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的翅膀的觀后心得感想(精選3篇)
隱形的翅膀的觀后心得感想 篇1
“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我看見,每天的夕陽都會有變化……”這首歌大家一定耳熟能詳。對!這就是《隱形的翅膀》。現在,這首歌逐漸發展成一部激勵電影,這部影片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身的啟示。故事發生在遼闊無垠的大草原里,這安靜安詳的草原,正有著一個巨大的考驗等待著主人公志華。
志華手被截肢了,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啊!剛考上高中的志華和同伴們一起放風箏,志華的風箏高高地掛在變壓器上,志華用竹竿去打,結果風箏到沒掉下來,志華的雙臂卻被觸電被截肢。
失去雙臂的志華幾次想要自殺,又一次次的被人救起。滿懷痛楚的志華這時想到了讀書,但是學校卻給了志華沉重的打擊:因沒有雙手就不能寫字,不能寫字就不能讀書。在這艱難萬分的情況下,志華毅然選擇了用腳寫字……,志華最后還是上了學在刻苦努力下,志華從那只不能自理的“丑小鴨”蛻變成了一只會畫畫、書法、游泳的“白天鵝”,并且還獲得了參加殘奧會的資格。這部影片給了我太多的啟示,就拿志華來說吧!
首先我欽佩她那知難而進,為了學習不惜一切代價,付出了巨大的勇氣和汗水。她那不停甩動著的衣袖,在眼眶中打轉的淚珠,都使人產生憐憫之心。回頭來想想我們自己,我們是健全人,享受著童年的歡樂,過著富裕、幸福的生活,衣食無憂,可是我們做到了奮勇拼搏,積極向上了嗎?我想許多人都沒有做到。所以我們更應該抓住現在的大好時光來努力讀書,來回報祖國。其次,我從這個故事明白了一個教訓:要注意安全。我們只有健健康康的,才能為祖國建設貢獻更多的力量。“我終于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我相信這是志華和那些身殘志堅的殘疾朋友最美好的呼聲吧!
隱形的翅膀觀后心得3
看了《隱形的翅膀》這部電影,讓我對堅強這個詞的認識更深刻。
故事發生在內蒙古一個叫志華的15歲女孩身上。有一次,她在放風箏時,不幸被高壓電電到,失去了雙臂。為了能夠繼續上學她用腳練習用手能夠做的事。盡管腳上磨出了厚厚的血痂,但是她沒有輕言放棄,仍咬牙堅持著。最后,功夫不負有心人,她能用腳寫字了,甚至能用腳穿針引線,她又回到了久違的校園。在市里選拔新殘疾人運動員時,她報了游泳項目。經過刻苦練習,最后,她在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奪得金牌,獲得了參加殘奧會的資格。普通人要學會游泳都很不容易,但是主人公志華沒有雙臂,卻能游得那么快,她要付出超過常人多少倍的時間和努力阿,那是一種多么堅強的毅力!
在學習上,許多同學一遇到難題卻會想:哎呀,這道題太難了,我根本就不會!不經過思考就輕易放棄。在生活上,一點點小事都依靠父母,而志華學習用腳拿筆寫字,一筆一劃要練習多少遍阿,腳磨出了一個個厚厚的老繭,仍然不退縮,這比同學們遇到的那一點點困難不知難多少倍。志華一個殘疾人都能做到的那么難的事,我們健全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做得更好呢?
