網絡平臺應當開設民法典專題課程,組織黨員干部行動起來帶頭學。尤其是對于基層較為普遍的涉及婚姻、土地產權、鄰里糾紛等領域的問題要重點關注,不斷提高自身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問題的能力。讓群眾看到“學法有用,學法能用”,在群眾中形成“榜樣”示范,帶動基層群眾跟著學、樂意學。
基層要廣泛動員一起學。要將其民法典普法工作作為“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的重點來抓,要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要大力推動民法典宣傳普法深入基層社區、村子和中小學校,營造自覺學法、用法、守法的社會氛圍,提高群眾法律意識,引導群眾自覺養成懂愛、愛法、守法的意識和運用民法典維護自身權益的習慣及能力;鶎由鐓^和村子可以通過開專題的公益宣傳普法講座、派發普法宣傳手冊、播放民法典公益宣傳普法廣告等方式,營造宣傳氛圍。中小學校應當開設相應的普法課程,系統開展普法教育,加強青少年對民法典的認知和理解。
法律專業人員要幫著學。民法典共7編1260條,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編章結構最復雜的一部法律,宣傳普法過程需要充分發揮律師、司法工作人員等專業人員的作用,解讀好民法典條文和精神內涵。一方面是駐村律師可以進村入戶向群眾進行民法典宣講,讓民法典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另一方面,基層的法律專業人員可以提供民法典的咨詢服務,及時為群眾答疑解惑,為執法部門提供技術支持。
第二招,抓好民法典這把衡量尺。各級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要抓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既為基層處理土地糾紛、債權糾紛等與群眾切身利益緊密關聯的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也是基層執法、司法的重要規范標準,基層務必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基層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要抓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基層司法機關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各部門應貫徹民法典精神,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能力和水平。
第三招,裝好法治建設的配件箱。民法典頒布實施,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解決了民事法治建設的所有問題,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探索,還需要不斷配套、補充、細化。基層應“視時而立儀”、因地而制宜,裝好法治建設的配件箱,不斷配套完善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配套的體制機制,推動基層民事法治建設。一是要加強配套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切實增強對人民權益的保障。二是暢通司法救助渠道,通過完善糾紛協調部門、司法部門、基層派出所的溝通協調機制、簡化司法救助申請程序等辦法,落實司法救助責任,暢通司法救助渠道。三是強化法律援助服務,開展好法律援助入村入社區等活動,充分利用“一村一律師”等機制,幫助群眾用好民法典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民法典講座心得體會 篇2
于丹教育孩子講座,即《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專題講座內容簡介: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
于丹教育孩子講座觀后感:今天,我觀看了于丹老師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短片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有抵抗挫折的能力等。尤其是于丹老師講的幾個小故事,讓我很受啟發。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他的親人很愛他,所以他就嬌縱,很愛對人發脾氣。為使他能改掉愛發脾氣的壞毛病,他父親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往籬笆墻上釘個釘子,隨著每天釘釘子的數量有30多個到5個,3個,直到沒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但他父親卻讓他把所有釘子拔掉,并指著籬笆墻上密密麻麻的釘孔對他說:“孩子,你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是好樣的,但你看看這針孔就像你每對人發一次脾氣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傷痕,永遠留了下來。”我們何嘗不是總愛亂發脾氣,甚至有時候受了委屈,把氣撒在家長身上。
有一個小男孩他想吃冰糕。因為天氣并不熱,家長怕他吃了肚子疼,所以不給他買,他就哭鬧甚至說父母不好,連一根冰糕都不舍得買......做個讓部分我想起于丹老師說的話:“有許多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別人給他東西他覺得是應該的,不給他就不應該他們不覺得給他東西是情分,不給他東西是本分。”小孩的行為就驗證了這句話,我們應該做后者。還有一個故事,讓我感到驚訝:一個學生因為三次剪發不合格被趕出校門三次,竟然自殺了。老師說現在17歲一下兒童存在很多像她這樣因為承受不了打擊而選擇自殺。這讓我很奇怪,為什么要選擇自殺呢?頭發不合格還可以再剪,考試不好可以再考......但生命只有一次他們為什么這么輕易的就結束了生命,生命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而且還屬于父母,屬于親人,當我們做輕言放棄生命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了他們,想到他們的痛,他們的愛,所以我們一定要勇敢的面對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希望家長不要害怕我們經受挫折,在成長的路上,有坑我們會繞過,有山我們會翻過,它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失敗,挫折,害怕對我們的成長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不是嗎?看完這堂講座,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民法典講座心得體會 篇3
經過7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金融大國。我們擁有世界最大的信貸市場和外匯儲備,擁有世界第二大的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和保險市場,世界1000強銀行當中,我國占了近20%。
經過兩年多的攻堅戰,中國的債務杠桿率、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違法犯罪、部分中小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置還有部分大型企業債務等金融風險的防范化解已經取得了關鍵進展和階段性成效。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進一步增強。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和風險防范的長效機制逐步健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價值追求逐步深入人心。
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金融市場雖然有所波動,但是整體運行平穩,金融機構和金融基礎設施運轉正常,特別是股票市場果斷如期開市并迅速恢復平穩運行。外匯市場匯率的彈性在增大,但是由于我國國際收支和人民幣的外匯供求大體平衡,金融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積極進展,使得國際資本對人民幣資產配置的需求持續增強,所以人民幣匯率不會出現大幅貶值或升值。這些都表明,中國金融體系在應對風險方面已具備極強的韌性。
下一步,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逐步健全,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不斷提高,中國金融體系會表現出更加厚重的抗風險能力,我國的金融體系既能夠與世界互聯互通,又能以自已獨特的方式,應對現代社會各種復雜問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