我們要學習志華這種堅強不屈的精神,在學習生活中要更加堅強。有一句話說得了:命運如同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愿所有人都擁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隱形的翅膀的觀后心得感想 篇2
我非常高興我成為紫光股份計劃財務部的一員。這次能夠當選為“紫光股份XX年度先進工作者”我感到很榮幸。感謝各位領導和同事們對我的肯定和關愛。這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激勵。
記得兩年前,大學剛畢業的我對財務工作了解尚淺,當我真正投入工作才知道理論和實際的差距,理論很難和實際相結合,這就對實際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況且我對公司情況不是很了解,對公司運作方式也不熟悉。在各位領導、同事們的指導下,我逐漸了解了如何辦理日常業務,如何處理財務問題。通過實踐中的指導,業務技能得到了很快提升和鍛煉。
財務是對數字很敏感的職業,剛入職時我每天都小心謹慎地處理每一筆業務,多一分錢或少一分錢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記得那時每辦理一筆業務都會盤點一次現金;每做完一筆匯款都反復核對信息無誤才放心,每天都弄得自己又緊張又害怕。去年在負責現金業務的同時我又接管了資金中心銀行業務。對我來說又是一項新的挑戰,我也從中學習了新的業務知識與操作技能。隨著公司的發展,未來還將會有新的變化、新的挑戰,在適應新的變化和挑戰中我會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
我不聰明但是我認真努力。從基礎做起,不斷積累工作經驗是我對工作的態度。在學習中完成工作,在工作中積累經驗。“與業務同行,為成功加速。”我會繼續學習更多的業務知識,改正自己的不足,為這個優秀的團隊出一份力量。
XX年是紫光股份上市十周年,很榮幸我能成為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一起見證紫光股份十年的成就。看到很多前輩們陪伴紫光股份一起走過十年,一起談論著紫光十年間的發展與變化,心里覺得很遺憾也很羨慕,但是我希望也堅信自己能與紫光共同成長,共同走過下一個十年。為紫光貢獻自己的力量。
隱形的翅膀的觀后心得感想 篇3
帕克在小鎮車站上偶遇一只可憐的小秋田犬。熙熙攘攘的人流,很多人看小狗一眼就漠然的離去了。唯有帕克在尋找小狗主人無著落的情況下,它孤苦無依的身影惹起他的憐憫,便帶回家中,盡管帕克的妻子極力反對收養小狗,但是看到帕克和女兒對小狗的喜愛,也就默認了,帕克為它取名“八公”。帕克對八公的寵愛為后來八公對他的忠誠奠定了基礎。雖然我們聽不懂動物的語言,但是我相信它們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
八公陪著帕克全家一起成長。溫文儒雅的帕克在自己的閑暇時間訓練八公,甚至趴在地上自己用嘴示范撿球動作給八公看,但卻無法教會八公撿球回來的動作。
帕克教八公,像對孩子般的細心,甚至沒事的時候,還給它按摩。八公每天準時陪伴帕克上班,傍晚五點準時出現在火車站門口迎接帕克下班,這似乎就是他們的約會時光!在小鎮車站站長,賣熱狗的小販,附近商店的老板娘的眼中這些都已經習以為常;看到帕克從車站出來叫出那一聲熟悉的“Hachi”,八公興奮地撲上前去撒嬌的樣子,已經成了小車站每天上演的精彩畫面。
這樣歡快的鏡頭,讓人會心的一笑,動物的靈性和人類的良善,打造出故事的可看性,盡管沒有許多的對白,可八公搖晃的尾巴似乎就是說出的語言,那種愉悅,那種興奮,那種自然而然的情誼流動,任何華麗的辭藻在那時都顯得過于蒼白,沒有力度。可謂無聲勝有聲。
然而,有一天當帕克和往常一樣去上班的時候,八公突然反常的對著他叫,可能動物對未來有一定的預感,八公知道它的主人將會發生不測,所以盡量的拖延時間希望它的主人可以留下,以前從來不屑于玩揀球的八公一反常態的叼起了球。然而,八公最終無力挽回一切,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主人離去……
就在那一天,帕克在大學演講時突然倒下,他因心臟病突發而死亡,再也沒有回到車站。之后,無論什么天氣,每天傍晚五點,八公都來到火車站等候……第二天、第三天……整整十年,忠犬八公一直在車站等待帕克,直到它最后死去。
整部電影,從開始到結果,沒有更多轟轟烈烈的大場面,一個人一只狗,貫穿全劇。春夏秋冬承載著火車的隆隆聲響,承載著帕克和八公的默默情懷,劇情的尾部,是整個故事的重點,帕克的突然去世,八公的癡癡守望。也許它也知道主人已經不在了,可是依然每天在車站等候主人歸來,它能做的只有這些了。
影片中狗的世界是單純的,在只有黑白色彩的世界里簡單而充滿快樂!相對人來說狗的壽命也就十幾年。十年后帕克教授的妻子歸來,當她看到八公的一霎那間,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哽咽著對八公說“你居然還在等”。“我陪你等下一班車”時,我的眼淚,又一次落下。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蒼老的八公又一次走向車站,它踉蹌的身影在霧靄蒙蒙的眼前那么清晰,風雪之中它安祥地趴在那兒,它始終沒有等到帕克的出現,慢慢地閉上了眼晴……